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六年级上册 第七课 民居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对我国民居进行了解,分析比较民居的不同之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考察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活动课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果。重点:体会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教学准备:多媒体一、问题导入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什么是民居?生:老百姓居住的房子。师 :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人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 在中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江南水乡民居、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福建和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和蒙古的蒙古包等。我们先看几幅图,感受一下。二、学生分享课前
2、收集的信息,师出示图片讲解、分析1、北京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都知。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四合院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山西、陕西、北京、河北的四合院最具代表性。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
3、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2、傣家竹楼 竹楼是傣族人世代居住的居所,那美观的楼顶,传说中被称为“诸葛亮的帽子” 。 这说的就是傣族的竹楼,傣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傣家竹楼为干栏式建筑,造型美观,外形像个架在高柱上的大帐篷。房顶呈“人” 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 “人” 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楼房四周用木板或竹篱围住,竹楼是用各种竹料(或木料)穿斗在一起,互相牵扯,极为牢固。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用以堆放杂物或饲养禽兽;
4、3、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主要分部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 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即科学实用,又有特色。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在他们被迫离乡背井,流离他乡的过程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都有深切的体会,不论是长途跋涉的流离失所,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共度难关。因此,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
5、总要聚居在一起。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4、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我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如图 1)。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它是建筑在山坡,土原边缘处,常依山向上呈现数级台阶式分布,下层窑顶为上层前庭,视野开阔。下沉式窑洞则是就地挖一个方形地坑,再在内壁挖窑洞,形成一个地下四合院。窑洞-特点窑洞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传统的窑洞空间从外观上看是圆拱形,虽然很普通,但是在单调的黄土为背景的情况下,圆弧形更显得轻巧
6、而活波,这种源自自然的形式,不仅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同时更重要的是门洞处高高的圆拱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入到窑洞的内侧,从而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辐射,而内部空间也因为是拱形的,加大了内部的竖向空间,使人们感觉开敞舒适。我的导师刘加平先生曾经这样评价窑洞建筑:窑洞冬暖夏凉,住着舒适,节能,同时传统的空间又渗透着与自然的和谐,朴素的外观在建筑美学上也是别具匠心。5、蒙古包 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纳 20 多人 休息;小者,也能容 10 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 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 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 2.5 米长的柳
7、条交叉编结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 乌尼”(长约 3 .2 米的柳条棍),将“哈纳”和 “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 安家落户了.蒙古包搭好后,人们进行包内装饰.铺上厚厚 的地毡,摆上家具,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现在 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 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 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6、江南水乡民居特点 江南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浙
8、水乡注重前街后河,但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汉族,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江南民居多二层楼,二楼底楼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其实是防潮,也是在沿河有限空间扩张居住面积的一个手段。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排水用。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7、日本民居特点。
9、日本人口多、国土面积小、资源紧缺,因此,资源意识也特别强。建房屋的木材全部靠进口,而本国的森林却倍加保护。日本的建筑材料普遍采用工业化生产人造仿自然材料 ,由于工艺先进,花纹逼真,这种地板砖看起来就像是木材制作的。另外,内墙根本不用粉刷,全部贴上墙纸。这种墙纸不仅美观大方、成本低廉,而且具有不起皱、不受潮的优点,长达十几年都不会脱落变色,更换也很方便。门、窗、屋顶、地板等建筑材料都有各种各样的规格各颜色供用户挑选。日本地震多,因此防震是房屋建筑开发商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日本,一般民用住宅都是两三层,建筑材料少用钢、铁、混凝土等,而大多采用轻质材料,柱脚全部嵌有用橡胶特别制成的缓冲垫,这样就大大减
10、轻了地震房屋倒塌时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对于高层建筑除采用整体结构好的钢架结构外,还力求做到“有多高,地面下的甚础就有多深,确保楼房具有极好的抗震性能。日本人喜欢在塌塌米上围桌而坐,房屋建筑开发商就在塌塌米上设计了围桌而坐可以放腿的空间;有一些房屋塌塌米下面全部是空的,一时用不着的被子、杂物可以放在里面,整个房间显得干净、利索。8、还有补充的吗?如:爱斯基摩人冰屋。吊脚楼等三、家乡的新老民居了解完世界各地的民居特点,现在我们把目光拉回到我们身边。我们地处江苏省中北部,平原地区,是江苏省唯一一个没有山的地级市,连一个小山包都没有。我们地区的民居特点是怎样的?小组讨论一下。汇报,老家的房屋是三间堂
11、屋,面朝南,中间是客厅,两边是房间,在堂屋左边或右边有厨房,面朝东或朝西,厨房的北边是厕所,猪圈。房前屋后一般都栽着许多树。现在的许多人家新建的小楼房,也有许多人家搬到小区,都是一样的楼房。老房子留给我们很多温馨的回忆,比如放学后几个小伙伴在屋前的场地上跳绳、踢毽子、做游戏。饿了,到屋后梨树上摘个果子吃。闲暇时坐在爸爸妈妈身边,听爷爷讲故事。新房子代表着时代的进步,生活的发展,也带给我们更多的舒适和便利。四、想象未来未来的住宅会是什么样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和伙伴们一起来设计住宅吧。可以用手中的彩笔画出来,也可以用语言描绘出来。五、总结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民居,房屋的建设代表着不同的地域文化。老师期待大家长大后能走出去,亲身感受这些民居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