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生态论文 环境 0904 0909102424 邱增洪 浅谈全球变暖的原因,结果及对策摘 要: 本文研究了全球变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及其关系, 并说明了全球变暖的基本事实, 在前二者的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变暖对我国可能的影响。关键词: 全球变暖; 中国,结果, 影响,对策前言 全球变暖问题已受到国际上的普遍关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 是由世界各国 200 多名相关领域的科学家组成的, 1998 年成立以来到2001 年已发表了三次全球气候变化报告, 引起各国高度重视。我国是深受全球变暖影响的国家,因此, 研究全球变暖及对中国的影响是十分有意义的和必要的。1.全球变暖
2、及原因1.1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已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放射能量,这种传播能量的方式就是辐射。一般而言,高温物体向外发出高能短波辐射,而低温物体则发射低能长波辐射。太阳表面温度约为 6000K,太阳发出短波辐射;地球表面温度为 288K,地表辐射为长波辐射。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表温度升高,与此同时,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仅散失少量热辐射到宇宙空间去。由于大气吸收热量多,散失少,使地球气温升高,形成了大气的“温室效应” 1。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把“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体成分”称为温室气体。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有
3、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 、一氧化二氮(N2O) 、臭氧(O3)和氟利昂类物质(CFCs ) 、水汽( H2O)等 1。其中,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最大。尽管这些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非常有限,但是对地表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却非常强烈,从而使长波辐射保留下来,减少了地面的热量散失。1.2 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由于温室效应的作用,大气温度会升高,地面长波辐射也会增强散失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也随之增多。最终,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和地球散失的长波辐射热量会达到平衡,形成地球上的平衡温度,即目前地球的平均气温。应该强调指出,当前举世瞩目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实质是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大气温
4、室效应增强。大气中本来存在着水气、CO2 等多种温室气体,大气的温室效应是本来就存在的。假若没有大气层,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不会是现在适宜的 15C,而是十分低的-18C。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了 33C 1。 i有了温室效应,地球便面才能保持相对稳定而又适宜的温度,使得生物的生存与繁荣成为可能。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广泛地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形态以及动植物的分布,尤其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其他途径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使得原来大气中存在的温室气体含量大量增加了;也是大气中增加了一些原来没有的、具有强烈的温室效应的气体,如 CFCS、HFCS 、PFCS 等 2。随着大气中温室气体浓
5、度的增加,大气进一步阻挡了地球向宇宙空间发射的长波辐射,为维持辐射平衡,地面必将增温,以增强长波辐射。但地表温度也不会持续上升,对应温室气体的浓度,会达到新的平衡点。虽然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断增强,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导致全球变暖。但是,全球变暖绝不是仅仅因为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面平均环境生态论文 环境 0904 0909102424 邱增洪 温度和地表平均气温的升高,是就地球总体而言的。气候变暖除了温室效应增强的影响以外,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制约,自然的因素也很重要。在自然过程控制下,大气温度是变化的,有的时间段温度高,有的时间段温度低。全球年平均温度变化曲线有两个趋势。其一是短
6、时期的冷暖摆动,主要是由于自然界的过程的影响;其二是近一百多年来的温度上升趋势,人类多归结于人类活动影响(当然不能排除自然因素的作用) ,特别是近一百多年来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 2。2 全球变暖的结果2. 1 20 世纪世界变暖结果根据IPCC 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总结如下 3 : 20 世纪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增加了0. 6左右。20 世纪增幅最大的两个时期为19101945 年、19762000 年。20 世纪90 年代是最暖的十年, 20世纪可能是过去1000 年增温最大的100 年; 地表以上 8km 大气层气在过去40 年有所升高; 北半球中高为陆区的降水每10 年增加了
7、0. 5% 1% , 热带陆区的降水增加了0. 2%0. 3%, 亚热带的陆区每年减少了0. 3%左右; 南半球的广大地区则没有发现可比的系统性的变化。2. 2 20 世纪中国气候变暖的结果近一百年来我国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主要表现为 4 : 我国气温上升了0. 40. 5, 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0. 6, 20 世纪90 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 从地域分布来看, 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其中陕甘宁新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 长江以南变暖不明显; 从季节分布来看, 我国冬季增温最明显 ; 我国降水以 20 世纪50 年代最多, 以后逐渐减少, 华北地区尤其如此
8、。3 全球变暖对我国的影响全球变暖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 现在我们更加关注的是不利影响。3. 1 对生态的影响3. 1. 1 对植被的影响。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可能发生变化, 我国气候植被带北移, 我国副热带北界由秦岭、淮河一带移到黄河以北, 我国亚热带北界北移100km500km; 北方落叶林面积缩小, 以至移出我国, 华北、东北地区出现草原化, 总体上弊大于利 5 6 。3. 1. 2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由于生态系统适应能力有限, 气候变暖致使生态系统的建群种、优势种及其他物种相应地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目前受到严重威胁的生态系统有珊瑚礁、红树林、热带雨林、北方草原湿地及天然草地、高山
9、生态系统。另外, 由于海平面升高发生海水倒灌、江河水位上升、海岸受到侵蚀, 进而影响海岸及海岸生态系统。3. 1. 3 对冰川和湖泊的影响。据有关资料推算我国西北各山系冰川面积自“小冰期”以来减少了24. 7% , 达 7 000km2 左右。青海湖 19571968 年间面积缩小了264km2,湖面下降了11m; 西北各大湖泊除了天山西段赛里木湖外, 水量平衡处于入不敷出的负平衡状环境生态论文 环境 0904 0909102424 邱增洪 态, 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 , 湖泊均向萎缩方向发展, 有的甚至干涸死亡 4 。3. 1. 4 对水资源的影响。据研究全球变暖将加强海陆热力差异,
10、使夏季风可以深入内陆, 降水有可能增加。全球变暖将会使南方洪涝灾害增加, 北方旱灾更加明显5 。西北地区高山的冰川因全球变暖融化量过多影响该地区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另外青藏高原的冰川退缩和湖泊萎缩, 降低了其作为“水塔”的功能, 对中国的影响将是非常深刻的。3. 2 对经济的影响3. 2. 1 对农业的影响。据黄秉维研究, 全球变暖使中国温度带北移, 直接作用对作物生长有利, 但全球变暖的间接作用( 如病虫害增加) 却对作物生长有害, 更重要的是未来降水的不确定性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农业生产 6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增暖会导致蒸发、风蚀、干旱加强、台风频率加大, 再加之海平面上升淹没大量耕地等方面的
11、影响, 据估计到2 年我国种植业产量总体上因全球变暖可能减少5% 10% 左右6 5 。3. 3. 2 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全球变暖对我国各经济部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据张永勤等人的研究, 江苏省到2010 年如果温度增高 0. 51. 0, 则江苏省的工业收入将减少1 089 611 万元2 216 545 万元, 商业、饮食业减少55 608 万元113 077 万元, 其他服务业减少50 714 万元103100 万元 11 。海平面上升将大大增加远海地区的筑堤成本, 因为我国约有70% 以上的大城市, 一半以上的人口和近60% 国民经济, 集中在低高程的东部经济带和沿海地区 4 。3. 3
12、 对社会的影响全球变暖产生的后果对我国的社会影响也是很深刻的。全球变暖的负面影响, 如干旱、洪涝、沙尘暴、森林火灾等会严重影响我国的生态和经济进而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性。我国著名气候学家叶笃正指出海平面上升将会影响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的实施和效益的发挥。此外, 夏季的热浪使与高温有关的疾病的死亡率上升; 升温导致一些热带、亚热带的疾病如痢疾、血吸虫病向北传播; 暖冬造成大量病毒、蚊、蝇、老鼠存活使流感盛行。 4、温室效应的对策随着温室效应增强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影响的加深,人们对温室效应的认识逐渐加深,并采取了一系列对策。1997 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是第一个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行动方案,
13、对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规定了具有法律约束意义的减排目标 2。一些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直接针对温室气体减排的气候变化政策。4.1 颁布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2007 年 3 月 13 日,英国颁布了全球第一部气候变化法律, 气候变化法草案,英国成为第一个立法约束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该法案提出了“设立减排目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实现减排目标”等建议;美国一些州也颁布实施了气候变化相关法令或法案,如:加州的全球温室效应治理法案规定到年,加州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减少 25%;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制定了一些有关温室气体减排的法律法规2。4.2 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欧盟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在对全球
14、温室气体减排发挥重环境生态论文 环境 0904 0909102424 邱增洪 要作用 ;美国也在酝酿建立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系统;日本已经开始试行二氧化碳交易市场;澳大利亚也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强制执行的温室气体交易计划。4.3 制定税收政策欧盟实施征收碳税等多种税收政策,旨在鼓励少使用化石燃料,尤其是含碳量高的燃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减排温室气体的目的;为了实现京都议定书的减排目标,英国政府提出了气候变化税,自 2001 年开始在非民用能源用户中征收;日本政府针对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燃烧后排放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从 2007 年 1 月起征收环境税;德国从 1999 年 4 月起分阶段实行对油、
15、气、电征收生态税。4.4 使用可再生能源欧盟 2001 年 9 月通过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法令,提出到 2010 年力争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提高一倍,即占欧盟能源的份额从 6%上升到 12%;英国制定可再生能源强制条例 ,要求电力供应商必须购买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销售给客户;美国制定了明确的可再生电力发展目标,要求到 2012 年电力公司出售的电力中,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的比例要达到 6%,到 2025 年有 25%要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日本、德国也制定了一系列新能源政策来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此外,各国也在不断地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对新能源的开发。温室效应增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国际
16、间应该共同承担起责任,加强交流与合作;各国应该重视温室效应,普及温室效应的有关知识使其深入人心,并依据各自国情采取措施;由于当前全球变暖主要是发达国家历史上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的 2,发达国家应该率先依据其经济和技术优势在温室气体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技术和经济援助;发展中国家需要在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减排之间需求平衡点,通过技术进步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个人的角度讲,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温室效应恶化的后果,每个人都有责任做出行动来挽救自然环境,至少不破坏它。因为,自然不是某个个体或某个物种的,而是所有物种共有的;应对气候变化,也不仅仅是国家政府的
17、事,个体有责任也有能力采取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节约用电、植树种草等小小举动,累积起来就会对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戴君虎. 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研究简介J.世界环境, 2001(4): 18-21. 2 郑楚光. 温室效应及其控制对策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1: 22. 3 孙成权等. 全球气候变化的新认识 IPCC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概览 J . 自然杂志, 2002, 24( 2) : 114122. 4 丁一汇. 地球变暖人类不寒而栗 J . 科学中国人, 2002( 10) : 3638. 5 冉圣宏. 全球变化对我国脆弱区经济开发的影响 J . 资源科学, 2001, 23( 3) : 2428. 6 蔡运龙等. 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农业的脆弱性与对策 J . 地理学报, 1996, 51( 3) : 20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