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国学文字.ppt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773180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8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文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国学文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国学文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国学文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国学文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 程 说 明,本辅导电子教案主要是对汉语专题(一)中的第一部分“文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讲解,对教材中讲得较略的部分进行了补充,特别是对汉字的产生和性质,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以及词量的有关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补充。这样为学员拓展知识面,使他们认识问题的视野更加开阔,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虽然本部分所讲的内容是文字,实际上讲的是汉字,因为世界上的文字有一百多种,不可能都去讲到,这里具体只讲了汉字。下面就什么是文字作一定义,并就汉字的产生、性质,字体的演变,汉字的字形结构,以及汉字的改革作逐一讲解。,二、汉字:它既是记录汉语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又是直接表示意义的书写符号系统。 功能:记录语言

2、 表达意义,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因为只有文字,才能记下语言,使语言流传后世,为后人所用。 世界文字主要有:汉字、英文字、阿拉伯文字、俄文字、德国文字、法国文字、西班牙文字、拉丁文字等。,第一章 汉字的产生和性质,1、汉字的产生(一)、结绳;神农、伏羲时代结绳记事(二)、契刻;用于记数(三)河图洛书;数字构成的图式 汉朝孔安国尚书传说:“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 “洛图者,禹治洪水、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畴”。表明“河图洛书”可能是由数字构成的图式。,河 图 ,洛 图 ,(四)八卦;用于记事,(五)图画记事通过描摹事物的形象来记

3、录事情或表达某种意愿,2、汉字的性质汉字是既表意、又表音的意音文字周有光先生把文字发展按照表达方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表形兼表意阶段 甲骨文 第二阶段:表意兼表音阶段(形字声字占90%以上) 鋼、試、綜第三阶段:拼音阶段从三个方面看汉字的性质第一、从汉字的构造方式(六书)上看第二、从形声字上看第三、从汉字的运用发展,既表意、又表音看,第二章、汉字的字体演变,一、汉字形体变化 汉字形体的发展以秦隶为分水岭,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文字 第二阶段今文字 隶书以前的文字统称为古文字。 甲骨文、金文、籀文、大、小篆 隶书以后的文字统称为今文字。 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二、汉字形体演变三步曲

4、,1、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演变为小篆2、从小篆演变为隶书 月3、从隶书演变为楷书 日 从小篆演变为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小篆的字形结构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增强。小篆的圆转笔势逐步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形成。,第一节 甲骨文,一、甲骨文的名称二、甲骨文的发现三、甲骨文的研究,一、甲骨文的名称,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古老而又是比较成熟的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是契刻在龟甲、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之上,故称之为“甲骨文”。 商人(或称商殷、殷商)迷信神鬼,凡事必先占卜吉凶,其内容包括社会生活的各

5、个方面,如祭祀、战争、农事、渔猎、出入、风雨、年成、疾病、生育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卜部云:“占,视兆问也,从卜从口。”“卜,灼剥龟也,象炙龟之形,一曰象龟兆之縱(纵)横也。”指的就是卜人(也称贞人)根据用为烧灼甲骨文所坼裂成的裂痕来卜问。具体方法是把龟腹甲、龟背甲、牛胛骨经过一定的修治、磨刮平整,使其成固定的形状,而后在背面用锋刃器挖出圆形的钻窝和梭形的凿槽,卜者用火烧灼已制好的钻凿处,甲骨的正面就会出现不同形状的裂纹。竖的裂纹称为“兆枝”。兆干、兆枝像个“卜”字,故又称为“卜兆”。占卜之后,卜人根据这些裂纹的不同形状来判断吉凶祸福,并将所卜内容用文字契刻在甲骨上。因为甲骨文主要内容是占卜的记

6、录,所以早骨文又称为“占卜文字”、“卜辞”、“贞卜文字”。,甲骨文最早的发现地在“殷墟”,即今河南省安阳市城西北五里洹水南岸的小屯村。这就是史记殷本纪引自竹书纪年记载的“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迁都”的晚商都城殷的所在地。商朝原建都于亳(今山东曹县南),后经多次迁徙,最后,商汤的第九代孙、商朝的第十九个王盘庚迁都到殷。至秦汉时,殷都遗址已成废墟,故称“殷墟”。在这一地区发现的甲骨文,也有的称为“殷墟甲骨文”、“殷墟卜辞”、“殷墟书契”;又因为这些文字多系刀刻,也有人称为“契文”、“殷契”、“骨刻文字”。 不仅殷商有甲骨文,西周、春秋时也有甲骨文。特别是1977年在陕西扶风、岐山两

7、县间的周原遗址中发掘出大批周代甲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在西周遗址发现的甲骨文称为“西周甲骨文”、“周原卜甲”。,二、甲骨文的发现,殷商甲骨文发现于清末光绪年间。最早挖掘出土者是河南安阳小屯村即“殷墟”的农民。罗振常说“此地埋藏龟骨,前三十余年已发现,不息今日始也。谓某年某姓犁田,忽有数骨片随土翻起,视之,上有刻画,且作殷色者,不知为何物。其极大甲骨,近代无此兽类,土人因目之为龙骨,携以视药铺。购者或不取刻文,则以铲除削之而售,其小块及字多不易去者,悉以填枯井。”(洹洛访古游记宣统三年二月二十三条)可见甲骨文 未及问世,刻有甲骨文字的“龙骨”已大量被毁弃。 甲骨越掘越多,后经古董商人之手

8、,逐渐流散到北京、天津等地,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最早发现和鉴定甲骨文字的,一说是王懿荣,一说是王襄和孟广慧。,据汐翁的龟甲文说:光绪二十五年(1899),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患病,太医的处方有一味药是“龙骨”,家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老药房“达仁堂”买药回来,王懿荣发现“龙骨”上刻有一种似篆文但又非篆文的文字。王氏是有名的金石学家,精通铜器铬文,立即派人到“达仁堂”药店以每字二两银子的高价把有字“龙骨”全部买回。经过王氏等学者的精心研究,初步断定甲骨上的刻文是一种年代久远的古文字。此说的真实性遭到学界的种种质疑,有人调查光绪年间北京菜市口外并没有一个“达仁堂”中药店。 另一种说法是:光绪二十四年(18

9、98),古董商人范维卿带甲骨到天津,拿给穷秀才王襄和孟广慧看,王、孟二人认为上的文字当是古代的一种契刻文字。次年,范某又携带甲骨去天津,王、孟各购得一些小块。其余大块750公斤,均为王懿荣重金收购。可以认为,孟广慧、王襄和王懿荣都是最早发现和搜集甲骨文的人。上述王懿荣买“龙骨”发现甲骨文的说法,一般认为是真实的。,西周甲骨文的发现,是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界的一大收获。 1954年10月,在山西洪赵县坊堆村首次发现西周甲骨文,其后又在北京昌平县的白浮,陕西长安县的沣镐遗址,扶风、岐山两县间的周原遗址陆续出土。周原所出数量最多,岐山凤雏一地两次共发掘出西周卜甲约145公斤,903字。这些卜甲残片面积

10、很小,与现在的一分或两面三刀分的硬币相仿,上面所刻文字小如粟米。要用五倍以上的放大镜才能辨清字迹,可见当时刻工技艺的高超和精细,这在微雕史上也是一大奇迹。,三、甲骨文的研究,自殷商甲骨文字发现以来,一些学者孜孜不倦地对它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老残游记一书的作者、古文字学家刘鄂(字铁云,18571909)将当时收集到的甲骨文编辑出版,书名铁云藏龟,在自序中说甲骨文是“殷人的刀笔文字”。这是著录甲骨文拓本的第一本书。 1904年,孙诒让(18481908)根据铁云藏龟一书的资料,“究两月力”,写成契文举例一书。这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专著。 刘、孙二人对甲骨学有开拓之功。此后,甲骨文的重要学术

11、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研究的学者也越来越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被子学术界称为“四堂”的罗振玉(号雪莲)、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号鼎堂)、董作宾(号彦堂)。,四、甲骨文的特点,(一)、以象形为基础(二)、结构上六书俱备 (三)、处于不定型文字阶段(四)、笔画多为细瘦的直笔,(一)、以象形为基础,甲骨文的形体源于客观事物的图像,是原始的记事方法图画记事法的继承体,是以象形为基础发展起业的。,(二)、结构上六书俱备,(即,甲骨文已具备后代所归纳的汉字记录汉语的各种方法。)“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三)、处于不定型文字阶段,1、方向和部位不确定2、构字成分不确定3、异字同形现象

12、尚存4、合文现象普遍(就是把两、三个字合写在一起,只占一个字的位置,形式上是一个字,实际上读两、三个字音,代表两、三个词或词意。),第二节 金文,金文是指先秦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 文字。实为铜器铭文的省称。金文又分为商代金文和西周金文:,1、商代金文,特 点:笔形圆润肥厚,显得庄重正规。代表作为:司毋戊鼎,重875公斤,是迄 今 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武丁 为祭祀其母而铸造的。,2、西周金文,特 点:、新出现的独体象形字很少,而形声字却 大量增加。、文字构形较甲骨文规范和固定。、块面笔画趋向线条化、曲折笔画趋向 平直化、行款基本固定,第三节 篆文,一、篆文:是指所有的古文字(甲骨文、 金文以及籀

13、文、石鼓文、诅咒文)。1、籀 文:传说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太史籀所编 史籀篇上的文字。2、石鼓文: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刻在石鼓上的一种 文字。所谓石鼓,是10个鼓形石头高约90厘 米,直径约60厘米,每个石鼓上刻有四言韵 文诗一首。3、诅咒文:是指战国中后期秦国的石刻文字, 其内容是祭神时对楚国的诅咒,石鼓文 ,咒诅文 ,二、小篆,小篆:与大篆相对而言,指秦始皇统一中 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而颁行的标 准字体,又称秦篆。特点:形体定型化,字形符号化,结构 合理化。,第四节 隶书,隶书:是战国以后的汉字演变过程中以点画结构逐渐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形成的一种新字体。隶书分为:秦隶、汉隶。秦隶(古隶

14、)是战国晚期到西汉初期使用的不成熟的隶书。汉隶(今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和简化而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新字体。从篆书演变为隶书、习称“隶变”。“隶变”彻底消除了篆书中遗存的图画意味,使汉字失去了因形见义的联系,成了所谓“不象形的象形字”,从此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第五节 草书,草书:是为了书字简单快捷而产生的一种今文字字体。草:是草率、潦草之意。,1、章草:指汉代草书,一说是东汉章帝喜欢而得名,一说是用 章 草写奏章而得名。 代表人物: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特点:打破了隶书的结构,只保存字的轮廓,以求书 的神速。2、今

15、草:是在章草的基础上,结合楷书书法而发展起来的,今草 源 于东汉张芝,后世称之为“草圣”。例如:冠军贴 特点:书断总结为: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 连,而血脉不断,世称一笔书者,即此书也, 以“二王”为代表。,张芝的冠军贴 ,3、狂草:是唐代产生的一种比今草更草率, 更具随意性的字体。 狂草创始人:张旭,后高僧怀素发扬光大,而二人的狂草各有特点,张旭草书肥厚,怀素瘦硬。,怀素的狂草,第六节 楷书,楷书是汉隶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一种字体,萌芽于汉末,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完全成熟于隋唐,一直沿用至今。楷书原叫真书、正书。 特点:改变了隶书的波式挑法,笔法平稳,横平竖直,笔画清楚,方便易认。,第七节

16、 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体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早期行书介于隶书和草书之间。书断中说:“行书,即正书之小讹,务以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第八节 字量,公元100年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收录9353个字公元1716年 清代张玉书等编著的康熙字典收录47043个字公元1990年 由徐中舒主编的中华大字典收录了46578个字。汉字数量上的特点:一是总字量大,二是总字量呈渐增趋势。汉字使用频率最高的按由高到低排列的前二十个字: 的、一、了、是、我、不、在、人、们、有、来、他、这、上、着、个、地、到、大、里,第三章 汉字的字形结构,“六书”和“三书”“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三书”

17、:即,象形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 汉字结构的“六书”说法,它是从造字方法和用 字方法来综合分类的。1、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2、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3、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4、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扌为, 武、信是也5、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6、借假: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第四章 汉字的改革参见中央电大胡吉成教授的汉字改革漫谈如下,一、汉字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文字是辅助语言交际的工具,一种文字,如果它不能很好地完成记录语言的任务,不便于应用,那就得加以改进或改革,在世

18、界文字史上,对某种文字进行改革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土耳其文原先用阿拉伯字母,不适合土耳其语的语音结构,在本世纪20年代改用拉丁字母。朝鲜和越南原先用汉字,现在都用拼音文字。日本原先以汉字为主体,搭着用些假名(音节文字),现在以假名为主体,搭着用些汉字。我们现在用的汉字是不是适应现代汉语的情况,能不能满足我们的社会对文字的要求,要不要改革,怎样改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二、对汉字评价的不同观点 对汉字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远在宋朝,就有一个叫邓肃的人说过:“外国之巧,政治文书简,故速;中国之患,在文书繁,故迟。”(见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引汤金铭传音快字书后)到了清朝末年,中国人接触外国的事物多了

19、,其中句有人看到西方强国的语文体制跟中国大不相同。他们比较中西语言文字,发现中国有三难,西方国家有三易。中国的三难是:1、写文章难,2、认字写字难,3、不同地区的人说话难。西方国家的三易是:1、写文章容易,因为基本上只是写话;2、认字写字容易,因为只有二三十个字母;3、不同地区的人说话容易,因为有通行全国的口语。五四运动时期,在呼唤科学和民主,否定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的思潮下,学者们高呼汉字革命,主张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钱玄同曾在国语月刊.汉字改革号上发表汉字革命一文,该文集中反映了当时对汉字改革的思想。,钱玄同对汉字的批评概括为两点:一是难识、难写,妨碍教育的普及、

20、知识的传播;二是和现代世界文化的格格不入。这种观点在当时很有代表性,这一时期的学者对汉字的认识带有浓厚的反传统色彩,他们基本上是全盘否定的,没有看到汉字的优点。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六十年代,对汉字的评价继承了五四以来汉字革命的传统,但摒弃了对汉字全盘否定的片面观点,没有采取“废除汉字”的激烈主张。文革以后,随着对汉字研究进展,许多语言文字学家提出要全面的科学的看待汉字的主张,既要看到汉字的优点,又要看到汉字的缺点,把汉字研究引上了科学的道路。,在对汉字改革是否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的辩论中,对于汉字改为拼音文字有三种态度,一种态度是赞成改用拼音文字,有的人还特别热心,恨不得立刻就实行。另一

21、种态度是一方面承认拼音文字在某些方面胜过汉字(例如容易认,容易检索),一方面又觉得在某些方面不如汉字(例如不能区别同音字),疑虑重重,不知道拼音文字究竟能否代替汉字。第三种态度是不赞成拼音文字,或者认为行不通,或者认为没有必要,或者认为不利于继承文化遗产。我们不妨把赞成的和反对的两方面的理由拿来分析一番。,三、对汉字利弊的探讨,(一)不赞成改革汉字者认为(1)汉字和汉语是相适应的。汉语是以单音节语素为主的,一个汉字基本上代表汉语里的一个语素,这样汉字、语素、音节三位一体,便于独立使用。这是汉字富有生命力的最根本原因(2)汉字用不同的形体区别了汉语里的同音语素和同音词,若改为拼音文字就无法区别了

22、。例如新华字典中“至、质、置、志、致、智、制、挚、掷、峙、滞、秩、稚”等四十多个字形差异很大的汉字,读音完全相同,假如用拼音文字来记录这些语素,只能拼成zhi或加上声调写成zh,仍然没有字形上的差别,混同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例如“公式公事工事攻势”四个词读音一模一样,用汉字记录,字形上很容易区别开,用拼音就都是一样,无法区别,这将给阅读带来很多的麻烦,(3)汉字的读音可以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因时代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汉字不跟实际语言保持固定的语音联系,这样,一方面弥补了汉语方言语音差别大,各地区之间口头交际困难的不足,说出来不懂,用汉字写出来都能看得懂;另一方面,便于我们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若将

23、汉字改为拼音文字,就不利于方言间的沟通,就会割断汉民族文化的历史传统,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也不能得到很好的继承。,(二)赞成汉字改革为拼音文字者认为,没有现代化的文字,即使每个单位都有电子计算机,办事效率也上不去。没有现代化的文字,我们在许多方面都不能跟人家竞争、抗衡。没有现代化的文字,我们的教育从小学起就费力不讨好,水平上不去。所以我们应该坚持“汉字必须改革,汉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这个方针。,当然,我们要把方块汉字改为世界上最进步的拼音文字,那是一个体系的改变,问题并不是很简单的。要实行文字改革,必须有一定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语言基本上统一。我国方言庞杂,各地人民普

24、通话没有学好,要推行拼音文字必将会遇到很大阻力。其次,有许多准备工作,如汉语规范化,词的拼写法,以及其他许多有关语法和语汇的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加以解决。以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文化悠久的国家,不能一天没有文字。文字改革必须是渐进的。在文字改革没有实现以前,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在这期间,仍然使用方块字,方块字形体复杂,必须进行简化,在这个阶段,汉语拼音字母暂时只用来做一种注音和正音的工具,推广普通话,同时也可以使大家逐渐熟悉这些字母和拼音法。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汉字和汉语拼音方案将会并存并用,相辅相成,共同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汉字有利的一面必然同时带来一些弊端,(1)汉字能区别同音语素,

25、在阅读的时候的确是一种便利,可是文字的使用有读和写两个方面。写的时候要在许多同音字里边挑一个,这就成为一种负担了。写错别字不是一直都是语文教学当中最头疼的问题吗?这是汉字的先天毛病,一天使用汉字,这毛病就一天不得断根。再说,拼音文字决不能像汉字的写法,一个个音节分开,词与词之间没有间隔,拼音文字分词连写,一个词中的音节连写在一起,词与词之间有间隔。先学汉字后学拼音的人。总是要在脑子里把拼音字还原成汉字,就觉得它不够明确;一起头就学拼音文字的人,学一个词是一个词,并不会感觉不明确。当然,有混淆可能的同音词仍然需要区别,也是可以想法子区别的。,(2)说汉字可以沟通方言,贯通古今,具有一种超时空的性

26、质,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反对拼音文字的人认为这是汉字的优点,改用拼音文字就得不到这种便利,各地方的人就会按照自己的方音来拼写,别的地方的人就看不懂,现在的人写的文章几百年之后的人也要看不懂。至于只会拼音文字的人将完全不能看古书,因而不能继承文化遗产。可是说这话的人对于汉语文的目前使用情况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从前,写文章得用文言,文言既不能按某一个地方的读音来拼写(别处的人念不懂),更不能按古音来拼写(各地方的人全念不下来),除了用汉字,没有别的办法。现在有了普通话,拼音文字拼的是普通话,不会有各行其是的问题。不错,普通话还没有普及,可是拼音文字也不是光有一张字母表和几条拼写规则,还要有课本,有词

27、典,可以让不太熟悉普通话的人有个学习的工具。这样,不但是普通话没有普及不妨碍使用拼音文字,而且使用拼音文字还可以促进普通话的普及,而汉字却不能用来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至于读古书的问题,现在也不是不经过学习就能读古书,将来也无非是把学习的时间延长一些罢了。何况,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读古书总是比较少数的人的事情,古书的精华总是要翻译成现代话的。,(3)汉字字量大、结构复杂,难识、难写、难记,不利于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传播 汉字见字形不知音义,拼音文字学会拼音就会念,念出来就知道是什么意思。汉字要辨识几千个字形,拼音文字只要分别几十个字母。这种差别,对使用汉字的国家来说,儿童的早期教育要花相当多的时间用

28、在学习汉字上。 据说儿童获得读写能力,使用拼音文字的德国、意大利是一年,英语国家是一年半,而使用汉字的日本,读完小4一5年的课程还不能说是得到了充分的读写能力。我国的情况也不比日本强。吕叔湘同志说:“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但是日本儿童如果使用拼音文字,有半年的时间就足以获得读写能力了。,已经获得充分读写能力的儿童跟还没有获得充分读写能力的儿童,接受知识的途径和效果是有所不同的。佐伯功介说:欧美儿童获得知识,来自读物的占百分之八十五,来自耳朵的占百分之十,他们有自修能力,老师主要是指导、启发、解答疑难;而使用汉字的日本儿童,自修

29、能力跟不上,所以不得不依靠老师口传来灌注知识。(国字论拔粹) 据五十年代的材料、苏联小学头四年的语文统计,单是阅读课本翻译成汉字就有七十三万字,而我们小学头四年语文课本,当时大约是十二万五千字,两者的比是六比一;1977年大约是八万三千字,差距拉成九比一了。,人家这七十三万字的课文中有:老托尔斯泰的二十七篇,普希金的二十三篇,米哈尔可夫的二十篇,乌申斯基的十七篇,克雷洛夫的十七篇,依萨可夫斯基的十五篇,马尔夏克的十四篇,还有契柯夫、屠格涅夫、莱蒙托夫、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等一百多位俄罗斯古典作家和苏联作家几百年文学宝库中的原著;另外还有许多文艺性知识文章。而我们的上述课本中连一篇文学

30、原著都没有,质量无法相比。 从比较各国小学生所受的教育,我们看到了使用汉字的国家和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在早期教育方面的差距是多么大。,(4)汉字用于国际文化交流比较困难,现在世界上各种文字都是拼音的,只有汉字是例外,因而在我国和外国的文化交流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障碍。我们需要翻译外国的科学、技术和其他资料,如果用拼音文字,人名、地名可以转写,许多国际通用的术语也可以不翻译。现在用汉字,全得翻译,于是译名统一成为很严重的问题。而且人名、地名用汉字译音,既不准确,又难记忆。科技术语用意译法,对于理解和记忆是有些帮助,可是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除了一套汉文术语外,还免不了要记住一套国际术语,成了双重负担

31、,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无影响。又如现在有很多外国朋友,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文化,吸收我国科学技术成果,很想学汉语,可是对汉字望而生畏。外国留学生都说,汉语学起来不难,他们的时间一半以上花在汉字的学习上。汉字为我们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设置了障碍。,(5)汉字用于机械化处理和信息处理比较困难,拼音文字的单位是字母,数目少,有固定的次序,容易机械化;汉字的单位是字,数目多,没有固定的次序,难于机械化。汉字给我们使用打字机、电子计算机、机器翻译等等方面带来很多困难,虽然这些困难从技术上是有可能逐步解决的,但是我们要耗费相当多的精力,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总之,文字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既广泛又深刻。在

32、许多方面,文字都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办事能力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的办事能力和效率。,参考文献:语言学资料选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吕叔湘语文长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学习难点,通过学习,同学们必须搞清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举例说明汉字的理据性问题? 答: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搞清楚什么是理据性,文字的结构单位只要会所记录的单位在语音上或意义上有联系,那就是具有理据性。比如现代形声字“妈”,其中的字符“女”同字义相关,“马”同字义相关,就是具有理据性。而像“人、马、日、让”等由记号构成,就没有理据性。,2、只有现代汉字是开放系统吗?为什么? 答:古代汉字的字音、

33、字义、字形都是固定不变的,而现代汉字在使用中各个方面将不断发生变化。具体的分析请参考上次活动的记录文本或学习指导书,学习指导书对此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注意这个问题比较重要,有弄清楚从哪几个方面回答。3、古代形声字和现代形声字是什么关系? 答:没有对应的关系,具体汉字具体分析。 从现代汉字学角度看,古代形声字的意符或音符同字音字义没有联系,就不是形声字了,所以古代形声字在今天不一定就是形声字,这样看具体的情况,如“抬”是形声字,“治、怠”就不是形声字。,4、方言字算不算现代汉字?如何审定汉字的字性呢?有明确一致的标准吗? 答:不算,不然,那就太多了,没有标准了。5、为什么汉字是既表意又表音呢? 答:汉字是语素文字,其中形声字和语素的音义有联系。汉字既表音又表意的特点与汉语本身的特点有一定联系,汉语音节结构简单,音节类型少,而汉字多,这样通过不同的形体可以区别字形,区别意义,而字形上表音可以方便学习运用。,参考资料:1、由刘志成、罗琴、刘青松、徐志奇、周及徐、黄瑛编写的由天地出版社出版的汉字学。2、由中央电大主讲教师胡吉成教授放在网上的汉字改革漫谈和网上学习资源。,房屋抵押贷款 http:/ 银蒙雨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