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影《浪潮》观后感.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7747506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浪潮》观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影《浪潮》观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影《浪潮》观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影《浪潮》观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影《浪潮》观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作业)封面(2013 至 2014 学年度第 一 学期)题 目 电影浪潮观后感科 目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姓 名 马清 专 业 学科教学(生物) 入学年月 2013.9 简短评语成绩: 授课教师签字:电影浪潮观后感1967 年,美国加州一所高中,历史教师罗恩琼斯(Ron Jones)为了让学生们明白什么叫法西斯主义,搞了一场教学实验。他提出铿锵有力的口号,“纪律铸造力量” 、 “团结铸造力量”和“行动铸造力量” ,用严苛的规条束缚学生,向他们灌输集体主义,要求他们绝对服从,遵守纪律。令人惊讶的是,学生们非常顺从,步调一致地投入其中。他们精神抖擞,穿上制服,做课间

2、操,互相监督,很快凝聚成一个新的团体。他们给这个团体命名为“浪潮” ,还设计了一个标志性的动作:手臂从右往左,划出一个波浪状的曲线。学生们没有意识到自己越来越像纳粹分子,他们发传单,印贴纸,拉拢新的成员。只用五天时间,这个班就由 20 人变成了 200 人。最后,琼斯在学校大礼堂召开了一次大会,放映了一部第三帝国的影片:整齐划一的制服和手势,集体狂热的崇拜和叫嚣。学生们面面相觑,羞愧不已,没想到自己这么轻易就被操纵了,心甘情愿地当了一回冲锋队员。浪潮根据这个故事改编而成,看完电影之后,真的很震撼,即使作为观众的角度一直以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待,但当最后教师揭开谜底那一刻,真的觉得自己迷迷糊糊就被绕

3、进去了。看完电影后,真的感觉到集体的力量很大,但是集体意志却很难把握,只要有一点儿的偏差,整个方向就会偏移,团体就会面临失败甚至毁灭。所以企业能够做大做久的很少很少,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决策层制定一个好战略是多么困难,要考虑多少东西。另外,看浪潮 ,开始觉得小时候常说的“团结就是力量”真实了不少,的确团结不单是个人的叠加,当人们有了组织,就觉得个人很难实现的目标伸手可及,便会为之奋斗,把自己完全代人集体当中,ONE FOR ALL, ALL FOR ONE,一些不可能的任务便可以完成,当年中国就是这样依靠团结走出最初的极度贫穷。但是,凡事有个度,当组织变得过分狂热,就会迷失自我,迷失方向,成

4、为只由本能操纵的机器。电影里面就是如此:“浪潮”里的人为了使组织壮大,四处涂鸦宣传,拉拢会员,排斥非会员,为的是满足自己的欲望,想看到自己的强大受崇拜。这让我想到了文革、纳粹、黑社会、六四,这些组织最初的目的都是好的,只是后来被部分人利用来实现自己的欲望,挑起组织成员的欲望,把组织引向一个错误的方向。以黑社会为例,最初的黑社会是为了保障平民不被官府欺压,或者是为了反对清朝“外族”入侵,或者说是一种基层自治,后来被欲望控制,将手伸到老百姓的口袋里,欺压老百姓,追求崇高的地位,实际上也是一种独裁者的思想。追述西方政治学的传统,对于民主制度以及自由主义的怀疑,既是保守主义政治学派的立论根基,也是对多

5、年来政治实践的一种总结意见。柏拉图将民主制度看成是必然会滑向暴民政治的糟糕制度,在他看来,民主制度乃是一个充斥着不知限度与互相排斥的欲望的角斗场,最终将会让一种压倒性的激情变为专制统治其他的制度。而他的后继者们则从小胡子元首之流的发迹得出“软弱的自由主义无法遏止专制的产生的结论。 ”在他们看来,一个一切观点、宗教、偏好都具有平等价值的社会,实则是一个虚无主义的社会,而虚无主义社会带来的价值观的真空,唯有更强烈的、单一的价值观的胜利才能填满。反对方可能会提出,小胡子元首之流的上台,是利用的欺骗与歪曲的手段,并非是民主社会与自由主义的罪责,但他们也无法否认的是,一个能够利用民众的恐惧、偏见的煽动者

6、是多么的强大。更要命的是,一个相信个人权利与自由神圣不可侵犯的社会,在面对一个如斯强大的“僭主”时,完全束手无策:除非他们放弃自己的理想与原则,否则又如何去制止一个个体宣扬自己的政治理念呢?2008 年,德国年轻的导演丹尼斯甘赛尔将罗恩琼斯的实验搬上了银幕,推出了电影浪潮 。影片一开始,着力描绘了乏味的现实生活,学校每个地方都充斥着随心所欲的个人主义,做什么事情都既艰难又虚无,令人厌倦:话剧排练时,男生胡乱给剧本故事添加了新龙门客栈的台词。水球比赛中,球员想展现个人英雄主义,而不愿意传球,结果失去了进攻良机。酒吧里,少年诉说:“当今的人想叛逆,却找不到叛逆的方向人人脑子里想的都是自己,我们这一

7、代人缺少的,是一个可以将我们团结在一起的目标。 ”另一个少年则说,你知道 Google 上搜索量最多的是谁?美国富家豪放女帕丽斯希尔顿!意志的冲突将毁灭你的亲密关系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称,只要我们是将别人视为自己达到目标的工具和对象,那么危险就已产生,不管这目标看起来是多么美好。回到卧室后,情欲高涨的马尔科对卡罗提出性要求。但她说没有兴趣,我们计划一下去西班牙的事吧。此时,卡罗的意志是,我们计划一下去旅游的事情,而马尔科的意志是性爱。卡罗没顺从马尔科的意志,马尔科也不想顺从卡罗的意志,他说,我要去训练,甩门离去了。冲突,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谁都有自己的意志,而谁都想别人顺从自己的意志,并且

8、就算自己想顺从对方的意志,也未必能知道对方的意志是什么所以,冲突会不断产生。怎么处理这些琐细的冲突,是决定一个亲密关系是否幸福的关键。该怎么处理琐细的冲突呢?原则是就事论事。假设在事情 A 上发生冲突,就谈 A 好了。但我们常用的办法是,假设在 A 上发生了冲突,我去谈 B。作为实验班的“元首” ,文格尔规定的制服是白衬衫和牛仔裤。卡罗穿着红 T 恤上学。去学校的路上,马尔科说,你之所以不穿白衬衫,是因为你正是老师所说的自私。也许,他最想说的是,我想和你做爱时,你拒绝了我,你真自私。但是,他当时不能理直气壮地这样说,因为他的要求缺乏正确、伟大的含义,假若那时直接说卡罗自私,那势必意味着他也一样

9、自私,为什么非得要卡罗顺从他的意志,而他就不能顺从她的意志呢?所以,当时他只能找一个不那么伟大的借口 B我要去训练而表达了他在 A 上的不满。但现在,有了浪潮,那就不一样了。浪潮不只是我和你的,浪潮是我们几十个人的,你可以不考虑我的感受,不为我的意志做牺牲,你总可以为这个集体牺牲吧?你做不到,所以你看,卡罗,你是多么自私啊!通过“为了浪潮”这个要正确、伟大很多的名义,马尔科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指责卡罗。想一想,这种冲突的延伸,或者说,意志较量的延伸,在你的生活中是何等常见,而它又是怎样逐渐浇灭了你亲密关系中的火焰。拥抱细腻的情感才能远离恶魔因为种种原因,对很多人而言,为一个细腻的感情事件负细腻的

10、责任,体会到其中模糊、温暖而柔弱的情感体验,这真的很不容易。相比之下,我们宁愿找一些粗糙的、但看起来很有说服力的理由其实是借口,好让别人服从自己,好让自己相信,自己的意志是正确的。因为戏剧排练的事,卡罗和利萨发生了冲突。利萨不谈排练的事,而说“你发火是因为浪潮没有按照你的指挥发展” 。一切都是因为浪潮,浪潮就像是一个黑洞,把一切差异吸进去抹平,最后只归结为两点你是“为了浪潮”还是为了你自己?这样吵架会变得容易很多,但总这样说话,我们的心会变得越来越粗糙,离事情本身就越来越远。国内导演极少能达到浪潮这种水准,或许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我们爱说粗糙话。细腻的情感终究还是最强大的力量之一。当马尔科发现自己

11、即将失去卡罗时,清醒了,要求文格尔终止浪潮运动。文格尔也意识到危险,结束了一星期的浪潮运动,但代价是,已将浪潮视为一切的蒂姆自杀了。蒂姆什么都没有,所以放不下浪潮。假若马尔科没有卡罗,那么他会不会和蒂姆一样放不下浪潮呢?历史的回答是“yes” ,将纳粹推行到底的希特勒,以及类似希特勒这样的人,他们的感情世界是空白的。尽管希特勒有爱娃,但据说他从来没和她做爱,爱娃对他而言只是一个木偶而已。宣布结束浪潮运动前,文格尔还装成元首的样子,发表了一番激动人心的演讲,使用了很多伟大的名义,譬如德国不能做全球化的输家、我们打击恐怖主义等,这都是一些常见的伟大名义,也即借口。如果想彻底远离政治上和生活上的纳粹

12、主义,我们必须远离这种粗糙的话语,而要回到每一起事件发生时的细腻感受。这样做时,我们就与自己内心取得了联系,这是我们立在这个世界上的根本自由主义与民主社会的支持者面临的正式这样的两难困局:要么眼睁睁看着小胡子元首们被民主制度一次次推上政治舞台;要么牺牲自由社会的一部分特性与理想来阻止这类事情的发生,但是,我们能放弃的到底是多少呢?为了阻止我们要反对之物,我们将会在多大程度上变得与他们一样?这无疑是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自由主义者的心头。浪潮里的实验,一方面似是为了提醒我们,自由主义与民主社会需要时刻警惕小胡子元首的出现,另一方面,隐藏在其后的焦虑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民主社会中,谁来阻止“僭主”呢?如果每个人都是坚强而意志坚定的,似乎温格尔的实验就不会成功,但这可能么?在这里,自由主义者显然无法回答好保守主义者的疑问:软弱的个体,怎么能够摆脱、反抗被卷入一个强大群体中成为群氓的命运呢?最后实验的终结,一是依靠了温格尔自身的“觉醒”滑稽的是,先不论温格尔自身之前是如何被实验绑架的。这种依靠一个强大个体来主导群体的想法,不正是背离自由主义与民主社会的理想的么?其次,最后的枪响,让每个参加实验者受到深深的震动,这让整个实验抹上悲剧色彩的同时,又带着无可遏制的讥讽:暴力,只有暴力是从不改变的,能够震动人类,改变人类的手段。又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