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泥胶砂试模校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以及修理后的水泥胶砂试模的校验。一、技术要求1.1 产品应有铭牌,其中包括型号、规格、制造厂、出厂编号及出厂日期等。1.2 应有产品合格证和产品说明书。1.3 试模的侧板和端板应由硬质钢材制造,底座可用铸铁制造,组装后试模的有效尺寸应符合下表规定: 试模尺寸允许偏差表试模部位 允许尺寸(mm)长 1600.8宽 405.1高 400.101.4 试模内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平整度误差应不大于试模边长的 0.05%。1.5 试模组装后,各相交面应垂直,偏差不大于 1。1.6 试模组装应紧密,在试件成型时不出现漏浆现象。二、校验项目及条件2.1 校验项目2.
2、1.1 外观。2.1.2 试模尺寸。2.1.3 试模内表面平整度。2.1.4 试模垂直度。2.1.5 试模漏浆检查。2.2 校验用器具2.2.1 游标卡尺:量程 300mm,分度值 0.02mm。2.2.2 钢直尺:量程 300mm,分度值 1.0mm。2.2.3 塞尺:厚度 0.22mm。2.2.4 万能角度尺:量程 360,分度 值 5。三、校验方法3.1 按技术要求 1.1 和 1.2 条对试模的外观和资料进行检查。3.2 用游标卡尺对试模的有效尺寸进行测量。3.3 用钢直尺和塞尺对试模内表面、端板和底座进行平整度测量。3.4 用万能角度尺对组装后试模进行垂直度测量。3.5 将装满水泥胶
3、砂的试模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的操作步骤在振动台上振 30s,检查是否有漏浆现 象。四、校验结果处理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五、校验周期、记录与证书校验周期为 12 个月。校验记录格式见下表,校 验证书格式见附录 1。注:本方法摘自 铁道部工程试验专用仪 器校验检验方法。雷氏夹校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以及检修后的雷氏夹的校验。二、技术要求1.1 雷氏夹应由铜质材料制成,外表光滑,无变形。1.2 环模直径 30mm,高 30mm,模厚 0.5mm,切口 1.0 mm。1.3 指针长 150mm,间距 10mm,针直径 2.0mm。1.4 校验时两指针针尖距离增加范围为 17.5
4、mm2.5mm,且能恢复至原来状态。二、校验项目及条件2.1 校验项目2.1.1 外观。2.1.2 雷氏夹尺寸。2.1.3 针距及状态。2.2 校验用器具2.2.1 游标卡尺:量程 300mm,分度值 0.02mm。2.2.2 钢直尺:量程 500mm,分度值 1mm。2.2.3 砝码:300g。三、校验方法3.1 外观检查:雷氏夹应由铜制材料制成,外表光滑,无变形。3.2 用游标卡尺测量环模尺寸及指针直径。3.3 用钢直尺测量指针长度和环模的高度。3.4 将雷氏夹一根指针的根部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绳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挂上 300g 质量的砝码, 测量两根指针针尖的距离;去掉砝码后,针尖的
5、距离能否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四、校验结果处理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五、校验周期、记录与证书校验周期为 12 个月。校验记录格式见下表,校 验证书格式见附录。注:本方法摘自 铁道部工程试验专用仪 器校验检验方法。水泥抗压夹具校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以及检修后的 40mmx40mm 水泥抗压夹具的校验。一、技术要求1.1 抗压夹具应保持清洁,不得有碰伤划痕;应有牢固的铭牌,内容包括:仪器名称、规格型号、制造厂名、出厂 编号、出厂日期。1.2 上、下压板应为硬质钢材制成,其 长度为 400.1mm,宽度为 40mm,厚度大于 10mm。1.3 上、下压板与试件整个接触表面的平面
6、公差为 0.01mm。上、下 压板自由距离大于 45mm。1.4 上压板上的球座中心应在夹具中心轴线与上压板下表面的交点上,公差为1mm ,上压板随着与试 件的接触而自动找平。1.5 下压板的表面对夹具的轴线应是垂直的,并且在加荷过程中应保持垂直。1.6 定位销高度不高于下压板表面 5mm,间距为 4155mm。二、校验项目及条件2.1 校验项目2.1.1 目测检查技术要求 1.1 的内容。2.1.2 上、下压板的长度、宽度、厚度及自由距离。2.1.3 上、下压板的平面公差。2.1.4 球座中心位置。2.2 校验用器具2.2.1 游标卡尺:量程 300mm,分度值为 0.02mm。2.2.2
7、钢直尺:量程 300mm,分度值为 1mm。三、校验方法3.1 目测检查外观。3.2 用钢直尺测量上、下压板自由距离。3.3 用游标卡尺测量上、下压板的长、 宽、厚及球座中心位置。四、校验结果处理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五、校验周期、记录与证书校验周期为 12 个月。校验记录格式见下表,校 验证书格式见附录 1。注:本方法摘自铁道部工程试验专用仪器校验检验方法。细集料压碎指标测定仪校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新的或检修后的按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测定细集料抵抗压碎的能力,以 间接地推测其相应强度所使用的压碎指标值测定仪的校验。 测定细集料抵抗 压碎的能力,以 间接地推
8、 测其相应的强度。一、技术要求1.1 钢制圆筒:外径 97mm、内径 77mm,高 70mm。外壁光滑镀铬,内壁光洁。顶面与底面平行且垂直筒轴线。1.2 钢制底 盘:外径 117mm、内径 97mm。底外壁光滑镀铬内壁光洁,底壁与底面垂直。底外周相对两侧安有钢制提手。1.3 钢制加 压头:压头 底部直径 75mm、高 20mm。压头上部直径 50mm、高42.5mm,顶面与底面平行,表面镀铬。1.4 圆筒、底盘、加压头及提手焊缝均打磨光滑、平整。二、校验用计量器具3.1 游标卡尺:量程 300mm 与 150mm,分度值 0.02mm。3.2 钢直尺:量程 500mm,分度值 1mm。三、校验
9、方法4.1 目测和手摸各表面及焊缝是否光滑、平整,外表是否镀铬。4.2 用钢直尺测量各部分的高度、深度,各测三次,取算术平均值。4.3 用游标卡尺测量各部分的外径、内径、壁厚,各测量三次,取算术平均值。4.4 用直角尺测量需要平行的各面是否平行及与轴线是否垂直。四、校验结果处理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五、校验周期、记录与证书校验周期为 24 个月。校验记录格式见下表,校 验证书格式见附录 1。注:本方法摘自铁道部工程试验专用仪器校验检验方法。粗集料压碎指标值测定仪校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以及检修后的压碎指标值测定仪的校验。一、技术要求1.1 钢制圆筒,外径 172mm、内径
10、152mm、高 125mm。外壁光滑镀铬,内壁光洁度为 4。顶面与底面平行且垂直筒轴线。1.2 钢制底盘:外径 182mm、内径 172mm、高 20mm、底深 10mm。底外壁光滑镀铬、底内壁光洁度为 4。底内外壁平行,底壁与底面垂直。底外周相对两侧安有为 8mm 钢制提手。1.3 钢制加压头:压头底部直径 150mm、高 50mm,压头上部直径 60mm、高50mm,并相对两侧装有直径为 8mm 钢制手把,其总长150mm ,顶面与底面平行、光滑、平整,并与压头轴线垂直,表面镀铬。1.4 圆筒、底盘、加压头、提手及手把 焊缝均打磨光滑、平整。二、校验项目及条件2.1 校验项目2.1.1 外
11、观检查。2.1.2 几何尺寸。2.1.3 光洁度。2.2 校验用器具2.2.1 钢直尺:量程 300mm,分度值 1mm。2.2.2 游标卡尺:量程 300mm,分度值为 0.02mm。2.2.3 直角尺。三、校验方法3.1 目测和手摸各表面及焊缝是否光滑、平整,外表是否镀铬。3.2 用钢直尺测量各部分的高度、深度,各测两次,取算术平均值。3.3 用游标卡尺测量各部分的外径、内径、壁厚,各测量两次,取算术平均值。3.4 用直角尺测量需要平行的各面是否平行及与轴线是否垂直。四、校验结果处理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五、校验周期、记录与证书校验周期为 24 个月。校验记录格式见下表,校 验
12、证书格式见附录 1。注:本方法摘自铁道部工程试验专用仪器校验检验方法碎石或卵石针状规准仪校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以及检修后的碎石或卵石针状规准仪的校验。一、技术要求1.1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针状规准仪1.1.1 针状规准仪底板长 360mm、宽 20mm、厚 5mm。1.1.2 针状规准仪规准柱直径 6mm、高(距底板上表面)分别为45mm、40mm、35mm、30mm、25mm、20mm、15mm。1.1.3 规准柱柱心距分别为 92mm、74mm、60mm、46mm、37mm、24mm。1.2 建筑用卵石、碎石针状规准仪1.2.1 针状规准仪底板长 348.7mm、宽 20mm
13、、厚 5mm。1.2.2 针状规准仪规准柱直径 6mm、高(距底板上表面)分别为37.5mm、31.5mm、26.5mm、19.0mm、16.0mm、9.50mm、4.75mm。1.2.3 规准柱柱心距分别为88.8mm、75.6mm、60.6mm、48mm、36.6mm、23.1mm。1.3 底板及规准柱应平直、光滑、表面镀铬。每根柱垂直底板、焊接牢固且无焊接痕。二、校验项目及条件2.1 校验项目2.1.1 外观。2.1.2 各部位尺寸。2.2 校验用器具2.2.1 钢直尺:量程 300mm,分度值 1.0mm。2.2.2 游标卡尺:量程 300mm,分度值为 0.02mm。2.2.3 直角
14、尺。三、校验方法3.1 目测和手摸各表面是否光滑、平整,是否镀铬。有无 锈蚀及焊接疤,焊接是否牢固。3.2 用钢直尺测量针状规准仪底板长、宽、厚和 规准柱高与柱心距。3.3 用游标卡尺测量规准柱直径(精确至 0.1mm)。3.4 用直角尺测量规准柱是否垂直底板。四、校验结果处理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为合格。五、校验周期、记录与证书一次性校验。校验记录格式见下表,校 验证书格式见附录 1。注:本方法摘自铁道部工程试验专用仪器校验检验方法。碎石或卵石片状规准仪校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以及检修后的碎石或卵石片状规准仪的校验。一、技术要求1.1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片状规准仪1.1.1
15、片状规准仪长 190mm、宽 115mm、厚 3mm、高 100mm。1.1.2 片状规准仪为条孔,长宽分别为 85.8mm14.3mm、67.8 mm11.3mm、54 mm9mm、43.2 mm7.2mm、31.2 mm5.2mm、18 mm3mm。条孔均匀分布在规准板上。1.2 建筑用卵石、碎石片状规准仪1.2.1 片状规准仪长 240mm、宽 120mm、厚 3mm、高 100mm。1.2.2 片状规准仪为条孔,长宽分别为 82.8mm13.8mm、69.6 mm11.6mm、54 .6mm9.1mm、42.0 mm7.0mm、30.6 mm5.1mm、17.1 mm2.8mm。条孔均
16、匀分布在规准板上。1.3 规准孔两端为圆弧形,其弧形分别为各孔宽度。1.4 规准板支腿为 8mm 直径的光圆钢筋制成。1.5 规准板及支腿平直、光滑、表面镀铬,孔壁平直。二、校验项目及条件2.1 校验项目2.1.1 外观。2.1.2 尺寸。2.2 校验用器具2.2.1 钢直尺:量程 300mm,分度值 1mm。2.2.2 游标卡尺:量程 300mm,分度值为 0.02mm。2.2.3 弧度板。三、校验方法3.1 目测和手摸是否光滑、平整,是否镀铬。3.2 用钢直尺测量片状规准仪长、宽、厚及高。3.3 用钢直尺测量孔宽及孔长。3.3 用游标卡尺测量支腿直径。3.4 用弧度板测量条孔端部的弧径。四
17、、校验结果处理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五、校验周期、记录与证书校验周期为 12 个月。校验记录格式见下表,校 验证书格式见附录 1。注:本方法摘自铁道部工程试验专用仪器校验检验方法。混凝土坍落筒校验方法本方法是用于新购和使用中的以及检修后的混凝土坍落度筒及维勃稠度仪用的坍落度的校验一、技术要求1.1 坍落度筒应为薄钢板或其他金属制成的圆台形筒。内壁光滑、无凹凸部位。底面和顶面应互相平行并与锥体的轴线垂直。1.2 坍落度筒筒外上端三分之一高度处应焊两个手把,下端应焊脚踏板。1.3 坍落度筒的内部尺寸为:底部直径 2002mm顶部直径 1002mm高 度 3002mm筒壁厚度 不小于 1
18、.5mm1.4 钢制捣棒直径 160.2mm,长 6005.0mm 的钢棒,表面光滑平直,端部 应磨圆。二、校验项目及校验条件2.1 校验项目2.1.1 外观检查。2.1.2 筒各部位尺寸检查。2.2 校验用器具2.2.1 游线卡尺 :量程 300mm,分度值 0.02mm。2.2.2 钢直尺:量程 500mm,分度值 1mm。2.2.3 直角尺三、校验方法3.1 目测检查内壁是否光滑,有无凹凸部位。3.2 用钢直尺测量两个把手是否在筒外上端三分之一高度处。底面和顶面应互相平行并与锥体轴线垂直,测量捣棒长度。3.3 用游标卡尺测量筒壁厚度及捣棒直径,测量筒底及顶部内径和高度尺寸,各部位应测量两
19、点,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 1mm。3.4 用直角尺测量底面、顶面是否与筒轴线垂直。四、校验结果处理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五、校验周期、记录与证书校验周期为 12 个月。校验记录格式见下表,校验证书格式见附录 1。注:本方法摘自铁道部工程试验专用仪器校验检验方法。混凝土及砂浆试模校验/检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的各种混凝土、砂浆试模的校验/检验。一、技术要求1.1 组成模腔的各平面应刨光,其不平度应不大于 0.05mm。1.2 承压面与相邻面的不垂直度不应超过0.5 度。1.3 模型的内部尺寸试模尺寸(mm) 边 长100100100 1000.2mm150150150 150
20、0.2mm200200200 2000.4mm100100300 1000.2mm3000.4mm100100400 1000.2mm4000.4mm150150550 1500.2mm5500.4mm150150 1500.2mm1500.2mm70.770.770.7 70.20.2mm二、校验/检验项目及条件2.1 校验/检验项目。2.1.1 不平整度。2.1.2 相邻面不垂直度。2.1.3 模腔各部尺寸。2.2 校验/检验用器具。2.2.1 万能角度尺。2.2.2 游标卡尺:量程 300mm,分度值 0.02mm。2.2.3 塞尺。2.2.4 钢直尺:量程 500mm,分度值 1mm。
21、三、校验/检验方法3.1 新购试模按下述方法进行校验。3.1.1 用钢直尺和塞尺在各种模型的两个垂直的方向上选择两个不同部位测量模型内部表面的不平度,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 0.01mm。3.1.2 用万能角度尺测量各种模型内部各相邻的不垂直度。各相邻面选择不同部位测量两点,取算术平均 值,准确至 0.1 度。3.1.3 用游标卡尺测量各种模型内部的尺寸,在每个方向上选择两个测点,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 0.1mm。3.2 使用中的试模检验,用肉眼观测试模有无明显变形、锈蚀、 组合是否密贴。四、校验/检验结果处理全部校验/检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五、校验/检验周期、记录与证书校验/检验周期为
22、 24 个月。校 验/检验记录格式见下表,校验/检验证书格式见附录 1。注:本方法摘自铁道部工程试验专用仪器校验检验方法。砂浆稠度仪校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的以及检修后的砂浆稠度仪的校验。一、技术要求1.1 带动刻度盘的齿条应清洁、无变形。1.2 刻度盘位置固定,刻度线应清晰、无 变形。1.3 滑杆及试锥表面应平直光滑,依靠自重自由下落,不得有紧涩和旷动。1.4 试锥与滑杆总质量 3002g。1.5 试锥尺寸:高度 1451mm,锥底直径为 751mm ,锥角 301。1.6 在试锥与底座平面接触的情况下,试锥的最大偏离度不超过 1.5mm。1.7 圆锥形金属筒尺寸:高度 180mm2
23、mm,锥底直径 1502mm 。二、校验项目及条件2.1 校验项目2.1.1 外观检查。2.1.2 检查试锥和滑杆总质量。2.1.3 测量试锥及圆锥形金属筒的尺寸。2.2 校验用器具2.2.1 天平:称量 1000g,感量 1g。2.2.2 游标卡尺:量程 300mm,分度值 0.02mm。2.2.3 万能角度尺。三、校验方法3.1 外观检查:技术要求中 1.1、1.2、1.3 条通过目测和手动的方法检查。3.2 用天平称量试锥和滑杆的总质量。3.3 用游标卡尺测量试锥尺寸及圆锥形金属筒的尺寸。3.4 用万能角度尺测量试锥偏离度。四、校验结果处理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五、校验周期、
24、记录与证书校验周期为 24 个月。校验记录格式见下表,校验证书格式见附录 1。注:本方法摘自铁道部工程试验专用仪器校验检验方法光电式液、塑限测定仪校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及检修后的光电式液、塑限测定仪(光电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的校验。一、技术要求1.1 锥体在吸附断电后,可自由下落,且不得有旷动。1.2 锥体部分的总质量为 760.2g。1.3 锥体夹角为 300.2。1.4 锥尖容许磨耗不得大于 0.3mm。二、校验项目及条件2.1 校验项目2.1.1 锥体吸附断电后下落情况。2.1.2 锥体部分技术参数:1 锥体质量2 锥体夹角3 锥尖磨耗2.2 校验用器具2.2.1 天平:称量
25、 200g,感量 0.1g。2.2.2 游标卡尺:量程 300mm,分度值 0.02mm。三、校验方法3.1 用目测检查断电后锥体下落情况。3.2 用天平称量锥体质量,准确至 0.1g。3.3 用游标卡尺测量锥底直径和锥高后,计算出锥尖夹角,准确至 0.1。3.4 用游标卡尺测量锥尖磨耗,准确至 0.1mm。四、校验结果处理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五、校验周期、记录与证书校验周期为 12 个月。校验记录格式见下表,校 验证书格式见附录。注:本方法摘自铁道部工程试验专用仪器校验检验方法。灌砂仪校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及修理后的灌砂仪的校验。一、技术要求1.1 灌砂仪各组成部分的
26、尺寸应符合下表规定:储 砂筒尺寸(mm) 倒置圆锥形漏斗尺寸(mm)标定罐尺寸(mm)灌砂仪种类 内径 筒深 筒底中心开口直径上开口直径下口直径 高 内径 深100 100 270 10 10 100 90 100 150/200150 150 270 10 10 150 90 150 150/2001.2 倒置圆锥漏斗与储砂筒两者之间所设阀门应开关灵活。二、校验项目及条件2.1 校验项目2.1.1 灌砂仪各组成部分尺寸。2.1.2 确定填满倒置圆锥形漏斗所需砂的质量。2.1.3 校验标定罐容积。2.2 校验用器具2.2.1 电子天平:称量 10kg,感量 1g。2.2.2 游标卡尺:量程 3
27、00mm,分度值 0.02mm。2.2.3 钢直尺:量程 500mm,分度值 1.0mm三、校验方法3.1 灌砂仪各组成部分尺寸校验方法3.1.1 用游标卡尺测量各部位直径。3.1.2 用钢直尺测量各部位深度。3.1.3 手动检查阀门开关是否灵活。3.2 标定罐容积校验方法3.2.1 空罐连同玻璃板置于电子天平上称量,准确至 1g,记质量 m1;3.2.2 向标定罐中注水至满(以玻璃板下无气泡为准),擦干外表称量,记质量 m2;3.2.3 标定罐容积按下式计算:V=( m1- m2)/ w (cm3)式中: w为水的密度3.3 填满倒置圆锥形漏斗用砂的质量确定方法3.3.1 将粒径 0.250
28、.5mm 洁净均匀的砂烘干,并放置足够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3.3.2 向灌砂仪的储砂筒内装砂至距筒顶 15mm 左右为止。称储砂筒中砂的质量,准确至 1g,记质量 m5;3.3.3 将灌砂筒置于标定罐上,打开阀门, 让砂流入标定罐内,直至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关上阀门,称量灌砂筒内余砂质量记 m4;3.3.4 再将灌砂筒放在玻璃板上,打开阀门, 让砂流出,直至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关上 阀门,并细心取走灌砂筒;3.3.5 收集并称量留在玻璃板上砂,准确至 1g,记质量 m3;3.3.6 砂的密度 s 按下式计算:s=( m5- m4- m3)/ V (g/ cm3)四、校验结果处理全部校验
29、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五、校验周期、记录与证书校验周期为 24 个月。校验记录格式见下表,校 验证书格式见附录 1。注:本方法摘自铁道部工程试验专用仪器校验检验方法。土的 CBR 试模校验方法土的 CBR 试验用试模是用于土的 CBR 试件制作,待试件成型后进行 CBR 试验。一、技术要求1.1 试模为内径 152 土 0.5mm,高 170 土 1mm 的圆柱体形金属筒。1.2 试模内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砂眼、裂纹及划伤。1.3 试模结构应保证在试件成型时,试模与套筒及底板等具有足够的定位面,能正确定位,且具有通用性。1.4 试模在成型试件时不得产生变形。二、校验方法2.1 尺寸测量:
30、用卡尺测定试模的种种尺寸,准确至 0.1mm,试模的内径取十字对称上下四个断面四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高度取十字对称四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2.2 外观检验:外观检验应在明亮处目测。三、校验用标准器具3.1 游标卡尺:量程 300mm,分度值 0.02mm。3.2 电子天平:称量 15000g,感量 1g。四、校验结果处理校验合格后方能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时,应不定时校验。五、校验周期:校验周期为一年。玻璃仪器校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的玻璃容量仪器的校验。一、技术要求1.1 欲校验的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量筒等必须完整,无破损。1.2 欲校验的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量筒等必须
31、充分洗涤干净、干燥并编号。滴定管必须分别按酸、碱滴定管的要求备好。1.3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量筒的容许误差见下表:容 许 误 差(mL)滴定管 移液管 容量瓶 量筒容积(mL) 1 级 2 级 1 级 2 级 1 级 2 级 1 级 2 级2 0.006 0.0155 0.01 0.03 0.01 0.03 0.01 0.0310 0.02 0.04 0.02 0.04 0.02 0.0425 0.03 0.06 0.04 0.10 0.03 0.0650 0.05 0.10 0.05 0.12 0.05 0.10 0.05 0.10100 0.08 0.16 0.10 0.20 0.1
32、0 0.20250 0.10 0.20 0.10 0.20500 0.15 0.30 0.15 0.301000 0.30 0.60 0.30 0.602000 0.60 1.20二、校验项目及条件2.1 校验项目2.1.1 测定玻璃仪器在一定温度下的容积。2.2 校验用器具2.2.1 天平:量程 200g,分度值 0. 1mg;量程 1000g,分度值 0. 5mg;量程 5000g,分度值 2. 5mg。2.2.2 100ml 具塞三角瓶。2.2.3 温度计:050,分度值 0.5。三、校验方法3.1 绝对校正法:主要用于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量筒的校正。3.1.1 滴定管的校正方法:(
33、1)加入与室温相同的蒸馏水,并记录水的温度。(2)按被校滴定管的容积分成五等份,每次放出一份至已称至恒量的具塞三角瓶中称量,重复放出蒸馏 水、称量、直至完毕。(3)根据水温查表,计算实际容积、校准 值、总校准 值。3.1.2 容量瓶的校验方法:(1)按容量瓶的容量称量,其称量精度见下表:容量瓶容积(mL) 50 100 250 500 1000称准至(g) 0.015 0.015 0.01 0.02 0.05(2)以蒸馏水充满容量瓶,准确至标线,同 时记录水温,切不可将水弄到容量瓶的外壁。(3)将充满水的容量瓶放置约 10min,检查容量瓶中的水是否准确至标线,若高出标线,应用干净的吸管将多余
34、的水吸出。(4)在同一天平上称量后,记录、 计算容量瓶实际容积。3.1.3 移液管的校验方法试:校验方法同滴定管,只是无须将移液管容积等分成五等份,一次称量即可。3.1.4 量筒的校验方法:其校验方法同容量瓶。3.2 相对校正法:在很多情况下,容量瓶与移液管是配合使用的,因此重要的不是要知道所用的容量瓶的绝对容积,而是容量瓶与移液管的容积的比是否正确。3.2.1 将校正过的移液管吸取蒸馏水注入容量瓶中,记录注入次数(注意次数须为 5 或 10)。3.2.2 观察容量瓶中水的弯月是否与标线相切。3.2.3 重复上述操作两次。3.2.4 如果仍不相切,可在容量瓶中作一新标线,以后配合该支移液管使用
35、时,可以以新标线为准。四、校验结果处理经校验符合技术要求者准予使用,不合格者报废。五、校验周期、记录与证书一次性校验。校验记录格式见下表,校 验证书格式见附录 1。注:本方法摘自铁道部工程试验专用仪器校验检验方法。钢筋冷弯弯芯校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钢筋冷弯弯芯的校验。一、技术要求1.1 钢制连接件主体:连接杆上端侧带螺孔,下端底面中央有燕尾槽。1.2 钢制过渡件:上端顶面中央有示燕尾块。下端底面中央有燕尾槽。1.3 钢制带燕尾块的各种不同直径的弯芯,长 80mm,直径分别为:8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22mm、24mm、30mm、36mm、4
36、2mm、48mm、50mm、54mm、56mm、60mm、64mm、66mm、70mm、72mm、75mm、80mm、90mm、100mm、110mm、112mm、120mm、125mm、128mm、130mm、144mm、160mm、164mm、168mm、180mm、192mm。二、校验项目及条件2.1 校验项目2.1.1 外观。2.1.2 尺寸。2.2 校验用器具2.2.1 钢直尺:量程 300mm,分度值 1mm。2.2.2 游标卡尺:量程 300mm,分度值 0.02mm。三、校验方法3.1 目测和手摸是否光滑、平直。3.2 钢制连接件头是否能牢固地安装在所使用的万能材料试验机上。3
37、.3 各燕尾块与燕尾槽配合是否过紧或过松。3.4 用钢直尺测量各弯芯的长度。3.5 用游标卡尺测量各弯芯的半径。四、校验结果处理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五、校验周期、记录与证书校验周期为 12 个月。校验记录格式见下表,校 验证书格式见附录 1。注:本方法摘自铁道部工程试验专用仪器校验检验方法。环刀校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新购和使用中的直径为 79.8mm、70mm、64mm、61.8mm 四种规格的环、刀校验。一、技术要求1.1环刀直径为 79.80.2mm 高 200.2mm1.2环刀直径为 700.2mm 高 520.2mm1.3环刀直径为 640.2mm 高 200.2mm1.
38、4环刀直径为 61.80.2mm 高 200.2mm二、校验项目及仪器2.1校验项目环刀直径及高2.2仪器游标卡尺:分度值为 0.02mm三、校验方法3.1环刀内直径用游标卡尺在环刀平面两个垂直方向上测量,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 0.1mm。3.2环刀高度用游标卡尺在环刀直径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取四处测量其高度,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 0.1mm。四、校验结果处理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五、校验周期校验周期为一年。注:本方法摘自铁道部铁路工程试验专用仪器校验方法 。动力触探(标贯)仪校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的动力触探(标贯)仪的校验一、技术要求动力触探(标贯)仪技术参数见下表类型
39、落锤质量 (Kg) 落距(cm) 探杆直径 (mm) 圆锥头或贯入器轻型 100.01 501 250.5 锥角=60.50.5锥底面积 A=12.60.1cm2动力触探 63.50.5 762 420.5(壁厚)锥底=460.5锥底面积 A=430.4cm2重型 标准贯入 63.50.5 762 420.5外径 510.5cm内径 350.5cm长 70010cm二、校验项目2.1.落锤质量、落距2.2.探杆直径2.3.圆锥头锥角及锥底面积或贯入器内径、外径及长度。三、校验用器具3.1.钢直尺:量程 1m、分度值 1mm。3.2.台秤:称量 100Kg、感量 50g。3.3.案秤:称量 15
40、Kg、感量 10g。3.4.万能角度尺:精度 0.5。3.5.游标卡尺:量程 150mm,分读值 0.02mm。四、校验方法4.1.10Kg 落锤质量用 15Kg 案秤称量,精确至 10g。63.5Kg 落锤质量用100Kg 台秤称量,精确至 50g。4.2.落距用钢直尺测量,精确至 1mm。4.3.探杆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取两个垂直方向的平均值,精确至 0.1mm。4.4.圆锥锥角用万能角度尺测量两个垂直方向,测定两个垂直方向,取平均值,精确至 0.5 度。4.5.圆锥锥底面积,用游标卡尺测量圆锥底部直径,测定两个垂直方向,取平均值,精确至 0.1mm,再经计算得到。4.6.贯入器尺寸用游标
41、卡尺测量,精确至 0.1mm。五、校验结果处理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六、校验周期、记录与证书校验周期为 12 个月。校验记录格式见下表,校 验证书格式见附录 1。注:本方法摘自铁道部铁路工程试验专用仪器校验方法。贝克曼梁仪校验方法路基路面弯沉仪用以测量在汽车荷载作用下,路基、柔性路面的弯沉,汽车后轴轮隙中心处的最大总弯矩和最大回弹弯沉。一、技术要求1.1、弯沉测量范围:0-10mm1.2、测量精度:0.01mm1.3、主要零部件材料要求:1.3.1 铝探测梁和测头采用铸铝,符合 ZL401,GB1173-74铸铝合金的机械性能。1.3.2 中轴套采用 45 号钢 GB699-65优
42、质碳素结构 钢。1.4、装配要求:前后杠杆连接平整、牢固,不得有松 动现象,整个长度范围内,不平整度各方面均应小于 2mm。1.5、外观要求:仪器颜色为银灰色,以利反光,避免温度影响,涂漆表面应平整,色泽 均匀,漆层不得有漏涂,起 皱,划 伤和脱落,百分表架应电镀,电镀件镀层不得有斑痕,气泡露底和划伤现象。1.6、其它基本参数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项 目 参 数杠 杆 比 1 2仪 器 长 度(mm)前 杠 杆 的 端 部 与 中 心 轴 孔 之 间 的 距 离 为24000.5;后 杠 杆 测 孔 中 心 与 轴 中 心 的 距 离 为 12000.5。测 头 长 度(mm) 5
43、00.5, 1001.0, 1501.5 三 种测 头 宽 度与 厚 度100.5, 150.5 二 种 : 底 部 为 半 圆 柱 体 悬 臂 端 测 点处 加 载 2N, 挠 度 0.005梁 的 横 向刚 度 当 横 向 风 速 3m/s 时 , 横 向 摆 动 值 0.01mm仪 器 质 量 120kg二、校验方法2.1、测量精度:将弯沉仪置于稳定的平台上, 测头置于压力机的下承台上,安置百分表,并于测头处置一百分表。(用以测量下承 压台的位移),启动压力机,使承压台微升(或下降)同时读记弯沉仪和测头处百分表读数,计算出位移值,量值范围 0.2-4.0mm,每次测 定应反复 5 次,精
44、度在 0.02mm 内。2.2、仪器长度,测头长度,测头宽度与厚度,采用经检定的钢尺或卡尺量测,精度应合符要求。2.3、梁的横向刚度:用百分表或千分表测量, 摆动度应符合要求。2.4、仪器质量:用小磅秤称重,质量应符合要求。2.5、主要零部件材料:肉眼观察, 经验或用简单方法检查。2.6、装配及外观要求:肉眼观察或用简单方法检查。三、校验用标准器具3.1 游标卡尺:量程 200mm,分度值 0.02mm。3.2 电子计重秤:称量 150000g,感量 10g。3.3 百分表.四、校验结果处理校验合格后方能使用。五、校验周期校验周期为一年。三米直尺校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新制造(含进口)、使用中和修
45、理后的三米直尺的自校。三米直尺是用于测定压实成型的路面各层表面的平整度、以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使用质量检测专用仪器。一、技术要求1.1 外观1.1.1 三米直尺应有清晰的铭牌,标明型号、 编号、制造厂名、出厂日期。1.1.2 三米直尺的表面不应有影响技术性能的疵病,外观应平整、光滑,底面不应有明显的凹坑和划伤等缺陷。1.2 主要性能指标1.2.1 三米直尺度误差为 30003mm。1.2.2 三米直尺长度方向直线度误差为 2mm。1.2.3 三米直尺两端支撑中间加 20 克重砝码,其变形量应不大于 0.2mm。1.3 环境条件在室温条件下自校,检定前检仪器在室内平衡温度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二
46、、校验用标准器具自校用设备序号 自校项目名 称 技术要求1 三米直尺长度 钢卷尺 量程 5 m,分度值 1mm2 直线度百分表三米平台量程 10 m,分度值 0.01mm3 三米直尺刚度百分表砝码同上四等砝码三、校验方法3.1 外观检查按照本自校方法第 2.1 条进行,用目测和手感进行外观检查,应符合各条要求。3.2 三米直尺长度自校用钢卷尺测量三米直尺长度三次,取其平均值, 应符合 30003mm。3.3 三米直尺刚度自校3.3.1 将三米直尺底面向上两端支撑于三米平台上,并调整两端高度使其水平。3.3.2 先将百分表固定于工作平台上,再将百分表测头置于三米直尺底面中间位置并调零。3.3.3
47、 将 20 克四等标准砝码轻放于三米直尺底面中间,读取百分表数值。3.4 三米直尺直线度自校3.4.1 将三米直尺底面向上两端固定在三米平台上,并调整两端高度使其水平。3.4.2 先将百分表支座放置在三米工作台上,再将百分表测头置三米直尺底面一端并调零。3.4.3 将百分表底座贴紧三米工作平台台面。由三米直尺一端慢慢滑到另一端,读取百分表读数的最大 值和最小值,将 测量结果 记入表格中。四、校验结果评定经自校合格的三米直尺继续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停止使用。五、校验周期一年。比重瓶校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的比重瓶的校验。一、技术要求1.1 外观无裂纹或其他明显变形。1.2 有瓶水总质量与温
48、度关系曲线。二、校验项目及条件2.1 校验项目2.1.1 外观检查。2.1.2 绘制瓶水总质量与温度关系曲线。2.2 校验用器具2.2.1 天平:称量 200g,感量 0.001g。2.2.2 温度计:刻度范围 050,精确至 0.5。三、校验方法3.1 外观:目测。3.2 瓶水总质量与温度关系曲线标定、绘制。将比重瓶洗净、烘干、编号、冷却至室温下称量,准确至 0.001g。反复恒温至两次称量差值不大于 0.002g 时取平均值。将事先煮沸并冷却至室温的纯水注入比重瓶,擦干外表水滴,称其水、瓶总质量。3.3 按下列公式计算 m2:)(12)( 12010 TPW式中:T1比重瓶内纯水温度()T2比重瓶内纯水任意温度()m1温度为 T1时的瓶水总质量(g)m2温度为 T2时的瓶水总质量(g)m0比重瓶的质量(g)PW1温度为 T1时水的密度(g/cm 3)(查附表)PW2温度为 T2时水的密度(g/cm 3)(查附表)v玻璃的 胀缩系数,国产瓶可取 2.410-5/将计算结果列表,以温度为纵座标,瓶水 总质量为横座标, 绘制曲线。四、校验结果处理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五、校验周期、记录与证书校验周期为 12 个月或使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