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一 .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地籍控制测量: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地籍图根控制测量(高程一般不要求)凶糜塞星闺以拼广飘限彻稿萍绝宝燃皿葵悟队橡粕森她获壕妥勒炬准球颈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包括基本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 前者为测区的首级控制,后者是直接为测图服务的扩展控制,两者构成了测区控制网两个不同的层次,既能保证精度分布均匀,又能满足测区设站的实际需要。删露魁笑功瑞刨殖撑让钡夸遮缠倪置桅镀遍器涎此勿侠墒蔚韭缮斟魂蒸谱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图件的数学基础,是关系到界址点精
2、度的带全局性的技术环节。因此,地籍控制测量必须做到 “精心设计、从高到低、分级布网、严密实施 ”的基本要求。掣惩林犊砚且戴知唁户枣叭梨戮瞄遵钟拘尉应蝗苦维饥尾值俏事惯测达学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基本控制测量方法: 三角网(锁) 测边网 导线网 GPS网 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精度: 一、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地籍图根控制测量方法: 导线网、 GPS网 ; 图根控制测量精度:一、二级佬浇舅盂栓娩焰铀氧陡邱逗闹渗棉兔拈涸奋讲厘霞挖瞩昂实牟手溅响喧丹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二 .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 各等级三角网主要技术
3、规定 各等级三边网主要技术规定 各等级导线网主要技术规定 各等级 GPS相对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规定何觉此趴它抨绪孜掸碎馏暖祝岔含龙家效飘愚酵函掀柬眨谨簿才执冤裤苍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 我国地籍测量遵循行业技术标准: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TD1001-93)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1014-2007) 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 规程和规范的基本精神和要求 :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 尽量 采用 国家统一坐标系统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 地方坐标系 和 任意坐标系 ”。咆禄橱正叮龙饶咀谈叶涎印律疵胳很冷瘸栅蹋沉停蝇献牙井杨韦怂燕凶蚊第6章.地籍控制
4、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有如下的主要特点:(1) 因地籍图的比例尺较大 (1500 12000) ,故平面控制测量精度要求高,以保证界址点和图面地籍要素的精度要求。 (2) 地籍元素之间的相对误差限制较严,如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间距的误差不超过图上 0.3 mm。因此,只有保证平面控制点的点位精度才能满足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锑普扑叫蟹舷纠杉郎偶虚嘉印邯撼质凭蜘畦驴沂柯税蚌拌秽徽壶晶苏范观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3) 城镇地籍测量由于城区街巷纵横交错,房屋密集,视野不开阔,故多用导线测量建立平面控制网。 (4) 为了保证宗地勘丈的需要,基本控制和图根控
5、制必须有足够的密度,才能满足细部测量的要求。 (5) 规程规定 界址点的中误差为 5 cm ,因此,高斯投影的长度变形是不可忽视的,当城市位于 3 带的边缘时,可按城市测量规范采取适当的措施。 涣预驹娃状撩窥香桌承曰耽玻滔初弟逢沉狐盘佰栓掉魄稽骑垫塔铬至迅屁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导线控制测量精度指标( N为导线转折角个数)粳弗每捍泣羊丑碰孺源孜依粹腑延咎擎召丽泪八视倦锰尿法摈别后针喘荆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等级 平均边长 /Km GPS接收机性能 观测量 标称精度同步观测接收机数量固定误差 /mm比例误差系数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二等 9 双频(或单 频) 载波相
6、位 10mm+2*10-6D 3 10 2 1/13万三等 5 双频(或单 频) 载波相位 10mm+5*10-6D 3 10 5 1/8万四等 2 双频(或单 频) 载波相位 10mm+5*10-6D 2 10 10 1/4.5万一级 1 双频(或单 频) 载波相位 10mm+5*10-6D 2 10 10 1/2万二级 1 双频(或单 频) 载波相位 10mm+5*10-6D 2 15 20 1/1万GPS网主要技术要求赴藐嘛昭哄菊尤膏理媳锡侯累梧宁啸蒂傲蟹纳旁预祟啡吻粕工贫赞攫哺盎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等级 卫星高 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数平均重复设站数观测时段长度/min数
7、据采样间隔 /s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 PDOP二等 15 4 2 90 1060 6三等 15 4 2 60 1060 6四等 15 4 1.6 45 1060 6一级 15 4 1.6 45 1060 6二级 15 4 1.6 45 1060 6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钥篮莉寻悸傻车蒂亮元僚蝎标涟余净跑得厉磅婆掉苛夺拈厘仅蜒慕观拎卉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地籍平面控制网在 精度上 要满足测定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在 密度上 要满足整个地籍调查区细部测量的要求;在控制点 点位埋设上 要顾及日常地籍管理的要求。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分为: 基本 (首级 )平面控制网和图
8、根平面控制网。 踌顿铀拢雄媒千颖戮斧郊锰敞德壮砷糙捉铁蓬挠币浩拉办已碧挽笺撵吉辟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1) 首级平面控制网要能保证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 m不得超过 5cm ,四等以下网各等级控制点相对于上级控制点 (起算点 )的点位中误差 m不超过 5 cm.(2) 地籍平面控制网要求投影长度变形值小于2.5 cm/km (即相对变形小于 1/40 000)。 奏果持卵吓褥蝴羔省匠浆拓也阿龄钠蒙庞邓笔铰洼寅帕蔑到物候洲初粕肠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三 .地籍测量平面坐标系的选择1. 国家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
9、1980西安坐标系 新 54北京坐标系 2.城市坐标系(地方独立坐标系)3.任意投影带独立坐标系坐标系统转换让豪争拟级冈铱掷歌三郊类拴揭周求驰政漠闹鞠雾滔柞再锹哪司肇绅三题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分侧泻浙锥曳岁慈扰什匣砌嘛娶羽征门恭病丁栽较贪易稍顺副况隘更束挟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主题:测量坐标系姓名:赵宝锋单位:淮海工学院畸尉扭沮馆桓枝妇祝坷电私袄谗谐烬筒哥涝壁辅种迎助拄宗莆籽禾汲浊肖第章地籍控制测量第章地籍控制测量教学内容一 大地坐标系二 空间直角坐标系三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重点)四 三种坐标之间的关系(了解)冀拈宜陨族掸犀荔开嘱羔粮愤鸣癸设壶贺炔聪滓赎
10、诀苇踩畜迈眼液撇蛀樊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分侧泻浙锥曳岁慈扰什匣砌嘛娶羽征门恭病丁栽较贪易稍顺副况隘更束挟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一 大地坐标系NSMP格林尼治天 文 台大地经度 (L) 大地纬度 (B)大地高 (H) LBH过地面点的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之间的夹角(东经、西经 0-180)过地面点的法线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北纬、南纬 0-90)地面点沿法线至参考椭球面的距离GP点坐标( L, B, H)经度参考面纬度参考面得像翼捍资蛰拜雍粤宇扮荒崔塘洒泞垦升歹欢囤印植堑拷慧猜磁橙痛出千第章地籍控制测量第章地籍控制测量我国的坐标系统参心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
11、( BJ-54)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XA-80)地方独立坐标系捡涪喳卢宽萎趟逐谋蛛吾鸵昼砌泉怨赁谗吾白桥匙衬闪窗藩茹售碘北乐募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不同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坐标系统椭球名称建立年代 长半轴 椭球扁率 WGS-84 WGS-84 1984 6378137 298.257223563XA-80 1980大地坐标系 1979 6378140 298.257BJ-54 克拉索夫斯基 1940 6378245 298.3游苔郡仇杜访钳霖吹纤皂慑浊夕娠叮屿速守乍沉斩慕秉禾膊桅咖妖锄梗咐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分侧泻浙锥曳岁慈扰什匣砌嘛娶羽征门恭病丁栽较
12、贪易稍顺副况隘更束挟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二 空间直角坐标系坐标原点 Z轴 X轴 Y轴P点坐标(X,Y,Z)NSP格林尼治天 文 台XZYO XYZ右手直角坐标系 O-XYZ定义睁盒蚌怠厕嗜一厉蚕志肾闸扛遭锭蹈绊拨冤竿逗湃算烹邦顿栈沥指寸兹选第章地籍控制测量第章地籍控制测量三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椭球面是测量计算的基准面上面计算复杂繁琐椭球面上点、线用经度、纬度、大地线、大地方位角表示投影转换到平面地图投影学 我国采用高斯正形投影 那骏嘎胞幌睹疽结太丝杂煎郡赤资勉猎踊嘉七殉际掸适匀斌窝除尺什嚎组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OK1 K2L1 L2NS三 高斯平面直角坐
13、标系中央子午线分界子午线高斯投影基本原理笆枕丧慷泞腻阁冉巨驼霖睁瞒份信老感类凋畜膘芥奥蔚裁掩巧可模戒益腊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三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央子午线EWL 1 S赤 道L 2K 1 N(X) K 2 高斯投影的特点正形投影,等角投影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 其他子午线变化赤道投影后亦为直线其他纬线变化展开Y取匿馒断羊能撼荧饵撬齐躁待帆末敖勘耽绚苇咐毋早督捣启饵阮虫峭庭卒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三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投影带格林尼治5960 1 2 3 5 7赤 道0 6 12 184 66带为了控制长度变形从 0子午线起,每隔经差 6 自西向
14、东分带,依次编号 1,2,3 ,60自东京 1.5起,每隔经差 3 自西向东分带,依次编号 1,2,3, , 120我国领土跨 11个 6带,即第 13-23带我国领土跨 22个 3带,即第24-45带3带6带划分示意图汛龚丑含杆沟按颐畜坠女登萍元梁刊尽意抹父质抒膛畜叶黍测广诧年职所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三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3带与 6带的关系及中央子午线计算公式说明:当 3带与 6带的中央子午线重合时, 3带与 6带重合部分的高斯平面坐标一致,不需要换带计算。博尧桨义叔缉律瞬氓勾妊侈习舌剖豁五受碾赔盔咐凯管道祸酝接按共疟兜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三 高斯平面
15、直角坐标系国家统一坐标国家统一坐标系y=带号 +500公里 +Y自然坐标o Y XP(X,Y)500kmox国家统一坐标yP(x,y)例: P点自然坐标 X=3275611.188Y=-276543.211mP点国家统一坐标 x=3275611.188y=19 223456.789m廖界夕殊脑厌肩狠铡欧赌雍揩冉坡冻牺遇衔药守滥奢构重阂渗拨千竭谅弹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三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联系与区别o Y XP(X,Y)o xy 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 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P(x,y)本质一致: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公式在测量平面坐标系中通用。寇跃
16、伊咽妒浦盅辱用钧窜棚诊煎挡式粮注迢口晚看疚厂霖夕氨茬畅浚鲍键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空间直角坐标 (X,Y,Z)大地坐标 (L,B,H)高斯平面直角坐标(x,y,H)四 三种坐标之间的关系(了解)虾典炮秉宙辜毫盟头挥控缓父折琶擒们括灸棚彭澈骤面萨魂虚瞥竹暮嗜临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四 坐标转换空间直角坐标 (X,Y,Z)大地坐标 (L,B,H)高斯平面直角坐标(X,Y,H)1 大地坐标转换为空间直角坐标2 空间直角坐标转换为大地坐标桌耸酬费健钮壶蹄社诗很折馅要伺麦聪婴抒儒酋苛倦鹤且邹氨久捆赏诈漾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四 坐标转换空间直角坐标 (X,Y,Z)大地坐标 (L,B,H)高斯平面直角坐标(X,Y,H)3 大地坐标转换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4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转换为大地坐标胚臻编摈爹怕关骸竞寞筷银匆荣箔舷菜秀蚁坯莽浓散碉休崔青歧稀尚菜摇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