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船体生产设计要领书的编制,一、设计要领书的作用船体生产设计的工作量大,从事设计的人员也多。要把设计工作划分更多的部分以利设计的平行作业,需确定建造一艘船舶的统一准则。设计要领书的作用就是开展船体生产设计的准则。建造方针则是它的重要依据。如果说生产设计的工作图是现场施工的依据,那么,要领书就是船体生产设计的工作依据。,船体生产设计要领书的作用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点:,(一)预先协调的作用1各工艺阶段间的预先协调2专业之间的预先协调 (二)结构处理确保一致性的作用1全船结构典型节点的一致性2. 各区域内结构细节处理的一致性 (三)确保全船工艺一致性的作用 (四)确保新工艺推广的作用 (五)确保
2、辅助性作业的一致性作用 (六)确保出图模式的一致性作用,二、设计要领书的主要内容(一)分段划分,分段划分涉及因素很多,一个较好的分段划分方案,必须是经过周密的综合分析才 能确定,其内容包括分段的大小尺度,分段的重量,分段的类型,分段接头的形式以及分段的拼接步骤等。一个好的分段划分方案,往往是发挥工厂综合效益的重要因素.,1、按照壳舾涂一体化原则的分段划分举例,上图左侧为按壳舾涂一体化原则划分的分段,只有6个分段依次合拢。分段在倒置时进行顶部的舾装和涂装,结构稳固,无须临时支撑,然后分段翻身,完成余下的舾装和涂装。,分段合拢阶段只需要少量的脚手架,且不必使用牵条和支撑。2 号 3 号分段的合拢焊
3、缝位于内底平面之上,避免了先前安装在分段上的机械装置等。,上图的分段划分方案,与传统方法划分相比较,其优点是: 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分段舾装和涂装,特别是舾装和涂装作业可以俯位进行; 分段的数量较少; 合拢阶段的焊接量和操作难度均减少; 分段的稳定性和刚度更佳; 几乎不需要支柱或牵条来帮助分段定位; 所需的脚手架大大减少; 合拢时舾装件和涂装的损坏减少; 上述各点大大地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2、适应壳舾涂一体化的分段划分方案实例,下面是分段划分从传统的划分观念转变到适应壳炳涂一体化的先进造船方法的一个实例。本例为5艘15万吨级散货船的建造。1船舶主尺度及结构特点总长 270 m; 垂线间长 260
4、 m;型宽 44 m; 型深 24 m;设计吃水 16. 3m; 结构吃水 17.5m;设计航速 14 kn;本船为柴油机驱动的单螺旋桨散装货船。带球鼻艏和垂直方尾;船体结构为双层底、单舷侧、单甲板。8 道连带上、下壁墩的槽形横舱壁将货舱区划分为9个货舱。,2机舱双层底分段的划分,机舱底区域的舾装量相对来说是很大的,在以往的船舶建造过程中,此区域的舾装工作占用了大量的船台期。如果能将此处的舾装工作在分段建造中完成,则会大大缩短船台周期。 按照前述船舶建造壳舾涂一体化原则划分分段的要求(或特点),对机舱舷侧与双层底的传统划分方案作了如下改进。,根据机舱双层底板架上下区域舾装件集中的特点,考虑壳舾
5、涂一体化对设计、施工的要求,兼顾场地、起重能力的适应性,采取了将机舱底部地板上下一起作为一个分段进行盆舾装的划分方案。 此种盆舾装分段划分方案虽然增加了船体施工及分段翻身的工作量与难度,但它却可以使机舱区域的舾装、涂装工作近于完整,该区域的预装率高达85以上。,图(a)所示是BC1500-1号船的货舱区分段划分图,这是典型的传统划分方法,分段边界基本上都是船体结构部位的自然分界线。从横剖面图上可以看出,每个环形段划分为7个分段,即1个中间底分段、2个边底分段、2个舷侧分段、1个横舱壁分段和1个甲板分段。,3货舱区的分段划,这种划分方法,对于船体建造来说是有利的,但舷侧上的骨材与边底压载舱斜板的
6、合拢焊接时,将使边底压载舱内的油漆遭到破坏,对于保证涂装的完整性不利。,考虑上述壳舾涂一体化对设计、施工的要求,确定在建造的2号船上取2个环形段作为实验段,对分段划分作一些改进,使分段划分更适合于壳舾装涂一体化的建造方法,如图(b)所示。分段划分时以第10、11环形段为实验段,将舷侧和边底之间的合拢缝上移5300 mm。,这种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合拢后压载舱内的油漆破坏减少 由于此缝上移,使边底压载舱的四周在合拢时无焊接作业,从而可以保证边压载舱在分段时涂装的油漆不被破坏。 使舷侧外板肋骨更易于合拢装配及焊接。按1号船的分段划分方案,舷侧分段上焊后的舷侧肋骨末端倾斜部位在合拢时很难与压载舱
7、内的结构对位,返工量较大。修改后的方案将此难点在分段上解决,且使焊接工作量减少并易于焊接。, 增强了分段的稳定性和刚性。从结构上看,单层舷侧分段的刚性显得较弱。此缝上移后,将单层舷侧分别连带在底部和舷侧上,增强了分段的刚性。 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舷侧分段均需反造或侧造,均需要翻身,此种划分方法提高了舷侧分段翻身作业的安全性。 使各压载舱相对完整,有利于压载舱内的舾装件预装的完整性。,这种划分方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主要是槽形横舱壁合拢的对位问题,分段腰缝的上移,边横舱壁分段势必划分成上下两个小分段。槽形横舱壁上下槽的对准,包括槽中半圆弧的对准工作,都极不容易做好。因此,在2号船的施工中,槽形
8、横舱壁的修整工作量很大,但从建造的总体情况看,修改后的方案较1号船的方案还是前进了一大步。,BC1500-3号船的分段划分解决了边压载舱的油漆烧损以及肋骨安装困难问题,同时在本船的建造过程中,对槽形舱壁的加工、制作、合拢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BC1500-4号船的分段划分中,将平行体区域分段缝全部上提至距基线13.3 m处,艏艉区域分段缝仍维持在距基9.3 m处,槽形舱壁全在距基线9.34 m处断为上下两个槽形舱壁分段。,经过4艘船的试验,根据船体外板板缝的具体情况,在BC1500-5号船的分段划分中,又将上述分段划分方式由平行舯体区域推广到线型复杂区域,如图(e)所示。,
9、以上不同分段划分的效益比较结果为进一步说明适应壳舾装涂一体化船体建造,提高舷侧板连接缝这一分段划分方案的优越性,特将15万吨级5艘散货船的一些效益指标列入下表加以比较。,返回,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分段划分方案的逐步改进,无论是从油漆的损坏率及各阶段建造周期来看,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这种分段划分方案对于实现壳、涂一体化造船法、缩短造船周期、降低造船成本起了较大的作用。,(二)建造方案建造方案是直至分段制作完毕的整个方案。它的内容很广,大致包括如下内容:分段制作方案,部件组合要领,焊接要领等。,(三)精度管理方案内容包括精度控制,控制变形措施,余量分布,余量切割时机,补偿量的加放等,(四)辅助性作业的确定其中包括:吊环,加强材,临时通道,工艺孔、安全设施以及脚手架等。 (五)各专业的预装要求主要指各专业对船体提出的预装要求,包括预装范围,预装状态,预开孔以及缓装缓焊等要求。 (六)对设计工作的要求包括出图模式,出图深度等,船体生产设计工作图的出图模式: 1、按工序工位出图模式 2、按分段出图模式选择: 对技术基础薄弱,工人素质较底,对生产设计有缺乏经验的船厂,采用工序工位出图模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便于生产设计的推广。 对造船历史较长,工人素质高,在建立了船体生产设计编码系统和具有一定的设计条件与经验的情况下,应力足深化分段结构图的设计,采用分段出图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