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1.结合实际情况谈谈新闻评论标题的几个要求第一,新闻评论标题要准确。最基本的含义是题文一致。比如有一篇评论的题目为韩国看不上爱国者 ,这就造成了误解。实际文章中的“爱国者”指的是美国的“爱国者3”导弹系统,而在标题中的意思就是指“热爱祖国的韩国人” ,很明显的标题文章内容不一致,而且有歧义,所以不符合“准确”这一标准。其次运用要准确恰当,即制作遣词用字时,不可望文生义,也不可以滥用词藻。比如法人岂能是法盲 、 要春风化雨,不要耳提面命 。 “法人”指的是单位、企业而不是指单个的“人” ,而“春风化雨”和“耳提面命” ,都是对良好的熏陶和教育的比喻。最后,题意要确切贴切,要不会产生误解或歧解。
2、第二,新闻评论标题要具体。标题应该尽量小一些、具体些,往往容易使论题明确、角度集中,写得深刻,避免空泛。比如有一篇有关植树节植树的评论标题为以科学求质量,以质量求发展 ,这一标题就会让读者感到茫然,初看标题不知道作者想表明的意图是什么,而你栽的树活了吗? 、 “栽植”健康则更明确。第三,新闻评论标题要鲜明。要有一个基本的倾向,要在题目中反映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针砭什么。比如有文章标题为为官莫贪 ,但实际的内容还可以再引申为贪官会被惩罚,于是改为为官莫贪,贪官必惩 ,但为了简明,不如改为贪官必惩。第四,新闻评论标题要精炼。比如,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到“实干兴邦,清谈误国”,对于这一事
3、件的评论就要看其提出的内容的主旨是什么,主要谈的是“实干兴邦” ,而“清谈误国”则是相反的方面,并没有多余的含义,所以评论的标题就可提炼为实干兴邦 。第五,新闻评论标题要生动。一篇文章要想抓住读者眼球,就要从题目入手。所以记者要在题目上费脑筋,哪怕是再平常不过的道理也要有个令人眼前一亮的标题,所以标题就要有创意,最主要体现为生动。2.结合实例谈如何让新闻评论标题变得生动?在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中,在突显新闻性、信息性的同时,力求言语和形式的表现美,达到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1)一般来说,陈述句和反问句最能直接、鲜明地表达作者的判断,是新闻评论标题中选用较多的判断句式, “是” 、 “不是”是最典
4、型的判断动词。比如南方都市报2007 年 11月 12 日的一篇评论文章为带薪休年假,权力何以悬空 12 年? 。对于公众而言, “带薪休年假”是于 1995 年初就已经正式施行的劳动法第 45 条,只不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可 12 年个年头过去了, “具体办法”仍未出台,多数用人单位也乐于以此作为借口,拒绝执行劳动法中明确的属于劳动者的权利。这篇评论就以“权利为何被虚置?行政立法不作为”作为评论对象,因此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所以成为评论的“亮点” 。(2)加上性质判断词的标题,比如“赞” 、 “颂” 、 “提倡” 、 “弘扬”或“驳” 、 “斥” 、 “评” 、“不要” 、 “不能
5、” 、 “勿忘”等这类标题,同样观点鲜明,鼓动性强。如人民网 12 月 23 日的一篇网评文章标题为干部是为群众服务的,组织工作也是群众工作 、 勿让韩国海警的悲剧成为中韩关系的悲剧 。(3)要想把思想、观点表达得生动、新颖、锋利、幽默、深刻、引人,巧用修辞是一个好方法。修辞的运用可以使标题形象生动,达意传情,恰到好处,以增强标题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如经济蛋糕,如何散发民生幸福味道 。(4)在标题中引用典故,不仅可以言简意赅地表现新闻的内涵,能够增加标题的文化含量,使标题富有审美情趣,体现民族语言的魅力。如人民网正规油企也售地沟油 根不断怎打得尽 ,其中“根不断怎打得尽”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句式
6、相仿照。(5)此外还要善于使用疑问句,针对具体的思想矛盾将陈述句改换语气,采用提问、疑问或反问的表达方式、激发人们思想,突出矛盾的焦点,有利于从感情上引人注意、有人联想,从而吸引读者去阅读正文,寻找答案。如微博实名注册会压缩发言空间影响微博发展吗? 、 免费萝卜万人哄抢,谁之过? 、 女博士辞职,剩女焦虑症还是契约游戏? 。二利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带来的危害来谈社会现象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人质情结、人质综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理、甚至协助其加害于他人。它其实是由人性中
7、畏惧和崇敬强者的劣行造成的,也就是人类畏强凌弱的本性。通俗一点,比如说以前有一个人经常狠狠的掐你,你心中明明对他充满了怨恨,想着将来有一天自己可以好好的报复他。可是直到有一天,他不再掐你,怨恨从此消失,你瞬间觉得他变成了一个大好人,就因为他放过了你。你对他相继产生了感激、崇拜甚至是追随的心理。在他的影响下,你渐渐地变成了和他一样的人,也开始掐比你更弱势的人。于是,你在这个病态的环境被同化了。这其实是一种病态的自虐心理。被同化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社会有太多的人被同化。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下的专制统治下,或许中国人在心底里早已认同被管制才是生活之道。统治下的中国没有人权和民主可言,更可悲的是,
8、不被认识到。如今参与辩论的依旧是“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 。想想你的周遭生活里,有什么是原本属于你的权利却得不到的,又有什么是打着维护你的权利反而侵犯了你的?就拿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来说,就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来说,就拿新闻自由来说,就拿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来说人人都知道这种体制,可是人人都在这种体制下忙着生活。大多数人在大学期间、在工作后拼了命的要入党,甚至不惜踩踏着周围的人向上爬,可是有几个想要入党是为了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为了内心真正的信仰?什么是信仰?大多数中国人不明白。他们所谓的党员意味着什么,是一个能在中国社会混得更好的身份,还是一份可以让自己拥有两套以上住房的工作?或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