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届乾安县第七中学高三理综模拟 (一)化学试题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 C2H6、C 2H4的沸点和熔点高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8. 有人认为 CH2=CH2 与 Br2 的加成反应,实质是 Br2 先断裂为 Br+和 Br-,然后 Br+首先与 CH2=CH2 端碳原子结合,第二步才是 Br-与另一端碳原子结合。根据该观点,如果让 CH2=CH
2、2 与 Br2 在盛有 NaCl 和 NaI 的溶液中反应,则得到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A. BrCH2CH2Br B. ClCH2CH2Cl C. BrCH2CH2I D. BrCH2CH2Cl9. 如图所示,隔板 I 固定不动,活塞可自由移动,M 、N 两个容器中均发生反应:A(g)+2B(g )xC(g) H=-192kJmol-1,向 M、N 中都通入 1molA 和 2mol B 的混合气体,初始 M、N 容积相同,保持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x=3,达到平衡后 A 的体积分数关系为:(M)(N )B若 x3 ,达到平衡后 B 的转化率关系为: (M ) (N)C若 x3
3、 ,C 的平衡浓度关系为:c(M)c(N)Dx 不论为何值,起始时向 N 容器中充入任意值的 C,平衡后 N 容器中 A的浓度均相等10. 已知:将 Cl2 通入适量 KOH 溶液,产物中可能有 KC1、KClO、KC1O3,且 ()cClO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 n(KOH)=amol 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某温度下,反应后 c(Cl-):c(ClO-)11,则溶液中 c(ClO-):c(ClO3-) 12B、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 12amolC、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n 的范围: 12 amoln 56amolD、改变温度,产物中 KC1O3 的最大理论
4、产量为 17amol11. 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 A 2C(g)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2 :1,保持温度、体积不变,再以 2:2:1 的体积比将 A、B 、C 充入此容器中,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转动 B平衡不移动CC 的百分含量增大 D、C 的百分含量减小12.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 2+3H22NH3,H0,达到平衡时,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催化剂 v正 、 逆 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B降温 正 、 逆 都减小,且 v正 减小倍数大于 v逆 减小倍数C加压, v正 . 逆 都增大,且
5、正 增大倍数大于 逆 增大倍数D加入氩气, 正 、 逆 都增大,且 v正 增大倍数大于 v逆 增大倍数13. 密闭容器中某气态烃和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和,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温度(20),压强减小至原来的一半,若加 NaOH 的溶液则气体全部被吸收,则此烃为AC 3H8 BC 2H4 CC 2H6 DC 6H6第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答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 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33 题第 40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129 分)26.实验室常用 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 Cl2(反应装置如右图所示)。(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
6、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_(填序号)。A往烧瓶中加入 MnO2粉末B加热C往烧瓶中加入浓盐酸(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的下列实验方案:甲方案:与足量 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 AgCl 质量。乙方案: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丙方案:与已知量 CaCO3(过量)反应,称量剩余的 CaCO3质量。丁方案:与足量 Zn 反应,测量生成的 H2体积。继而进行下列判断和实验:判定甲方案不可行,理由是_.进行乙方案实验:准确量取残余清液稀释一定的倍数后作为试样。a量取试样 20.00mL,用 0.1000 molL1NaOH 标准溶液滴定,消耗
7、 22.00mL,该次滴定测的试样中盐酸浓度为_molL 1;b平行滴定后获得实验结果。判断丙方案的实验结果_(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已知:Ksp(CaCO 3)=2.8 、Ksp(MnCO 3)=2.3 进行丁方案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i)使 Y 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_转移到_中。(ii)反应完毕,每间隔 1 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直至不变。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是_(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27.二氧化氯(ClO 2)是国内外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无毒的杀菌消毒剂,被称为“第 4 代消毒剂” 。工业上可采用氯酸
8、钠(NaClO 3)或亚氯酸钠(NaClO 2)为原料制备 ClO2。(1)亚氯酸钠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漂白剂,但在强酸性溶液中会发生歧化反应,产生 ClO2 气体,离子方程式为_.向亚氯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若将盐酸改为相同 pH的硫酸,开始时反应缓慢,稍后一段时间产生气体速率迅速加快。产生气体速率迅速加快的原因是_.(2)化学法可采用盐酸或双氧水还原氯酸钠制备 ClO2。用 H2O2 作还原剂制备的 ClO2 更适合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其主要原因是_.(3)电解法是目前研究最为热门的生产 ClO2 的方法之一。如图所示为直接电解氯酸钠、自动催化循环制备高纯 ClO2 的实验。电源负极为
9、_极(填 A 或 B)写出阴极室发生反应依次为_控制电解液 H+不低于 5mol/L,可有效防止因 H+浓度降低而导致的 ClO2歧化反应。若两极共收集到气体22.4L(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忽略电解液体积的变化和 ClO2 气体溶解的部分),此时阳极室与阴极室c(H+)之差为_.28.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HCOOCH3(l)+H 2O(l) AHCOOH(l)+CH 3OH(l) H0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下表:组分 3HC2OCO3H物质的量/mol 1.00 1.99 0.01 0.52甲酸甲酯转化率在温度 T1 下随反应
10、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1)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反应时间范围/min 05 1015 2025 3035 4045 5055 7580平均反应速率/( 3110minol)1.9 7.4 7.8 4.4 1.6 0.8 0.0请计算 1520min 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_mol,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molmin -1(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依据以上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_(3)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32()()cHCOcH,则该反应在温度 T1 下的 K 值为_(4)其他条件不变,仅
11、改变温度为 T2(T 2 大于 T1) ,在答题卡框图中画出温度 T2 下甲酸甲酯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3025201510501020304506708090( 10.30)( 56.7)( 20.1.2)( 40.21.5)( 75.24.0)( 80.24.0)转化率/t/min50(二)选考题:共 45 分。请考生从给出的 3 道物理题、3 道化学题、2 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道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6. 化学-化学与技术工业上利用氨氧化获得的高浓度 NOx 气体(含 NO、NO 2)制备 NaNO2、NaNO 3,工艺流程如下:Na2CO3H2O
12、NOx NaO2 HNO3溶 液 碱 吸 收 中 和 液 蒸 发 I结 晶分 离 I母 液 I转 化稀空 气 转 化 液 蒸 发 I结 晶分 离 I母 液 I回 收NaO3已知:Na 2CO3NONO 2=2NaNO2CO 2(1)中和液所含溶质除 NaNO2及少量 Na2CO3外,还有_(填化学式)。(2)中和液进行蒸发操作时,应控制水的蒸发量,避免浓度过大,目的是_。蒸发产生的蒸气中含有少量的 NaNO2等有毒物质,不能直接排放,将其冷凝后用于流程中的_(填操作名称)最合理。(3)母液进行转化时加入稀 HNO3的目的是_。母液需回收利用,下列处理方法合理的是_。a转入中和液 b转入结晶操作
13、 c转入转化液 d转入结晶操作(4)若将 NaNO2、NaNO 3两种产品的物质的量之比设为 2:1,则生产 1.38 吨 NaNO2时,Na 2CO3的理论用量为_吨(假定 Na2CO3恰好完全反应)。37 已知 T.X.Y.Z 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四种元素,其结构或性质信息如下表。元素 结构或性质信息T 原子的 L 层上 s 电子数等于 p 电子数。X 元素的原子半径是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Y 空气中含其单质,原子的最外层未成对电子数是该元素所在周期中最多的。Z 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原子的 M 层上有 1 个未成对的 p 电子。请根据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与 Y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
14、式 。(2)在相同状况下,Y 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高于 Z 的氢化物,其原因是 。(3)T.X.Y 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填元素符号)是 。(4)元素 Q 的原子序数是 X 与 Z 的原子序数之和。该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元素 Q 与元素 T.Y.Z 分别形成平面型的Q(TY) 42 和四面体的QZ 4 2 ,其中 T 与 Y.Q 与 Z 成键时中心原子采用的杂化方式分别是 。元素 Q 形成的单质的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该晶体形成时的原子堆积方式是 (选填“甲”.“乙”.“丙”)。.38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菠萝酯 F 是一种具有菠萝香味的赋香剂,其合成路线如下: CHO22
15、+ AH2( 足 量 )催 化 剂 CHBrMg干 醚 CH2MgBrH2C (CH2)3OH2OO2Cu , 2)(4KnDE24SO,浓 F222()O已 知 : 2H2+ RMgBrH2CH+ +( 环 氧 乙 烷 ) 2RCHMgBrOH(1)A 的结构简式为_,A 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2)由 A 生成 B 的反应类型是_,E 的某同分异构体只有一种相同化学环境的氢,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3)写出 D 和 E 反应生成 F 的化学方程式_。(4)结合题给信息,以溴乙烷和环氧乙烷为原料制备 1-丁醇,设计合成路线(其他试剂任选) 。标准答案7. D解析: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
16、味品的主要成分,A 正确。从分子的结构或性质(状态)可确定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 C2H6和 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B 正确。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如燃烧等,C 正确。酯化反应是指醇羟基与酸羟基之间的脱水反应,而皂化反应是专指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二者发生的条件也不同,不是互为逆反应,D 错误。8.B解析: 2Br可以提供 r, B,而 NalI只能提供 Il,A,C,D 项均有正负离子,B 中不可能有 Cl9. D解析:A若 x=3,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 N 容器建立的平衡与恒温恒容下建立的平衡等效,所以达到平衡后 A 的体积分数关系为:(M)=(N) ,
17、故 A 错误;B若 x3 ,由于反应后气体体积增大,N 容器建立的平衡相当于恒温恒容下建立的平衡扩大容器体积,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B 的转化率增大,所以达到平衡后 B 的转化率关系为:(M)(N) ,故B 错误;C若 x3 ,由于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N 容器建立的平衡相当于恒温恒容下建立的平衡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 的平衡浓度增大,所以 C 的平衡浓度关系为:c(M)c(N) ,故 C 错误;D恒温恒压下,x 不论为何值,起始时向 N 容器中充入任意值的 C,一边倒后,A 与 B 的物质的量之比都是 1:2,为等效平衡,反应物的浓度相同,即平衡后 N 容器中 A 的浓度均
18、相等,故 D 正确;故选 D10.D解析:设 n(Cl)=11 mol,则 n(ClO)=1 mol,生成 11mol l,得到电子 11mol,生成 1molClO,失去电子 1mol,根据电子守恒可求得 3为(11-1)52 mol,则 A 项正确;由反应产物 KCl、KClO 和KClO3 的化学式看出钾元素与氯元素物质的量之比均为 11,即 n(Cl2) n(Cl) n(KOH) amol,B 项正确;改变温度,若反应中只生成 KCl 和 KClO,转移电子 amol,若反应中只生成 KCl和 KClO3,则转移电子 amol,C 项正确;改变温度,若反应中只生成 KCl 和 KClO
19、3,根据电子守恒,可产生 KClO3(最大理论产量)1/6amol,D 项错误。11.AC解析:充入气体相当于给原气体加压,平衡向右移动,选 AC12.BD解析:A、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 A 正确;B、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 v(正) 、v(逆)都减小,且 v(正)减小倍数小于 v(逆)减小倍数,故 B 错误;C、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由于反应物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 (正)增大倍数大于 v(逆)增大倍数,故 C 正确;D、氩气为惰性气体,若为恒容下通入氩气,对反应速率和
20、平衡移动都没有影响,故 D 错误故选 BD13. 解:设此烃的化学式为 xyCH,则有 22()4xyCHOOA点 燃 +y 41 xx由此可得:4x=4+y若 x=1,则 y=0,不存在此物质,若 x=2,则 y=4,物质为 24CH,若 x=3,26. 解析:( 1)加药顺序一般是先加入固体药品,再加入液药品,最后再加热。则依次顺序是 ACB。考查实验的细节,看学生是否真的做过实验,引导实验课要真正地上,而不是在黑板上画。(2)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只能求出氯离子的量,而不能求出剩余盐酸的浓度。由 CHClVHCl=CNaOHVNaOH可得出盐酸的浓度为 0.1100mol/L,这是简单的中
21、和滴定计算。根据题意碳酸锰的 Ksp 比碳酸钙小,其中有部分碳酸钙与锰离子反应转化成碳酸锰沉淀,剩余的碳酸钙质量变小,多消耗了碳酸钙,但是由此计算得出盐酸的浓度就偏大了(疑问)。如果将题目改成“称量剩余的固体质量”,由于部分碳酸钙与转化成碳酸锰沉淀,称量剩余的固体质量会偏大,这样一来反应的固体减少,实验结果偏小!使 Zn 粒进入残余清液中让其发生反应。这样残余清液就可以充分反应,如果反过来,残余清液不可能全部转移到左边。反应完毕时,相同时间内则气体体积减少,又排除了其它影响因素,只能从气体本身角度思考,联想到该反应是放热的,就可能想到气体未冷却了。实验题总体比较基础简单,可能最后一问比较出人意
22、料,难以想到。27. (1)5ClO 2-+4H+=4ClO2+Cl -+2H2O;反应生成的 Cl-对反应起催化作用;(2)H 2O2 做还原剂时氧化产物为 O2,而盐酸则产生大量 Cl2;(3) A; ClO 2+e-= ClO2-;ClO 3-+ ClO2-+2 H+= 2ClO2+ H2O; 0.8mol/L解析:(1)根据题意,结合原子守恒、电子守恒及电荷守恒的知识可得该反应的两种方程式为 5ClO2-+4H+=4ClO2+Cl -+2H2O。在 pH 相同的盐酸的反应速率比硫酸中快,说明是溶液中的 Cl-可能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一段时间后在硫酸中的发生速率也加快,就是由于在 5Cl
23、O2-+4H+=4ClO2+Cl -+2H2O 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 Cl-的浓度增大了。这就进一步证实了前面的推测的正确性。 (2)用 H2O2 作还原剂制备的 ClO2 更适合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其主要原因是 H2O2 做还原剂时氧化产物为 O2,而盐酸则产生大量Cl2;O 2 是大气的成分,而 Cl2 是大气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3 )根据题图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A 电极所连接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是电解池的阴极。所以 A 为电源的负极,B为电源的正极。写出阴极室发生反应依次为 ClO2+e-= ClO2-;ClO 3-+ ClO2-+2H+= 2ClO2+
24、 H2O。在整个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阴极室每产生 4mol 的 ClO2 电子转移 4mol,同时在阳极室发生反应:4OH-4e-=2H2O+ O2。产生 1mol 的 O2。因此转移 4mold 电子,产生气体 5mol.现在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1mol,所以转移电子 0.8mol.在阳极有 0.8mol 的 OH-离子放电。因为溶液的体积为 1L。所以此时阳极室与阴极室 c(H+)之差为 0.8mol/L。 2)的各种制取方法及反应原理的知识。28.解析: (1)15min 时,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 6.7%,所以 15min 时,甲酸甲酯的物质的量为 1-1.00mol6.7%=
25、0.933mol;20min 时,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 11.2%所以 20min 时,甲酸甲酯的物质的量为 1-1.00mol11.2%=0.888mol,所以 15 至 20min 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 0.933mol-0.888mol=0.045mol,则甲酸甲酯的平均速率=0.045mol/5min=0.009molmin -1故答案为:0.045mol;0.009molmin -1;(2)从题给数据不难看出,平均速率的变化随转化率的增大先增大再减小,后保持不变因为反应开始甲酸甲酯的浓度大,所以反应速率较大,后随着反应进行甲酸甲酯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当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几乎不变故
26、答案为:反应初期:虽然甲酸甲酯的量较大,但甲酸量很小,催化效果不明显,反应速率较慢反应中期:甲酸量逐渐增多,催化效果显著,反应速率明显增大反应后期:甲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成主导因素,特别是逆反应速率的增大,使总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直至为零(3)由图象与表格可知,在 75min 时达到平衡,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 24%,所以甲酸甲酯转化的物质的量为 1.0024%=0.24mol,结合方程式可计算得平衡时,甲酸甲酯物质的量=0.76mol,水的物质的量 1.75mol,甲酸的物质的量=0.25mol,甲醇的物质的量=0.76mol所以 K=(0.760.25)/(1.750.7
27、6)=1/7故答案为 17;(4)因为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减少,所以绘图时要注意 T2 达到平衡的时间要小于 T1,又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酸甲酯的转化率增大,所以绘图时要注意 T2 达到平衡时的平台要高于 T1故答案为:36【答案】 (1)NaNO 3(2)防止 NaNO2的析出;溶碱(3)将 NaNO2氧化为 NaNO2;c、d;(4)1.59【解析】 (1)NO 2与碱液反应可生成 NaNO3。(2)浓度过大时,NaNO 2可能会析出;NaNO 2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回收后可用于流程中的溶碱。(3)NaNO 2在酸性条件下易被氧化,加入稀硝
28、酸可提供酸性环境;母液的溶质主要是 NaNO3,所以回收利用时应转入转化液,或转入结晶操作,故 c、d 正确。(4)1.38 吨 NaNO2的物质的量为:1.3810 669g/mol=2104mol,则生成的 NaNO3物质的量为:1104mol,故 Na2CO3的理论用量=1/2(210 4+1104)mol106g/mol=1.5910 6g=1.59 吨。37 (1)CO(2 分)(2)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而 HCl 分子间没有氢键(2 分)(3)NCNa(2 分)(4)3d 84s2 (2 分) sp.sp 3(2 分) 丙(2 分)38【答案】 (1)CHO,碳碳双键、醛基。(
29、2)加成(或还原)反应;CH 3 COCH3,(3) (CH2)2COOH+CH2=CHCH2OH (CH2)2COO CH2CH= CH2+H2O(4)CH32BrMgCH32MgBr H2COCH2H+ CH32CH22OH【解析】 (1)根据题目所给信息,1,3-丁二烯与丙烯醛反应生成CHO,根据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2)A 中碳碳双键和醛基与 H2发生加成反应;根据有机合成路线 E 为 CH2=CHCH2OH,E 的某同分异构体只有一种相同化学环境的氢,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CH 3 COCH3。 (3)D 和 E 反应生成F 为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2)2COOH+CH2=CHCH2OH (CH2)2COO CH2CH= CH2+H2O (4)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溴乙烷与 Mg 在干醚条件下反应生成 CH3CH2MgBr,CH 3CH2MgBr与环氧乙烷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即可生成 1-丁醇,合成路线为:CH32BrMgCH32MgBr H2COCH2H+ CH32CH22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