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741856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基本概念和内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迄今为止最进步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的本质要求是劳动者为社会和集体提供了一定量的劳动,经过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后,按照其本人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获得等量消费品。这种分配方式确认只有劳动才能获得分配,只有劳动才是按劳分配的唯一尺度,其前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经济制度的确立。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组织就决定了分配方式上的公平性,排除了剥削他人收入的可能性,也确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实际上是按劳动效益分配,按劳动的社会价值分配。在我

2、国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对劳动者个人收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这是由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成为全体劳动人民或部分劳动者的公共财产,劳动人民成了生产资料的主人,不劳动者不能占有生产资料,劳动是社会成员获得计野报酬的统一标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实现劳动者个人劳分配创造了决定性条件。可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分配方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公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必然导致分配的多元化。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按劳分

3、配为主体的方式虽然没有变化,但分配的单一格局已发生了变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逐渐参与了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成生产力发展要素的不仅仅只有劳动力及其劳动,还有资本、技术、知识产权、经营管理等,它们共同构成生产力的要素系统和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系统,因此,体现在收入分配方面,就必须承认不同的生产力要素具有不同的效益和贡献,因而也就必然存在与这些贡献相联系、相适应的收入分配以及分配形式,劳动不再是全社会唯一的收入分配原则,而衡量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也不仅仅是按劳分配这个单一的尺度。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比计划条件下的收入分配更复杂、更多变。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参

4、与分配,这反映了我国当前分配状况,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形式,也体现了小平同志提出的“先富后富,共同富裕”的思想本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用自己的劳动报酬买社会公众股份分得红利,是“按资分配 ”的收入,是合法收入,它与资本家利用资本直接侵吞工人的剩余价值,不仅有着量方面的区别,而且有质方面的区别,这是资本的一种合法收益,也是资本的一种价格体现。同样,劳动者以自己劳动总结出的知识、技术、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作价入股来参与分配,这也是一种合法的收益。因此,在分配中,也必须让拥有资本、技术、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的劳动者获得更多的合法收益,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全社会以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积极

5、性,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研究文献的述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能够提高经济效率,同时,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能够促进公平。第一,按贡献分配具有公平性,因此按要素分配可以促进公平;第二,不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要素分配都无法实现完全的结果平等,因为在程序公平下还存在着起点的不公平;第三,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虽然会增大结果的不平均,但却会增大程序和原则上的公平性;第四,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或者说按要素的产出贡献来获得收入的分配原则不仅有效率,而且也符合社会的普遍的公平理念。目前,理论界在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实质和具体方式上仍存在较大分歧,大致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板

6、块结合。认为不同所有制经济实行不同的分配方式,即公有制企业实行按劳分配,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按要素分配,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并存,也可以说是相互结合了。2.一般和特殊的结合。 “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共有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特殊分配原则,二者的结合是分配一般与分配特殊的结合。 ”3.统一式结合。 “既然生产要素中已经包含了劳动要素,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 ,所以,二者的结合实际上是指“把按劳动要素的贡献分配与按非劳动要素的贡献分配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按贡献分配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统一” 。4.内容和形式的结合。 “与按要素分配具有同一性的按劳分配体现的是生产一

7、般,是外在形式。与按要素分配具有差异性的按劳分配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生产特殊,是内在本质。因此,二者的结合,是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 ”5.整体和部分的结合。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更高一个层次、更全面的收入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实质和具体形式,必须把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分开来考虑。首先,分配制度是一个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是由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它反映了该社会的本质关系。按劳分配正是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决定并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关系的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其次,分配方

8、式是分配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它除了受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基本分配制度制约外,还要受资源配置方式、交换方式、生产结构等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资源配置方式的制约。作为具体的分配方式,主要体现在产品和收入如何分配,分配的具体办法和尺度上。在这个意义上,经典涵义的按劳分配是不能作为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的,而按生产要素分配则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主要受价值规律的支配,按要素价格在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所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所决定的分配方式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具体体现。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党的“十五

9、大”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 “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这一指导思想为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顺分配关系、探寻适宜的分配方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研究文献中关于分配制度和分配层次的划分理论,能够为我们研究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具体方式提供理论基础和思路,也就是说,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可以依据不同环境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

10、,这可以为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方法的确定提供相应的依据,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收入分配不仅在现代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也是一种促进体制变迁的有力杠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居民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地区间、城乡间、部门间、不同行业间以及社会群体间的收入分配发生了重大变化,也由此引发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等多种问题。市场经济时期,如何协调收入分配,既能够使人民均享发展带来的收益,又能够快速发展经济,关系到人民福利和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收入分配问题在现阶段比较突出,特别是我国正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收入分配方式理论和具

11、体方法的研究能够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一种理论基础和思维导向。研究的基本思路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人们的收入差距很大?工资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均依然困扰着很多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收入分配的矛盾不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还会影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影响我国的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因此收入分配问题仍然是经济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现代经济基本上由四个基本部分构成,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而起到主导作用的又是生产和分配。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的条件下,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并不会出现大问题。似然收入分配是生产的侧面,但收入分配毕竟不同于生产,更具有主观的因素。一个国家、地

12、区或是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不仅影响人民的收入生活水平,还能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所以进一步研究的基本思路考虑从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具体方式入手,研究生产要素间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同时探讨改革现实结合方式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比如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方式应考虑到市场的因素,依靠统一的市场化分配机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必要性等。从理论上推导公平与效率的获得,通过对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具体方式和相关问题的研究,总结分配领域的相关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分析出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模式时应该

13、更加注重和谐分配的相关因素。进而研究实行和谐分配所必需的必要条件和环境,以及实行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举措和方式。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进一步探讨由收入分配问题引起的收入分配差距现象的对策,从源头上加大对分配方式的重视程度。研究方法可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定量分析一方面鼓励按劳分配为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对私营企业的收入分配进行积极引导,在公有制范围内彻底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希望研究能够从一个比较切入研究收入分配,可以相对避免拘泥于研究收入分配的惯性思维。参考文献1. 杨瑞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2. 杨辉:马克思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研究 。3. 陈秀梅:要素参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收入分配中的劳动与资本 。4. 青连斌:公平分配的实现机制 。5. 童源轼等: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6. 于国安、曲永义等: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7. 龚益鸣:平权论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探讨 。8. 蔡继明:从按劳分配到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 。9. 邹东涛: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冷思考 。10. 周新城:不能离开生产关系探讨分配问题 。11. 苏星著:新中国经济史 (修订本) 。12. 杨强:中国个人收入的公平分配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