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荀子名言名句.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731716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荀子名言名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荀子名言名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荀子名言名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荀子名言名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荀子名言名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的名句及成语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阴底乡箐口九年一贯制学校龙尚来老师 整理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 )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 荀”与“ 孙” 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 荀卿” 。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意思:没有站在高山的顶端,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没有俯瞰深深的溪谷,

2、就不知道大地的厚重;没有聆听先王的教诲,就不知道学问的广博。2、君子之学业,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业,以为禽犊。劝学意思: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3、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劝学意思:礼,是用来端正身心的;老师,是用来端正礼法的。没有礼,用什么来修正自己的行为?没有老师,怎么知道礼是这样的?4、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意思:君子以没有修养为耻,不因为被污蔑为耻,以没有信用为耻,不以不被信任为耻,以没有才能为耻,不以不被重用为耻。 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

3、学意思:没有站在高山的顶端,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没有俯瞰深深的溪谷,就不知道大地的厚重;没有聆听先王的教诲,就不知道学问的广博。6、君子之学业,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业,以为禽犊。劝学意思: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7、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劝学意思:礼,是用来端正身心的;老师,是用来端正礼法的。没有礼,用什么来修正自己的行为?没有老师,怎么知道礼是这样的?警句:1.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2.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4.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5. 功被天下,

4、守之以让。6. 不知戒,后必有。7. 思索以通之。8. 君戒专欲,臣戒专利。9.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10. 知而好学,然后能才。11.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12.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13.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14. 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15.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16.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 )17.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 )18.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

5、)19.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 )20.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21.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22.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23.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 )24.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5.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6.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荀子中的成语:1、安如磐石:磐石:大石头。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6、 ”2、兵不血刃: 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荀子议兵:“ 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3、冰寒于水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七南齐:“蘧(道愍)始师章(继伯) ,冰寒于水。 ”4、不教而诛 :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荀子富国:“ 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5、博闻强记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 ”礼记曲礼上:“博闻强

7、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6、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7、持之有故 :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 荀子非十二子:“ 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8、苟且偷生 :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得过且过,勉强活着。 荀子荣辱:“今夫偷生浅知之属,曾比而不知也。 ”9、狗彘不若 :彘:猪。连猪狗都不如。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 荀子荣辱:“人也,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

8、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10、后发制人:发:发动;制:控制,制服。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荀子议兵: “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11、横行天下:横行:纵横驰骋,毫无阻挡。形容遍行天下,有受阻碍。亦形容东征西战,到处称强,没有敌手。 荀子修身:“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12、坚强不屈: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 ”13、积善成德: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荀子劝学:“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14、积水成渊:比喻积小成大。 荀子劝学:“

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5、跬步千里: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比喻学习应该有恒,不要半途而废。 荀子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6、坎井之蛙:废井里的青蛙。比喻见识不多的人。 荀子正论:“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17、开源节流: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18、流言止于智者: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荀子大略:“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10、 ”19、面有菜色: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礼记王制:“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荀子 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 ”20、驽马十驾: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1、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22、强本节用:本:我国古代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 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11、23、青出于蓝: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4、前车之鉴: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荀子成相:“ 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汉 刘向说苑 善说:“ 前车覆,后车戒。 ”25、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6、顺风而呼:顺着风向呼喊,声音传得远,使人听得清。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 荀子劝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

12、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7、生杀予夺:生:让人活;杀: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韩非子三守:“ 使杀生之机,予夺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荀子王制:“故丧祭、朝聘、师旅一也。贵贱、杀生、与夺一也。 ”28、始终如一: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 ”29、天高地厚: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诗经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脊。 ”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

13、厚也。 ”30、提纲挈领: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 ”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诎五指而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宋史 职官志八:“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 ”31、万变不离其宗: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荀子儒效:“千举万变,其道一也。 ”庄子天下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 ”32、一唱三叹: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荀子礼论:“

14、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33、约定俗成: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荀子正名:“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34、移风易俗:移:改变;易:变换。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荀子乐论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35、以卵击石: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荀子议兵:“经桀作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绕沸。 ”36、源清流洁: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荀子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15、 ”37、言之成理: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38、专心一志: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荀子性恶:“ 今使途之人服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悬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 ”39、自以为是: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孟子 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40、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41、载舟覆舟: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人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 荀子王制:“ 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