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居民点是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场地,也是农村土地的主要组成部分 。长期0.1 公顷,远远达不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门槛 。中国现状建设用地基础上扣除必须保护的农地与生态用地,未来可用于城镇建设与开发的土地只有 28 万 km ,新增建设用地空间基于密度分析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调整探析熊帼易娜摘要: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调整是实现新型城镇化“节约集约” 发展的重要路径。农村居民点是个复杂的体系,居民点间有着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联系,居民点整理不能割裂其间联系,将其作为单一个体。而常见的农村居民点规划中,一般将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建设面积等指标简单叠加后,结合定性分析进行分类调整。此类方法中,
2、定量分析时将农村居民点看作独立个体,定性分析时虽对居民点体系的整体性有一定考虑,但主观性较强。居民点的空间聚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内在的社会经济联系。为此,本文首先构建农村居民点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将各居民点的综合因子得分作为 GIS 核密度分析时的权重赋值,得到居民点空间密度分布图,并将其作为下一步指导居民点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依据。本研究旨在探索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调整的新方法。通过定量分析和 GIS 空间分析相结合来弥补现状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调整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因子分析;Ripleys 函数;GIS 核密度分析1、引言1以来,由于农村
3、居民点建设缺乏系统性规划和严格的宅基地审批程序,导致土地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居民点空间布局分散、结构不合理,给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置带来很大难度。农村建设用地浪费的另一面是中国人均耕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匮乏。中国人均耕地仅23十分有限。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调整的实质是通过有侧重、分阶段、分片区地促进分散的居民点向城镇密集区集中,整合农村建设用地、改变无序粗放的土地开发方式,优化城乡空间结构、促进公共资源共享,合理调配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加耕地面积为现代农业提供发展空间。目前,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根据农村居民点空间形态和发展规律,构建农村居民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4、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整的因素,针对与农村居民点整治相关的管理机制和政策保障提出建议 。GIS 进行农村居民点研究主要有 GIS 的统计功能总结居民点分布特征 ,或通过 GIS 提取村庄形态特征 ,或利用景观格局指船,二萝:。) 的圆),在中心位置处密度最大,随距离衰减,到极限距离处密度为 0 。衰减方式由核密度进行叠加,就得到要素在整个区域的分布密度 。在 GIS 中可以使用 population 字段根据要素的重要程度赋予某些要素比其他要素更大的权重 。估计值为 f(x),则有以下公式 :4,5 ,针对不同模式的居民点提出空间布局优化方案和产业发展策略 6,7 ;二是,关注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过
5、程中多元主体的诉求与博弈,通过参与、问卷调查、访谈等分析和探讨影响农村居民点调8整体来看,居民点研究和规划的方法多基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对缺乏。目前,利用910 ,或通过空间叠加形成居民点布局适宜度评价图 11,12,13,14数法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异特征 15 等。2、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因子分析、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和核密度分析。其中,核密度(Kernel)分析法是空间分析中运用广泛的非参数估计方法,用于计算要素在其周围邻域中的密度。该方法以特定要素点的位置为中心,将该点的属性分布在指定阈值范围内(半径为 h16,17度函数决定,整个阈值范围内密度的积分之和就等于中心点的属性值,
6、对于独立分布的点来说,属性值为 1。通过对区域内每个要素点依照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对相同位置处的密18,1719假定 x1,x2,xn是分布密度函数为 f的总体中抽取的独立同分布样本, f在点 x处20式中:k ()为核函数;h 0为带宽;xxi 为估计点x到样本x i处的距离。3、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本文研究区是滇中产业新区东区大明组团中的嵩明片区。大明组团是滇中产业新区东区的核心,位于昆明市区东北方,包含空港新城片区和嵩明片区两个部分。本文以嵩明片区为例,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GIS核密度分析更适用于处在聚集初期的农村居民点体系。嵩明在昆明市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整个农村居民点体系结
7、构较为简单。二是,滇中产业新区未来是云南省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但由于山地地形,适宜工业发展的建设用地较为贫乏,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调整也更有意义。研究区距离昆明主城约 50公里,面积约为 834.67平方公里。因为研究范围较大,所以本文涉及农村居民点指的是研究范围内的 85个行政村。数据来源主要是统计年鉴和卫星航片。图 1研究区位置示意图4、农村居民点发展潜力分析根据已有文献研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选取了 GDP总量、农民人均纯收入、总人口、二三产总量、高程、离镇区距离、行政村国土面积、人均耕地面积、降水量等作为评价居民点发展潜力的指标。通过 SPSS相关分析,剔除共线性较强的
8、因子后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 4个公因子,总贡献率为 79.24%。KMO 为 0.73,巴特利特球行检验显概率为 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 0.05,因此拒绝其零假设,认为其因子分析结论有效。函数)是分析各个尺度下的点状地物空间格局的常用方法。 通过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发 ” ”“”;罂。二 ”表 1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发展潜力因子分析矩阵指标项 因子一公因子因子二因子三 因子四贡献率%二三产总值 .908经济总收入总人口人均纯收入国土面积人均耕地.825.603.882-.591 .86525.17720.070离最近镇区的距离海拔.613 .95919.356 14.645提取方法 :主成份
9、。旋转法 :具有 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a.旋转在 5次迭代后收敛。根据上表得到各个居民点发展潜力因子得分,分别计算各个居民点综合因子得分,将综合因子得分作为农村居民点发展潜力值,并将该值作为下一步 GIS核密度分析的权重赋值。5、农村居民点空间聚集分析空间具有尺度特性,研究尺度的改变会带来地物分布模式表现的不同,尤其是抽象为点状的地物,在小尺度下可能呈现集中分布,而在大尺度下可能成为随机分布或发散分布。因此,在进行 GIS核密度分析前,要确定一个合理的搜索半径。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Ripleys21现研究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在 1800米左右的范围内呈现聚集状态,超过 1800米则为
10、分散分布,因此,将 1800米作为 GIS核密度分析的搜索半径。图 2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将农村居民点发展潜力值作为 GIS核密度分析的权重,将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的结论)。目 母嚣。(作为 GIS核密度分析的搜索半径,得到大明组团嵩明片区的农村居民点密度分布图,并根据密度分布划分农村居民点的聚集分级。小街镇低潜力中潜力高潜力嵩阳镇低潜力。中潜力。高潜力图 3大明组团嵩明片区 GIS核密度分析结果 杨林镇从图上来看:(1)嵩阳镇下属农村居民点发展潜力整体较好,其次是小街镇、杨林镇、杨桥镇,发展潜力较差的是牛栏江镇下属居民点。 2)农村居民点分布呈现多中心集聚状态。 值嚣:嵩阳镇、小街镇镇区周边居民
11、点集聚状态明显。杨林镇、杨桥镇镇区周边也有集聚,但聚集强度不如嵩阳镇和小街镇。牛栏江镇区周边集聚状态不明显,其隶属居民点分散在不同的集聚组团中。在大营、寺脚、倚伴、小新街等发展潜力较好的居民点周边出现居民点集聚现象。(3)行政隶属关系对居民点聚集的影响不大,跨行政界限集聚的现象十分普遍。6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调整策略根据大明组团嵩明片区居民点分布状况,选择重点发展的居民点,通过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产业布局优化、居民点撤并、交通网络优化等措施形成多个发展中心,使研究区形丫成“点-轴 ”式农村居民点结构体系。 阿低潜力中潜力高潜力牛栏汀镇低潜力。中潜力。高潜力。镇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在位于
12、高密度区、发展潜力较好的居民点配置较高等级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并实现聚集组团内的公共服务资源共享。产业布局结构优化。鼓励高密度区农村居民点重点发展农林牧渔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鼓励中密度区重点发展现代化规模农业,促进低密度地区农村劳动力向镇区和高密度、中密度居民点转移。居民点、自然村庄撤并与安置。逐步撤并位于低密度区域内,且发展潜力低的农村居民点,安排其迁入附近高密度区、发展潜力较好的居民点内。引导低密度区域内的自然村落逐步向高密度区域的居民点或自然村集中。历史文化村落、传统特色村落等特殊类居民点无论位于何等级密度区,均予以保留。交通网络优化。加强各个聚集组团内、高密度分布区中
13、、发展潜力好的居民点间的交通联系,加强发展潜力好的居民点与邻近镇区的交通联系。通过交通联系的加强,促进农村居民点的进一步集聚。7、小结与展望本文主要在探讨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SPSS因子分析能较好的提取影响居民点分布主要因素,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和核密度分析能更直观地描述居民点的分布状况,三者的结合将居民点结构清晰地表现出来,为居民点分布影响因素分析、居民点格局演变探究、居民点空间布局调整规划等提供了可靠依据。但该方法主要适应于中、宏观层面的研究和概念性规划,对于微观层面的研究和其他更下层次的规划而言,精度较低、考虑的因素也不够全面。未来,希望在 GIS等技术手段支撑下,进一步
14、探析微观层面的定量分析方法。参考文献1谭雪兰.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 地理科学, 2014, 34(3).2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3国务院.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Z, 2010: 1-3.4宋伟, 张凤荣, 陈曦炜. 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研究J. 广东土地学, 2006, 5(5):43-46.5石诗源,张小林. 江苏省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与整理潜力测算J.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9):52-58.6王焕. 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热带地理 , 2008, 28(1).7李鑫. 农村居
15、民点整理潜力测算与布局优化研究以江苏省江都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13, 33(2).8孔雪松,刘艳芳,邹亚锋. 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与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26(8): 296-300.9孙华生. 基于 GIS 技术的县域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及其优化布局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7, 33(3): 348-354.10苏州城郊村镇分布特征J. 地理学报,2005, 60(2).11闫庆武, 卞正富. 基于 GIS-SDA 的居民点分布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3):57-61.12陈振杰.基于 GIS 的桐庐县农村
16、居民点空间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2):180 -184.13王红梅.哈尔滨市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8 ,22(8):29-34.14姜广辉等.基于 Logistic 模型的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力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5):81-87.15丁然 . 秦岭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异特征的 GIS 分析以商州区为例 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9(2).16Silverman B W. Density estimation for statistics and dataanalysisM.1986, New York: Chapman& Hall.17张珣.2004-2008 年北京城区商业网点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8).18王法辉.基于 GIS 的数量方法与应用. 姜世国, 滕骏华,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9.19牟乃夏.地理信息系统教程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2,9.20汤国安. ArcGIS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21城市规划 GIS 技术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作者简介:熊帼,助理工程师,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易娜,工程师,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