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台湾高雄中學99上高2第2次段考歷史科(社會組).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768307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湾高雄中學99上高2第2次段考歷史科(社會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台湾高雄中學99上高2第2次段考歷史科(社會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台湾高雄中學99上高2第2次段考歷史科(社會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台湾高雄中學99上高2第2次段考歷史科(社會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台湾高雄中學99上高2第2次段考歷史科(社會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總 分歷史高雄高級中學 99 學年度 第 1 學期第 2 次段考 高二歷史科 社會組班級:_ 座號:_ 姓名:_一、單一選擇題:說明:第 1 至 36 題,每題各有 4 個備選答案,請選出一個最正確的答案。答對一題可得 2 分,答錯不倒扣,整題留空,則不計分。( )1.史書描述某一民族因人口過剩而向外殖民,其所到之處,制度、宗教和生活方式亦隨之而至。他們比照母邦,建立獨立自主的城邦。新殖民城邦隨即發展出與母邦相似的經濟生活,產生與母邦相似的社會、政治紛爭。這一個民族應是下列何者? (A)羅馬凱撒遠征高盧後的高盧人 (B) 西元前二世紀迦太基的腓尼基人 (C)西元前四世紀埃及的亞歷山卓城城民 (

2、D)西元前七世紀向外移民的希臘人。( )2.西元一四世紀基督教徒屢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關於其主要原因,較符合史實的是下列哪個選項? (A)基督教徒不遵從羅馬傳統禮儀與宗教習俗 (B)基督教徒曾經勾結蠻族入侵羅馬帝國 (C) 基督教徒不滿羅馬帝國的統治而多次起來反抗 (D)基督教徒欲建立天國,曾多次縱火焚燒羅馬城,引起極大不安。( )3.基督教在傳播過程中逐漸出現種種異端 ,其主要因素可能為何? (A)羅馬教宗因族施教,領悟有別,故引起衝突 (B)因東西教會分裂,各自以為是正統視對方為異端造成的 (C)來自各地的信徒由於族群的歧視而相互排斥 (D)受到希臘哲學與其他思想的衝擊,信徒對教義的理解產

3、生分歧。( )4.右圖是小華努力作功課,所完成的一份文化交流圖,由內容來看小華應是在研讀哪一時代的歷史? (A) 古希臘城邦時期 (B) 羅馬共和時期 (C)希臘化時代 (D)波斯王朝時代。( )5.承上題,右表中有關犍陀羅的敘述,下列何者是正確的? (A)是興起佛教雕塑的重要藝術 (B)此地曾為匈奴人入侵統治過 (C)位於今天尼泊爾與孟加拉境內 (D)在印度孔雀王朝時期形成的。( )6.佛教在漢朝時傳入中國,初期譯經是一項重要的事業。是佛教翻譯家中的巨匠,於西元五世紀初(魏晉南北朝)時抵達長安,得到當時統治者姚興的文持,開始大量翻譯佛經,譯法較重意譯,譯文講求華美,在譯經事業上,不僅質、量兼

4、具,並成為中國佛教的理論根據,對中國佛教思想體系的形成具有莫大推力;其中又以金剛經最為我們所熟知。試問這位偉大的翻譯家是誰? (A) 鳩摩羅什 (B) 佛圖澄 (C)竺道生 (D) 玄奘。( )7.請閱讀以下兩則資料,再回答問題:資料一:凡是幸福和不滅者,自身既無煩惱,也不使任何他物煩惱;因之也不受忿怒和偏愛之情拘束,因為這些情感只存在於弱者中。 資料二:他認為人的生活應該自然、樸素、鄙視財產、忍耐、不畏失敗、清心寡欲、時刻以追求理性為最高的道德。 根據上述兩則資料,試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兩段資料的思想基本上都重視外在公共事務之追求 (B)資料一和資料二都是斯多噶學派的思想主張 (C

5、)兩段資料都贊成真正的快樂來自內心的平和安詳 (D) 資料一即是犬儒學派思想最好的說明。( )8.請閱讀資料,再回答問題:總督:你們如果回到清醒的神智,皇帝將會實行特赦。 基督徒:我們沒有做錯任何事,沒有背棄公義,也沒有攻擊任何人。 總督:我們也是信仰虔誠的人。我們的宗教很簡單:為皇帝祈求福祉。這是你們也應做的。 基督徒:我不承認世上的王國,只侍奉人眼所不能見的神。我沒有偷竊。我買東西都付稅。 總督:你是否堅持要做基督徒?基督徒:我是基督徒。 (其他人同聲響應。 )總督宣讀判決書:茲決定,判處死刑。 由上述可知總督宣讀判決書,判處基督徒死刑的依據為何?(A)基督徒沒有為羅馬皇帝祈福 (B)基督

6、信徒沒有善盡羅馬公民納稅義務 (C)基督徒否認羅馬政治威權,不承認身為帝國的一份子 (D)基督徒關注宗教道德,背棄世間公義。( )9.一本書上有如下描述:他們不那麼崇拜美的事物,不特別欣賞建築物雕像和歌曲,他們也不怎麼重視思考宇宙和人生。他們是道道地地、土生土長的農民,除了對家鄉的熱愛,他們也重視對法律的忠誠。 請問:上述他們較可能是哪一民族?表現何種文化特色? (A)希臘人、理性務實 (B) 羅馬人、健勇愛國 (C) 希臘人、熱愛自然 (D) 羅馬人、簡樸守法。( )10.佛教與印度教一起傳入東南亞之後,後來由於下列何種原因,導致印度教比佛教信仰普遍受到歡迎? (A)由於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因

7、此對統治者來說,並沒有強烈的吸引力 (B) 由於印度教在傳教的同時,給予信徒免稅等權利而吸引信眾 (C)由於佛教的僧伽組織過於龐大,引起統治者的不安而給予種種限制 (D) 由於印度教與佛教曾經進行了一場教義上的辯論,後來印度教得到最後的勝利。( )11.佛教在中國傳播發展史中,某個時期的高僧致力於將佛經的內容依照其理論圓滿的程度分成各種不同的等級,並認為其中只有一種是真正最圓滿,也是最能符合佛的本意,這就是圓教 ,顯示佛教走向高度綜合消化的階段。請問此時期應是: (A)魏晉南北朝 (B) 隋唐 (C) 宋元 (D)明清。( )12.在他的引導下,佛教在日本紮下穩固的根基,他首創日本的律宗,被天

8、皇授予傳燈大法師位 ,民間則稱他為過海大師 、 唐大和尚 。他是 (A)蓮花生 (B)鑑真 (C)義淨 (D)圓音。( )13.西元前 300 年左右,一位雅典商人跟朋友談起自己的事業說:我的生意蒸蒸日上,特別是與波斯人的貿易,讓我賺進更多錢。 促使這位商人生意愈來愈好的原因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亞歷山大東征打破政治藩籬,遠距離貿易更為便利 (B)迦太基與羅馬激戰,無力顧及東部的經貿發展 (C)波斯帝國寬大的統治政策,使東西商業貿易更為活絡 (D)波希戰後雙方和解,使希臘商人有機會到東方發展。( )14. 設立護民官執政官必須有一位出身平民 ,這是西洋某文明的政治實況。當時的政論家張三評論

9、此事,他最可能的說法是下列何者? (A)貴族從此與平民地位一致 (B) 這是西方第一個民主政治的典範 (C)那是貴族籠絡平民的手段 (D)這是全體人民共享政治的表徵。( )15.亞歷山大東征各地,為了籠絡民心實行許多文化策略有:(甲)為促進種族和文化之間的融合,鼓勵希臘軍人與東方女子通婚;(乙)尊重各地文化,使各地能保有自己的原有文化;(丙)他積極建立希臘式城市,改造各地原有文化;(丁)他禮遇當地文人學者,保護學術作品。上述何者為是? (A) 甲乙丙 (B)乙丙丁 (C) 甲乙丁 (D) 甲丙丁。( )16.承上題,這些文化策略造成的影響為何? (A)引起東方各地民族的反彈 (B)促進種族和文

10、化之間的融合 (C)是促使後來帝國分裂的主因 (D)東方文化成為希臘世界的主流文化。( )17.西元前 6 世紀創立的耆那教與佛教,均被視為印度的宗教改革,它們有哪些方面是相同的?(甲 )均反對階級制度和輪迴觀念;(乙)均講求自覺自救,認為人心的開悟比天意的探討更重要;(丙 )均主張遁世無爭,以苦行而得救;(丁)均主張克服人性的弱點,強調精神的自主。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 (C) 乙丙丁 (D) 乙丁。( )18.西方一位宗教作家曾說:耶穌之所以選擇降生在那個時代,是因為文明世界第一次那麼安寧與統一,準備迎接新的啟示。這位作家所說的那個時代指的應是? (A)亞歷山大東征建立亞歷山大帝國

11、 (B)凱撒遠征高盧,勢力遠達不列顛 (C)屋大維被尊稱奧古斯都,成為羅馬人的第一位皇帝 (D) 君士坦丁大帝闢建新都,重振羅馬威勢。( )19.這個教派的出現可以視為西藏密宗的宗教革命 ,它提倡嚴守戒律,規定僧人的生活準則、學經程序等等,逐步形成教階制,把西藏佛教系統化和制度化,使之與西藏社會的農奴制更加緊密結合,遂成為此後西藏佔絕對統治地位的教派。這個教派應是 (A)格魯派(黃教)(B)寧瑪派(紅教) (C)噶舉派(白教) (D)薩迦派(花教) 。( )20. 這時我們聽見他們大聲吶喊:前進呀!希臘的男兒,快拯救你們的祖國,拯救你們的妻子、兒女,你們父親的神殿、祖先的墳墓,快為這一切而戰鬥

12、!我們這邊也回報以喧囂聲希臘的兵艦並不愚蠢,他們四面圍攻把我們的船撞翻了,海已經看不見,盡是破片與屍首。我們異族的軍艦都划著槳亂紛紛地逃跑,我們的人任敵人用破槳和船片砍殺。國王坐在那臨海的高崗上,可以俯瞰全軍,他撕破袍子,大哭大叫,立即傳令給他的步兵,讓他們紛紛退卻。 對於這一段精彩戰爭描述以下哪個認識是有誤的? (A)文中我們是指波斯軍方 (B)我們異族的軍艦可能是指腓尼基的戰船 (C)這是波斯、希臘的一場戰爭 (D)這是亞歷山大東征的一場激烈戰役。( )21. 可以任免教長,懲處教士,也可以發動教會的改革,教會法與民法雖然各行其事,但是兩者息息相關。信仰是民法的本質,而也時常參與教會法的擬

13、訂,他是教會真正的領袖,也是國家其他部門的領袖,集兩種權力於一身。這就是著名的政教合一的政治 。上述應該填入下列何者為宜? (A) 羅馬城主教 (B)拜占庭皇帝 (C)基輔公國大公 (D)拜占庭大主教。( )22.一般來說,偉大的希臘哲學文學古典遺產,對俄羅斯人並不產生作用。發生作用的是一些基督教的講道集、聖徒生平事蹟、編年史和歷史,以及拜占庭的文學作品。造成這種情形的主要原因為何? (A)俄羅斯教士必須學習拉丁文,不必學習希臘文 (B)宗教性的作品多半有翻譯成斯拉夫文字 (C)以希臘文寫成的各類作品在俄羅斯禁止通行 (D)俄羅斯的民族性不喜思維,思想上相對貧乏。( )23.下列四項有關佛教教

14、義的敘述,何者與上座部佛教教義相近? (A)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B) 信徒相信修道必能成佛,故可自稱菩薩 (C)上求菩提,下化眾生 ,重視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德目的實踐,尤其布施最為重要 (D)主張佛道不共說 ,認為釋迦牟尼為佛,是佛教的最高境界,祂所達到的涅槃境界,世俗之人不可獲得,而一般人最多只能到阿修羅的境界。( )24.話劇表演若以雅典民主政治作為時代背景,下列哪一句臺詞較可能被採用? (A)真令人興奮!我今年滿三十歲了,可以參加公共事務 (B)拜託!拜託!議會代表登記第 1 號,懇請惠賜一票 (C) 誰叫我為女兒身,不能在政治舞台上嶄露頭角 (D)我的財產尚

15、未達到標準,今年是無法參加公民大會了。( )25.西元 13 世紀,周達觀隨元使出使招諭真臘國 ,回國後所寫的真臘風土記一書,是世界上現存全面反映此王國昌盛時代的唯一記載。文中描述此王國介於占城與暹羅之間,地廣七千里,氣候溫暖多雨,土壤肥沃,物產豐富;其宮室盛為壯觀,社會階級嚴密,該國宗教有婆羅門、印度教與小乘佛教,地方方言甚多。請問:當時所稱的真臘王朝應是: (A)吳哥王朝 (B)浦甘王朝 (C) 室利佛逝 (D) 夏連特拉。( )26.維吉爾( 7019B.C.)和塔西陀(55120A.D.)均為羅馬帝國時代的作家。維吉爾的詩篇歌頌羅馬的擴張,詳述了國家建立過程中的苦痛與勝利,還有它光榮的

16、傳統和崇高的命運。塔西陀在說到羅馬和平時,卻藉一個蠻族酋長之口說道:他們創造了一片焦土,卻稱之為和平。 這二種對帝國不同的描述,我們的理解以下列哪一選項敘述最為恰當? (A)維吉爾為文學家、塔西陀為歷史學家,兩人書寫取向自然有差異 (B)二人所處年代不同,筆下的羅馬帝國當然不同 (C)維吉爾表現了對帝制的肯定,塔西陀則否定帝制、緬懷共和 (D)兩人都不滿現實政治,各自進行批判,觀察力穿透表象。( )27.在亞歷山大發動東征的時代,在西方義大利半島上的羅馬人有何作為? (A)王政末期,國王為伊特拉士坎人 (B)共和前期,占有拉丁平原,並致力於統一義大利半島 (C)共和前期,羅馬人正和迦太基從事殊

17、死戰 (D) 共和後期,征服了整個地中海世界,並向高盧等地進軍。( )28.在羅馬共和時代前期(200B.C.以前)其政治上最可貴也重要的表現,以下列何者最為恰當? (A)編定十二表法 ,奠定法治基礎 (B)政治權利本由貴族掌握發展到平民可以參與 (C)征服整個地中海地區,造就帝國規模 (D) 社會財富分配均衡,安定富足。( )29.關於佛陀的基本教義與主要理念,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A)世間一切人、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變化不已,這是宇宙的真相 (B)但人們卻盲目追求健康、名利、財富等,以為這就是真的擁有 (C)在盲目追尋的過程中,必須透過堅忍的意志才能遠離各種煩惱和痛苦 (D)這些煩惱與痛苦

18、就表現在永無止境的貪、嗔、癡,並且不斷惡性循環。他自稱是神之子,其權力來自天授,規定臣下覲見時要行跪拜禮,使得皇帝被神聖化了;他還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對後來的歷史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如行政上的劃分,開啟帝國東西分治之局,而歐洲中古時代的特色,在此時已見端倪。依據上文,請回答 3031 題。( )30.上文中的 他指的應是 (A) 奧理略 (B)君士坦丁 (C)狄奧多西 (C)戴克里先。( )31.下列哪一項符合歐洲中古時代的特色,在此時已見端倪的敘述? (A)將土地分封給有功人員 (B) 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之上 (C)基督教會成為人民的信仰中心 (D)廢除貨幣經濟改行自然經濟。他是孔雀王朝第三代

19、統治者,他年輕時性情殘暴,後來皈依佛教,致力宣揚佛法,並以佛法治國,行佛教的中道之治。他並派遣高僧至各地弘揚佛法,最遠甚至到達歐洲的馬其頓,最成功的一件事是將佛教傳入甲國,不僅使佛教在該國立足,並經此向其他地區傳播,佛教在印度衰微後,該國成為一個極重要的佛教中心。依據上文,請回答 3233 題。( )32.上文中的 他指的應是 (A) 戒日王 (B)摩訶毗羅 (C)闍耶拔摩 (D)阿育王。( )33.下列何者是上文中的甲國其所流行的佛教教義? (A)在家信徒要崇拜菩提樹與佛塔 (B)強調普渡眾生 (C)對於戒規不甚重視 (D) 強調法術,不避女色。( )34.補充資料 羅馬帝國衰亡一些評析中說

20、到社會的進步可以從三方面加以觀察,下列何者並非其中之一? (A)詩人和哲學家靠個人的心靈作用,創造出不朽作品 (B)理性的充分發揮,人民不再迷信宗教 (C)每個人都能明瞭基本與實用的生產維生技術 (D)人經由教育和訓練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社會謀福利。( )35.凱撒 高盧戰記中記載日耳曼人最熱中的事物為何? (A)農耕可以儲備充分的軍事用糧 (B)祭祀 相信萬物有靈,多祭祀多得護佑 (C)戰鬥不是固守土地的農業民族,必須征服土地以利狩獵 (D)告密 將消息或謠傳報告給官員知道,不得隨意告知任何人。( )36.補充資料 羅馬帝國衰亡一些評析一文對羅馬帝國之衰亡有不少的判論,下列何者比較符合本文的解析

21、? (A)周圍蠻族強大,羅馬中央衰弱不能相抗 (B)基督教信仰導致羅馬尚武精神喪失,不敵外患 (C)帝國政治中心轉移到東方,西方成為邊陲無力迴護 (D)蠻族向羅馬習得武器、作戰技能等致使戰鬥力增強,羅馬相對衰頹。二、多重選擇題:說明:第 37 至 40 題,每題各有 5 個備選答案,各自獨立,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每答對一個可各獲 0.4 分,每答錯一個則各倒扣 0.4 分,整題留空,則不計分。( )37.閱讀下列資料,再回答問題:資料一:原始的佛教主要是一種行為的宗教,不是一種遵守儀式和獻祭的宗教。它沒有廟宇,沒有獻祭,也就沒有祭司的聖職。它也沒有任何神學。它對當時在印度受到崇拜的無數怪誕

22、之神的真實性,既不維護,也不否定。資料二:猶太人不能容忍異教的心理,使其根本信仰得以保持清澈和純潔。但偉大的東方導師在神學方面不置可否的態度,使宗教信仰幾乎染上了它們所要取代的衰敗宗教的一切弊端,承受了偶像和寺廟、祭壇和香爐。對於這兩段資料的理解下列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A)原始佛教的發展由無神論走向有神論 (B)佛教對傳統宗教持維護與肯定的態度 (C)佛教接受了傳統宗教的儀式和迷信 (D)佛教對異教的包容,減少了獨特性,成為它在本土沒落的致命傷 (E)只有一神教的信仰才能保持清澈和純潔,不致於沒落。( )38.認識基督教與佛教之異同,請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兩者皆為原創性的宗教 (B

23、)前者以為人性讓人步入罪惡,透過信仰與神的恩賜可得救;後者則主張人人皆有佛性,放下屠刀,可立地成佛 (C)兩者均由民族宗教轉而成為世界性宗教 (D)前者以最後審判為歷史的終點(線形史觀) ;後者認為歷史是因果、輪迴(循環史觀) (E)兩者均強調精神與道德修持,且在發源地不如在其他地區廣受歡迎。( )39.下列敘述的形容用語,都源自於古希臘文化,哪些用法是正確的? (A)經過馬拉松式的討論,他們依然沒有共識 (B)長官實施斯巴達式的教育,認為唯有鞭打和責罵才能訓練出優秀的軍人 (C)為了實現柏拉圖式的愛情,阿嬌與阿西打算先來一場試婚 (D)對於那些只喜歡幼齒的男生,恐怕都患有伊底帕斯情結 (E)

24、 老師上課採取蘇格拉底式的教法,課堂上充滿著精采的討論。( )40.運用史料可對史事有深入的了解,下列史料及其應用配合正確有哪些? (A)舊約聖經耶穌生平事蹟 (B)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希臘城邦彼此傾軋、勢力衰落 (C)理想國 雅典的政治、社會真實情況 (D) 摩奴法典 印度阿利安人政治社會的律法 (E) 十二表法拉丁民族的律法觀念。三、非選擇題:共 20 分。1.閱讀凱撒高盧戰記有關高盧人的史料,回答下列問題:資料一:幾乎一切公私糾紛都交給他們裁判,如果犯了什麼罪行,或者出了什麼人命案,以至繼承、疆界等等有了爭論,也由他們裁決、判定賞罰。假使有任何人,不問是個人或是公家,不尊從他們的判決,他們就

25、會排斥他不准他參加祭祀,這是他們最嚴厲的懲罰。資料二:向來不參加戰爭,也不跟其他人一樣繳納賦稅,他們免除了兵役和一切義務。由於有這麼大的好處,因此吸引很多人去學習。學習必須要背誦許多詩篇,有人甚至學習二十年之久,雖然平時使用希臘文字書寫,但是。這些必要學習的詩篇並沒有用希腦文字寫下來。(1)資料一的 他們和資料二的所指的階層是否相同?(各)為何種階層?(2 分)(2)從資料一可以知道,此族群的律法判決有何特點?請依上述資料回答(2 分)(3)資料二中說到這些必要學習的詩篇並沒有用希臘文字寫下來其理由可能為何?(2 分)2.下列五個帝國疆域均含括歐、亞、非三洲,請問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各是哪一

26、個?(請依代號回答)並請簡要回答你判斷的依據條件為何?(4 分)3.閱讀下列資料後,再回答問題資料一:這個教派的教義奠基於對佛陀法意的思辨上,故被視為比原始佛教的教義還要更為深入。它具有豐富的文獻,並且增加佛的數目,頌揚菩薩的志業及角色,具有重大的影響力,即使在傳統上屬原始佛教的地區,也不例外。資料二:7、8 世紀間,又產生出新的教義密宗 。以怛特羅(tantra,神奇的教義)修行,有如當代婆羅門教經常使用的一般。此派常求助於儀式、瑜伽和魔法,接受性的象徵與性愛二元論的說法。(1)資料一是指佛教中的哪一教派?(2 分)(2)資料二中的教派在傳播到(甲) 地之後,與當地傳統信仰(乙)結合,也形成

27、影響較大佛教勢力。請問上文中的甲、乙各為何?(4 分)4.補充資料羅馬帝國衰亡一些評析吉朋評論說:如果說君士坦丁的改信基督教加速羅馬帝國的衰亡,勝利的宗教卻減輕顛覆帶來的衝擊,緩和征服者殘暴的心態。 假使沒有基督教的出現,歐洲歷史會如何的發展?(請你在基本史實基礎上發揮歷史的想像來寫,只要言之成理就有分數。 ) (4分)總 分歷史高雄高級中學 99 學年度 第 1 學期第 2 次段考 高二歷史科 社會組班級:_ 座號:_ 姓名:_答 案 一、單一選擇題1. D 2. A 3. D 4. C 5. A 6. A 7. C 8. C 9. D 10. A11. B 12. B 13. A 14.

28、C 15. C 16. B 17. D 18. C 19. A 20. B21. B 22. B 23. D 24. C 25. A 26. D 27. B 28. B 29. C 30. D31. A 32. D 33. A 34. A 35. C 36. D二、多重選擇題37. DE 38. BCDE 39. ABE 40. BDE三、非選擇題1.(1)相同,皆為祭司階層(2)神權統治(3)掌握知識的獨斷權2.亞歷山大帝國丁;羅馬帝國丙3.(1)大乘佛教 (2)甲是西藏,乙是苯教4.自由發揮例如:沒有基督教的出現,羅馬帝國仍維持多神信仰,且猶太教仍無法消除當時人們的痛苦,羅馬皇帝沒有凝聚人民的力量,羅馬帝國應會加速滅亡,且日耳曼人到處建國後,缺乏文明的指引力量,中古時期會更加動亂與不安,西方的文藝復興將不會出現,西方也不為進入近代文明的行列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