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复习试题:湖南省澧县一中2014届高三第三次检测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二)[人教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759041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试题:湖南省澧县一中2014届高三第三次检测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二)[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复习试题:湖南省澧县一中2014届高三第三次检测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二)[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复习试题:湖南省澧县一中2014届高三第三次检测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二)[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复习试题:湖南省澧县一中2014届高三第三次检测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二)[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复习试题:湖南省澧县一中2014届高三第三次检测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二)[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澧县一中 2014 届高三第三次检测考试历 史 试 题时量:90 分钟 满分:100 分 考生注意:1、 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两部分。2、 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综合题答在答卷上。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它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在中国古代,父亲在家中居统治地位,实行“一言堂” ,是绝对的真理,鲁迅说“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利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 。上述现象与下列哪种制度有关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2、 C宗法制 D皇帝制2有人认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地方长官)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下列引自柳宗元封建论中的言论,能驳斥该观点的是 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秦)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汉)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唐)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A. B. C. D.3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4 北史苏绰传:“诸州郡县,每至

3、岁首,必戒敕部民,无问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若有游手怠惰,早归晚出,好逸恶劳,不勤事业者,则正长牒名郡县,守令随事加罚,罪一劝百。 ”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A当时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 B地方官员负有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的任务C国家制定了一些与农业有关的法律政策 D重农政策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5宋代,典卖土地、房屋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典卖” ,是指将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价赎回。典卖者大多数是贫困农民。据宋代朱晦庵等人编的宋本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当时“豪民图谋小民田产” ,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 “则迁延月日,百端推脱”

4、,辗转数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终无赎回之日。而宋律规定只有典契证验显然者,才允许业主收赎。这说明 A豪强利用典卖规则漏洞抢夺农民利权B典卖实际上是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C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主要方式D通过典卖,强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6明人董含说:“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今人崇尚财货,贿拥资厚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而窥其处心积虑,不过利我财耳,遂使此辈忘其本来,足高气扬,傲然自得。 ”材料信息表明当时 A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B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C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士大夫逐利成风,道德败坏。7人类学家

5、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提及“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 。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方式不同 B宗教信仰不同 C生活习俗不同 D历史传统不同8 容斋四笔载:“旧传有诗四句夸世人得意者云: 久旱逢甘雨,他乡见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好事者续以失意诗四句曰: 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失恩宫女面,下第举人心。 ”据此,足见当时A社会繁荣,人们歌舞盛世 B藩镇割据,战争连年C世家大族子弟平步青云 D科举的社会影响之广泛9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

6、帝是“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 。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批判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两种观点恰好相反,所以其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A B C D10桐城人方东树 1825 年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藏书满家好而读之,著书满家刊而传之,诚为学士之雅素,然陈编万卷,浩如烟海,苟学不知耍,敝精耗神,与之毕世,验之身心性命,试之国计民生,无些生益处,此只谓之嗜好,不可谓之学。 ”这番话表明作者A呼吁挽救民族危机 B提倡崇实学风C潜心研究考据学 D主张文人藏书著书11春帆楼位于日

7、本下关市一座小山丘上,当年谈判的会场依然保存完好;楼前的那块石碑上,还醒目地镌刻着“今之国威之隆,实滥觞于甲午之役”字样。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客观形势B甲午海战中日本失利对国力的削弱C甲午之役加快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D甲午之役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2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被迫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云贵川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中国的近代化 )这主要强调A国民大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革命热情 B土地革命调动各阶层人民积极性C日本侵华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觉醒 D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131998 年,

8、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观摩了西安城郊的一个村庄村委会选举后说:“我了解到,像其他遍及中国的近五十万个村庄一样,你们很快就要通过选举推举你们当地的领导只要有选举,人民就有决定权你们的成就是一个窗口”。这个“窗口”是指A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B为政府机构的产生提供依据C直接选举制度全面推行D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142010 年 1 月 4 日,凤凰网上发表“不同学历对中国双边关系重要性看法不同”调查示意图。调查发现所有群体都将中美关系列为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学历越高的群体越认为中美关系重要 随学历升高更多人倾向于认为中俄关系比中欧关系更重要 认为中俄关系为最重要双边关系的人数比例逐渐减少ABC

9、D15海峡两岸开放后,台湾老兵高秉涵开始奔波于两岸之间,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20 多年间,他先后抱回了上百位老兵的骨灰罐,帮助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的怀抱。2012 年,高秉涵当选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的当选,主要反映了A台湾老兵浓烈的思乡情怀和魂归故里的传统观念B高秉涵为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做出重要贡献C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国际地位和重大的历史意义D国人对待同胞、生命和历史的尊重态度162013 年 4 月 26 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在上海交大发表演讲时称:对法国人来说,在上海生活不会有“异乡”感,因为上海过去曾被称为“东方的巴黎” ,或许某一天巴黎也会成为“西方的上海” 。上海曾被称为“

10、东方的巴黎” ,是因为近代上海A在城市发展中接受了法兰西浪漫情怀的熏陶B法国租界曾是旅居在此的法国巴黎人的思乡旧梦C城市建筑的法式特点突出,烙有浓郁巴黎风情的印记D受西方文化影响,发展为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国际大都市17.“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间,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人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没在尘土之中。 ”这段分析认为雅典民主 A是奴隶主贵族的专政 B带有强烈的不宽容性C受到道德和规则约束 D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18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

11、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19艾森豪威尔曾任命为人耿直的厄尔瓦伦为大法官,后者的激进判决( 瓦伦判决了很多著名的种族歧视案件为不合宪法精神)经常让艾森豪威尔大为光火,他曾说自己总统任期内最大的失策就是任命瓦伦。艾森豪威尔“大为光火”并认为“失策”,这主要源于A自此美国总统失去对大法官的任免权B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且

12、是终生职位C大法官犯罪也要任职终身,总统很无奈D大法官夺去了总统拥有的最高司法解释权20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罗马教廷建立了“东方事务部”“ 传教问题部”等海外传教机构;信贷机构、殖民贸易公司、交易所等商业金融机构纷纷建立。对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概括最为准确的是A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 B宗教改革引发的连锁反应C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D殖民扩张的方式有所变化21 文明史纲一书中写道:“(19 世纪上半期)单单城镇的发展就导致其人文和物质条件的迅速恶化。贫穷、乞讨、劫掠、懈怠、玩忽职守、传染病和犯罪,所有这一切都因劳动人民迅速集中到贫民区难以言状的混杂状态而增多了,而且往这里涌来的人流从来就

13、没有停止过”。下列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 B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忽视了社会公平C政府腐败忽视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 D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贫困加剧22 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 “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材料全面揭示了“斯大林模式”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的改善C有利于苏联工业化迅速开展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231961 年不结盟运动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

14、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 ”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转化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24美国新闻周刊撰文指出:马里兰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收集的数据显示,我们眼下处于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全球暴力的最低点。但我们被告知我们生活在一个黑暗危险的时代:恐怖主义、流氓国家、核扩散、金融恐慌等。部分问题出在这里:暴力逐渐减少,信息却不断激增。本段材料体现作者最主要的意图是 A “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趋于缓和B全球趋势总

15、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D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得威胁被夸大第卷(综合题共 52 分)25(25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正在蔓延的“欧债危机” ,对欧盟领导人的智慧产生了严峻的考验。而法、德两国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整个欧洲的神经。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摘自世界史(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政治家们担忧“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要原因。(10 分)材料二 “美国人的政策有时

16、表现得令人恼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这在地图上是可以看到的。 ”“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础 ”“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 ”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2)戴高乐的“欧洲观”的核心是什么?(2 分) 依据材料,简述这一核心的主要内容。(6 分)材料三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2004 年)1951 年 法、德六国签订巴黎条约 ,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

17、年 法、德六国在罗马签署协定,决定实施共同农业政策1967 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1973 年 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一次扩大1974 年 欧洲理事会成立1979 年 欧共体成立欧洲议会1981 年 希腊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二次扩大1986 年 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三次扩大1993 年 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1995 年 奥地利、瑞典和芬兰成为成员国,欧盟第四次扩大2002 年 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2004 年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匈牙利等十国加入欧盟,欧盟第

18、五次扩大(3)根据材料,指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进程中的两大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盟的第五次扩大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这次扩大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什么重大变化?(7 分)26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793 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进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期间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 110 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 团,茶膏 9 匣和各色食品等。据1793,乾隆英使觐

19、见记材料整理请回答:比较礼单一、二,提取两项关于 18 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2 分)27 (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我们要讲的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汉密尔顿从来不曾期待不完美之

20、人制出完美之物。他说:一切经过集体讨论制定的方案均为各种意见的混合体,必然混杂每个个人的良知和智慧,错误和偏见。将十三个不同的州以友好、联合的共同纽带联结一起的契约,必然是许多不同利益与倾向互相让步的结果。此种原料安能制出完美无缺的成品?摘自刘建湘美国宪法的商谈原理(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树”的主要原因。 (4 分)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1787 年美国宪法中“良知和智慧”与“错误和偏见”的表现。 (5 分)2014 届高三第三次检测考试历史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21、10 11 12答案 C D B B A A A D D B C C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答案 D B D D B C B A B B B D25(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的两极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组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组建了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 10 分(2)核心: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2 分内容:欧洲联合必须以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为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使欧洲成为真

22、正独立自主的欧洲。 6 分(3)趋势: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单一的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双重性组织发展。 4 分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 分变化: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 分26、信息 1:由 1793 年这个事件背景可知,中、英两国外交目的不一样。 (2 分)说明:英国所处资本主义阶段,目的是试图通过外交打开中国市场,而清政府仍奉行朝贡外交,说明闭关锁国。 (4 分)信息 2:英国礼单有蒸汽机、棉纺机和先进的军事武器等,中国礼单主要以手工业和农产品为主。 (2 分)说明:英国已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而中国仍是农耕文明。 (4 分)27(1)原因:宋初统浩者弱化相权,学术中衰,缺乏人才。 (4 分)趋势:地方权力逐渐削弱,中央权力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皇权逐渐加强;选官制度走向公正、客观。 (6 分)(2) “良知和智慧”: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或联邦体制) ;共和制度等(3 分,1 个要点 1 分) ;“错误和偏见”:间接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存在种族歧视;选举权有性别、财产限制;没有规定公民权利。 (2 分,1 个要点 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