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O-16 Cl-35.5 K-39第 I 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在生活中有若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性质 应用A 硅胶具有很强的吸水性 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等的干燥剂B 葡萄搪具有还原性 医疗输液C ClO2 具冇强氧化性 自来水杀菌消毒D K2Cr2O7 能与 CH3CH2OH 反应并变色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用于检查洒驾【答案】B2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阿司匹林分子中最多有 9 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B阿司匹林
2、能够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皂化反应C1 mol 阿司匹林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生成 224 L CO 2D阿司匹林是苯甲酸的同系物【答案】A【解析】A 项,阿司匹林中,苯环、 C=O 均为平面结构,且直接相连,则苯环 6 个碳原子、羧基中的碳原子、酯基中的 2 个碳原子最多可共面,所以最多有 9 个碳原子共面,故 A 正确;B 项,阿司匹林中含酯基和羧基,可发生取代反应,有苯环,可发生加成反应,不是高级脂肪酸形成的酯,所以不能发生皂化反应,故 B 错误;C 项,1 mol 阿司匹林含 1mol 羧基,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生成标准状况下 22.4 L CO2,该项没说是标准状况下,故
3、 C 错误;D 项,分子结构相似、具有相同种类和数目的官能团、且组成上彼此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CH2 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所以阿司匹林不是是苯甲酸( )的同系物,故 D 错误。综上,选 A。3利用下图进行实验,装置丙中实验现象正确的是选项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丙 装置丙中的实验现象A 浓硫酸 亚硫酸钠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 浓盐酸 二氧化锰 淀粉碘化钾试液 溶液变为蓝色C 浓氨水 氧化钙 硝酸银溶液 先有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D 稀硫酸 碳酸钠 饱和碳酸钠溶液 先有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答案】C【点睛】注意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与某些强氧化剂的漂白性不同,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相当
4、于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了无色物质,其漂白性表现很有限,只能漂白品红、鲜花等,不能漂白石蕊。4下列各有机物的数目与分子式 C4H7ClO2 且能与 NaHCO3 溶液反应生成 CO2 的有机物的数目(不考虑立体异构)相同的是A分子式为 C5H10 的烯烃 B甲苯的一氯代物C相对分子质量为 74 的一元醇 D立方烷( )的二硝基取代物【答案】ACH3 有 2 种顺反异构,即有 3 种结构;对于 ,相应烯烃有:CH 2=C(CH3)CH2CH3;CH 3C(CH3)=CHCH3;CH 3CH(CH3)CH=CH2,都不存在顺反异构,即有 3 种结构;对于,没有相应烯烃,所以分子式为 C5H10 的烯烃
5、共有 3+3=6 种(包括顺反异构),本题不考虑立体异构,所以为 5 种,故 A 正确;B 项,甲苯的一氯代物共有 4 种,如下:取代甲基上的氢原子;取代与甲基相邻的苯环上的氢原子;取代与甲基相间的苯环上的氢原子;取代与甲基相对位置的苯环上的氢原子,故 B 错误;C 项,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 74 的一元醇:74-16=58,5814=42,所以化学式为:C 4H10O,因为丁基有 4 种,所以分子式为 C4H10O 的醇有 4种,故 C 错误;D 项,立方烷的二硝基取代物有 3 种,分别是取代到棱上的两个、面对角线上的两个、体对角线上的两个,故 D 错误。综上,选 A。【点睛】本题考查同分异构
6、体数目的确定,有一定难度,同分异构体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知识点,是高考的重要考点,通常有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类型异构、立体异构等。明确常见的异构类型,灵活运用等效氢法、基元法、定一移一法等解决问题是关键。5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动力电源采用 AlAg2O 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l 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Ag 2O 在 Ag2O/Ag 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2Al -6e-+8OH-=2AlO2-+4H2OD该电池工作时,正极区溶液的 pH 减小【答案】C【解析】该装置为原电池,活泼金属铝作负极,发生失电子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Al-3e -+4OH
7、-=AlO2-+2H2O,故 A 错误、C 正确;Ag 2O 为正极,发生得电子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Ag 2O+2e-+H2O=2Ag+2OH-,故 B 错误;放电时负极区消耗 OH-,pH 减小;正极生成 OH-,pH 增大,故 D 正确。综上,选 C。【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反应、正负极判断、电极反应式书写、溶液酸碱性变化判断等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原电池反应原理是解题之关键。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该电池工作时总反应式为:2Al+3Ag2O+2NaOH=2NaAlO2+6Ag+H2O。 ¥6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W、X 、Y 、
8、Z、R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 与 X 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 Y 的原子序数,X、Y 同周期,Z 的单质与冷水能剧烈反应生成 W 的单质,R 的简单离子在同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W 2Y2 常温下为一种液态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为 Wc(HSO3-)CNa 2SO3 溶液中:c(Na +)c(HSO3-) c(OH-)c(H+)D向 N 点的吸收液中加水可使溶液的 pH 由 62 升高到 74【答案】A项,Na 2SO3 溶液中,主要离子是 Na+和 SO32-,存在水解:SO 32-+H2O HSO3-+OH-、HSO 3-+H2O H2SO3+OH-,SO 32-水解导
9、致 c(SO32-)略小于 c(Na+),c(OH -)略大于 c(HSO3-),溶液显碱性,所以 c(Na+)c(SO32-)c(OH-)c(HSO3-)c(H+),故 C 错误;D 项,加水稀释酸性溶液,不可能变成碱性溶液,故 D 错误。综上,选 A。【点睛】本题考查盐类水解的应用,主要涉及电荷守恒、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有一定难度。注意结合图像,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SO32-水解程度与 HSO3-电离程度的大小。8根据下图所示各装置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 A、B 的名称分别为_、_。(2)用 mgMnO2 和 n g KC1O3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可
10、选用的实验装置是_(填装罝序号)。(3)将 MnO2 和 KC1O3 的混合物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氧气时,若要将其中的催化剂 MnO2 回收再利用,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将固体冷却、加水溶解、_、洗涤、干燥;洗涤 MnO2 固体的操作方法为_。证明 MnO2 固体已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为_。(4)将(2)中的固体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祯为 p g,则当(m+n+p):n=_ 时,表明 KC1O3 已完全分解。(5)用双氧水和 MnO2 制取氧气时,不能选用装置 c,其原因是 _。(6)用装置 d 制取氨气时,所需的化学药品是 _,氨气的电子式为_。【答案】 (1)分液漏斗 (2)长颈
11、漏斗 (3)b (4)过滤 (5)将蒸馏水沿玻璃棒慢慢地注入到过滤器漏斗中至液面浸没滤纸上的固体,待水流尽后重复操作 23 次 (6)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向其中滴加几滴 AgNO3 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证明 MnO2 固体已洗涤干净 (7)96 : 245 (8)MnO 2 是粉状固体,不能稳定存在于装置中的塑料隔板之上(或不能控制反应速率) (9)浓氨水、碱石灰(或浓氨水、生石灰或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 (10)液面浸没滤纸上的固体,待水流尽后重复操作 23 次;证明 MnO2 固体是否洗涤干净,其实就是检验 MnO2 固体表面是否有 Cl-,操作方法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向其中滴加
12、几滴 AgNO3 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证明 MnO2 固体已洗涤干净。(4)根据反应:若 KC1O3 已完全分解,则 p=m+ ,所以(m+n-p):n=96:245。(5)用双氧水和 MnO2 制取氧气时,不能选用装置 c,因为 MnO2 是粉状固体,不能稳定存在于装置中的塑料隔板之上(或不能控制反应速率)。(6)用装置 d 制取氨气时,利用的是 NH3H2O 受热分解放出氨气,适合于实验室制取少量氨气临时使用,故所需的化学药品是浓氨水和碱石灰,利用碱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热使浓氨水分解放出氨气,所以还可以是:浓氨水和生石灰或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氨气的电子式为: 。9CO、H 2、CH 3、O
13、H 均是清洁能源。(1)已知部分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化学键 C O O=O C=O C-OE/(kJ mol-1) 958.5 497 745 3512CO(g) +O2(g)=2CO2(g) H1H2O(g)+CO(g)=H2(g) + CO2(g) H2 = -41 kJmol-1 CH3OH(g)+ 3/2O2(g)=CO2(g)+2H2O(g) H3 = -660kJmol-1则H 1=_ kJmol-1,反应 CO(g)+2H2(g) CH3OH(g)的H=_ kJmol -1。(2)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 Q 中充人 a mol CO 与 6 molH2 合成甲醇
14、:CO(g) +2H 2(g) CH3OH(g)。测得平衡时混合气体中 CH3OH 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温度、 压强之间的关系如图 1 所示,图 2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H 2 的平衡转化率与反应开始时两种反应物的投料物质的量之比(用 X表示)、压强之间的关系。压强相同时,温度为 T1、T 2 时,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 t1、t 2,则二者之间的相对大小为 t1_ t2(填“”、“”、“”、“ (4) (5) (6)45 (7)无法确定 (8)CH 3OH+H2O-6e-=CO2+6H+t2,则二者之间的相对大小为 t1t2。已知 a mol CO 与 b molH2 合成甲醇,故投料物质
15、的量之比(用X 表示)为: ;由图 2 知,投料比相同时,压强为 P1 的反应氢气平衡转化率高,又因为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故 P1P2。若 a=2,b=4,则压强为 P1、温度为了 T1 时,列三段式:由图 1,此条件下平衡时 CH3OH 的体积分数为 40%,所以: =0.4,解得 x= ,所以平衡时n(CO)= mol,n(H 2)= mol,又因为容积为 2L,所以 CO、H 2、CH 3OH 的平衡浓度分别为:molL-1、 molL-1、 molL-1,故 K= =4.5。若在压强为 P1、温度为 T1 时,向 Q 容器中同时加入等物质的量的 CO、H 2、CH 3OH 三
16、种气体(设为y),此时浓度商= = ( )2= ,与 K 无法比较大小,不确定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故无法确定 (CH3OH)正 与 (CH3OH)逆 的大小。(3)酸性条件下甲醇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为:CH 3OH+ O2=CO2+2H2O,酸性条件下该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O2+6H+6e-=3H2O,-得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CH3OH+H2O-6e-=CO2+6H+。【点睛】本题以 CO、H 2、CH 3OH 等清洁能源的探究为载体,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燃料电池等知识,题目综合性较强,注重分析能力和通过计算推理能力的考查。注意灵活运用盖斯定律求热化学反应的 H,有
17、关化学平衡综合题中读图识图技巧,题中涉及三个变量,可通过固定其中一个变量,讨论另外两个之间的关系。 *#10某工业废料料中含有 Cr(OH)3、Al 2O3、CuO、NiO 等物质,工业上通过下列流程回收其中有用的金属和制取 Na2Cr2O7。已知:“水浸过滤”后的溶液中存在 Na2CrO4、NaAlO 2 等物质除去滤渣 II 后,溶液中存在反应 2CrO42-+2H+ Cr2O72-+H2ONa 2Cr2O7、Na 2CrO4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g/100 g H2O)如下表:(1) “焙烧”过程中生成 NaAlO2 化学方程式为_。(2)生成滤渣 II 时,需加入适量稀硫酸调节溶液
18、的 pH 除去 A1O2-。若稀硫酸过量,则因过量引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 “系列操作” 为:继续加入稀硫酸、_、冷却结晶、过滤。继续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_,滤渣 III 的主要成分是 _(填化学式)。(4)工业上还可以在“水浸过滤后的溶液中加人适量稀硫酸,用石墨作电极电解生产金属铬,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5)流程图最后的“滤液” 中仍然有残留的 Na2Cr2O7。Cr 为重金属元素,若含量过高就排入河流中,会对河水造成重金属污染。为测定“滤液”中的 c(Na2Cr2O7),某实验小组取“滤液”20mL,水稀释至 250 mL,再取稀释后的溶液 25 mL 于锥形瓶中,用 c mol
19、L-1 的 FeSO4 溶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到终点时消耗 FeSO4 溶液体积为 V mL 已知发生的反应为 Na2Cr2O7 + FeSO4 + H2 SO4 Na2SO4+ Cr2(SO4) 3 + Fe2(SO4)3 + H2O(未配平) ,则 “滤液”中的(Na 2Cr2O7)=_molL-1。【答案】 (1)A1 2O3+NaCO3 2NaAlO2+CO2 (2)A1(OH) 3+3H+=Al3+3H2O (3)蒸发浓缩 (4)促进化学平衡 2CrO42-+2H+ Cr2O72-+H2O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尽可能生成更多的 Na2Cr2O7 (5 )Na 2Cr2O7 (6)Cr 2O72-+14H+12e-=2Cr+7H2O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