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医推拿传统手法技能智能教学测评系统.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774783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推拿传统手法技能智能教学测评系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医推拿传统手法技能智能教学测评系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医推拿传统手法技能智能教学测评系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医推拿传统手法技能智能教学测评系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医推拿传统手法技能智能教学测评系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推拿传统手法技能智能教学测评系统(上海市教委新世纪第二期课程建设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徐俊 沈霄凤 赵毅 陈义斌 杜炯琪 赵吉忠 周玉宝 陆萍2006 年 11 月1目 录一、摘要 2二、前言 3三、中医推拿传统手法技能教学测评理论与方法研究 4四、传统推拿手法技能标准研究 8五、推拿手法技能智能教学测评系统研发 13六、教学实践与评估 16七、总结 172一、摘要1研究中医推拿手法技能教学测评理论、方法,分析目测法、体测法和机测法的测评质量,研究推拿手法的技术结构,建立推拿手法技能测评数据体系,提出了传统经典经验型测评方法目测法、体测法与现代客观测

2、评方法机测法整合、综合应用的观点,制定了中医推拿手法技能教学测评方案。研究手法动作技术、操作能力和手法效应三大方面,建立滚法、掌揉法、拿法、指压法等四级目测法等级标准(文字与图象) ,筛选吸附性、放松性、深透性与主动协调性等测试指标,同时采用网页的形式制作了滚法技术光盘,供教师和学生参考使用。通过研究推拿手法测试仪器,进一步挖掘、筛选测评数据,建立滚法等手法的动力学技术标准。动力学技术指标包括操作频率、频率标准差、最大力平均值、最大力标准、最小力平均值、最小力标准差、作用合力轨迹等。3吸收融和现代教育技术和中医工程技术,通过与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联合研发了推拿手法技能测评系统。采用视频

3、技术和力学技术集成研发新型推拿手法技能教学测试系统,开发推拿手法实时动态测评、学生手法技能个案动态教学、学生手法技能教学模仿训练等功能。开展课程教学实践,实现推拿手法技能实时测评、个案动态教学、教学模仿训练,收集实验资料,完成项目评估,出版发表论著。3二、前言推拿手法技能是中医推拿的核心部分,也是推拿手法学等课程的教学重点,是针灸推拿、康复骨伤、运动医学等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推拿手法技能的考核考试方式一直是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目测法、体测法是推拿手法学课程的主要技能考核方法,它们分别依靠教师的观察和身体感受学生的手法,主观评定学生的手法技能水平,两者的记载历史长达 2000 多年。虽然

4、方法简单易行,但是由于手法操作存在过程性的特征,一直以来,没有形成完整的客观化技能标准,使教师无法用较精确的客观数据描述学生手法技术,无法提供量化的评价报告,无法对学生技能训练提供修改和提高的量化建议。同时,也妨碍了推拿手法教学质量的控制,影响了课程的现代教学改革。因此,推拿手法学课程的技能考试一直成为课程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口。随着上个世纪 80 年代推拿手法力学测试仪研发,传统推拿手法第一次有了客观力学指标。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推拿手法力学测试仪可以完成基本手法动力学数据采集,并能直观地记录显示手法的力学波形,分析力学指标,形成的推拿手法技能现代测评方法机测法。但是,机测法由于一直没有形成评判

5、标准和评价内容,因此不能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002 年,本课题组承担了上海中医药大学第 3 期课程建设项目一指禅推法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解构推拿手法技能,筛选考核指标,配合恰当的考核方式,可以发挥目测法、体测法和机测法各自优势,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多靶点的客观化、标准化的现代推拿手法技能考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项目组承担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新世纪第二期课程建设项目,并和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中心专家合作,共同研发了推拿手法技能教学测试系统,在课程考核中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项目组还进一步研究了中医推拿手法技能的考核理论和技能构件,为深化传统推拿手法教学提供

6、了实验资料。4三、中医推拿传统手法技能教学测评理论与方法研究研究中医推拿手法技能教学测评理论、方法,分析目测法、体测法和机测法的测评质量,研究推拿手法的技术结构,建立推拿手法技能测评数据体系,提出了传统经典经验型测评方法目测法、体测法与现代客观测评方法机测法整合、综合应用的观点,制定了中医推拿手法技能教学测评方案。一、推拿基本手法技能的测评基本模式实验室考评考评推拿手法测评仪二、推拿基本手法技能考评方法分类与使用本课建组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问卷调研法、教学试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分析了目测法、机测法和体测法考评质量与应用的方法。制订了摆动类、揉动类、平面运动类、振动运动类、垂直运动类、对称用力

7、类、扣击类、拔伸运动类等推拿基本手法技能的课程考评方法。 目测法、体测法和机测法是推拿手法技能评价的三种方法。体测法是通过评价者自身体验手法操作,测评其技能水平高低的一种考核方法。体测法是一种最古老的主观评价方法。目测法是通过评价者采用目测观察手法操作姿势与动作等技术环节,评价其技能水平高低的一种考核方法。它是推拿手法的另一种传统评价手段。机测法是通过推拿手法测力分析系统,分析手法技术能力的一种考评方法。1推拿手法技能常用考评方法的使用质量分析课堂考评体测考评法目测考评法推拿基本手法技能测评基本模式中医推拿手法技能智能教学测评系统5表 1. 推拿手法技能常用考评方法的使用分析方法 体测法 目测

8、法 机测法产生 基于手法的操作时(后)的生物效应基于手法的动作姿势、动作技术要领与实际效应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基于上世纪 80 年代后基于推拿手法力学测力平台研发成功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评价方法。评价指标 柔和度、渗透性、舒适感、热效应等身体姿势、手法形态、操作主动部位、吸定情况、协调性等手法力量、节律、频率和合力轨迹等评价性质 主观评价、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 主观评价、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 客观评价、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优势 直接性、敏感性、方便性 整体性、直接性、方便性、效率性、可用于较大样本 客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缺陷不适合大样本考评,容易产生考评误差,评价手型、手姿的功能较弱信度、效

9、度不高,评价手法作用效应的功能较弱评价手型、手性的功能较弱适用对象 任何推拿手法 任何推拿手法 部分推拿手法2推拿基本手法技能的考评方法表 2. 推拿基本手法技能的考评方法考评方法手法种类 手法名称目测法 体测法 机测法摆动运动手法 一指禅推法 屈指推法 缠法 6扶持推法 一指禅偏锋推法 大鱼际揉法 指间关节滚法 掌背滚法 揉动运动手法 揉法 平面运动手法 推 法 擦 法 抹 法 摩 法 振动运动手法 抖 法 振 法 垂直用力手法 按 法 掐 法 对称用力手法 拿 法 捻 法 捏 法 搓 法 叩击运动手法 击 法 拍 法 被动运动手法 摇 法 7伸屈法 拔伸法 整复运动手法 扳 法 其他类手法

10、 踩跷法 推摩法 扫散法 背 法 上述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传统手法技能可以同时采用目测法、体测法和机测法。传统经典经验型测评方法目测法、体测法应与现代客观测评方法机测法整合、综合应用,可以发挥目测法、体测法和机测法各自优势,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多靶点的客观化、标准化的现代推拿手法技能考评方法,提高技能测评水平。8四、传统推拿手法技能标准研究研究手法动作技术、操作能力和手法效应三大方面,建立滚法、掌揉法、拿法、指压法等四级目测法等级标准(文字与图象) ,筛选吸附性、放松性、深透性与主动协调性等测试指标,同时采用网页的形式制作了滚法技术光盘,供教师和学生参考使用。通过研究推拿手法测试仪器,进一步挖

11、掘、筛选测评数据,建立滚法等手法的动力学技术标准。技术指标包括操作频率、频率标准差、最大力平均值、最大力标准、最小力平均值、最小力标准差、作用合力轨迹等。一、推拿基本手法技能考评内容与标准推拿基本手法技能考评内容包括手法动作技术、操作能力和手法效应三大方面。不同手法在动作技术、操作能力和手法效应有不同的表现。本次课程建设制定了滚法、揉法、指压法、拿法等常用手法考评内容和标准,课堂使用量表。1滚法、揉法、指压法、拿法等常用手法考评内容和标准(1)滚法的四级考评内容与标准等级 A B C D 考评方法整体风格描述动作姿势正确协调,操作连贯流畅,节律性强。能够完全根据需要,自主性地及时调整手法各操作

12、要素,完整表达滚法手法特性。动作姿势基本正确,操作较连贯,节律性较强。长时间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短暂性的动作变形,自主性调整滚法操作要素的能力一般。基本表达滚法手法特性。动作姿势僵硬,操作缺乏连贯性。节律性较差,经常出现动作姿势变形,缺乏自主性调整滚法操作要素的能力。部分表达滚法手法特性。动作姿势不正确,不能进行短时间的连续操作。目测法、体测法和机测法身体姿势部分头部、肩部、腰部、下肢部等各部位姿势正确,自然放松。能够根据操作需要,进行各部位的姿势及时调整。头部、肩部、腰部、下肢部等各部位姿势正确,自然放松。在进行各部位的姿势调整时,偶尔出现局部的不协调。头部、肩部、腰部、下肢部等各部位姿

13、势基本正确。操作过程中经常性出现局部性姿势变形。不能及时根据操作需要,整体性调节身体各头部、肩部、腰部、下肢部等各部位姿势部分正确。操作过程中不能即及时根据操作需要,整体性调节身体各部姿势目测法9部姿势肘部 肘部夹角 140度左右,空间位置正确。肘部夹角 140度左右,空间位置基本正确肘部姿势经常性出现变形肘部姿势不正确目测法腕部 自然放松,腕关节曲伸和前臂旋转的复合动作协调自然放松,腕关节曲伸和前臂旋转的复合动作基本协调。略显紧张,腕关节曲伸和前臂旋转的复合动作不能长时间协调,经常出现单独性的屈伸动作或旋转动作。有时出现主动屈伸动作。腕部姿势不正确,腕关节曲伸和前臂旋转的复合动作不能协调,经

14、常出现单独性的屈伸动作或旋转动作。经常出现主动屈伸动作。目测法掌指部 自然放松。 自然放松,长时间操作过程中偶尔出现大拇指或其余四指的动作变形。略显紧张,经常性出现大拇指或其余四指的动作变形,偶而出现手指主动性屈伸动作。紧张,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动作僵硬,经常出现手指主动性屈伸。目测法接触面与吸定正确 基本正确,偶尔出现摩擦、拖滑或跳动,偶尔出现小指掌指关节。与操作部骨突起部刚性接触。接触面不稳定,经常性出现摩擦、拖滑或跳动,有时出现小指掌指关节与操作部骨突起部刚性接触。接触面不正确,出现摩擦、拖滑或跳动,小指掌指关节与操作部骨突起部刚性接触。目测法摆动 肘关节主动屈伸。肘关节主动屈伸。肘关节主动

15、屈伸。肘关节不能主动屈伸。目测法节律频率节律性强,频率正确。节律性较强,频率正确节律性较差,频率基本正确。无节律性,频率不正确。目测法、机测法手法效应接触面积大、渗透性强、刚柔相济接触面积大、渗透性较强、有一定刚柔相济接触面积较大、渗透性强、手法生硬接触面积小、渗透性差、手法生硬体测法(2)掌揉法等级 A B C D 考评方法整体风格描述动作姿势正确协调,操作连贯流畅,节律动作姿势基本正确,操作较连贯,节律性动作姿势僵硬,操作缺乏连贯性。节律性较动作姿势不正确,不能进行短时间的连续目测法、体测法和机测法10性强。能够完全根据需要,自主性地及时调整手法各操作要素,完整表达掌揉法手法特性。较强。长

16、时间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短暂性的动作变形,自主性调整操作要素的能力一般。基本表达掌揉法手法特性。差,经常出现动作姿势变形,缺乏自主性调整操作要素的能力。部分表达掌揉法手法特性。操作。身体姿势部分头部、肩部、腰部、下肢部等各部位姿势正确,自然放松。能够根据操作需要,进行各部位的姿势及时调整。头部、肩部、腰部、下肢部等各部位姿势正确,自然放松。在进行各部位的姿势调整时,偶尔出现局部的不协调。头部、肩部、腰部、下肢部等各部位姿势基本正确。操作过程中经常性出现局部性姿势变形。不能及时根据操作需要,整体性调节身体各部姿势头部、肩部、腰部、下肢部等各部位姿势部分正确。操作过程中不能即及时根据操作需要,

17、整体性调节身体各部姿势目测法肘部 肘部夹角 140度左右,空间位置正确。肘部夹角 140度左右,空间位置基本正确肘部姿势经常性出现变形肘部姿势不正确目测法腕部 腕关节自然背伸。腕关节自然背伸。腕关节略显紧张,有时出现过度背伸。腕部姿势不正确。 目测法掌指部自然放松。 自然放松,长时间操作过程中偶尔出现大拇指或其余四指的动作变形。略显紧张,经常性出现大拇指或其余四指的变形动作。 紧张,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动作僵硬。 目测法接触面正确,能够小幅度带动该处皮下组织连动性揉动。正确,能够带动该处皮下组织连动性揉动。偶尔出现过大或过小的揉动幅度。基本正确,能够带动该处皮下组织连动性揉动。经常出现过大或过小的

18、揉动幅度。不正确,不能够带动该处皮下组织连动性揉动目测法、机测法摆动 肘关节主动屈伸。肘关节主动屈伸。肘关节主动屈伸。肘关节不能主动屈伸。目测法节律频率节律性强,频率正确。节律性较强,频率正确 节律性较差,频率基本正确。无节律性,频率不正确。目测法、机测法手法 接触面积大、 接触面积大、 接触面积较大、 接触面积大、 体测法11效 应 温热感强、刚柔相济有温热感、有一定刚柔相济温热感较少、手法生硬无温热感、手法生硬(3)拿法等级 A B C D 考评方法整体风格描述动作姿势正确协调,操作连贯流畅,节律性强。能够完全根据需要,自主性地及时调整手法各操作要素,完整表达拿法手法特性。动作姿势基本正确

19、,操作较连贯,节律性较强。长时间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短暂性的动作变形,自主性调整操作要素的能力一般。基本表达拿法手法特性。动作姿势僵硬,操作缺乏连贯性。节律性较差,经常出现动作姿势变形,缺乏自主性调整操作要素的能力。部分表达掌揉法手法特性。动作姿势不正确,不能进行短时间的连续操作。目测法、体测法和机测法身体姿势部分头部、肩部、腰部、下肢部等各部位姿势正确,自然放松。能够根据操作需要,进行各部位的姿势及时调整。头部、肩部、腰部、下肢部等各部位姿势正确,自然放松。在进行各部位的姿势调整时,偶尔出现局部的不协调。头部、肩部、腰部、下肢部等各部位姿势基本正确。操作过程中经常性出现局部性姿势变形。不

20、能及时根据操作需要,整体性调节身体各部姿势头部、肩部、腰部、下肢部等各部位姿势部分正确。操作过程中不能即及时根据操作需要,整体性调节身体各部姿势目测法肘部 肘部夹角 140度左右,空间位置正确。肘部夹角 140度左右,空间位置基本正确肘部姿势经常性出现变形肘部姿势不正确目测法腕部 腕关节自然放松,灵活协调腕关节自然放松,灵活协调,偶尔出现变形动作。腕关节略显紧张,经常出现变形动作。腕关节僵硬 目测法掌指部自然放松。 自然放松,长时间操作过程中偶尔出现局部紧张和动作变形。略显紧张,经常性出现掌指部部分关节紧张和动作变形。紧张僵硬。 目测法接触面完全能够采用手指指纹面进行操作。基本采用手指指纹面进

21、行操作。可以采用手指指纹面进行操作。有时出现指端、指甲的不可以采用手指指纹面进行操作,出现指端、指甲的抠目测法、机测法12抠掐动作。 掐动作。动作 能够采用拇指与其它手指对称性挤捏并提起操作处肌肉,用力柔和。能够采用拇指与其它手指对称性挤捏并提起操作处肌肉。偶尔出现用力失控。可以采用拇指与其它手指对称性挤捏并提起操作处肌肉。经常性出现挤捏动作和提起动作不协调,用力不均匀。不能够采用拇指与其它手指对称性挤捏并提起操作处肌肉。目测法节律频率节律性强,频率正确。节律性较强,频率正确 节律性较差,频率基本正确。无节律性,频率不正确。目测法、机测法手法效 应刚柔相济、渗透性强、舒适、操作部位正确刚柔相济

22、、渗透性较强、较舒适、操作部位正确渗透性一般、较舒适、操作部位基本正确渗透性差、不舒适、操作部位不正确、手法生硬体测法2建立滚法、掌揉法、拿法、指压法等四级目测法等级标准(文字与图象) ,筛选吸附性、放松性、深透性与主动协调性等测试指标,同时采用网页的形式制作了滚法技术光盘,供教师和学生参考使用。3通过推拿手法测试仪器,进一步挖掘、筛选测评数据,建立滚法等手法的动力学技术标准。技术指标包括操作频率、频率标准差、最大力平均值、最大力标准、最小力平均值、最小力标准差、作用合力轨迹等。13五、推拿手法技能智能教学测评系统研发吸收融和现代教育技术和中医工程技术,通过与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联合研

23、发了推拿手法技能测评系统。采用视频技术和力学技术集成研发新型推拿手法技能教学测试系统,开发推拿手法实时动态测评、学生手法技能个案动态教学、学生手法技能教学模仿训练等功能。一、系统构造系统组成测试平台、视频采集器、测评软件、计算机系统、打印设备。2系统结构(1)基本数据库(2)动力学测试评价(测力平台与动力学数据分析、评价)(3)动作技术测试评价(视频技术与动作技术分析、评价)(4)测评报告(力学图谱、手法照片、测评结果与建议)3系统界面(1)测评系统登录界面(2)推拿手法技能机测信息采集界面14(3)推拿手法技能机测数据评价界面(4)推拿手法技能目测评价界面(5)推拿手法技能测评报告二、系统功

24、能与使用1实时教学测评(1)学生登录,选择考试手法。(2)进入机测手法动力学信息采集界面,学生进行 20 秒的手法操作。同时视频系统采集15手学生手法动作形态。(3)进入机测数据评价界面,计算机提供学生手法动力学数据及成绩。(4)进入目测数据评价界面,教师根据学生动作外形,选择各项指标等级。或根据教学要求完成手法体测评估。(5)进入测评报告界面,计算机生成评估报告,分别显示学生手法动力学曲线特征、手法外形图像、力学指标和动作技术、操作效应指标等级和分数。提供学生手法技能评价及训练建议。2反馈式教学测评应用(1)利用数据库,将已采集评估的学生手法,重新播放,开展手法个案讲解。(2)利用数据库,对

25、已完成评估的学生手法,重新播放,开展教师集体评估学习。3实时训练本系统还可以开展学生实时动态手法训练,让学生动态跟踪专家手法操作动力学特征和动作姿态,进行手法学习。16六、教学实践与评估开展课程教学实践,实现推拿手法技能实时测评、个案动态教学、教学模仿训练,收集实验资料,完成项目评估。一、教学实践1推拿手法技能实时测评实践2005 学年,推拿手法学课程考试采用了本测评系统,72 名学生完成了滚法手法技能的考试。2个案动态教学教师在推拿手法学课程中使用本系统,开展学生手法技能动态个案教学,结合手法动力学指标曲线和技术参数,以及外形动作环节和手法操作感觉,即时分析学生手法技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丰

26、富了课程教学手段。3教学模仿训练学生根据系统提供的专家手法动力学曲线,模仿专家手法,动态比对专家手法,完成技能教学练习。二、应用评估1学生普遍反映采用测评系统考试方法新颖、手段先进、结果直观、评判客观。2教师反映采用测评系统考试,简便可行、评价科学、方法先进,测评资料收集简便,可以及时、有效地总结教学训练经验,提高课程教学训练和考核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练习传统手法技能兴趣。三、建设成果1本项目研究成果编入推拿手法学第八章推拿手法的练习与评价严隽陶,徐俊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辅助教材,年,科学出版社2李蔚江,徐俊推拿手法技能目测评价法的质量研究,按摩与导引.2004.4:3-417七、总结一、

27、本工作通过分析推拿基本手法技能的结构和功能,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问卷调研法、教学试验法、数理统计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方法,对传统中医推拿技术目测法、体测法和机测法的考评特点与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制定了摆动类、揉动类、平面运动类、振动运动类、垂直运动类、对称用力类、扣击类、拔伸运动类等推拿基本手法技能的课程考评方法。研究中医推拿手法技能教学测评理论、方法,分析目测法、体测法和机测法的测评质量,研究推拿手法的技术结构,建立推拿手法技能测评数据体系,提出了传统经典经验型测评方法目测法、体测法与现代客观测评方法机测法整合、综合应用的观点,制定了中医推拿手法技能教学测评方案。二、建立滚法等手法测试标准及专

28、家数据库,设计测评软件,建立机测动力学数据(操作频率、频率标准差、最大力平均值、最大力标准、最小力平均值、最小力标准差、作用合力轨迹) 。目测、体测法手法动作数据(吸附性、放松性、深透性与主动协调性) 。制定滚法、拿法、揉法等基本推拿手法的考评标准和课堂使用考评表,同时制作了等级手法录象。三、吸收融和现代教育技术和中医工程技术,采用视频技术和力学技术集成研发新型推拿手法技能教学测试系统。形成了多角度、多层次、主观与客观测评相结的评价系统。提供测评报告(本系统提供测评报告,报告包含了机测数据与得分、手法照片与得分、评语以及训练建议) 。开发推拿手法技能实时测评、个案动态教学、教学模仿训练等系统功

29、能。四、开展课程教学实践,实现智能测评系统研发功能。学生和教师使用反映良好。部分成果编入推拿手法学第八章推拿手法的练习与评价(严隽陶,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辅助教材,年,科学出版社) ,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1 篇。五、本项目拟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研发其他手法的测评标准,完善系统功能,深入研究课程系统的应用理论。六、本工作在国内外率先研究了中医推拿手法技能教学测评的理论和方法,率先提出了目测法、体测法和机测法综合优势应用的观点,研发了新型推拿手法技能教学测评系统,实现了推拿手法测评实时化、客观化、智能化,改变现在课程教学训练考试主观性、随意性的缺陷。改革传统推拿手法课程考试方式方法和教学训练模式,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传统推拿技能考试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对培养针灸推拿康复学等专业学生继承传统和发挥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起到重要的作用。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