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线交易大师读书笔记短线交易大师的第一部分,主要谈的是交易理念和交易心理。这些内容,谈到的很多了,但这本书有几个观点,值得单独的强调一下。观点一:什么是正确的交易?正确的交易是正确的思考的副产品。你交易的不是股票,而是人。因为在每一笔交易的背后,都有一个交易对手。有人卖,你才买得到;有人买,你才能卖的出。那问题就是:谁更聪明因此,成功的交易就是找到两种傻瓜的游戏。当股票已经足够便宜时,有个傻瓜卖给你;当股票已经足够昂贵时,有个傻瓜把它买走。你是傻瓜吗?如果不是,如何才能找到这种傻瓜这个观点很有意思。听上去很对,但可行性有点差。很像别人恐惧的时候,你贪婪;别人贪婪的时候,你恐惧。呵呵。很多人就是
2、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了,但死无葬身之地。抄底抄在半山腰。因此,不是这个说法有问题,而是往往最后才知道到底是不是贪婪和恐惧。事先很难预测。你肯能觉得自己找到了个傻瓜,但事后却证明,傻瓜并非一个,而是一个系列。但是这种观点会对很多的交易者起到一种警示的作用。当你对自己的交易很有信心的时候,不妨想想,为何有那么多的交易者却要做出跟你相反的决定?尤其是对于一些下单很轻率的交易者来说,更是非常重要。要在交易中确定是聪明还是傻瓜是很难的。以抄底为例,你抄在半山腰,买入后又跌了 30%,但只要你不卖,到了底部,反弹后,反而赚了 10%,卖出,你说你是傻瓜吗?如果你坚决不卖,一直到腰斩,终于受不了了,这时你就
3、是傻瓜。但当你看到卖出后,又跌了 50%的时候,是不是又觉得自己好像没那么傻了?交易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权衡。你一定要每时每刻,对你的每笔交易不断的权衡。对与错,随时都会转向对立面观点二:只有你经历了各种可能的赔钱方式后,你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交易者。 以兴源过滤为例,这只股票我观察了一段时间了。也准备择机介入。3.26,放量突破 30.8 的阻力,尽管只是尾盘放量突然拉升,有点美中不足,但一切还算正常。3.27 低开后,一直横盘,但也还算正常。2 点后开始放量拉升,完全是一副突破的架势。然后突然就直线下跌,从此以后,连跌 4 天,跌幅 20%。这种赔钱方式,你能躲过去吗?如果你买入了,只要稍
4、微的一犹豫,抱有一丝的幻想,4 天之内跌掉 20%。这波反弹的利润化为乌有,有的还有倒贴。我的习惯救了我。当天我本来准备尾盘买入的。呵呵,就是这个习惯,避免了不小的损失。所以说,股市的凶险之处就在于此。你可能很多笔交易都很顺利,积累了不错的利润,因而志得意满,恍惚间觉得自己俨然是利弗莫尔第二。突然之间,悲剧来临,而这时,你最需要的是坚决的止损,但你真的能做到吗?一个基本面,技术面都不错的股票,你难道就不会问个“为什么” 吗?呵。就像我前面说的,在交易时,不要问为什么,只需要关注是什么。否则,只有自己咽下苦果。我经常在想,利弗莫尔最后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一点我可以肯定,那就是他非常的喜欢重仓交易
5、。因为根据他书中的描述,当他发现一个大的机会来临时,就有这个倾向。当然,他几次经典的案例能够如此的辉煌,也跟重仓操作息息相关。但一旦错了,就真的有可能是致命的打击。很多人不重视分仓操作,总觉得,看准了,就要重仓出击。对此,我持保留意见。经历得越多,就会明白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观点三:做好交易,只需要很少的集中交易工具,而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观点四:越短的交易周期,基本面分析的价值越小。如果你操作的周期是 2-10 天,几乎不用关注基本面,只看技术面即可。观点五:在交易的时候,不要问“为什么” ,而只需要关注 “是什么”。要问为什么,你必须在盘前或者收盘后观点六:热爱交易,而不是热爱财富。
6、观点七:正确的交易是一个人所能从事的最不自然的活动。当你心理愉悦时,往往都是错的;当你心里很难受时,往往都是对的。一个成熟的交易者,会逐渐的扭转这种心理的错位。当你做正确的决定时,心理的感受是愉悦的;而做错误的决定时,心里是难受的,那么此时,你就迈入了成功交易者的殿堂。观点八: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登山的英雄,但衡量一个人的真正的标准是当每一件事都与他作对时,他仍有勇气前行。你想成为成功的交易者,你经历过这一步吗?观点九:你不需要更多。你需要的是利用好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观点十:专业交易者和业余交易者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对损失的控制。专业的损失就是小的损失短线交易大师最有价值的观点之一,就是对交易日志
7、的阐述。你需要严谨的记录你的每一笔交易记录,并对每一笔损失进行分门别类。首先是区分正确的损失和不正确的损失。正确的损失就是按照事先确定的交易计划,但仍然出现的不可避免的损失。这类损失是正常的,只要按照止损执行即可。不正确的损失是计划外的,由于交易者的操作原因出现的损失。你需要仔细的分析每一笔不正确的损失,并对它出现的原因进行分类,归纳。当你回顾这些不正确的损失时,如果某个原因出现很多次,那就是你的头号敌人,你需要集中火力,去消灭它。依次进行,直到把有限的错误全部消灭掉。这个过程就是你成长为专业交易者的过程。这个方法很有价值。通过上次 2012 短线交易大师 贴图的交易日志可以窥见一斑。呵呵。这
8、里,推荐大家重点关注这部分内容。绝对值得一试。当然,除了损失的交易外,赚钱的交易也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析。首先要区分正确的盈利和错误的盈利。错误的盈利是你违背了交易计划,却由于运气而实现的盈利。这笔盈利实际上是隐藏在你心里的恶魔。如果你因此赚了钱,并不断重复,终有一天,你会连本带利的偿还。错误的盈利是大忌。切记,切记。你需要像前面提到的对待错误的损失一样的态度,来对待错误的盈利。无论是错误的损失还是错误的盈利,都不应该留有任何的生存空间。你消灭这些错误的东西的同时,也就是你交易水准大幅提升之时。第二部分谈的是实战的技巧。先谈谈止损。止损的三部曲:1、在做任何一笔交易前,都要先确定止损位。也
9、即是不确定止损位,就绝不交易。2、确定了止损位,就要坚决执行,决不可到了止损位,给自己找各种理由,下调止损位。3、如果实在压力太大,无法执行,也可以从先止损一半开始,逐步的养成坚定的止损的习惯。短线交易大师给出了上述止损三部曲。呵呵,虽然简单,却很实用。因为,止损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个交易者如果能够无条件的执行前两条,根本不会有任何的心理压力或者负担,那 80%的可能已经是个赚钱的交易者了。就是无法做到前两条,按照第三条做,也是很不错的了。止损的方式:根据 K 线的低点进行止损。 短线交易大师提供了 2 种方式,前根 k 线止损法,和当日 K 线止损法。这种情况适合根据 K 线高点突破进行的
10、买入行为。如果不是这样的情况,按照这种方法止损就很是值得商榷。切记,任何的止损方式都有一定的适用性。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如果不是 3-5 线下跌情况下的突破前根 k 线高点买入,那前根 K 线的低点止损就意义不大,更多的是带来频繁的错误止损信号。任何一种止损方法建立的基础,是趋势已经形成,因此有很大的概率不会跌破止损位。一点跌破,意味着趋势发生了改变或者先前的判断是错误的。随意的,盲目的设立止损位,自然会不断的承受止损的损失。记住,这些损失不是正确的损失。我个人推荐一种根据均线进行的止损设计。5.13.21 日线是操盘线。21 日线是无条件退出线,也就是清仓线。当均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上行角度时
11、(切记,只有这时,均线才是有效的。盘整时千万记得不要根据均线做任何操作,包括止损) ,这三根线就构成了一个梯队。你可以根据他们设计灵活的止损策略。而且,还可以把半仓止损非常简单的融入到你的止损策略。最重要的是,当最后证明你是被洗出时,你仍然可以根据相同的均线再次进行补仓,从而把洗出的筹码再次补足。从这个角度讲,这套方法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这个是我,东南股圣的独门方法。关于实现了一定涨幅后就上调止损位到盈亏平衡点,以及移动跟踪止损策略,这些并无新意。交易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的综合止损策略。这里不再赘述。最后谈谈入市策略。短线交易大师提供了 3 种入市策略,我看了下,只有 3-5 线
12、下跌策略是比较有价值的。其他的不太适合中国股市,就不谈了。这里重点谈下 3-5 线下跌策略。书里的名字叫做关键点买入。呵呵,不是 3-5 线下跌策略。更正一下。三个环节:1、突破最近的一个高点,形成新高;2、连续下跌,每根 K 线的高点不断下移;3、当出现一根 K 线突破前一根 K 线的高点时,买入。这个策略本质上就是一个强势股回调的买入策略。能够突破前期新高,说明强势,同时也说明趋势正在继续。因此,除了上面三个环节外,实际上还有几点要考虑到:1、连续下跌的程度。这就牵扯到回撤的幅度。不同的幅度肯定代表了不同的强势程度。通常来说:1) 回撤 33%-38.2%(或者更少)是最为强势的表现。此时
13、通常都会再破新高。2) 回撤 50%以内,代表比较强势,80%的可能会破新高。3) 回撤 61.8-67%,代表比较弱势,有 50%的可能无法创出新高。4) 回撤 100%,就有 80 的可能无法创新高,而是做一个反抽,50%左右,同时趋势很可能发生逆转。5) 跌破前低,趋势已经发生逆转,回抽属于弱势回抽。 2、突破前高后,有无明显的头部 K 线。如果没有,那再次突破前高就很大可能。如果有,就很可能是趋势逆转信号,对关键点买入策略的使用要谨慎。3、连续的下跌,量能呈现规律的缩减,理想的状态应该达到突破高点后最大成交量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4、经过连续下跌后,一根 K 线突破了前根 K 线的高点,此时一定要放量(可以看量比,至少要在 1.5 以上),这样意味着这个突破比较真实。否则,要谨慎处理,综合分析整体而言,关键点买入策略是个非常有效的策略,值得重点关注。仍然有一些细节,需要权衡。这些都需要经验。在交易中,不断的学习,总结,就会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至此,短线交易大师读书笔记结束了。呵呵。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