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风景与审美观赏 第四章风景与审美观赏风景审美的研究是旅游美学的重要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丰富美学,繁荣美学)和现实意义(促进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自然风景不分时代、不分阶级,世世代代为人们所欣赏、所赞美。欣赏风景可以增知长智 (“旅游是读写在大地上的书”)、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把风景作为审美对象在我国由来已久,如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其原因是:山 “静”,体积厚重,山势垒积,有稳重、坚毅、磅礴之势。山的安稳象征仁者的敦厚,山的静态表示仁者的平和,山中蕴涵万物并施惠予人,正好对应仁的品质。水“动”,明快多变,浩瀚无限,能激起人们的思索与想象
2、。水的清澈象征人的明智,水的流动象征智者的探索精神与源源不断的智慧。南朝陶弘景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旅游业空前发展的今天,人们对风景美的欣赏更加普遍、更感兴趣了。第一节 风景美的类别风景美的形态多种多样,如泰山之雄,峨眉之秀,华山之险,嵩山之峻,黄山之奇,青城山之幽,西湖的妩媚多姿,故宫的典雅宏伟构成风景美的各种形态,难以胜数,但总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自然美与人文美两大类别。一、自然美这里讲的自然美,就是自然风景的美,它是天然 (或自然) 赋存的美,是与劳动创造的人文美相对立而言的。具体来说,就是一些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如山川湖泊、树木花草、烟岚云霞、日月星辰等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一定形
3、式的美的形态。仅以山而言,就呈现出多种形态的美,如前面所说到的泰山之雄,峨眉之秀这些各具特色的美,都属于自然美之列。自然美第四章 风景与审美观赏 旅游文化与审美 是构成风景美的最基本的要素,自然美最能为人们所理解,所接受,所神往,所陶醉,自然美很少受到阶级、民族、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这一点上,自然美与社会美、艺术美等人文美有很大的不同。二、人文美人文美是相对与自然美而言的,它是人类劳动创造的产物的美。如风景中的建筑物 (桥梁、宝塔、宫殿、亭台楼阁、园林、城市) 以及书画、雕塑等呈现的美。它包括有艺术美、社会美 (人类劳动的美)等深刻的内容。人文美与自然景物的美往往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4、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我国风景区大都是自然风景与绚丽的人文美交融在一起的,这使自然风景增添了审美层次和审美色彩,如我国的五岳、四大佛教名山、杭州西湖等。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往往是使自然美和人文美增色的重要因素。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就说明了此道理。许多景点往往因流传一些神话故事而出色,而成为名胜。故事传说可以给旅游景点或风景区笼罩一种神秘的传奇色彩和增添丰富的审美情趣,使风景美大大增辉。如巫峡神女峰与故事传说,路南石林的阿诗玛与故事传说等。神话故事像一条纽带将自然美与人文美连接成和谐统一的美的综合体。第二节 自然景观的审美特质山水风景中蕴藏着各种各
5、样的美,这些美表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如形象美 (或形态美)、色彩美、动态美、声音美、朦胧美、巧合美它们是风景美的主要特征或主要表现形式。游客大多是从形式美(形象美)的角度游览、观赏风景,体味美感的。风景的形式美是引起旅游的主要因素。一、形象美 (或形态美)黑格尔说过:“美是形象的显现”。风景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形象美。所谓形象美(或形式美、形态美),是指自然景观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在欣赏自然景观美时,首先应注意从分析形象特征入手,抓住构景要素的本质特点进行认识。风景形象美的特征非常丰富,主要表现为雄、秀、奇、险、幽、旷、野等。(一) 雄 (雄伟、雄壮)“雄”是一种壮观、壮美、崇高的现象,它与
6、“阳刚美” 是同一审美范旅游文化与审美 第四章 风景与审美观赏 畴。雄的特征在自然风景中,特别是在山体中是广泛存在的,如“泰山天下雄”、“夔门天下雄”这里的雄主要是指其高大的形象(相对高度)和磅礴的气势。泰山位于辽阔的华北平原东部边缘,绝对高度不算很高(主峰海拔 1 545 米),但由于相对高度大,以磅礴之气势凌驾于齐鲁大地之上,故显得特别高大雄伟。杜甫在 望岳 中所写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是对泰山之雄的生动写照。另外,山坡陡峭 (因 “视角效应” 所致)、山体线条挺直、植被稀少、自然轮廓分明也有助于形成雄(伟 )的特征(北方的山多具有 “雄”的特征)。除山体以外,水体也能产生雄(
7、伟、壮)的形象。水的雄壮在于水面的辽阔和水势的激荡 (大海、瀑布、潮汐),如钱塘潮有 “天下之伟观也”的赞誉。苏东坡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每当大潮来时,有排山倒海之势 (“远若素练横江,声如金鼓;近则旦如山岳,奋若雷霆”),形成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水景。黄河壶口瀑布也具有 “雄”的美感。若山水之结合,更能产生“雄”的特征,如长江三峡中瞿塘峡的“夔门天下雄”,与陡峭的高山和奔腾的急流均是分不开的。自然风景中的这些雄伟、壮观的形象,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主要是赞叹、震惊、崇敬、愉悦。雄伟之美使人产生仰慕(敬畏)之情,增人豪情壮志,催人奋发进取 (如图 4-1、图 4-2 所示)。图 4-1 夔
8、门天下雄 (陆大道 .中国国家地理百科全书 (四) .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101)(二) 秀 (丽、美、雅)秀美的主要特征是柔和、秀丽、优美、雅致、精巧,它与阴柔美是同一审美范畴。秀在自然风景区中是常见的一种审美形态,如“峨眉天下秀”是风景秀美的典范;再如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如情似梦” 的漓江,山明水秀的江南春色,画廊般的巫峡,亭亭玉立的神女峰,绿水悠悠的小河,轻盈柔美的垂柳都属于 “秀”的审美形态 (如图 4-3 所示)。风景秀美一般具有这样的一些条件:一是景物的体量较小,形态的轮廓、线条较柔和、优美,呈波形;二是具有良好的植被,如茂林修竹,鲜花芳草,这是南方风
9、景多具有秀丽特征的原因;三是有水景或云雾相伴。秀丽的景色多有绿水清流,云雾缭绕,这也是 “南秀”的原因之一。风景中秀美的形象,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主要是甜美,安逸,舒适。秀美景观使人悠然自得,心绪平和,愉情养神。旅游文化与审(三) 奇 (奇特)什么样的风景才称得上“奇”呢?这里的奇主要是指景观的形态非同一般,出人意料。人称 “黄山天下奇”,奇就奇在黄山的石、松、云、泉都非同一般。以石而言,造型别致,千姿百态 (如喜鹊登梅、金龟探海、松鼠跳天都等);以松而言,或扎根于危岩,或挺拔于峭壁,多姿多态,妙趣横生 (如迎客松、送客松、卧龙松、黑虎松等);以云而言,烟云缥缈,波澜起伏,浩瀚似海;以泉而言,温
10、泉终年喷涌,不溢不涸,可沐浴,可医疗。又如张家界、雁荡山的山水,峨眉山的 “佛光”,蓬莱 “海市蜃楼”,云南的路南石林,仁化丹霞山的阳元石 (被称为 “天下第一奇石”) 与阴元石,奉节小寨天坑,巫溪县红池坝夏冰洞,当阳关陵无头树,以及一些地方泉水中的喊泉、鱼泉、间歇泉、珍珠泉等都是我国风景中的神奇景象(如图 4-4、图 4-5、图 4-6 所示)。奇特之美的景观能愉悦人的情感,启迪人的智慧,激励人们追求和探索。(四) 险 (险峻)险(峻)这种风景美特征,对旅游者特别是年轻游客和西方游客富有吸引力。往往越是险的地方游人越是想攀登,而且往往越是险的地方,越有美丽奇特的风光,如王安石在 游褒禅山记
11、中所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又如毛泽东的诗句“无限风光在险峰”。黄山的第四章 风景与审美观赏 旅游文化与审美 图 4-4 天下第一奇山张家界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编 .中国世界遗产 .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3:86)图 4-5 路南石林 阚如良摄 天都峰、张家界的黄狮寨等都是以险、美著称。什么样的景观才称得上 “险” 呢?以山的形态而言,坡度特别大,山脊高而窄,往往形成险峻的山势,如华山。常言道:“华山天下险”,“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四壁如刀削斧劈,两侧皆是万丈深渊,异常险峻。再如黄山的天都峰、武当山顶的金殿、庐山的龙首岩、张家界(索溪峪)的鹰旅游文化与审美 第
12、四章 风景与审美观赏 窝寨、恒山的悬空寺(有民谣曰:“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险峻之美的景观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是惊喜、激越,它能锻冶人们的意志与胆略,激励人们奋勇进取,努力拼搏。(五)幽 (幽美、幽静、幽邃)“幽”景常以崇山、深谷或山麓地带为地形基础,辅以铺天盖地的高大乔木为条件,构成比较封闭的空间。这种景观视阈较窄小,亮度较低,空气洁净,景深而层次多,有迂回曲折之妙。可见“幽”与“深”、 “曲”、“暗”、“静”是密切相连的。幽美在于深藏,景藏得越深,越富有情趣,越显得幽美。这种景观常见于三面或四面环山、一方出口的山间小盆地,这里往往是建筑寺庙的理想之地,故有“深山藏古寺”之说。如
13、峨眉山伏虎寺、泰山的普照寺、当阳的玉泉寺、五台山的寺庙等,很能给人以幽静的美感。我国自然风景中的幽美之地,首推四川的青城山,素有“青城天下幽”之说。此外,四川的九寨沟、湖南张家界的金鞭溪、山西的五台山寺庙等地“幽”(美)的特征也很突出 (如图 4-9 所示)。幽景给人的审美感受是恬静、舒适、超逸,使人悠闲自得、超然物外,助人潜心静思,最易养怡情,这也许是佛寺道观建于幽静之处的原因之一吧。(六) 旷 (旷远、辽阔)浩渺的水面、坦荡的平原、苍茫的草原及登高峰而俯瞰群山,皆可谓之“旷景”,自有一种旷远辽阔之美感。上述景色的共同特点是视野极广、极远,一望无际,了无障碍,与 “幽” 景截然相反。旷景具有
14、雄浑、博大、深沉、单纯之势,在单纯与变化的协调中透出无限生机,对生存空间狭小、视阈多受障碍的都市居民很有吸引力。我国典型的 “旷” 美景观首推 “八百里洞庭”,故有 “洞庭天下旷” 之说。旷远之美的景观,给人的审美感受与美育功能是使人视阈空间开阔,心境开朗豁达 (如图 4-10 所示)。(七) 野 (天然、质朴)以“野”为美的景观多见于原始天然、纯真古朴、富有野趣的景观,其一般很少受人类的干扰、雕饰或破坏。许多地区都具有这种美。如有大漠荒原之野的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山林之野的美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有边塞之野的美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还有那美人
15、的天生丽质,村姑的淳朴无娇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妙境天成,绝少人为,可谓“天然无雕饰”。在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当代,第四章 风景与审美观赏 旅游文化与审美 图 4-10 呼伦贝尔大草原 (陆大道主编 .中国国家地理百科全书(二).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12)人们亲近大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非常强烈。具有天然野趣的风景区是人们向往之地,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 (如小三峡、九寨沟、神农架、张家界等)。具有天然野趣之美的景观给予人的审美感受和美育功能是,具有自由自在之趣,苍凉悲壮之慨,助人童心不泯,使人心灵净化,促人率直磊落(如图 4-11、图 4-12、图 4-13 所示)。二、色彩美色彩
16、在构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与形象美相比,对人的感官更富有刺激性。姹紫嫣红的花草树木(花是色彩的“天使”),光彩夺目的朝晖夕阳,色彩斑斓的云霞彩虹,晶莹光洁的冰雪雾凇,流光溢彩的江河湖海,无不以其特有的色彩引人注目。自然景观的色彩可分为山色(近山绿而远山蓝,渐远渐淡,层次可辨),石色 (如丹霞山、黑石山、白石山、火焰山、紫金山等),天色 (朝霞、彩云、雾霭等),水色(如九寨沟的五花海、黄龙的五彩池、鸭绿江、漓江、清江等),植物色 (如花卉、红叶等)。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自然景物色彩的歌咏与描写,如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杜牧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范仲淹的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均可谓千古绝唱。朱自清先生把浙江仙岩梅雨潭的绿水比做 “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一块温润的碧玉”;抒情道:“面对这样奇异旅游文化与审美 第四章 风景与审美观赏 图 4-11 天然美中的青藏高原 (选自风景名胜,2005(1):17)图 4-12 原始美中的新疆喀纳斯湖月亮湾 (选自风景名胜,200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