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限第一作者 美亨利.克劳德 第二作者 美约翰.汤森德你的生活失控了吗?别人老是占你的便宜吗?你很难向别人说“不”吗?你因为上帝没有回应你的祷告而失望吗? 人们常常专注在要有爱心、避免自私自利,却忘却自己的有限和界限。想要有一个平衡健全的生活,明确的“界限”是很重要的,它是个人产权的分界线,指出你应该为哪些东西负责。它可以定义你是什么,或者,你不是什么。 界限深深影响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 身体上的界限: 帮助我们决定,在何种情况下,谁可以碰我们的身体?心理上的界限: 给予我们拥有个人思想与见解的自由。情绪上的界限: 帮助我们处理自己的情绪,避免来自别人有害与操纵性 的情
2、绪。属灵上的界限: 帮助我们分辨上帝的意念与个人的意念有何不同? 全部十六章里,分成了三部份, 第一部份先定义何为界线教育 第二部分别就界线与家庭、朋友、配偶、子女、工作、自己,和神来探讨其中的冲突, 第三部份提醒读者发展健全的界线,并以第一章的那位妇女有了界线后,从此过着有秩序的生活作为结束。 总括来说: 身体上的界线帮助我们,决定在何种情况下,谁可以碰我们的身体; 心理上的界线给予我们,拥有个人思想与见解的自由; 情绪上的界线帮助我们,处理我们自己的情绪,避免来自别人有害与操纵性的情绪; 属灵上的界线帮助我们,分辩神的意念与个人 意愿有何不同,可以更新我们对神敬畏心 。 作者简介 他们是美
3、国广受欢迎的讲员,拥有执照的开业心理医师,共同主持全国广播电台“新生命”广播节目,也是克劳德与汤森德传播中心、讲习会、资讯供应以及教会训练小组的合办人。两人毕业于同一所心理学研究院,获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在加州合开私人诊所,也合著了许多畅销书。成功的心理界限和生理界限一位到印度旅行的美国客人,在他的游记中,提到这样的趣事:一个印度人,在偷窃的时候,当场被逮住。但是他却面不改色,反而理直气壮地说:“带着东西逃跑才算偷窃。我只是拿着它而已,怎算小偷?把东西放回原来的地方,不就没事了”据说,被偷的人愣了半天,居然无词以应。那个印度小偷,就这样大摇大摆地走了。我们无意称赞印度小偷的辩才,但是不得不感叹
4、的是,在客观上处于绝对被动的局面下,还能使他的逻辑,充分发挥难以摧毁的力量。一般而言,我们在客观上还不至完全绝望的时候,主观上很快就认为“无计可施“,于是无意做一次冲刺扭转乾坤。现代年轻人的这种倾向,尤为显著。根据高考、中考的一些监考者的经验,在考试时间还没截止之前,离座的人就越来越多。其次,年轻人就业后,安心求业率越来越差,能够在一家公司好好呆上三五年的人越来越少。这个现象或可解释为,对事业的向心力极脆弱。另一方面,也可以解释为:缺少“定力“,稍不如意就起了溜之大吉的念头,急急忙忙又去另觅职业。从心理学上来看,还有一个理由,也就是预先准备防卫自己的托词,这个托词是:“我并没有全力去做,如果公司没那么差劲,我一定会专心好好干,那就另有一番景况了。“可要知道,漫长人生,并非事事可以“想溜就溜“。某些情况下,就是“非留在那里不可“。当您“非留在那里不可“ 的时候,最要紧的是,千万不要自以为一切已经“绝望“。当您自认为“绝望“ ,主观的“心理界限“就会一变而为无计可施的“ 生理界限“,那时候意愿就锐减,斗志也丧尽,回生有术也会变成百药难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