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续修家谱前言.doc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7748648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2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续修家谱前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续修家谱前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续修家谱前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续修家谱前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续修家谱前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一、续修家谱前言(一)引子公元 2002 年秋,我约诸弟妹各家共十人,齐聚西安贤侄玉虎家,为退休在广州的三弟美洲(字斌)祝贺他七十华诞。期间大家建议续修家谱并要我主笔。当时手头只一本20 页的赵氏族谱,这本小册子是由热心族人用解放前留存下来的残缺不全的手抄本重印的。里面错误、缺失太多,难以读懂。一晃五年,也没动笔。去年秋,我回乡探亲,又看到有热心族人新修订的赵氏家谱。据了解是由华蓥市双河镇一些热心族人做的,我借了一本新修订的家谱,同时又在族人中搜集了几种家谱手抄本或复印本。我仔细阅读了这些家谱后,感觉到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家谱中的序言难以读懂,原因是辗转传抄、错字、缺字较多所致,至今还有若干地

2、方存疑。这里顺便指出那本新修订的家谱,对刘大瑄的赠岳池赵氏谱序的译文,由于译者未看懂原文,轻率臆断导致错误百出,我等后之修谱者当引以为鉴戒。家谱前面的序言,一般人都不重视,也很少去读。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它主要是概述家族的发展史。对后代传承祖先的美德、优良传统、家风很有好处。所以,我以为续修家谱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修订现存的家谱,使之尽可能详实,一时难查清的,则存疑留待后人去稽考。二是各支派根据自己直系脉络从家谱的某一代起,增补世代记载,成为自己的房谱。这是族人自己应做的事。但有一点要提醒的是,凡对国家、社会有贡献、事业有成就的族人应记录在案(包括简历、著作、立功受奖等等),待若干代之后,合修家

3、谱时由其后人查证核实后录入家谱中。(二)续修家谱事关于续修家谱事,我在读了搜集到的多种版本后,感到应该重修,而且应该尽早重修。一是自清嘉庆十八年(公元 1813 年)由德醇公主持修谱后,至今近二百年未重修过,导致不少族人只知其父,不知其祖。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子孙繁衍遍布国内外,更难以联系。家谱有助于相互联系和寻根祭祖。兄弟子侄让我主笔,我年已八十有二,文字功夫欠佳,实难担此重任。几经嘱托,也几经考虑,只好勉为其难。在大家的帮助下几易其稿,今天终于定稿。这次续修家谱的要点是:(1)保留原谱内容续修家谱是在保持原谱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对其中一些内容及文字上的错误、缺失,分别

4、予以订正、增补并做必要的说明或注释,弄不清楚的,指出疑点并予以保留。目前我广岳地区族人保存的残缺不全的赵氏家谱,均是以德醇公主持修订的赵氏家谱为母本重印或传抄的,德醇公在序言中有一段话:“余时谨按先子之编次旧稿者,反复而详阅之。偏者,补之;略者,详焉;疑者,阙之;信者,传焉。俾先人之源流不紊”说明在他之前是有我赵氏家谱资料的,遗憾的是这些资料至今已荡然无存,德醇公也没有在序言中指明哪些文字是先子留下的。哪些是他自己撰写的,致使原谱留下一些疑点。(2)新增内容此次修谱增加的内容很多。其中,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源流史中,经过调查研究,我们把赵抃和赵植的关系搞清楚了,即抃是植的十世从孙,是植的长兄元宴

5、的十世嫡孙。同时,我们把原谱中从赵抃开始世系记载往上推进了十一代。即续修谱的世系记载是从2赵淑开始的,赵抃是赵淑的十二世嫡孙。赵淑是赵元宴的祖父。此乃是本次修谱的一重大收获。 续修家谱新增了以下内容:1)赵姓起源及其先人的历史简述2)赵氏抃祖(清献)源流考3)对续修谱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的评说4)新增班派六十字在原有班派四十字的基础上经代表大会决定再增加以下六十字:吾姓造父起政立成平民(“政”指秦始皇嬴政)唐有元宴出(“元宴”指赵元宴,他是秦灭赵千年后第一位见诸家谱的先人)昙凝乃其裔(“昙凝”指赵昙、赵凝两弟兄,他们都是赵元宴的后人)宋抃登进士才洗吉迁邵 (指思兴公于公元 1361 年随明太祖

6、出征,病死江西吉安。葬吉安庐陵乐义乡,长子才洪依父墓而居。次子才洗和才洪的三个儿子于洪武三年(公元 1370 年)编招湖广宝庆府邵阳县)益臣楚徙蜀(“益臣”是文信的字。他弟兄五人于康熙三十三年即 1694 年由湖广邵阳迁四川岳池)万般教育先 子孙渐昌炽(“昌炽”指兴旺发达)虽微而寝著(由衰落逐渐兴旺)循斯班派序千秋可寻根(三)致谢在续修家谱中,特别要感谢族人给与了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众多热心族亲还提出了宝贵建议和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谱中的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阅者批评指正。修谱委员会总编清献公三十一世嗣孙文信公十世嗣孙美锡 拜撰 公元二零零八年四月 天津

7、二、赵姓起源及其先人的历史简述(一)赵姓起源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最早起源于周,至今已约有三千年。据公元 2006 年 1月 10 日媒体报道: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经过两年调查(涉及 1110 个县、市),得到 2.96 亿人口的数据(其中共 4100 个不同的姓)。按人数多少排序,公布了前一百个姓。我赵姓位列第八(按:前七名是李、王、张、刘、陈、杨、黄),可谓一大姓也。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氏的先世和嬴秦属同一个始祖。自轩辕传至中衍,衍替殷帝大戊(殷第九位国君,大约在公元前 1300 多年)驾车。他的后代蜚廉(公元前十一世纪殷纣王时人),有两个儿子:长恶来,次季胜。恶来这一支的后

8、代就是秦。季胜这一支的后代就是赵。3季胜的三世孙造父为周穆王所宠信。他为穆王驾车,挑选良马献穆王。因助穆王平徐偃王之反叛有功,穆王把赵城(在今山西洪洞县境内)封赐给造父。从此,造父的子孙就以赵为姓氏。今将得赵姓前的世系源流列表于后(见附表一)(二)赵姓先人早期世系和赵国历史大略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轩辕的后裔季胜的曾孙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受到穆王的宠信。因在彻底打跨反叛的徐偃王中有功,受封赐赵城。此后造父的后人就以赵为姓。造父成为赵姓之始祖。其七世孙奄父在周宣王(公元前 827公元前 782 年)征伐戎(古国名,今山东曹县西北)时为王驾车。在千亩(古邑名,在今山西介休市南)之战时,奄父离开了宣王。其

9、子叔带也因周幽王无道而离开周到了晋国侍侯晋文侯,开始在晋国建立赵氏世家。此后宗族日渐兴旺。叔带六世孙夙为晋献公时的将军,有战功,于公元前 661 年受封赐耿(古国名,故址在今山西河津南汾水南岸)。夙之孙衰即成子,为晋国之卿。随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流亡十九年后助其回国复位,辅助文公创立霸业。其子盾即宣子,晋襄公七年(公元前 621 年)为中军之将,掌握国政。晋灵公即位后荒淫无道,多次劝谏不听。盾为避杀害出走,未及出境。族人赵穿(夙之庶孙)弑灵公。立襄公弟黑臀,是为晋成公。盾复返任国政。盾死后,其子朔承袭爵位。娶了晋成公的姐姐庄姬为妻。晋景公三年(公元前 597 年)大夫屠岸贾以“赵盾是穿弑君的罪

10、魁祸首”为名,不向国君请示,就擅自和三军将领诛杀包括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在内的赵氏家族。朔的夫人庄姬怀着遗腹子,逃到其兄成公的宫里躲藏。在朔客公孙杵臼与朔友程婴的共谋帮助下顺利生下一男孩,并被保护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茁壮成长。这就是后世所称的赵氏孤儿。赵孤名武,在晋国正卿韩厥的帮助下,十五岁的武从藏匿的山中回到宫中,承袭朔的田邑。景公十六年(公元前 584 年)武复位。晋平公十二年(公元前546 年)武升为正卿,为晋之重臣。晋顷公九年(公元前 517 年)武之孙鞅(即赵简子)继立后,官正卿,握国之大权。他战胜范氏和中行氏后扩大封地,奠定了此后建立赵国的基础。晋定公十七年(公元前 458 年)鞅

11、之次子毋恤继位,与韩、魏合谋灭智伯氏,三分其地,为此后三家分晋奠定基础。晋烈公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毋恤的兄伯鲁之孙籍正式被周封侯(即烈侯)。遂定都晋阳,成为赵国的开国君主,战国七雄之一。其子章继位后称敬侯,赵都由晋阳迁邯郸。晋桓公十三年(公元前 376 年)韩、魏、赵灭晋,三分其地。章之子种继父位称成侯。种之子语继父位称肃侯。语之子雍继父位称武灵王,进行军事改革,扩充疆域,国势中兴。雍之庶子何继父位,称惠文王。何之子丹于公元前 265 年继父位,称孝成王。孝成王(丹)六年(公元前 260 年)中秦反间计,以赵括代廉颇为将,在长平(古地名,故址在今山西高平市西北)大举出击,被秦将白起包围

12、,突围不成,被射死。四十余万赵军也被俘坑死,此后国势日衰。孝成王之子偃继父位,称悼襄王。悼襄王偃之庶子迁,于公元前 235 年继父位称幽缪王。公元前 228年秦灭赵,迁降。迁之兄,即悼襄王偃之嫡子嘉,于公元前 227 年被逃散在外的大臣们在代(古国名,在今河北蔚县)拥立为代王,后在公元前 222 年被秦灭,嘉被俘。自造父至嘉、迁共三十三代,历时约八百年。这是赵姓氏族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其世系源流见附表二。 三、赵氏抃祖(清献)源流考(一)概述4据史书和有关赵姓家谱记载,我清献派始祖赵抃乃赵国代王赵嘉的后裔,嘉乃赵国末代君主幽缪王赵迁之兄。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流放赵嘉于天水。为表示对嘉礼迂有加,

13、特命嘉之子赵公辅主治西戎(古代西北戎族诸部落的总称。原分布在黄河上游及甘肃西北部,后逐渐东移)。公辅治西戎,一方面推行怀柔政策,另方面传播中原的先进文化、生产技术及工具,使西北的农牧业得到发展。因而深得民心,死后民众都尊称他为“赵王”。嘉的王室宗族的后裔在此落籍繁衍,逐渐成为当地一大望族。在西汉三十多名封侯的赵姓中,近半数都出自公辅宗族。天水郡赵氏亦以郡望为荣。其后我先人又移居南阳(今河南南阳、邓州一带),唐宋时期发展成为南阳郡的望族。宋哲宗元祐五年(公元 1090 年),赵抃次子赵屼创修家谱就取名南阳赵氏宗谱。苏轼、文彦博分别为宗谱作序。序中叙述赵氏宗族渊源,赞颂赵氏门第家风。我先人由天水而

14、南阳,而浙衢(抃)而金陵(得胜)而江西吉安(思兴、才洪)而湖南邵阳(膺贤)而四川岳池(文信)。这就是我赵氏抃祖(清献)文信公支的先人所走过的道路。但文字记载缺失很多。赵公辅至赵植大约一千年,我们这支的家谱只字未提;赵植至赵抃大约三百年,只记载了十个人的名、官职,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不明,这次修谱才做了必要的补充。为循流溯源,我们根据有关史书和国内清献派的族谱,本着求真求实的原则,加以考证、梳理,整理出我们这一支先人世系,并对其中的疑点提出笔者的看法,供后人参考。(二)赵公辅至赵抃的世系考为便于考查,我们将赵公辅至赵抃分成三阶段来叙述其世系。(1)赵公辅至赵子恭世系赵公辅至赵子恭世系简介(见附表三

15、)一世: 公辅。又名成志。嘉之子。公辅主西戎,深得民心,后世尊称他为“赵王”。世居天水陇西县。生安上。二世: 安上。生成宁。三世: 成宁。生庆余。四世: 庆余。生乾德王赵歇。五世: 歇。公元前 208 年赵王武臣因内讧被部将李良杀死,张耳、陈余又立赵国旧贵族乾德王赵歇为赵王。四年后被韩信灭,歇被杀死。生承先。六世: 承先。生圣寿。七世: 圣寿。生过。八世: 过。(公元前 140 年前 87 年)。汉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 89 年),任搜栗都尉,改进耕耘工具,创造三角楼,提倡代田法(我国古代北方干旱地区的一种耕作方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生臣达。九世: 仲况(即臣达)。西汉文景之治时,官至少府。

16、生子一:圣。十世: 圣。任谏议大夫。子二:翁仲,新城长,讨暴有功,封关内侯。君宣,密靖内侍,报怨禁中,徙陇西上邽。十一世:君宣。生子二:充国、子声。5十二世:充国。(公元前 137 年前 52 年),字翁孙。甘肃天水人。祖籍今河北赵县。自幼善骑,熟读兵书。为西汉名将。宣帝时,抗击云雁匈奴有奇功,封营平侯。神爵元年(公元前 61 年)年逾七十的充国,督兵西陲,挫败诸羌进犯,并再三上书:提出“寓兵于农,屯田戍边”的主张,后得朝廷采纳,建立金城属国,实行屯田。八十岁自请告老,宣帝赐安车驷乘,黄金六十斤。八十六岁病故,谥壮侯。葬于邽山之阳,今甘肃清水县牛头河北李崖村石佛坪。第二年绘充国金相于麒麟阁,位

17、列丞相之前,居第三位,子二:卬、弘。子声:充国弟。官居侍中。子:君游。十三世: 卬。昭帝时,任右曹中郎将。后自杀,陪葬杜陵。生子:景。十四世: 景。生子:丰。十五世: 丰。字叔奇。监度辽营谒者。子二:孟元、子仁。十六世:孟元。自上邽别徙破羌城,为护羌校尉、假司马。战斗第五大军,败绩,于时,四子:孟长、仲宝、叔宝皆震没,惟宽存马。冐突缝刃,收葬尸死,郡县残破,吏民流散。十七世: 宽。(公元 87152 年)字伯然。金城浩亹人。乃徙家冯翊。修习典艺,既敦诗、书,说志礼、乐,由复研篇籍,博贯史略,雕篆六体,稽呈前人。吟咏成章;虽杨、贾、斑、杜弗为过也。是以休声播于远近。永建六年,西归乡里,教诲后生,

18、百有余人。皆成俊艾,仕入州府,元嘉二年徂疾,二月卒。子二:子恭、子惠。孟元之三子叔宝,战死后遗一子璜,字文博。十八世:子恭。即赵憙(公元前 3 年80 年)东汉大臣。字伯阳,宛(今河南南阳市)人。少有节操。建武二十七年(公元 52 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永平三年(公元 60 年)任卫尉,行太尉事。明帝时,进位太傅,隶尚书事。享年 84 岁,病卒。生纲。有后汉书.赵熹传 。(2)赵纲至赵宪世系赵纲至赵宪世系(见附表四)一世: 纲。子恭之子。生春。二世: 春。生明德。三世: 明德。生景禄。四世: 景禄。生可仕。五世: 可仕。生子四:典、同、荀、昱。六世: 典。生良辅。七世: 良辅。生云。八世:

19、云。(?公元 229 年),字子龙。今河北正定县人。东汉大将,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备败长坂,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威震四方。刘备得孟州,任为翊军将军。建兴六年(公元 228 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建兴七年卒。谥顺平侯。墓在四川大邑城东银屏山。子二:统、广。落籍四川顺庆府。九世: 广。虎牙将军。随姜维杳中,临阵战死。统。广之兄。官至虎贲将郎,督行领军。生国威。十世: 国威。生成之。6十一世: 成之。生正。十二世: 正。任武略将军。生崇。十三世: 崇。为营卫司马。生整。十四世: 整。生一扬。十六国时洛阳清水(今属河南)人,一说济阴

20、(今山东定陶西北)人。一名正,字文业。初为著作郎。历秘书郎、武威太守。谏符坚勿使氏族他镇四方。坚死,出家事佛,更名整。遁迹商洛山。年六十余卒于襄阳。有诗传世。十五世: 一扬。生相贤。十六世:相贤。生百福。十七世:百福。生华。十八世: 华。生洪恩。十九世:洪恩。为唐参将。生明伦。二十世:明伦。生国弼。二十一世:国弼。生大德。二十二世:大德。即赵淑。为司户,生维翰。二十三世:维翰。即赵宪。封卫国侯。生子三:元宴、守恭、植(坤方)。(3)赵元宴至赵抃世系赵元宴至赵抃世系(见附表五)原家谱中的簪缨录记载有唐、五代的赵植、赵隐、赵宁(应为凝)、赵光逢、赵光裔、赵昙、赵湘、赵映龙(应为亚才)、赵振、赵抃等

21、人的官职,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没有记载(按:本次修谱做了简略补充)。长期以来,族人都以为赵植是我们的直系先祖。在这次修谱中,经过反复查证史料,终于搞清这段历史。赵植的长兄赵元宴,才是我们这支的直系祖先。证据来源:1、湖南安化清塘铺琴鹤堂赵氏源流考中记载有赵元宴至赵抃世系(共十世);2、赵清献公神道碑中记载有 “公(按:指赵抃)则植公十世从孙也。”,这说明赵抃不是赵植的“十世嫡孙”而是“十世从孙”。赵元宴的祖父赵淑,天水演派,京兆奉天人。唐玄宗时进士。官至户部尚书。父亲赵宪,职授金都郎中。公居长,二弟守恭,三弟植。现将元宴公至十世嫡孙抃世系简述如下:一世宪公长子:元宴。生于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 74

22、5 年)曾官中大夫,郑州刺使,生子一:象宪公次子:守恭。官至兵部侍郎。生子一:志忠。宪公三子:植,字道茂,又字守乾。其先居关内之京兆,初迁奉天。累擢郑州刺使,岭南节度使。生子二:存约、滂。二世元宴公之子:象。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 782 年)任成都府尹。生子一:湝。三世象公之子:湝。官至太常博士。生子二:衡、衍。四世7湝之长子:衡。官至殿中侍御史。生子一:立本。湝之次子:衍。累官太常博士、河南仓官。五世衡公之子:立本。官太子詹事。生子一:焘(dao 道,又读 tao 涛)。六世立本公之子:焘。生子二:昙、凝(广岳地区文信公支家谱记为宁)七世焘公长子:昙:祖籍南阳,徙居浙江衢州。官深州(今河北深

23、州市西)司户参军,卒赠太子太保。生子四:渊、湘、澄、深。焘公次子:凝(一说宁)。由浙江衢州迁潭州之九十二都孚神乡(潭州辖今湖南长沙、株洲、湘潭、益阳、浏阳、湘乡、醴陵等市县地)。亦即后来的湘潭十四都。凝为唐闻人,以状元高第,历官尚书,赠太保。其曾孙纪,亦理学名儒。八世昙之长子:渊,字文斌。昙之次子:湘,字文政,又字叔灵。生于后周显德五年(公元 958 年)。祖籍南阳,居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太宗淳化三年(公元 992 年)进士。授庐州尉。次年卒,享年三十四岁。湘是宋初重要的晚唐体诗人。现存 155 首诗散见于四库全书、南阳集中,子一:亚才(一说映龙)。昙公三子:澄,字文远。昙公四子:深,字文

24、友。九世湘公之子:亚才(一说映龙)。生子六:振、拯、抃、拊、抗、揚。(一说子三:长振,次抃,季拊)。十世才公长子:振。无嗣才公次子:拯。(详后)。才公三子:抃。(详后)。才公四子:拊。失传才公五子:抗。失传才公六子:揚。失传四、对续修谱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的评说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它也和国史一样,杂有一些神话传说及不实之词,不尽可信。中外历史,概莫能外。比如史记秦本纪第五记载:说秦之先人帝颛顼的后裔,名叫女修。女修织布时,燕子掉下一个卵,女修拾起来吞下后,就生了儿子大业。史记周本纪第四中说:周的始祖后稷,名叫弃。他的母亲姜原,看到巨人的脚印,心里好喜欢,想去踩它,一脚踩上去便觉得腹中有什么东

25、西在动,好象怀了孕一样。姜原怀胎满月生下个孩子,觉得不吉利,就把孩子丢在小巷子里,但过路的马牛都避开不去踩他;又把他丢在结冰的小河冰面上,又有飞鸟用翅膀作铺垫保护他。姜原认为是奇迹,便抱回去抚养。取名叫弃。对那远古母系氏族制的社会中人的生育繁衍,史家记下如此美丽的传说,我们是理解的。但我们要追求是,我们的先人在有文字记载的四千年中是8怎样走过来的?这是一个大难题。这次续修的家谱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还要靠后世子孙去继续探索、修改、补充。下面要就这个初步探索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并表明我们的观点。(一)家谱的起源家之有谱,犹地方有志,国之有史也。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对尊宗敬祖,睦族兴家,明长

26、幼,别亲疏,传承家族美德,发扬优良传统,都具有重大意义。早期只有皇亲国戚、位高权重的文武百官编写自己的家谱。自唐以后,逐渐发展到平民百姓也创修自己的家谱。本家谱中所载“赵姓起源及其先人的历史简述”,是根据史记整理出来的。虽然杂有一些传说成分,但总体上是可信的。其世系见附表一,附表二。(二)赵公辅至赵子恭世系中的疑点赵公辅至赵子恭世系(见附表三)中存在疑点较多。(1)祖孙年龄只相差三岁赵过出生于公元前 140 年,而其孙赵充国出生于公元前 137 年。孙比祖只小三岁,这绝不可能。赵充国在西汉位列封侯的大将军中,名声最著。许多赵姓家谱都将他列入祖先中,难免有攀附之嫌。其实,这也是百姓家谱中的通病,

27、不独我赵姓家谱为然。所以,我们篡修家谱必须力求客观、真实,把差错最小化。(2)赵仲况至赵子恭这十代的世系是真实的。根据公元 1942 年在乐都老鸦城附近出土的三老赵掾之碑一通,墓主人赵宽就是赵充国的五世孙。此碑建于东汉灵帝光和三年(公元 180 年),碑中记述了赵仲况至立碑人赵璜(赵宽之侄)十代人的生平事迹。本谱就是根据此碑文修订的。(3)赵臣达、赵君宣的疑点附表三中记载的,说赵臣达是赵过的儿子,并说赵臣达就是赵仲况。都是没有根据的,又说赵君宣就是赵广汉这也毫无根据的。前面提到的碑文中,对赵充国的父亲赵君宣并无担任官职记录。实际上赵广汉也是与赵充国同为西汉的一名颇具才能的高官。宣帝即位后,赐爵

28、关内侯。迁颖川太守。本始二年(公元前 72 年),汉发五将军击匈奴,征遣赵广汉以太守将兵,属赵充国指挥。一年后,转为京兆尹。后因执法得罪皇亲权臣,被腰斩。(4)赵子恭的疑点附表三中记载:说赵子恭即赵憙。这是明显的错误。赵子恭是赵宽的长子,赵充国的六世孙,仅作过郡行事的小官。而赵憙是东汉大臣,他生于公元前 3 年。卒于公元 80年,而赵宽生于公元 87 年。儿子比父亲大 90 岁,荒唐。所以,赵憙和赵子恭是两个人,赵纲是赵憙的儿子。赵子恭有无儿子,谱中无记载。(三)赵纲至赵宪世系中存在的疑点赵纲至赵宪世系(见附表四)中存在的疑点1、如前所述,赵纲是赵憙的儿子。这样,附表四和附表三的世系就联接不起

29、来。2、说赵维翰即赵宪是无根据的。据湖南安化清塘铺琴鹤堂赵氏源流考记载:赵维翰即赵淑之子,封卫国侯。生子三:元宴、守恭、植(坤方)。坤方生存幼即存约。而四川渠县赵氏宗谱记载:赵维翰生坤方,坤方生存幼。存幼是长庆元年(公元 821 年)进士,太和为兴元节度使。9把两者对照一下发现:赵 宪 赵维翰坤方存幼这也许才是历史的真相。总之,这一段的世系是疑点重重,难以让人完全相信。(四)赵元宴至赵抃世系中需要说明的两个问题(1)赵纪的曾祖父是谁?据衡山赵氏九修族谱(公元 1929 年)记载“第一代祖植,字守乾。以平贼有功累擢郑州刺使。传至第七代凝,由状元高第,历官尚书,赠太保。自衢州徙居潭州九十二都孚神乡

30、,即后之湘潭十四都。第十代抃,。为迁衡所自出之祖。第三子(按:即岘)与凝之曾孙纪为嗣,更名棠。派衍衡山,即衡山始祖。”。我文信公支家谱中记载:“先是叔曾祖宁,昙公胞弟也,衢徙居潭州九十二都孚神乡,宁为唐闻人,以状元高第,历官尚书,赠太保。其曾孙纪,亦理学名儒。”该谱还提到“第三子(按:指抃的第三子)名岘者出继衡山四从弟纪为嗣,更名为棠。 详见宋书及衡山房谱。”由此可以确信,赵纪的曾祖父是赵凝。凝、宁是音同字不同,可能是我们的家谱把凝误作宁了。(2)赵抃的父亲是谁?弟兄几人?据湖南安化清塘铺琴鹤堂赵氏源流考、赵清献公神道碑、“清献集”所见之赵抃弟兄事实(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2004 年 9 月第三

31、期作者詹亚园)等史料中均记载赵抃的父亲是赵亚才,且都载明亚才生六子:振、拯、抃、拊、抗、揚。其中詹文中没查证出亚才次子的名字叫“拯”。而我们的族谱中记载的是,赵抃的父亲是赵映龙,龙公生三子:振、抃、拊。笔者认为应采用前一种说法。至于为什么出现赵映龙的记载,留待今后继续探索五、 赵氏抃祖(清献)文信公支原家谱(清嘉庆十八年修)(一)宋宁宗皇帝修谱圣谕朕闻唐人重姓氏而谱牒具。后世非文儒贵族之家,寝以沦湮而难考,然起自犁锄之乡,相降而为隶卒世家,亦视子孙如何耳。诚能自立,虽微而寝著;不能自立,虽著而寝微。人家子孙,百世之下,各宜自立,庶几无忝也。此朕之所以致望于人者欤!(二)明太祖修谱诏朕承天底定,

32、抚辑庶民,宵旴战兢,恐难保久,咨尔亿兆,各具天良,务立矩度之防。睹维新之命,溯芳规于乃祖考,厥行于前贤。敦厚本原,茂昭上理。虽礼乐俟诸必世,而孝弟本诸人心。苟能克自振拔,则何治之不善?如或即此奋兴,亦何风之不古?率土钦哉,毋辜朕意。(三)原谱序古者,天子建国,赐姓命氏,所以别其族类之所出。子孙各本於其祖,不可改也,迨沧桑几更,迁徙靡常。或世远失纪,冒天亲宗为荣,非徒无以别之,反有以乱之也。天亲本於所性,而反乃乱之,上忘其主,下渎 其宗,岂礼也哉?元宴守恭植存约10我先祖出自浙衢西安(古县名。治今浙江衢州市境内)清献公抃嫡派。迄元得胜公封定南国公,居南京,二子:思兴、思文。因太祖招贤随征,继籍吉

33、安。自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 O 年)编邵阳安平乡。而同源异派,愈流愈远。苟愦愦 于历世编徙 之都 ,何以徽前 而传后,则于 胥 之,始不得悉书而详录之也。至若宗祊 ,将相传以无疆,家声正方兴未艾 。光门闾 ,寝 (11) 昌炽 (12) 则在我后人之责矣,夫岂无远望哉!洪武四年秋,赵子信夫进剿云南贵州,其兄弟尧夫、清夫、贤夫、隆夫各顶里居,户名赵尧、赵清、赵贤、赵隆。皆于巡行南国,偶过其里,见邵阳安平乡龙山寺前,峒水绕后,左右映带。资连二江,田膏腴,土肥饶,洵安插一大都会也!就论余家先世,发祥西安,阀阅 (13) 名族。如元得胜公,文武全才,职列国公,威震南邦,泽覃 (14) 军民;再传兴、文

34、两公继起,三略 (15) 六韬 (16) 之蕴膺 (17) 。太祖招贤之旨,驱除群贼,安江西。吾知祖有功,宗有德,积厚流长,根深枝茂,可卜百世其昌矣。我先祖传师公生于万历三十九年,崇祯十七年在湖广邵阳县新田屋基去世。所生曾祖宗京生于崇祯九年,于康熙十七年亦在新田屋基去世。京公又生高祖文信。弟兄五人。信公,于康熙三十三年(公元 1694 年)自楚迁蜀。地之去邵,千里有余。历世至今百岁有余。凡族属之里社(18) 伏腊 (19) 婚嫁丧葬,宴饮聚会,邈不相及,所居若秦越, (20) 相视亦几若秦越矣!吾闻杳而不可测者天也,定而不可易者理也,均而不可漓者性也,聚而不可散者伦也。仁人孝子谊笃同宗,彼聚驴

35、托处族属雍睦 (21) 者,固至性至情之所应尔。我楚蜀两地,河山修阻,各立门户,而幸祠 (22) 覃敷 (23) ,子姓 (24) 峥嵘,能无概念前徽, (25) 感怀同气 (26) ,不以室远人遐而忘一本之谊乎!如我伯高祖,或托足于浙衢西安,或寄足于云贵,或移居于三台,天各一方,难以枚举。我持其一支耳。源析为流,流复聚为源,势甚涣也。而各守旧牒纂而修之,循流以溯源,依然由一体而不惰,亦未尝不萃焉!矧(况。读审)余族子孙,广岳散处,音问虽疏,而相视不至若秦越者,尤持有谱也。则事之巨且急者,诚莫逾于此矣!顾异户各省,未易联合,惟 (28) 编房谱,祖派宗支,互注数世,以存本源。譬诸黄河之水,千里

36、一曲,穿龙门,过积石,以达于海,而其始,固同源星宿也。且夫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所以昭信纪实,重本笃亲。但使祖宗功德,永守勿替 (29) 于子子孙孙,知渊源所自出千百里外,俨然一气相属。千百世而遥,犹是一线相承也。自今以后,雲仍 (30) 丕振,人原本支,各祖其祖,承先烈之廓 (31) ,虽形迹阔绝,而合而分者,仍分而合也,按谱以稽,了如指掌。则各编者无异合编也,是则余之志也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一八一三年)仲春中浣传师公六世孙岳池邑庠生德醇谨录序。1、注释渎:轻慢;不重视。 2、愦愦:混乱。 3、编:记述。 4、都:城市; 5、徽前:指先世的光辉业绩。 6、于:根据;按照。 7、胥:察看。

37、 8、宗祊(beng 崩)本指宗庙门内设祭的地方。宗祊即指宗庙。 9、方兴未艾:谓事物正在发展,未到止境。 10、门闾:指家族。 11、寝:逐渐。 12、昌炽:兴旺发达。 13、阀阅:指功绩和资历。 14、泽覃:指恩德广布; 15、三略:古兵书,全书分上略、中略、下略,故称三略。 16、六韬:古兵书,现存六卷,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故称六韬。 17、蕴膺:蕴藏于胸。 18、里社:古时里中供奉土地神的处所。 19、伏腊:指古夏天和冬天的祭祀。 20、秦越:古代秦在西北,越在东南,两国相距极远。后因称疏远隔膜、互不相关、互不往来为“秦越”。 21、雍睦:和睦。 22、幸祠:希望祭祀

38、; 23、覃敷:深广、众多。 24、子姓:犹子孙。 25、前徽:先人的功德。 26、同气:指兄弟。 27、室远人遐:谓亲人相隔很远。 28、11惟:独;只。 29、替:衰落。 30、雲仍:从本身起的第八代孙曰仍孙,仍孙之子曰雲孙,这里的雲仍是指后世子孙。原班派:兰音世弥忝 源元志永泰传 宗文能承德 朝廷应儒宣新班派:美玉积昆山 光华远相延 孝友继前烈 诗书启后贤班派之设:始於胜国(按:胜朝指明朝)初年。而其时,惟各取冠冕字样,率意成句。闲尝遍览诸名族家谱,大概如是。鲜有成文义者,不独我族为然也。但我族居湖广宝庆府邵阳县新田屋基,星罗棋布,本同一脉,甲分户别,班派各异,遂至见若秦越,皆因谱牒未修

39、而班派来规划一所致也。今共议新班派二十字,惟求勿犯前派,且便于取名耳。讵文义云乎哉!后之览者,其知之。(四)修谱序(1813)癸酉春,余方养疴柏园,淡于世交。二三子侄相依诵习,每当日沉乌归,辄为解四书疑义数条,他无所及也。时有同宗明翁,因谓子侄繁衍,恐世远年湮,宗法废弛,世系不明,昭穆莫辨,后人欲履古而无由。诸兄与余以续谱商,余闻其言慨然允之。凭几而叹曰:人由合而分,谱因分而合。兹役也,未联以合姑疏。其我族先祖,得姓受封,详见史记。遭秦之灭,废为庶人,籍亡无可考。迨至唐朝德宗建中、贞元年间,节度使公植始以宦续于岭南。中书公隐凝继其志,厥后逢、裔二公奇行入五代史,其先固京兆奉天人也。五代之季,避

40、乱于越,历三传而司户公昙,自越徙衢,又三传而清献公抃出焉,又六传而定南公国得胜出焉。累叶 簪缨 ,几甲天下。其自衢徙金陵者,即定南国公得胜也。自金陵徙吉安者,则定南国公之子兴、校尉公文也。兴、文二公,后自吉安迁邵,子若孙咸集是焉。余系出兴公,旧牒较若列眉 。无何 ,迁邵后,户分八丁,积盈万户,谱昉于何代,不从其合而从其分。今广安与岳池居址相接,数十年来,同宗而共祖,人多而名复,各相安为。固然,诸兄以合修谱倡,应者十不得其一,如之何哉!余闻之起而对曰:房谱之修,合之而无可合者,实分之而来尝分也。不观周易乎?夫易固天地万物之通谱也,原于画 倍、而为四、为八、为六十四卦。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一卦之

41、变,各得六十四。鸣呼!可谓繁矣。而观象玩词者,未有不溯源于一画也。先宗自唐以来,繁衍于大江以南,千有余载,支分条晰,势甚涣也。而循流以溯源,则涣者仍然聚也。所谓一本散为万殊,而万殊归一本者,其道适相符也。又何必以不合修为嫌 哉!因书以为序。简州举人实授岳池儒学正学堂李仙芝鉴定自叙。客有问余曰:谱何为而作也。余应之曰:人之生,必有所自始,吾身本于父母矣;吾父母又本于父母矣。推而上之,莫不由是。不为之谱以纪之,后世自祖考以上,鲜有能识其所自出者。且生卒死葬,茫然失据,派分支别,群焉莫辩,后之兴者,从何念尔祖修德焉。此依附所由生,乱宗所由起。谱之所以作也。客曰:是则然矣。夫乾吾父也,坤吾母也。民胞物

42、与之怀,固有合天下以为谱者,子之谱不猶一家之象乎。余曰:不然,君子之固爱也,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昔之圣人,平章百姓,本於九族之睦,仁育万物之兆,自二人之前,其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安望推己及人乎,犹曰:一家而已,寓天下象,洙泗 所谓孝友于家,即不啻为政於官也。客莞尔笑曰:子之言未免大於过夸12虚而寡实也。今夫人无不知爱其亲,无不知敬其兄,纷华美丽日以盛,爱亲敬长日以微,属毛离,竟若隔膜,分形同气,等于局外。春露秋霜,曾无动其凄怆,旷野荒郊,孰是伤心,封土厚於自俸,薄於俸先,几不见祭祀不疏,拜掃罔懈,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者乎。彼於所亲者,已不能无间,何论乎宗族,又何论乎他人。吾观其家,非无

43、其谱者矣,由斯以谈,人家子弟之象贤者,未必皆係於谱之有。人家子弟之隳绪者,未必果关於谱之无。其中之或去或从,或得或失,願为吾决之。余闻客言,不觉愕然,久之,复应之曰:足下所见,真个洞悉人情,足以碱砭天下后世之为人子者也。余又思之,古人云:事之成与败,虽圣贤不能必,亦惟尽吾力之所能为而已,岂敢谓吾子孙宗族中无不贤者欤!其或自低不类,罔思乃祖乃考之训,自弃自暴者也,必为先灵之所谴诃,斯谱之修,固无望矣,抑或矜自奋立,勉为曰忠曰孝之行有为有守者也,必为先灵之所庇荫,斯谱之修能无补耶?客则唯唯而退。余时方谨按先子之编次旧稿者,反复而详阅之。偏者,补之;略者,详焉;疑者,阙之;信者,传焉。俾先人之源流不

44、紊,先人之面目可见,先人之生卒可考,先人之昭穆可知,先人之衍庆不穷,先人之积累可法,垂诸家乘,昭示来兹,以俟后之追远者。清嘉庆十八年癸酉岁仲春中浣澣之吉师公六世嗣孙岳池邑甲子科庠生德醇谨书。注释 叶:世 簪缨:簪和缨乃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后因以为做官者显贵之称。 列眉:两眉对列,形容真切无疑。 无何:不久。 画:汉字一笔叫一画;亦专指汉字的横笔“一”。 嫌:不满。 洙泗:即洙、泗二水。古时二水自山东泗水东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洙、泗之间,即孔子聚徙讲学之所。后世因以洙泗代称鲁国的文化和孔子的“教泽”。(五)赠岳池赵氏谱序赵氏世系,由来尚 以矣!支分派衍,即楚南邵邑称

45、巨族焉。而文信公归为楚南邵邑人,自康熙三十三年(公元 1694 年)弟兄五人,自楚迁蜀。籍隶岳邑,与广安壤相接也。旷览风土人物,凡乡谊则尤关情谊。询诸父老佥 曰:我自楚徙居此土者众,惟赵氏父子兄弟,首屈一指。其父身通六艺,其子躬列儒林。朴实为人,忠厚传家。岳邑文人学士,莫不称善焉!其子四:长能德,学成不寿。次能志、三能晨、四能宏。志公皆天性纯厚,孝友无双。凡川土之开创胥 其力焉。家事奉志以为模范,阖家虽数十余人,谋衣谋食,不殚 星月之苦。披荆斩棘 遑 惜宵肝 之劳。且体贤父母之志,伤兄早逝,培养两弟。自就外徒至广安造甲沟后,不以家事分其心。不惜资财,隆 师重道,以严其功。已故两弟学虽未成,颇号

46、称通儒 。后因志公所生五子:长承基、次承业、三承祚、四承周、五承国。晨公所生三子:长承佑,次承玉、三承绪。宏公所生四子:长承尧、次承璧、三承仕、四承芳。勤俭持家,诗书传后。上承乃祖之训,下开子孙之传。丕 振家声,光耀门第。迄今子若 孙列庠序而攀桂枝 者,方兴未艾。苟非贤父兄之教,曷 克臻 此。余自甲子岁(公元 1804 年)自山东解组 荣归。丙寅春,余设教岳池邑凤山书院,始得接其土宇 亲其教言。因细叙其乃祖乃父之所开家,乃兄乃弟之所承先。与向之耳食 者,实相符焉。始信孝友之实,积于中,发于外;庭无闲言,人亦无闲言也。是岁,适其家谱志告峻。首事者,芳公之子醇也。出以示余曰:是举也,先君先兄此事此

47、志未之逮。余得以致任 观厥成焉,并请余列序其次。余窃见其弁诸简册 者。考证前贤历叙其渊源13也,详以悉;其后人之徵其姓氏也,切以实;其乡先生之表扬其族众也,允以当。余复何赘顾 。凡人尊祖则敬宗,敬宗则睦族,睦族则非谱无以昭穆,以亲亲。公能善以述兄事,继父志。则以此亲亲,即以此睦族。以此睦族即以此尊祖而敬宗,是贤父兄以孝友开家,而公以孝友承先,则家乘 (21) 也,即谓赵氏之孝友录焉亦可。赐进士出身实授山东知县刘大瑄拜撰注释 尚:久远。 佥:都;皆。 胥:都,皆。 殚:通“惮”,不怕。 披荆斩棘:荆、棘都是多刺的植物,后因以“披荆斩棘”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中扫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遑:(

48、按:“遑”似有误,以上下文看,宜改成“岂”或“何”) 宵肝:宵衣肝食之略语。天未亮就起身,天晚才吃饭,比喻一个人勤于自己的事业。 隆:尊重。 通儒:博学多闻,通晓今古之儒者。 丕:大。 若:及。 攀桂枝:犹“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曷:何;怎么。 臻:达到。 解组:组,印绶。解下印绶,谓辞去官职。 土宇:指居住之处。 耳食:犹“耳闻”,谓得之传闻的话。 致仕:辞官。 弁诸简册:“弁”放在最前面,“简册”即书,这里指家谱。“弁诸简册”即家谱的序言。 赘顾:这里指重复家谱序言中已述说过的赵氏家世。 (21) 家乘:乘,史书。后称家谱为“家乘”。赞曰:气纯刚正,志粹公忠。韩范是仙,尹周是宗。国而忘家

49、,劳而靡躬。涅无纤滓,和不苟同。其行既笃,其量尤鸿。一琴一鹤,千古清风。资善大夫南京史部尚书致仕萧山后学魏骥拜题(六)家藏世录(1)清献公神道碑宋故推诚保德公臣资殿大学士太子少保致仕,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食邑贰仟伍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致仕。赐太保少师,谥清献。神道碑奉宋哲宗皇帝御赐题名爱直之碑。龙图阁学士朝奉郎部新知杭州军兼营劝农事充两浙西路兵马铃辖兼提举本路兵马巡检公事上骑都尉武功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袋。臣苏轼奉敕撰神道碑铭。文彦博奉敕篆额。(按:额,指碑头的字。篆额,指用篆体字写的。(2)清献公座右铭依本分,莫妄想。特则甚,怎奈何。知足胜持齐(按:齐,通斋。持齐意为斋戒)。无求胜布施。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争先路径机关恶,退后语言滋味长。爽口食多须作病,快心事过必生殃。得便宜处休再去,怕人知事莫萌心。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