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年山东省文登市高三高考二模化学试卷 (解析版).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775208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山东省文登市高三高考二模化学试卷 (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年山东省文登市高三高考二模化学试卷 (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年山东省文登市高三高考二模化学试卷 (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年山东省文登市高三高考二模化学试卷 (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年山东省文登市高三高考二模化学试卷 (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 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高考二模化学试卷 (解析版)一、选择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在化学反应中既可做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B 14C 和 14N 质量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C 牛奶是一种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D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考点: 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混合物和纯净物;胶体的重要性质;重要的氧化剂;重要的还原剂.分析: A水中 H 元素能得电子,O 元素能失电子;B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D同种元素能形成不同单质解答: 解:A水中

2、H 元素能得电子,O 元素能失电子,水在化学反应中既可做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故 A 正确;B 14C 和 14N 质量数相同,二者是不同元素,其化学性质不同,故 B 正确;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牛奶是一种胶体,所以能发生丁达尔现象,故C 正确;D同种元素能形成不同单质,如氧气和臭氧,二者均由 O 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故 D 错误;故选 D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同位素、同素异形体、胶体、氧化还原反应等,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2 (5 分) (2015 文登市二模)如图 X、Y 、A、B、C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只有一种是金属元素,则下列说法错误

3、是( ) X AY C BA原子半径大小:YCXAB Y 和 B 形成的化合物中 Y 和 B 的原子个数比为 2:3C X、C、A 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 ADA、B 均为非金属元素,所以两者的氢化物相遇不发生反应考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析: 图中 X、Y、A、B、C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只有一种是金属元素,则 Y 为Al、X 为碳、C 为 Si、A 为 N、B 为 S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BY 和 B 形成的化合物为 Al2S3;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D氨气与硫化氢会生成硫化铵解答: 解:图中 X、Y、A、B、C

4、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只有一种是金属元素,则 Y为 Al、X 为碳、C 为 Si、A 为 N、B 为 S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YCXA,故 A 正确;BY 和 B 形成的化合物为 Al2S3,化合物中 Y 和 B 的原子个数比为 2:3,故 B 正确;C非金属性 AX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故 A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故 C 正确;DA 为 N、B 为 S,均属于非金属元素,二者氢化物分别为氨气、硫化氢,氨气与硫化氢会生成硫化铵,故 D 错误,故选 D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侧重对元素周期律的考查,

5、注意熟练掌握短周期元素,难度不大3 (5 分) (2015 文登市二模)乌头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乌头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式为 C8H6O6B 乌头酸可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C 乌头酸分子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 2 种D1mol 乌头酸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 3molH2考点: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 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分子中含COOH、碳碳双键,结合羧酸、烯烃性质来解答解答: 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 C6H6O6,故 A 错误;B含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羧基,可发生取代反应,故 B 正确;C含 3 个COOH,可发生酯化反应,碳碳双键不反应,故 C 错误;

6、D含 3 个COOH ,1mol 乌头酸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 1.5molH2,故 D 错误故选 B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烯烃、羧酸的性质考查,题目难度不大4 (5 分) (2015 文登市二模)下列关于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 c(H+)=1 1013molL1 的溶液中:Na +、Fe 3+、Cl 、SO 42能大量共存B 铜溶于 FeCl3 溶液中: Cu+Fe3+=Fe2+Cu2+C NaHCO3 溶液中:c (Na +)=c(CO 32)+c(HCO 3)+c( H2CO3)D 向溶液中加入 BaCl2 溶液后再加

7、盐酸,有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2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分析: A该溶液为碱性溶液,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B离子方程式两边正电荷不相等,不满足电荷守恒;C根据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判断;D原溶液中可能存在银离子,不一定存在硫酸根离子解答: 解:A在 c(H +)=1 1013molL1 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 Fe3+、OH 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A 错误;B铜溶于 FeCl3 溶液中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2Fe2+Cu2+,故

8、 B 错误;CNaHCO 3 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可得: c(Na +)=c(CO 32)+c(HCO 3)+c(H 2CO3) ,故 C 正确;D向溶液中加入 BaCl2 溶液后再加盐酸,有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原溶液中可能存在银离子,不一定含有 SO42,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掌握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如: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 OH;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

9、化还原反应” 、 “加入铝粉产生氢气”;是“可能”共存,还是“ 一定”共存等5 (5 分) (2015 文登市二模)等质量的氯气与下列足量物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最少的是( )A 冷的 NaOH 溶液 B SO2 的水溶液 C FeCl2 溶液 D铜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 根据氯气和选项中物质反应的过程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降情况确定转移电子数目,得到结果即可解答: 解:等质量的氯气与足量物质反应,假设氯气中的质量都是 71g,即 1mol,A、1mol 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转移电子是 1mol;B、1mol 氯气和 SO2 的水溶液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转移电子是

10、 2mol;C、1mol 氯气和 FeCl2 的水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转移电子是 2mol;D、1mol 氯气和 Cu 反应生成氯化铜,转移电子是 2mol;转移的电子数最少的是 A故选 A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化学方程式中的电子转移的计算知识,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灵活应用,难度中等6 (5 分) (2015 文登市二模)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A 向里推活塞时,长颈漏斗中有一段水柱,静止,水柱高度不变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B 脱脂棉燃烧 Na2O2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C 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 NaHCO3 比 Na2CO3 受热更易分解D

11、 U 形管右端的液面高 铁钉发生吸氧腐蚀A A B B C C DD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专题: 实验评价题分析: A装置为液柱法检验气密性;B实验不能说明生成 NaOH;C碳酸氢钠易分解;DU 形管右端的液面高,则瓶内气体增多解答: 解:A向里推活塞时,长颈漏斗中有一段水柱,静止,水柱高度不变,可知气密性良好,故 A 正确;B实验不能说明生成 NaOH,可说明生成氧气并放热,故 B 错误;C碳酸氢钠易分解,图中装置不能对比,且小试管中应为碳酸氢钠,故 C 错误;DU 形管右端的液面高,则瓶内气体增多,则发生析氢腐蚀,故 D 错误;故

12、选 A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装置的作用、实验技能及化学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7 (5 分) (2015 文登市二模)室温下,用 0.1mol/L 氨水分别滴定 20.0mL、0.1mol/L 的盐酸和醋酸,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I 曲线表示的是滴定盐酸的曲线B x=20C滴定过程中 的值逐渐减小D 当 I 曲线和 II 曲线 pH 均为 7 时,一溶液中的 c(Cl)等于另一溶液中的c(CH 3COO)考点: 中和滴定.专题: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 pH 专题分析: A0.1mol/L 的盐酸的

13、 pH=1,结合滴定曲线开始时的 pH 来判断;B根据两者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水解溶液呈酸性,要使溶液呈中性,则氨水应过量;C根据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以及 c(OH )在增大;D根据当 I 曲线和 II 曲线 pH 均为 7 时,在盐酸中,氨水过量,在醋酸中,氨水恰好反应,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来解答解答: 解:A滴定开始时 0.1mol/L 盐酸 pH=1,0.1mol/L 醋酸 pH1,所以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滴定醋酸的曲线是图,故 A 错误; B用 0.1mol/L 氨水滴定 20.0mL、0.1mol/L 的盐酸,两者恰好反应,消耗20.0mL、0.1mol/L 氨水,但反

14、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水解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呈中性,碱应过量,故 B 错误;CNH 3H2O 的电离常数 Kb= 只与温度有关,随着氨水的加入,C(OH )在增大,所以中 的值逐渐减小,故 C 正确;D当 I 曲线和 II 曲线 pH 均为 7 时,分别存在电离平衡:c(NH 4+)+c(H +)=c(Cl )+c(OH ) ;c (NH 4+)+c(H +)=c(CH 3COO)+c(OH ) ,都存在:c(H +) =c(OH ) ,所以 c(NH 4+)=c(Cl ) ,c (NH 4+)=c(CH 3COO) ,在盐酸中,氨水过量,在醋酸中,氨水恰好反应,所以盐酸中 c(NH 4+)大

15、,则 c(Cl )c(CH 3COO) ,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酸碱性判断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涉及盐类的水解、电离常数等知识,注意醋酸铵溶液呈中性,题目难度中等二、非选择题:8 (16 分) (2015 文登市二模)MnO 2 是重要化学物质,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将粗MnO2(含有较多的 MnO、MnCO 3 和 Fe2O3)样品转化为纯 MnO2 实验,其流程如下: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第步操作中,氧化性强弱顺序:ClO 3 MnO 2 (填“”“”) ,当 NaClO3 转移 2mol 电子时,生成的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为 1 molNaClO 3 在常温下能

16、够与盐酸反应生成氯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O 3+5Cl+6H+=3Cl2+3H2O (2)第步操作中,最终得到的固体除 NaClO3 外,还一定含有下列物质中的 ad aNaCl bNaClO cNaClO 4 dNaOH(3)MnO 2 是碱性锌锰电池的正极材料,则碱性锌锰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MnO2+H2O+eMnOOH+OH (4)为得到纯净的 MnO2,须将过滤后的 MnO2 合并后进行洗涤,判断是否洗涤干净可选用的试剂是 氯化钡溶液 (填写一组即可) 工业上可以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硫酸锰制取二氧化锰,该反应的阳极反应式为 Mn 2+2e+2H2O=MnO2+4

17、H+ 考点: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 粗 MnO2(含有较多的 MnO、MnCO 3 和 Fe2O3)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由于MnO2 不溶于硫酸,则样品中的 MnO 和 MnCO3 分别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MnSO4,过滤得滤液为硫酸锰溶液,加入 NaClO3 发生反应为:5Mn2+2ClO3+4H2O=5MnO2+Cl2+8H+,再过滤得到滤液和二氧化锰固体,而氯气与热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酸钠方程式为:3Cl 2+6NaOH=NaClO3+N

18、aCl+3H2O,(1)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根据方程式转移电子数计算生成的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NaClO 3 在常温下与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根据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写出方程式;(2)第步操作中 NaOH 过量,结合方程式分析;(3)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判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然后根据总反应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4)若沉淀没有洗涤干净,则滤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电解时,Mn 2+在阳极失电子生成 MnO2解答: 解:粗 MnO2(含有较多的 MnO、MnCO 3 和 Fe2O3)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由于 MnO2 不溶于硫酸,则样品中的 MnO 和 MnCO3 分别

19、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MnSO4,过滤得滤液为硫酸锰溶液,加入 NaClO3 发生反应为:5Mn2+2ClO3+4H2O=5MnO2+Cl2+8H+,再过滤得到滤液和二氧化锰固体,而氯气与热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酸钠方程式为:3Cl 2+6NaOH=NaClO3+NaCl+3H2O,(1)已知 5Mn2+2ClO3+4H2O=5MnO2+Cl2+8H+,ClO 3作氧化剂,MnO 2 作氧化产物,则氧化性:ClO 3MnO 2;当 NaClO3 转移 2mol 电子时,消耗 NaClO3 为0.4mol,则生成 MnO2 为 1mol;NaClO 3 在常温下与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

20、式为:ClO 3+5Cl+6H+=3Cl2+3H2O;故答案为:;1;ClO 3+5Cl+6H+=3Cl2+3H2O;(2)第步操作中 NaOH 过量,发生的反应为:3Cl2+6NaOH=NaClO3+NaCl+3H2O,则最终得到的固体除 NaClO3 外,还有 NaOH和 NaCl;故答案为:ad;(3)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正极得到电子,因此碱性锌锰电池放电时,正极是二氧化锰得到电子,则电极反应式为:MnO 2+H2O+e=MnO(OH )+OH ,故答案为:MnO 2+H2O+eMnOOH+OH;(4)若沉淀没有洗涤干净,则滤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选用氯化钡溶液;电解时,M

21、n 2+在阳极失电子生成 MnO2,其电极方程式为;Mn2+2e+2H2O=MnO2+4H+;故答案为:氯化钡溶液;Mn 2+2e+2H2O=MnO2+4H+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把握流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试题侧重分析能力及推断能力的考查9 (20 分) (2015 文登市二模)近年来大气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实现反应 CH4(g)+CO 2(g)2CO(g)+2H 2(g) ,H 0,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燃料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在 2L 密闭容器中,通入 5mol C

22、H4 与 5mol CO2 的混合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测得 CH4 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 1则 p1、p 2、p 3、p 4 由大到小的顺序 P 4P 3P 2P 1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 吸热 (填“吸热 ”或 “放热”)反应,当 1000甲烷的转化率为 8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1024 PM2.5 污染与直接排放化石燃烧产生的烟气有关,化石燃料燃烧同时放出大量的 SO2和 NOx(1)处理 NOx 的一种方法是利用甲烷催化还原 NOxCH4(g)+4NO 2(g)=4NO ( g)+CO 2(g)+2H 2O(g) H1=574kJmol1CH4(g)+4N

23、O(g)=2N 2(g)+CO 2(g)+2H 2O(g)H 2=1160kJmol1CH4(g)+2NO 2 (g)=N 2(g)+CO 2(g)+2H 2O(g)H 3则H 3= 867kJ mol1 ,如果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依次为 K1、K 2、K 3,则 K3= (用 K1、K 2 表示)(2)实验室可用 NaOH 溶液吸收 SO2,某小组同学在室温下,用 pH 传感器测定向20mL0.1molL1NaOH 溶液通入 SO2 过程中的 pH 变化曲线如图 2 所示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 2+2OH=SO32+H2O 已知 d 点时溶液中溶质为 NaHSO3,此时溶液中离子

24、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Na +)c(HSO 3)c(H +)c (SO 32)c(OH ) ,如果 NaHSO3 的水解平衡常数Kh=11012molL1,则该温度下 H2SO3 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 Ka= 10 2molL1 考点: 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平衡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 pH 专题分析: 、由图可知,温度一定时,甲烷的转化率 (P 1) ( P2) (P 3) (P 4) ,据此结合方程式判断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进行解答;由图 1 可知,压强为 P4、1100

25、的条件下,该反应 5min 时达到平衡 X 点,是甲烷的转化率为 80%,据此计算甲烷的浓度变化量,利用三段式计算平衡时各组分的平衡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1)依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解答;(2)向 20mL0.1molL1NaOH 溶液通入 SO2 过程中首先发生SO2+2OH=SO32+H2O,其次发生 SO2+SO32+H2O=2HSO3;据此分析;d 点时溶液中溶质为 NaHSO3,HSO 3电离大于水解溶液呈酸性;H 2SO3 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 Ka= ,NaHSO 3 的水解平衡常数 Kh=,据此分析解答: 解:、由图可知,温度一定时,甲

26、烷的转化率 (P 1)(P 2) (P 3)(P 4) ,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进行,甲烷的转化率降低,故压强 P4P 3P 2P 1,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温度越高甲烷的转化率越大,说明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由图 1可知,当 1000甲烷的转化率为 80%时,CH4(g)+CO 2(g)=2CO (g)+2H 2(g ) ,开始(mol/L):2.5 2.5 0 0变化(mol/L):2.5 80%=2 2 4 4 平衡(mol/L):0.5 0.5 4 4该温度下平衡常数 k= =1024;故答案为:P 4P 3P 2P 1;吸热,

27、1024; (1)CH 4(g)+4NO 2(g) 4NO(g)+CO 2(g) +2H2O(g)H=574kJmol1CH4(g)+4NO(g)2N 2(g)+CO 2(g)+2H 2O(g) H=1160kJmol1由盖斯定律(+)2 得到 CH4(g)+2NO 2(g)N 2(g)+CO 2(g)+2H2O( g) H=867kJmol1,如果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依次为 K1、K 2、K 3,则K3=,故答案为:867kJmol 1; ;(2)向 20mL0.1molL1NaOH 溶液通入 SO2 过程中首先发生SO2+2OH=SO32+H2O,其次发生 SO2+SO32+H2O=2HSO

28、3;所以 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2+2OH=SO32+H2O,故答案为:SO 2+2OH=SO32+H2O;d 点时溶液中溶质为 NaHSO3,HSO 3电离大于水解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Na +)c(HSO 3)c (H +)c (SO 32)c(OH ) ;H2SO3 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 Ka= ,NaHSO 3 的水解平衡常数 Kh= ,所以 Ka= =102 molL1,故答案为:c(Na +)c(HSO 3)c (H +)c(SO 32)c(OH ) ,10 2 molL1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平衡图象及其平衡常数的计算、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比较等,题目综合性较大,难度中等10 (17 分) (2015 文登市二模)草酸晶体的组成可表示为 H2C2O4xH2O实验室常用其加热分解制取 CO 气体,反应方程式为:H 2C2O4xH2O CO+CO2+(x+1 )H2O下图为分解草酸晶体,用干燥纯净的 CO 还原 CuO 制取 Cu,并收集 CO 的实验装置(略去铁架台、铁夹等支撑加持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