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专题 -表达技巧,诗词之魅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最快的船最害羞的人最多的愁最消瘦的人最憔悴的人最忧愁的人眼力最差的人最深的情最高的楼最大的瀑布架子最大的人,填诗词小练习,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2、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明确考纲要求,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表达技巧: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一切艺术手段。,设问方式,【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表达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提 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复习目标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
3、言,规范答题。,表现手法:如对比、渲染、烘托、白描、象征、用典、托物言志 、抑扬、照应、联想想象、以小见大、赋比兴等。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借代、夸张、反复、双关(互文)反问、设问、反语等;表达方式:叙述、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议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包括,灵活运用;根据诗歌内容作判断,古诗词表达技巧,3.表达方式,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夸张 借代 设问 用典 顶真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 反衬),
4、描写类,抒情类,间接抒情,2.修辞方法,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表达技巧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常见设问,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试一试,次潘别驾韵 汪莘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注: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举例说明这首送别诗中修辞手法的妙用。,次潘别驾韵 汪莘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
5、笼烟过一春。 思考:1陈述主体是什么? 2修辞手法是什么? 3主旨情感是什么?,次潘别驾韵 汪莘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1诗中运用拟人、比喻手法;2把柳条喻成“黄金缕”,把自己与友人离去的浓重的愁恨和悲凉(千愁万恨、雨、烟)巧妙的借用绞缠无绪的柳丝表现出来。;3 既没有分别的场景描写,也没有作者个人身影的出现,却把浓重的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总结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一)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特征。 (步骤二)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链接高考:2013
6、年安徽卷,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招兵问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2013年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金】赵秉文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规范答案】韦诗第一句“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手法,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赵诗第一句“冷晕侵残烛”,运
7、用借代手法,以“晕”代指月,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写出了环境的凄冷,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文。,【即时演练】,拟人,以灯晕入侵包围残烛来反衬天涯孤客满目夜雨湿竹的单调凄凉。晕配以冷,突出寒意。”,修辞手法,常考的:比喻、对比、拟人、对偶等常见的:借代、夸张、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铺排、通感、列锦,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顶真:具有回环
8、跌宕的旋律美。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修辞手法 比喻、反复、比拟、借代、对比、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通感、反语、用典等,1、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术效果。例如: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如眉”: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
9、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比喻突出事物情态特征,使事物(意象)形象生动。,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思考:第二句诗用了什么手法?“马策”和“刀环”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色“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2、借代:,借代使语言简练、含蓄。,山园小梅(北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
10、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诗中颔联最为著名,颈联也常为人称道,试从修辞方法上分析其妙处。 颈联纯属虚写,“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3、比拟(拟人、拟物),拟人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4、夸张: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 (68岁所作)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
11、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5、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
12、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6、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也即自问自答)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shu曹公。”(元曲小令)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7、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8、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3、。”(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锦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通感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9.通感,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主人下马客在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互文使内容上相互补充,行文简洁。,10.互文,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反复能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
14、节奏感。,“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双关能增加内容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11.反复和双关,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对比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12.对比,列锦,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例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析】“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
15、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例2: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析】 “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婉的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例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沙净秋思),顶真,概念: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头的修辞格式。作用: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例1:陈毅的冬夜杂咏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例2: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如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16、,【小试牛刀】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李白月下独酌)( )3、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比喻,反问,对偶,夸张 拟人 通感,拟人,互文,7、朱门酒肉臭
17、,路有冻死骨。( )8、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10、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1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1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对偶,排比,用典,设问,夸张,借代,对比 借代,比喻,09江苏卷)阅读下面这
18、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膏锋锷”: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这首词中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规范答案】这句中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珠翠”指妇女佩带的首饰,此处指代宫女。写出了汴京皇宫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明手法,阐运用,
19、析效果,【真题体验】,(2010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定 林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仍:又。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规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追寻。诗人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即时演练】,(20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题。岁 暮 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本诗作
20、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参考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课堂练习】,表达技巧鉴赏之,表现手法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3.表达方式,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比喻 比拟(拟
21、人拟物)对偶 夸张 借代 设问 用典 顶真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 反衬),描写类,抒情类,间接抒情,2.修辞方法,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试题传真:08年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的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
22、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参考答案2:这首诗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根据答案,你能总结出诗歌表现手法鉴赏的具体的解题步骤是什么吗?,二、结论: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三步走,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明手法)(如借景抒情,白描,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阐运用)(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
23、写景物的效果。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析效果)(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等)(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注:答出两种手法以上,取其答得较好的一种给分。要点完整,可得满分;但错别字较多,有明显语病的,扣1分。,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衬托(烘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登科后 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
24、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开头两句,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一如风吹云散,心中有说不出的畅快。三、四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抒发他心花怒放的心情。,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机昂然,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
25、“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乐景 ,借景抒发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乐景写乐情,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托为逐臣,托为情女,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 哀景写哀情。杜甫登高是最有代表性的哀景写哀情。,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如何体现乐景
26、写哀情?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小结: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 以“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 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以“江湖扁舟,
27、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 离合情”;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牡丹”象征富丽;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陆游以“梅 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托物言志(象征),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28、。 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菊 (郑 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画菊 (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
29、、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咏史 戎昱 汉家青史上, 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 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 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 谁为辅佐臣。,借古讽今,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诗,以“汉家”直指唐朝。说和亲是唐有史以来最为拙劣的政策。二三联揭露和亲是以美色乞取国家安全。尾联以责问结束,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方面的鉴戒。借古是为了讽今,观古鉴今,两相对照,或颂古非今,或贬古刺今,以表达诗的题旨。,用典抒情,例: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贾谊、梁鸿,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典故
30、包括古代的历史人物活动、神话传说、古代诗文的句子等。运用典故可以收到言简意赅、语言含蓄而不直露的特点。,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下片中“杜鹃啼”是诗文常用典故,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杜鹃啼声哀苦,如唤“不如归去”。杜鹃啼,蕴含了羁怀旅思,抒发了浓烈的思归之情。,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描写记叙议论抒情 说明,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细节描写点面结合 明暗结合 正侧结合 声色(视听)结合 粗笔勾勒 白描工笔,衬托或烘托,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1、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这首诗歌运用了衬托(烘托)手法。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衬 托,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
32、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鸟鸣涧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写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反衬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衬 托,烘 托,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烘 托,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
33、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就用了烘托: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烘托”与 “衬托”的区别,“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
34、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题: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问题: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表
35、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一般是用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在艺术创作中,就是正面着意描写,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 诗中“鱼戏莲叶”的渲染(铺陈)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渲 染,渲染和烘托的区别:渲染: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 从
36、正面着笔。杜甫的登高,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眼前的秋江之景,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俯仰间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烘托:通过(景物)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 从侧面着笔。(只写侧面一面)如乐府诗陌上桑里最后八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从观看者的神态来衬托罗敷的美,这比正面进行直接描写节省笔墨,更具有艺术魅力。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
37、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如柳永的雨霖铃,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送别的环境,点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作者浓墨重彩,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极力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内心的离愁别恨。,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首诗用“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含滋”,极力渲染离别时的伤感的气氛。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对李胄送别时的不舍之情,对
38、比对照,观祈雨 李 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对比,越中览古 李 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中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荒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特别深切,蕴含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衬托烘托与对比对照的区别A、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
39、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 。 B、衬托,也叫映衬,有主、宾之分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c 、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烘托和衬托:“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衬托”是用类
40、似的、相关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对比和衬托: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对比常用于论述,而衬托常用于描写),(2013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运用了烘托和渲
41、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雪压”表现梅生存环境之恶劣,从侧面烘托梅冒寒绽放的坚贞品质;且诗人强调梅于月明之夜绽放,此亦借明月烘托梅之高洁品格。 ,(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完成2122题。(7分)秦中吟 歌舞 (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讲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
42、惨状。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的名句“ ”一脉相承。(2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2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5分),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动与静的关系有以下几种:化动为静、化静为动、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动静相生) 鸟明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
43、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动静结合,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雨后池上刘攽(b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练一练,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
44、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先分析“动与静”在诗句中分别写什么,分析“动静” 关系:以静衬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阐明“动静” 的表达效果(或作用)。,答题步骤,简言之:分动静+点关系+说效果,点面结合,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也都是雪。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为了突出描写对象,
45、诗人给它安排了一个辽远广阔的大背景。,描写的景物,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好事近 朱敦儒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三四句从面上对渔父的志趣和生活概貌做了总的交代,后用洗练的笔墨摹写了一个恬淡自适的渔父形象。而在静态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鸿这个动点。全诗点面结合,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不受约束的闲适生活。,点面结合,绝句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如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的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秦观的“杜鹃声里斜阳暮”都以声来传情 声与色的关系有以下技巧:绘声绘色、摹写声音、声色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