1、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 浅释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 浅释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卷三 化城喻品第七化是从幻化而来并不是实有的。它从佛彻底觉悟的精神显现出来。什麽意思呢?就是要二乘人发大心,远离现证一切相,佛现出微妙不可思议的境界。其实,佛所说的化城本来是不存在的,如今却能化现出来,故此品名为化城喻品 。首先,我们应该要了解此座化城本来是一物也无。它是一个虚妄不实的,故名为化城,是佛所变化出来的。佛示现这个方便法门来救度众生,故此说二乘人的方便法门,都不是真实。大乘一实法门才是究竟的目的地。有人问:如果一切都不真实,那麽它的好处何在呢?如果你不了解什麽是不真实,你也无法找到
2、真实的。此座化城即为彼所现。此化城是比喻二乘的法门:声闻乘及缘觉乘之法。因为此二乘法都是佛方便引导之法,所以说,此化城是为二乘人说的有余涅盘不究竟的。涅盘是不生不灭的意思。佛用方便智慧表示出二乘的法。为什麽?譬如:我们念书必须要从小学到中学,中学到大学。二乘人就橡小学的程度,菩萨乘属於中学的程度,佛乘就到了最高的程度,也就是大学。实非大学可比。佛法本来是没有什麽高下的,但佛用方便法门来接引一切众生,就像小儿童,先要让他在小学念书,吸收小学的知识。在佛法中,最主要的观点和目标,就是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是,假使佛起初就对我们说这个法,众生必定有畏难怕苦不愿信受,心生恐惧不前,故佛示现权
3、巧方便法门来教化诱导众生。有四种方法来解释佛说此一品的意思:(一)根据因缘。 (二)根据所需的教法。 (三)根据众生的根性。 (四)根据观察一切众生的心行。(一)根据因缘:众生在修行的道路上停留,不愿往前进步,住空法中以为到达究竟之处,这就是小乘人存有的一个观念,把他们所得到的有余涅盘当作最高无上的境界,故佛开权显实,破其执著,令彼深入佛的大智慧藏,了悟真实法是没有体性。因为二乘人在修道上不再前进半途而废,故佛用方便法门,以化城为二乘人的暂歇城 ,免其堕落恶道,故暂示现化城的存在。(二)根据所需的教法:二乘人把小乘的教法当作最圆满的教法,把有余涅盘当作究竟不生不灭的无余涅盘,故他们只愿自求解脱
4、而不愿度脱众生,佛视此辈人为佛教的焦芽败种来呵责二乘,不像菩萨能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菩萨深怕一切六道众生堕落恶趣,头头救拔群生,脱离苦海,菩萨有慈悲平等、倒驾慈航的无畏精神,发愿度尽一切众生,方证菩提,而佛愿二乘人也能回小向大,发大菩提心,学菩萨法。故必须为他们说出大乘的教法。(三)根据众生的根性:佛是一位大慈大悲的世尊,当佛成道後,三七日内为大乘菩萨说华严经。这时二乘人有眼不见卢舍那,有耳不闻圆顿教,可见二乘人的根性比较浅劣。但是佛不愿舍去不救度每一个众生,故为二乘人说四圣谛法及十二因缘法等,让他们都要精进修行,增长善根,超凡入圣,最後才显示开导给他们真实的一乘教法。(四)根据观察一切众生的
5、心行:佛观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惟有开权显实,佛说这部法华经,来破除众生的执著和自私自利的心,不使障碍他们成佛的机会和佛性。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国名好城。劫名大相。诸比丘。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释迦牟尼佛告诉诸比丘众,在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这时有一尊佛,名大通智胜如来,他有很广大的神通和大智慧,具足佛的十名号称之德,即是如来(如如不动,寂照常明,表体性德) 、应供(所应作者,皆已办之,表慈悲愿德) 、正遍知(理智无碍,圆融周彻,具足正知正见。无不遍知,
6、表理智德) 、明行足(明即得无上善果菩提,行足、戒慧满足,表修因克果德) (亦名表神通德) 、善逝、世间解(入无余涅盘。了知一切有情非有情事,表断证智德) 、无上士(一切众中,佛为无上,表住位德) 、调御丈夫(以柔软语、苦切语,使人入善道,表教主德) 、天人师(如日遍照,无不蒙益,人天导师,表普利德) 、佛(三觉究竟圆满,表觉果德) 、世尊(万德具、福智圆,为世出世间所尊,表圆满德) 。大通智胜佛有一个国土,名好城,因为他国土里的人民都很善良,此劫名为大相。诸比丘!这位佛已在过去世,不可说久远劫中,进入了不生不灭的涅盘境界,有多久的时间呢?以下佛就说出一个比喻。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使有
7、人磨以为墨。过於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於汝等意云何。是诸国土。若算师。若算师弟子。能得边际知其数不。不也世尊。诸比丘。是人所经国土。若点不点。尽抹为尘。一尘一劫。彼佛灭度已来复过是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只劫。譬如有人用此三千大千世界的国土,磨成写字用的墨汁。如此经过东方千国土之时,点上一点墨点。又经过千国土,再点上一点墨点,如是这样的点尽所有磨成墨点,计算在每一点上的土地多吗?你们的看法如何?即使由算术家与他们的学生,一起来计算此数目,能算得出其数目吗?所有的比丘都说:不能,世尊。 诸比丘众,这人所经过的国土,在每一个点上和没有点到的国土,皆再磨为
8、微尘。以一微尘等做一劫,而大通智胜佛进入灭度的劫数,还超过此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只劫。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佛是一切智人,以禅定三昧智力,故我释迦牟尼佛,观如是久远劫来犹如今日,并不长久。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念过去世 无量无边劫 有佛两足尊 名大通智胜这时释迦牟尼佛欲重述以上的意义,故说偈颂:我忆念在过去世,无量无边劫中,有一位佛,具足福慧圆满,此佛名大通智胜佛。如人以力磨 三千大千土 尽此诸地种 皆悉以为墨过於千国土 乃下一尘点 如是展转点 尽此诸尘墨如是诸国土 点与不点等 复尽抹为尘 一尘为一劫此诸微尘数 其劫复过是 彼佛灭度来 如是无量劫譬如有人把三千大千世界
9、国土都磨成墨汁,然後经过千个国土,点上一点墨点。再过千个国土,如前一样点上一墨点,乃至继续把此墨点点完,点满了三千大干世界土地为止。虽然他走遍了诸国土,散或不散尽所有的微尘,然後,以所有的点与未点到的中间所有国土,以一粒微尘为一劫,大通智胜佛灭度後,已经有如是无量劫了。如来无碍智 知彼佛灭度 及声闻菩萨 如见今灭度诸比丘当知 佛智净微妙 无漏无所碍 通达无量劫佛具足圆融无碍的智慧,悉知大通智胜佛以及声闻菩萨已灭度,如见到他们现在正灭度一样。诸比丘!你们应当知道,佛的智慧是非常纯净、微细和奥妙,没有一切漏,也没有一切的罣碍,通达无量数劫。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
10、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於菩提树下敷师子座。高一由旬。佛於此坐。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於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於灭度。亦复如是。佛告诉会上的比丘,大通智胜佛的寿命,有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当大通智胜佛端坐其道场,破除一切魔军之後。凡是修道证果的人,都要经过魔考的一关。释迦牟尼佛如何成无上正等正觉呢?就是要经过魔考。当时释迦牟尼佛在
11、菩提树下入定,魔王派了一群变化成美艳的少女,来扰乱佛的禅定。这时,佛已断一切欲念和妄想,远离诸系缚。观宇宙间万事万物如梦如幻,何况面对著这一群美女?更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佛即时对她们说:你们现在虽然长得青春美丽,但是当你们年老时,就会发白面皱,像老太婆一样,而容貌丑陋不堪,你们只不过是一些盛满污秽的臭皮囊!当魔女一听佛这麽说,便知道她们的美人计用不上,於是她们互相看看自己的形貌,果然,变得又丑又老,於是吓得拔腿就跑。所有一切佛成道之前,都要经过这一种的考验,故能降伏一切天魔外道,才能达到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大通智胜佛结跏趺坐,身心不动,入甚深禅定,但还未成佛道,故佛法还未出现於前。如此经过了
12、一小劫,乃至十个小劫,佛法还未现前。当尔之时,忉利天上的天人,为此佛准备了天衣敷设菩提树下,师子之座,座高一由旬(四十里) 。佛即时坐到此座上,将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时诸梵天王雨诸天华,散落於一百由旬的地方。一阵阵的香风把萎谢的花朵吹去,新的天华又缤纷而下,继续不停的满了十个小劫,如此供养於佛。乃至佛灭度以後,他们还是照常的雨下天华。同时,四王诸天常击天鼓鸣天乐供养佛,甚至於其他的诸天也常作种种诸天之乐,如此满十个小劫,乃至佛灭度,无有停止。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诸比丘们说:大通智胜佛经过十个小劫,佛法才出现於前,他才真正的成就阿耨
13、多罗三藐三菩提,广为众生,转大法轮。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日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当这位佛还未出家之前,他有十六个儿子。第一个长子,名叫智积,他具足大智慧。每一个儿子都有他种种不同功德宝福德贵,具足奇异的享乐珍玩。可是当他们听到其父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立刻舍去所有珍贵的舒适宝玩,前往佛成道之处(菩提树下) 。其母亲心爱不舍故痛哭流涕,和他们
14、一起去见佛。为什麽其母如此伤心呢?因为她的十六个儿子,皆要离开她而去跟佛修道。当时,其祖父是一位转轮圣王,带领著一百个大臣及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而至佛的道场,来亲近大通智胜佛,恭敬供养,尊重赞叹佛。他们到达佛所,五体投地,头面接足,恭敬顶礼,向佛围绕三匝,一心合掌,瞻仰世尊。然後,以一首偈颂来赞叹佛。大威德世尊 为度众生故 於无量亿劫 尔乃得成佛诸愿已具足 善哉吉无上 世尊甚希有 一坐十小劫身体及手足 寂然安不动 其心常憺怕 未曾有散乱究竟永寂灭 安住无漏法 今者见世尊 安隐成佛道我等得善利 称庆大欢喜 众生常苦恼 盲瞑无导师不识苦尽道 不知求解脱 长夜增恶趣 减损诸天众从冥入於冥 永不闻佛
15、名 今佛得最上 安隐无漏道我等及天人 为得最大利 是故咸稽首 归命无上尊世间上有最大威德的世尊,为救度十方一切六道受苦众生,而经过无量亿劫,庄严万行才能得成佛道,具足圆满从前所发的誓愿。所以说,若人真正要发心修道,必须要发大誓愿,若能在释迦牟尼佛成道之日发大誓愿,那是最好的。因为十方诸佛成就佛果皆发无上的誓愿及广大的菩提心,为什麽我们在修道上耐不得苦?或者生退转心?原因是我们没有真正拿出真心来修道,未曾发金刚坚固般若波罗蜜的誓愿心。我们不能坚持自私自利,趣向小乘法,那就不能作一个出类拔萃的受人尊敬者了。佛是最善、最无上的吉祥殊胜者,世间上很希有的。佛能入甚深禅定,如此,经过十个小劫那麽长久的时
16、间,但是他的身体手足,仍静然安住不动。他的心远离一切颠倒梦想,没有一点污染的尘垢,故无散乱。佛毕竟得到永恒的圆觉,安住在常寂光中,以无漏的法,开示二乘。如今我们得见世尊,安隐的成就佛道,故得到良善的利益,所以表露我们的庆祝和大欢喜。一切六道众生常受尽苦恼焦迫,如一盲人,失去指引的导师,不认识离苦的要道,不知如何出生死轮回,在漫长的岁月中,造尽许多罪业。在恶趣中颠倒沉沦的众生被无明业缚遮盖了智慧佛性,罪业所障,故不能听闻佛的洪名。如今佛得到最无上、安隐的佛道,我等及一切天人众如暗有灯,皆得最大的利益。所以我们五体投地,头面接足的一心归命无上世尊。当我们一心皈依佛法僧三宝,即是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
17、首先要学习如何去除我相 。譬如要舍己为人,不存损人利己的心等等.。一切烦恼,皆由执著我相贪欲而起,但是要做到无我相,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要身心性命皈依三宝,依著佛所说的法去修行、去吃苦、去做。必定能舍离我执及三毒诸烦恼,得永恒的无为快乐和不受後有的自由。尔时十六王子偈赞佛已。劝请世尊转於法轮。咸作是言。世尊说法,多所安隐。怜愍饶益诸天人民。重说偈言。当十六位王子赞叹佛之後,他们又再请佛转妙法轮。何谓转法轮呢?演说四谛十二因缘,乃至六波罗蜜经典教义,解说佛法的义理,皆是转大法轮;还有多方面的离苦得乐、四禅八定等等。转大法轮,例如护持三宝、赞叹三宝、宣扬佛教、劝他人信仰佛教等等,这都是在转利益众
18、生法轮。十六位王子又异口同声的说:世尊!请您为我们说无上的佛法,令我们一切众生得到安隐。请您怜愍和饶益一切诸天人。 接著,又说出偈颂赞佛:世雄无等伦 百福自庄严 得无上智慧 愿为世间说度脱於我等 及诸众生类 为分别显示 令得是智慧若我等得佛 众生亦复然 世尊知众生 深心之所念亦知所行道 又知智慧力 欲乐及修福 宿命所行业世尊悉知已 当转无上轮佛为出世圣雄。世间的大雄主,无能比的大圣尊!以三只修福慧,百劫种福田,万德庄严相好,圆满威仪。佛是世间无上的大圣雄,故能称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因为佛在三大阿僧只劫修福修慧,百劫中栽培圆满庄严的相好,佛所得到的智慧是无上的,故祈佛能为世间一切众生说出微妙法
19、,令我等速离苦海,早登觉岸。为十二种类各种因缘所生众生,都显示分别明嘹,令我等得到无上的智慧,佛果菩提。若我等皆成佛道,一切六道众生悉皆如是。世尊深深明了一切众生心所念和所愿,佛能全知他们有多少的智慧力,想要得多少的善乐,积集多少的福德,造了多少的罪业,故佛悉知悉见,现在应知是他当转大法轮的时候。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其国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众生。又其国界诸天宫殿乃至梵宫。六种震动。大光普照。遍满世界。胜诸天光。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诸比丘:当大通智胜佛初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十方各
20、五百万亿诸佛世界都现六种震动。这时,所有国土中间凡是幽暗的地方,日月常不能照射到的范围,如今都现出光明,在此处的众生,皆得明见一切,他们即说:从何来的众生呢? (其实,他们从前在黑暗中,有亦不见,故说没有众生存在。现在有了光明,才见到旁的众生。 )又在这些国土的范围内,所有天宫乃至梵天宫殿,皆现六种震动,得到光明普照,遍满了整个世界。这种的光明超胜所有天人光、日月光几千万倍。 尔时东方五百万亿诸国土中梵天宫殿。光明照曜。倍於常明。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宫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缘。而现此相。是时诸梵天王。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为诸梵众而说偈言。当尔之时,东方有五百
21、万亿国土中的梵天宫殿皆得光明照耀,其光胜过通常的光有几千万倍。这时所有诸梵天王,都生出疑念:如今我们的宫殿有如此的光明,这是往昔所未曾有的,是何因缘,能现出如此的瑞相呢?因此,所有的诸梵天王各自互相询问,共同讨论这放光照耀的一件事。这时在诸梵天王众中,有一位大梵天王,名叫救一切,为所有的诸梵天众,而说出一首偈颂:我等诸宫殿 光明昔未有 此是何因缘 宜各共求之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而此大光明 遍照於十方我们所有的宫殿,得到光明普照,此不可思议的光明是从未曾有的,这是什麽因缘呢?我们都共同去找寻这光明的来源。依我推测,这也许是某一位大德圣人出世了,或者有佛出现於世,因而有如此的光明,遍照十方国土
22、。尔时五百万亿国土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襟盛诸天华。共诣西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於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当尔之时,东方五百万亿国土的诸梵天王,都随身带著他们的宫殿一起飞行。凡是天人都可以飞行自在,不但如此,他们还可以随身带著宫殿一起同行,非常方便自在。接著他们又用衣服盛满了天华,一同到西方去,寻找此光明的来源,见到大通智胜如来,在一棵菩提树下的道场,坐师子之座。当时一切的天众、龙众、乾闼婆、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都一起来恭敬和围绕著佛。他们又见到佛的十六个王子,在请佛转大法轮。即时诸梵天王
23、。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其所散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其菩提树。高十由旬。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处。时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世尊甚希有 难可得值遇 具无量功德 能救护一切天人之大师 哀愍於世间 十方诸众生 普皆蒙饶益我等所从来 五百万亿国 舍深禅定乐 为供养佛故我等先世福 宫殿甚严饰 今以奉世尊 惟愿哀纳处这时所有诸梵天王,都头面接足,恭敬顶礼佛,然後又围绕百千匝,用他们的天华散在佛的身上,所散下来的华犹如须弥山的数量那麽多,又用天华来供养佛的菩提树。这棵菩提树高达十由旬,如是供养之後,诸大梵天王各自将
24、其最喜爱的宫殿奉献於佛。然後说:请佛慈悲哀愍我们,饶益我们,及接受我们所奉献的宫殿。 说完了之後,一切诸天王,就跪在佛前,一心异口同声,说一首偈颂:世尊!您是世上最稀有、最难遇见的一位圣尊,佛是具足无量功德而成佛,我们一切众生也必须要具足无量功德,才有机会遇见佛。佛能救护一切众生,他是人天的导师,佛能慈悲哀愍世间一切众生,能普遍利益一切众生。我等一切诸梵天王从五百万亿的国土而来,因为看见此种光明,故顿然舍弃甚深的禅定乐。修道人若一天没有证到禅定乐的境界,态度总是马马虎虎,真正得到禅定乐的人,最喜欢参禅打坐。看一切世间万事万物都很安乐,而这些天人虽证得此种禅定,犹未了生死,脱离三界,於是当他们见
25、到此种光明,个个都愿舍弃禅定乐而极尽他们的神通力去寻找此光明的来源,也因为要供养佛而来,又对佛说:我等从前在因地所修福报,才能得到此美丽庄严的宫殿,现在既能见到佛,我们愿把最心爱的宫殿奉献予佛,准愿佛能哀愍和接受我们的供养。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转於法轮。度脱众生。开涅盘道。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世雄两足尊 惟愿演说法 以大慈悲力 度苦恼众生当尔之时,诸梵天王用一首偈颂来赞叹佛之後,他们一起对佛说:惟愿世尊能为我们转大妙法轮,度脱一切受苦众生,请佛慈悲开示涅盘的大道。 这时诸梵天王,又一心同声,而说出一首偈颂:世尊!您是世间无上的大圣雄,万德圆满,福慧双足。惟愿世尊为
26、我等众生演说妙法,希望能以世尊大慈悲的力量,来度脱我们一切受苦缠缚众生,皆出离生死苦海,早登觉岸。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又诸比丘。东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为诸梵众而说偈言。是事何因缘 而现如此相 我等诸宫殿 光明昔未有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未曾见此相 当共一心求过千万亿土 寻光共推之 多是佛出世 度脱苦众生当尔之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缄口,答应诸大梵天王的请求,佛就说:在东南方有五百万亿国土,所有一切大梵天王都亲自见到他们自已的宫殿,现出光明和照耀,从未曾有的,因此他们都非常欢喜踊跃
27、,生出稀有心。他们聚合在一起,共同讨论此问题,就在这时候,在集会中,有一大梵天王,名大悲,就为一切诸梵天众而说出一首偈颂:此件事必因殊胜的因缘,故能现出如此的瑞相,照射著我们的每一个宫殿,这种光明是从来所未有过的,必定是有大德从天上降生了,或者是有佛出现於世,这是我们所未曾见过的境界,应当共同一起推测他的来源。於是经过千万亿国土,去寻找此光明之来源。照我的推测,这多数必定是有佛出现於世,为度脱一切苦恼众生吧!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襟盛诸天华。共诣西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於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
28、请佛转法轮。这时,东南方的五百万亿诸梵天王和他们所住的宫殿,一起去找寻这种光明。每一位大梵天王的衣服盛满了天华,准备要用来供养十方诸佛,他们向著西北方去找此种光明瑞相。复见到有一佛的国土,即是大通智胜如来所住的道场。佛坐在菩提树下师子座上,所有一切的诸天、龙王、乾闼婆(作音乐的神) 、紧那罗(大鹏金翅鸟) 、摩侯罗伽(大蟒蛇) 、人非人(包括其他种种的众生)等,都恭敬围绕著佛,又见到大通智胜佛的十六个儿子,在请佛转大妙法轮。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尔时诸
29、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这时所有的大梵天王都头面接足顶礼佛,又绕百千匝。绕完了之後,就用他们所带来的天华,散在佛身上,所散的天华供佛犹如须弥山那麽多,不但供养佛,而且也用天华来供养菩提树。供养了之後,每一位大梵天王都把他们所带来的宫殿奉献於大通智胜佛,且说:唯独请佛慈悲哀愍我等,饶益我等,我们现在所献给您的宫殿,即是我们最宝贵的宫殿,请佛接受这一个供养。 这时,这五百万亿的大梵天王,就在佛前,一心异口同声,用偈颂来赞叹大通智胜佛。圣主天中王 迦陵频伽声 哀愍众生者 我等今敬礼世尊甚希有 久远乃一现 一百八十劫 空过无有佛三恶道充满 诸天众减少 今佛出於世 为众生作眼世间所归趣 救护
30、於一切 为众生之父 哀愍饶益者我等宿福庆 今得值世尊佛也叫圣主,即是圣中之圣,天中之天,故又叫天中王。迦陵频伽是梵语,翻译为好声鸟。在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有这种鸟,常用牠美悦的声音来宣畅法音,佛说法的声音令人喜闻。闻得心静,好比这种鸟声音好听一样,而佛是哀愍一切众生的大慈悲音。我们五百万亿诸梵天王现在向您世尊敬礼。世尊!您是很希有的,是多麽的难遭难遇啊!因为佛经久远的劫数,才出现於世。依我们所知道,在一百八十劫中,都没有佛出现於世。由此众生堕落於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一天比一天多,但是诸天众们一天比一天减少了。现在佛出现於世,而从前堕落於三恶道的众生,皆由於他们闻不到音,不辨是非黑白,造诸恶
31、业,因为没有人引导他们,所以在黑暗中摸索迷失。佛即是一切众生的明眼善知识,所以当佛一出现於世,一切众生即可得到佛的指引,脱离黑暗危险之道。这三恶道的众生会减少,而三善道(天、人、阿修罗)的众生,就会增加了。一切世间的众生都会归依佛,趣向菩提善道,佛救护一切众生,所以佛即是我们的大慈悲父,而我们都是佛不孝之子,但是佛是多麽的哀愍饶益我们,愿度我们早登觉岸。我等天众皆因在宿世曾做过功德和善事,所以今世才这麽幸运能遇见佛,这是很值得庆贺的。现在我们能听到佛说法,都是宿世的善根、福德和因缘所致。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哀愍一切。转於法轮。度脱众生。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大圣转
32、法轮 显示诸法相 度苦恼众生 令得大欢喜众生闻此法 得道若生天 诸恶道减少 忍善者增益这时,所有东南方五百万亿的大梵天王,用他们的偈颂赞叹佛之後,就说:我们现在只希求,佛哀愍一切的众生,为我们转大妙法轮,教我们如何了生脱死,离苦得乐。 当时所有的大梵天王,一心异口同声,而说出一首偈颂:我们现在请佛转大妙法轮,为教化众生。显明的告诉我们一切法的实相,来度脱苦恼的众生,令众等得大欢喜。众生悉闻佛所说法,便能离苦得乐,了生脱死,若能修道即可生到三善道去。那麽堕落三恶道的众生就会减少。能修忍辱、持五戒修十善的人则日日增加。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又诸比丘。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
33、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此光曜。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为诸梵众而说偈言。我等诸宫殿 光明甚威曜 此非无因缘 是相宜求之过於百千劫 未曾见是相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当尔之时,大通智胜佛就默默答应。佛即说:各位比丘!在南方五百万亿国土的诸大梵天王,各都亲自看见自己的宫殿光明照耀,以前从来没有见过此种瑞相,於是他们都十分欢喜和踊跃,生出希有心,皆集会在一起,共同商讨此一件事情:是什麽因缘我等宫殿有这种光明呢?这时候,会中有一位大梵天王,名字叫做妙法,乃为会中所有的诸梵天众而说出一首偈颂:我们现在所住的宫殿,发出很威耀的光明,此种光明是从来
34、没有过的,这必定有一种大因缘,所以我们要去求知如此光明瑞相的因缘。因为在过去百千劫里,都未曾见过如此的胜相,这大概是有大德行者从天上生到人间,或者有佛出现於世了。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襟盛诸天华。共诣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於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当尔之时,在南方所有五百万亿的诸梵天王,带著他们的宫殿,所有天人的宫殿都能遂心如愿的跟随他们,而彼等天衣都常盛满了天华,身体都能发出种种的华香,这是他们所受的福报,此次他们也用衣服盛满种种天华,共同到北方去寻找此光明之相,见到大通智胜如来,
35、他的道场就在一棵菩提树下。佛坐在一个师子座上,成道而发出此无量不可思议的光明。这时所有的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都恭敬围绕著佛,又见到佛的十六个王子。这十六个王子都是生生世世发愿做佛的儿子,护持道场,等佛成道之後,又为一切众生请佛转大法轮。这都是有一种殊胜的因缘。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处。尔时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这时南方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五体投地,必恭必敬的向佛顶礼,绕佛百千匝,又用他们所带来的天华散在佛的身上,所散的
36、华缤纷而下,如须弥山那麽多,而丘他们也供养佛的菩提树。供养完毕後,他们又用最宝贵的宫殿奉献给大通智胜佛,然後说:惟愿世尊发大慈悲哀愍我们一切众生,利益我们。我们所奉献给佛的宫殿,愿佛慈悲接受这个供养,请佛住到我们的宫殿里。 这时所有的大梵天王即在佛前,一心同声的用偈颂来赞叹大通智胜如来。世尊甚难见 破诸烦恼者 过百三十劫 今乃得一见诸饥渴众生 以法雨充满 昔所未曾睹 无量智慧者如优昙钵华 今日乃值遇 我等诸宫殿 蒙光故严饰世尊大慈愍 惟愿垂纳处佛是百千万劫难遭难遇的,佛是已经破除一切无明烦恼的大觉悟者,也就是能破一切众生烦恼的大慈悲者。我们经过一百三十个大劫,如今才遇见佛,所有在三恶道如饥饿口
37、渴的众生,都可得到佛的法雨充满,又遇往昔未曾见过的佛法僧。无量无边大智大慧的尊者,就如优昙钵华不容易遇到,而我等今得遇见佛。我们爱惜的就是我们的宫殿,如今遇见了佛,都愿舍去宫殿,承蒙佛的光明庄严我们的宫殿。请求世尊发大慈悲怜愍心,惟愿能接受我们所奉献的宫殿。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转於法轮。令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皆获安隐。而得度脱。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以偈颂曰。惟愿天人尊 转无上法轮 击於大法鼓 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 度无量众生 我等咸归请 当演深远音当尔之时,所有的大梵天王用一首偈颂赞叹佛之後,他们异口同声的说:惟愿世尊为我们一切众生转妙法轮,使一切世间、诸天众、魔
38、、梵天众、沙门(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的出家修道人) 、婆罗门,都得到安隐和快乐,而又能得脱离三恶道苦。 这时一切的大梵天王,又一心同声,用一首偈颂来赞叹佛:我们惟愿天人所尊敬的佛世尊,为我们转无上的妙法轮,击大法鼓,吹大法螺。如此的声音能遍满虚空界,甚至天上的天众都能听到此洪亮的法音。下天法雨,普遍一切处,唯有佛此种的微妙法,得度脱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大家皆一起归依佛,请佛转法轮,当愿佛能为我等演说最深远的法音。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复如是。尔时上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皆悉自睹所止宫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
39、斯光明。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尸弃。为诸梵众而说偈言。今以何因缘 我等诸宫殿 威德光明曜 严饰未曾有如是之妙相 昔所未闻见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当尔之时,大通智胜佛就默然许可,西南方乃至到下方,都是一样。这时,上方有五百万亿国土的诸大梵天王,皆亲眼睹见他们自已所住的宫殿,现出光明和威耀的境界,从前所未曾有,见了欢喜踊跃,生出希有心。他们都想知道此种殊胜境界的来源,於是此五百万亿大梵天王也集天王诸众开了一个讨论会。皆议论纷纷,互相询门,是什麽因缘,他们所有的宫殿都有这种的光明呢?就在这时,在此会中,有一位大梵天王,名叫尸弃,为一切大梵天众即说偈言:现在以什麽因缘,我们的宫殿,得此种威德和光
40、明的照耀呢?从来没有像如此的庄严,这种微妙的瑞相,是我们从前所未曾见过的,这大概是有大德从天上生到人间,或者是有佛出现於世了。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襟盛诸天华。共诣下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於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当尔之时,上方五百万亿大梵天王以偈颂赞叹佛之後,就随带著宫殿,衣服盛满了种种天华,共同到下方去寻找此相的来源。结果,他们遇见大通智胜如来,在菩提树下作道场。佛坐在师子座上,所有的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又见到大通智胜王的十六个儿子,在请佛转法轮。时
41、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处。时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这时所有的大梵天王都向佛顶礼,又绕佛百千匝,用天华散在佛的身上,他们所散下来的天华,犹如须弥山那麽多,数目是无边无际,不但用此天华来供养佛,而且又供养佛的菩提树。以华供养完毕之後,又各用他们最珍惜的宫殿,献给大通智胜王佛,就一起的说:我们一心愿佛怜愍我们,饶益我们,我们愿在三宝的面前种福造功德,请佛接受我们所要供养世尊的宫殿,并住在此宫殿。 当尔之时,所有的大梵天王,就在佛前,一心齐声的用偈
42、颂来赞叹大通智胜如来。善哉见诸佛 救世之圣尊 能於三界狱 勉出诸众生普智天人尊 哀愍群萌类 能开甘露门 广度於一切於昔无量劫 空过无有佛 世尊未出时 十方常闇瞑三恶道增长 阿修罗亦盛 诸天众转减 死多堕恶道不从佛闻法 常行不善事我们感觉十分的幸运,能遇见诸佛,佛是一位救拔世间众苦的贤圣和尊者,能令一切众生超出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牢狱而了生脱死,离苦得乐。佛也是具足大智慧、慈悲,普遍天人的导师,怜愍一切有情无情的众生,发大慈悲心,揭开甘露的法门,令一切众生悉闻法要而反迷归觉。佛是慈悲平等,故能广度无量恒河沙数的一切众生,在往昔经过了无量无边的大劫,未曾有佛出现於世,白白的空过去了,此时十方世
43、界一片闇瞑无光,堕落地狱、饿鬼、畜生的众生一天比一天多,而阿修罗道就很兴盛,因为众生只会造业,为非作歹,不行十善,只行十恶,故诸天众也渐渐减少。由此可见,大多数的众生死後都堕落到三恶道里去。因为一切众生未得见佛,未得听闻佛法,所以,也不知如何去修行,严持戒律,广修善法,只懂得认贼为子,认黑是白,造出许多恶业,自然种下许多的恶因。色力及智慧 斯等皆减少 罪业因缘故 失乐及乐想住於邪见法 不识善仪则 不蒙佛所化 常堕於恶道佛为世间眼 久远时乃出 哀愍诸众生 故现於世间超出成正觉 我等甚欣庆 及余一切众 喜叹未曾有我等诸宫殿 蒙光故严饰 今以奉世尊 惟垂哀纳处愿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
44、成佛道因此我们体衰力倦,智慧也都一天比一天减少。这皆由於造许多罪恶的因缘,自性本来的安乐也失去,落於邪知邪见,不认识善知识,得不到佛的教化,生生世世都轮回於三恶道中,佛是我们的明眼善知识,在久远劫来才出现於世。而佛是为了哀愍一切众生而出现於世,修道得成正觉。我等及一切众生都很欣庆,从来未曾如此的欢喜和赞叹。我们所有的宫殿得蒙佛的光明照耀,严饰得比从前更好更庄严,故现在我们愿将宫殿奉献和供养佛,惟愿佛大发慈悲接受我们这个供养,又发愿要把此供佛的功德,普遍回向於一切法界众生,愿我等与一切众生,共同成佛道。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白佛言。惟愿世尊转於法轮。多所安隐。多所度脱。时诸梵天王而说偈
45、言。世尊转法轮 击甘露法鼓 度苦恼众生 开示涅盘道惟愿受我请 以大微妙音 哀愍而敷演 无量劫集法当尔之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用偈颂赞佛之後,一起向佛而说:现在惟愿世尊,能为我们转大法轮,令我们得到安隐和解脱。 就在这时,所有的大梵天王,又用一首偈颂来赞叹佛:我们及一切众生都乐愿请佛转大妙法轮,如击起甘露的法鼓,能度脱三恶道里的一切苦恼众生,开示我们如何去修不生不灭成佛之道路。惟愿世尊您能接受我们的请求,用您不可思议大微妙的音声为我们说法,并请求世尊哀怜我们,而演说无量劫以来佛积集智慧资粮,能修成佛道的法门。尔时大通智胜如来。受十方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请。即时三转十二行法轮。若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
46、及余世间所不能转。谓是苦。是苦集。是苦灭。是苦灭道。及广说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当尔之时,大通智胜如来接受十方五百万亿诸大梵天王及十六位王子的请求,即时先讲四谛法门,因为四谛各转三次,共转十二次,故叫三转四谛十二法轮。第一转叫做示转,即是告诉我们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第二转叫劝转,即是劝我们此是苦,汝应知;
47、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第三转叫证转:此是苦,我已知,不复更知;此是集,我已断,不复更断;此是灭,我已证,不复更证;此是道,我已修,不复更修。无论是沙门(译为勤息,即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婆罗门(译为净行) 、天众、魔众、大梵天王,甚至於一切天魔外道,都不能转四谛的法轮,唯有佛才有此种方便,所说的即是苦、集、灭、道的法门。这四法又有苦法忍,苦法集,集法忍,集法集,灭法忍,灭法集,道法忍,道法集,故为八忍法集。佛又广说十二因缘法,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众生皆顺著此流而生生死死
48、,死死生生;还有还灭门,无明灭就行灭,行灭就识灭,识灭就名色灭,名色灭就六入灭,六入灭就触灭,触灭就受灭,受灭就爱灭,爱灭就取灭,取灭就有灭,有灭就生灭,生灭就没有老死忧悲苦恼灭了。声闻所修的是四谛法,缘觉所修的是十二因缘法。佛於天人大众之中说是法时。六百万亿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诸漏心得解脱。皆得深妙禅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脱。第二第三第四说法时。千万亿恒河沙那由他等众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诸漏心得解脱。从是已後。诸声闻众。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佛为天上五百万亿诸大梵天王及百千万亿不可思议恒河沙数的众生,说四谛法和十二因缘法的时候,有六百万亿那由他的人,皆已弃舍一切的恶法,而得到一切无
49、漏善法。什麽是漏?我们身体九孔常流不净,也是属於漏,如茶杯底下穿个洞,不能盛满水,一切众生一共有八万四千种诸漏,最大的漏就是贪瞋痴慢疑。有了此种种漏,就生出来烦恼,有了烦恼就生出无明,有了无明就没有智慧。若人能把无明去掉,便得般若智慧现前,若人能断尽烦恼,便能将烦恼化为菩提。这时身心都得到解脱,所谓得漏尽。从漏尽而证得甚深微妙的禅定,而此种禅定的功夫并不是由外边所得来的,必要自性自入,自性自度,自修自了,故不须向外驰求。我们的本地风光,本有的智慧都是在每人自性里边,所谓禅定 ,即是得到静虑的好处,梵语称为禅那,译为思惟修。得到禅定的人即可得到三明:天眼明、宿命明(能知前生的事) 、漏尽明(所有的习气毛病都没有了,故与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都断尽了。 )尔时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百千万亿诸佛。净修梵行。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尔之时,十六位王子,皆以童子之身而出家作沙弥。他们的六根非常通利,智慧十分明了,已经在过去生中,供养百千万亿的诸佛,所修的都是清净梵行,一心所求无上正等正觉。俱白佛言。世尊。是诸无量千万亿大德声闻。皆已成就。世尊亦当为我等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我等闻已。皆共修学。世尊。我等志愿如来知见。深心所念。佛自证知。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