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效课堂学生学习习惯要求百善学校 唐海龙 2017.11.上课的习惯。不得随意喧哗、吵闹、玩打、随便下位、传东西、搞小动作,不许开怀解带、穿小背心和拖鞋以及戴口罩、手套、围巾上课。2.听课的习惯。预备铃声一响,全班同学必须做好课前准备,进入专心听讲的状态。上课过程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3.作业的习惯。课后作业前,要对当天课堂学习内容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认真复习,作业过程要明确作业目的、要求,确保作业质量。作业要整洁,按时上交。4.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
2、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对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应该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学会交流、学会沟通,与老师共同进步。5.表达的习惯。学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6.阅读的习惯。大量的课外阅读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潮流,也是一个现代人生存的最基本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建议做好如下工作,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阅读兴趣:一要课内外结合,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书;二要校内外结合,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三要增设阅读指导课,激发阅读兴趣,引导正确阅读的习惯;四要
3、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节约零用钱订阅多种书报,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且适当开展课外阅读竞赛评比活动。7.善记学习笔记的习惯。笔记是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复习巩固的依据,笔记的内容要有选择性,一般情况下,纲目性的内容要记,具体内容中简单的、非常容易理解的不记,有些在课堂上虽然已经理解,但理解过程中有些难度的要记,典型例子、易错题、易混淆的内容要记,有些内容老师虽然没有写在黑板上但却是老师重复、停顿、解释的地方,这些内容也是重点应该记。笔记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将笔记记在书上,一种是专门的笔记本。笔记本可以是每学科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学
4、科合用一个本。在本上做笔记时每页笔记的右侧划一竖线,留出 1/3 或1/4 的空白,用于课后拾遗补缺,左侧的大半页纸用于课堂记录。为提高记录速度,避免影响理解,要抓知识要点、抓关键词记录。也可以简化某些字或词,用一些简单的符号、图画、箭头、线条等来记录,如用代表“因为” ,用代表“所以” ,必要时也可以潦草地快速书写,自己认识即可。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总惦记着漏了的内容而影响记录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课后求助于同学或老师把遗漏的补上。下课后从头至尾读一遍笔记,将遗漏之处补全,将错别字纠正,将过于潦草的字写清楚。8.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
5、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学生定计划的习惯。同时,要认真履行计划,否则再好的计划也只是一纸空文。9.预习的习惯。预习是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参与进去了,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成长的快乐。要求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完成预习学案。对要学的知识作一个初步的了解;把学习的难点、重点和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听课。10.不盲从的习惯。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11.反思总结的习惯。每次作业、考试之后,总有错题、教训,要对错题进行认真整理,对一个
6、阶段的学习进行适时的总结。12.合作学习的习惯。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由于学生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养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小组要有一个明确的分工,谁先说,谁跟着说。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要认真。如果你觉得同学说得不好或说错了,要等同学说完了再提出意见。如果小组里面的同学不会说或写的时候,就要找小组的同学来教会。交流时说的同学要使用普通话,声音宏亮,要灵活运用“我(们)认为” 、 “我(们)的观点是” 、 “我的回答完毕” 、 “这个问题我还没思考好”等规范的课堂语言。黑板展示时,尽量做到字(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