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變數檢視 ”基本畫面:變數的相對位置:二、變數檢視(類型、寬度、小數): 三、變數檢視(標記):可輸入各變項的定義資料檢視畫面,將滑鼠移至各變項上,會自動帶出輸入的標記定義四、變數檢視(數值):1、輸入各數值的標記事項:2、點選資料檢視畫面中的數值標記:3、數值即會轉換成標記內容:五、遺漏值:方法一:1、不輸入數值2、用次數分配表來看方法一遺漏值的呈現:3、空值的遺漏值:方法二:1、定義遺漏值(ex: 9)2、輸入遺漏值3、同樣以次數統計表來看方法二遺漏值的呈現:六、儲存輸入資料(格式:sav):七、儲存資料輸出(格式:spo):八、重新編碼成不同變數:1、點選欲編碼成不同變數的變數2
2、、輸入:3、輸入輸出變數的名稱:4、按 變更:5、輸入標記:6、進入舊值與新值畫面:7、輸入舊值與新值的相對應值8、9、回到主畫面,按確定:10、轉換後的變數會呈現在最後一行11、以滑鼠點選該變數欄,不放開12、用滑鼠拖曳到前方:13、14、回到變數檢視畫面將該轉換的變數相關欄位補輸入:15、繼續上一動,大功告成:九、計算各變項的分數:1、將要相加總的變數,一一相加2、帶入該構面的各項變數:3、相加總:4、5、輸入相加總的目標變數名稱:6、結果一樣會列在最後一行:7、拖曳至加總子項的後面:10、觀看統計圖:類型一:簡單散布圖1、2、自變數:X 軸,依變數: Y 軸3、成果圖展現(因變項輸入資料沒那麼多,所以圖跟老師的有點不同):類型二:互動式散布圖:1、需用滑鼠拖曳2、3、在 適合度標籤中,改為回歸:4、5、按確定後,成果圖即展現(上課時圖忘了存檔,請自行想像):6、另有三變項關係的3D 座標圖供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