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保卫大坝.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7755889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保卫大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保卫大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保卫大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保卫大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保卫大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二 保卫大坝【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2学习面对灾难时人民子弟兵表现出的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质和高尚的责任感。说明:本文选自钱钢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 ,记录的是当唐山地震之后的次生灾害陡河水库大坝即将溃堤时,人民子弟兵保卫大坝的惊心动魄的过程。作者用真实、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再现了那段永不磨灭的历史记忆。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揪心”的感觉直到“艰难保卫”成功之后才“释然” 。这是文章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所营造的“感同身受”的效果,而人民子弟兵所表现出的舍生忘死的坚强形象则是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出来的,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是必须掌握的。课时建议:2 课时。【教学重点与

2、难点】1重点:以朗读为基础,辅以圈画、品味词句等方式,感受文章所营造的紧张氛围并体会那些感人画面。2难点:理解人民子弟兵“义不容辞”的朴素使命感和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质。说明:这是一篇真实、生动的报告文学,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圈画、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通过场面描写渲染气氛的方法。而对于文章中所体现的人物精神,学生有可能会有 “贴标签”的概念化理解,理解成“伟大、坚强、不畏艰难”而已。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和力量:面对灾难人民子弟兵“义不容辞”的使命感和“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质。【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512

3、 汶川地震是我们每个人感同身受的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齐读课题。 通过相似的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记忆入手,唤醒学生已2它震痛了灾区人民的心,也揪着全国人民的心。地震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还不止于此,地震往往会带来一些次生灾害。在这些灾难面前,总有一群英勇的身影,他们就是我们可敬的人民子弟兵。2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一篇课文,是记者兼作家身份的钱钢,用真实、生动的语言记录的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和一群值得敬佩的子弟兵的事迹。齐读课题。有的情感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每位同学自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内容和情感基调。2说说自己的感受: 这是一场_的保卫战。1自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

4、内容和情感基调。2各抒己见:这是一场(紧张、艰难、危险、惊心动魄、血水交融等)的保卫战。读课文是理解文章的基础,给学生一个整体感知文本的机会。再读课文品味思考请学生圈画、朗读、品味,深入理解文章内容:1文中哪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惊心再次阅读课文,对关键词句进行圈画并反复朗读,感受作者所营造的“惊心动魄”的场面。通过圈画、朗读、齐读等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真实、生动的语言所营造的“惊心动魄”的氛围,3动魄”的场面?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作者是如何营造这种让人揪心、紧张的氛围的。2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子弟兵面对生死抉择的态度是怎样的?找出关键句读一读。1预设:“陡河!陡河!”“可怕的次生灾害

5、!” “大坝要垮了,绞车房要塌了!”运用急促有力的短句和感叹句,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大震后,位于唐山东北 15 公里的陡河水岸,大坝下陷 1米那将是难以想象的惨况。 ”具体罗列了一系列不寻常的数字,写出了大坝的岌岌可危。“暴雨中,住在水库周围的地震幸存者们乱作一团没命地往高坡上跑。 ”从人们的“乱作一团”的场面中感受到了极度的恐慌。大雨中,急涨着得陡河水像沸腾般地咆哮着”宽厚的堤坝此时竞薄得像一张透明的纸页。通过当时的环境使学生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引导学生透过语言,进一步深入思考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和力量。4描写,运用比喻、引用、拟人等手法,营造了“溃堤之险,危在旦夕”的氛围。“手磨破了

6、,腰快断了外边喊换班的声音都听不见了!”通过描写人民子弟兵的极度疲惫状态,写出保卫大坝之艰难。进一步思考文本中蕴含的子弟兵的朴素情感和坚强力量。2预设:“在那十分钟内,谁都有可能送命,可是没有缩脖子的。 ”“大清早我们刚扒过死人,身上的血迹还在,人挨砸是怎么回事儿我们知道。 ”“可是轮到接班,没二话,上!”明确:在这场“惊心动魄、血水交融”的保卫战中,人民子弟兵身上折射出了责任感的力量:它是义不容辞的,它是朴素的,它是积极5的,它是坚强的,它是感天动地的。课堂拓展深入思考在灾难面前,不仅人民子弟兵表现出了伟大的形象,请学生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直面灾难、战胜灾难的感人故事和可歌可泣的画面?我们从

7、中又有了怎样的收获?共同回忆,共同感受,共同思考,怎样面对灾难?各抒己见。预设:11998 抗洪救灾的事迹。2面对 2008 年雪灾。由文本展开联想和拓展,引发学生思考各行各业不同的人们在面对灾难时的英勇无畏的形象,并将感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布置作业课堂延伸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理归纳文章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的方法。2推荐阅读:钱钢,唐山大地震1学生进一步品味语言,并进行整理归纳。2作为后续作业,自由阅读。1引导八年级学生养成整理归纳知识点的习惯。2由点到面,引导学生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思路点拨】以课文结尾为突破口:“黑暗中我们听见溢洪水道中哗哗的淌水声,一口气一松,顿时 浑身发软,瘫倒在地” ,教学时可以在配乐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保卫大坝成功, “我们”为什么没有“欢呼雀跃”却是这样的状态?这是一场怎样的保卫战?然后再回过头来感知文本,沉浸文字。【练习举隅】1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入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2从钱钢著唐山大地震中选择一个环境描写的片断,写一段 80 字左右的点评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