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日本和韩国用短短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多年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三次成功经济追赶的历史奇迹,也谱写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力资源开发案例。这些国家的发展历史表明:只有把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大全社会的投入,才能有力地支撑经济发展,才能 实现赶超的目标。总结美国、日本、韩国的经验,可以发现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最主要有以下几点:教育超前发展,短时间、大跨度提升教育和人力资源阶梯;先数量后质量,大力发展私立教育;大幅度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政府投入和私人投入共同增长;义务教育由政府负责,非义务教育以私人和社会投入为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开发投入,扩大科技人才培养规模。教
2、育和人力资源是立国之本美、日、韩追赶先进国家的历史经验美国:人力资 源第一,保持“美国第一 ”强国地位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 张振助 博士多年来美国始终保持全世界人力资本积聚的强国和教育最发达国家的地位,始终保持人力资本发展水平领先于经济发展水平,这不仅有力地支撑了其经济的起飞,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经济和军事强国,而且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并能保持“美国第一”,傲视群雄。世界第一强国地位久盛不衰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已为世界第一,但美国人均自年以来一直次于英国,居世界第二,直到年终于超过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此后年来,美国的经济、军事、人力资本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首位。
3、据()计算,年后,美国的总量、人均水平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国占世界总量年为、年为,年为,差不多每过年就增长个百分点。二战以后,虽然日本、韩国的经济迅速崛起,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但美国的占世界总量一直保持以上水平,年为,而同期美国人口只占世界的。 年,按平均购买力计算,美国总量占世界。美国不到世界的人口创造了占世界以上的财富。美国人均年突破美元,年为多美元,年突破万美元,年突破万美元,年达万美元()(参见表),远高于其他高收入国家万到万的发展水平。表 年部分高收入国家国民收入()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人均国别 GNI/世界总额(%) 人均 GNI(PPP)(美元)美国 2964 31910日本 1408
4、 25170德国 684 23510英国 467 22220法国 464 23020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年。教育、人力资源优先发展是美国经济持续强盛的不竭动力美国经济强盛不衰的主要动力来自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发达的教育水平,以及先进的教育、科技发展战略。美国最早普及初等和中等义务教育。美国的经济起飞是在南北战争时期,从年马萨诸塞州第一个通过义务教育法到年亚拉巴马州最后通过义务教育法,其间用了多年时间,美国基本普及了年义务教育, 为经济追赶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又基本普及了中等义务教育,这比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早年左右。年,美国初等教育毛入学率为、中等教育为,都
5、居世界领先水平。大多数州不仅对接受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而且对幼儿园儿童和高中生,都免费供应教科书。年,美国初等、中等教育在校生人数为万。美国高等教育最早进入大众化、普及化,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规模均为世界第一。世纪末美国创建了特有的二年制高等教育机构社区学院,又称作初级学院。这类学院到年发展到所左右,到年已接近所。 社区学院的出现使美国青年上大学的机会大大增加,也使得美国能分别用两个年(、)实现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到、的飞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阶段的国家,大众化时间比英、法、德等发达国家早年,普及化时间早年左右(参见表)。普及化以后的多年间,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持续增
6、长,年达到,居世界第二,比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个百分点。 年,美国本专科在校生总规模为万,研究生和第一专业证书学生共万,规模均居世界第一。表 2 主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历程表5%左右(年) 15%左右(年) 50%左右(年) 1996 年水平美国 1911 1941 1970 80.9%英国 1954 1970 1995 52.3%韩国 1966 1980 1995 67.7%日本 1947 1790 1990 71.8%*法国 1970 1996 51.0%加拿大 1980 87.3%澳大利 1960 1970 1992 79.8%亚德国 1960 1970 1996 4
7、7.2%资料来源:年数据取自年中国教育绿皮书,年、年、年、年的数据分别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年版和年版),年、年和年的数据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年版和年版)。注:日本数据为年,包括开放大学和专修学校专门课程的学生。岁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世界第一。美国岁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年, 居全球首位。另根据麦迪森计算,年以后,美国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一直是世界第一,年为年、年为年、年为年、年为年(初等教育当量年,初等教育权重为,中等教育为,高等教育为)。 如果不加折算,根据联合国开发署人类发展报告,年美国该项指标为年,仍居世界首位。2005 年,全国教育支出 3951.59 亿元,占
8、 GDP 的比例是 2.16%。资料来源:人均来源于麦迪森(),;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来源于麦迪森(),、;中国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数据为我们按照麦迪森的方法计算。上图是美国、英国、日本三个国家人力资本发展进程与经济发展进程相互关系的拟合曲线,曲线的起点时间是年,终点是年,中间各点分别代表、年。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均与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之间有非常大的相关性,三条曲线的值都在以上;()美国在经济起飞(年)之前,人力资本就超过英国在同等条件下的水平,此后一直保持着人力资本超前发展的优势,这也是美国能长期保持世界头号强国地位的重要原因;日本在经济起飞(年)之前,其人力资本积累都超过处于相同时美国的水
9、平,然而到人均为美元左右后,日本的人力资本积累就不及同等时美国的水平了,这也是日本能在短时期内缩小与美国的的差距,却又始终没有超越美国的重要原因。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程度高。据统计,年,在美国岁劳动力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的教育者占,在所有国家中最高,其中,大专以上占(参见表)。表 年部分国家岁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国别 初中及以下 高中 大专以上美国 10 51 39加拿大 15 28 56澳大利亚 37 33 60日本 18 49 33新西兰 22 41 36德国 44 27 29英国 13 60 28法国 32 43 24韩国 33 42 25挪威 13 57 30资料来源:Education at
10、 a Glance OECD INDICATORS 2001有一支人数多、水平高的科学研究队伍,科学技术成就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从年到年的年中,在世界种主要技术革新项目中,美国占。 联合国人类开发署的研究表明,美国运用新技术能力、技术创新、技术传播、从事科学研究能力、信息传播能力都居世界领先地位。年,美国的技术成就指数 为,仅次于芬兰的,位居世界第二;每千人因特网主机数量为台,雄踞世界榜首;年每百万人获得专利数为项,仅次于日本、韩国,居世界第三;每百万人中从事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有人,居世界第四(参见表)。表 年部分高收入国家每百万人中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国别 技术成就指数 因特网主机数(每千人
11、)2000 年专利获得数(每百万人)1998 年R&D 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每百万人)1990-2000 年美国 0.733 295.2 289 4103加拿大 0.591 77.4 31 3009澳大利亚 0.589 85.7 75 3320日本 0.698 36.5 994 4960韩国 0.666 8.5 779 2139新加坡 0.587 45.2 8 2182德国 0.583 24.8 235 2873英国 0.606 28.2 123.9 2678法国 0.535 19.1 39.0 2686瑞典 0.703 67.3 271 4507挪威 0.579 101.1 103 4095
12、芬兰 0.744 102.3 187 资料来源:技术成就指数见人类发展报告,;其他见人类发展报告,公众科学素养较高。科学素养是指公众对科学术语和基本观点、探究过程、对人和社会的影响、科学学术研究团体的组织功能的理解。年,美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远高于日本(年)、加拿大()、欧盟国家(年)的发展水平。 长期以来保持高水平的教育投入。年以来的多数年份,美国机构教育经费总投入占的比例保持在以上(参见表),美国公共教育经费占的比例也长期保持在左右的高比例,同时社会和私人部门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年私人对教育机构经费投入占的,年为。年,美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亿美元(参见表)。高强度的教育投入水平是美国
13、教育发展的持续动力。表 美国主要年份教育经费投入及占的比例学年 机构教育经费总投入(百万美元,1999 不变价) 占 GDP 的比例(%)公共教育经费占GNP 的比例(%)1975-76 362363 7.3 6.8a1985-86 419251 6.4 6.7a1995-96 580301 7.2 5.0b1998-99 641191 7.1 5.1c1999-2000 646800 7.0 数据来源:机构教育经费总投入及占的比例来自 , , , , 为机构公共教育经费占比例, , ,表 2000 年高收入国家教育投入状况国别 教育总投入占 GDP 的比例(%) 公共教育投入占 GDP 的比
14、例(%)美国 6.43 4.82加拿大 6.16 5.48澳大利亚 5.46 4.34日本 4.72 3.55中国 2.16 *德国 5.55 4.35英国 4.92 4.65法国 6.24 5.88挪威 6.90 6.77OECD 平均 5.75 4.64数据来源: , 各级教育生均经费均居世界前列。年美国高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为美元,居世界第一;中等教育生均经费美元,仅次于瑞士和奥地利;初等教育生均经费为美元,仅次于丹麦、瑞士和奥地利。各级生均教育经费都远高于平均水平,也高于日本、韩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参见表)。表 部分发达国家生均教育经费和人均教育经费(年)生均教育经费(美元
15、PPP) 人均教育经费初等 中等 中学 后 高等 美元 美元 PPP美国 6043 7764 19802 19802 2035 2052日本 5075 5890 5890 9871 1422 1188韩国 2838 6544 * 6536 * 1092德国 3531 6209 10924 9481 1455 1305英国 3329 5230 5230 9699 1171 *法国 3752 6605 * 7226 1546 1436OECD平均 3915 5625 * 11720 * *数据来源: , ,*:数据不可得。注重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和私人的教育力量相配合。美国人认为,联邦、州和私人对兴
16、办教育都责无旁贷,美国独立后流行一句谚语:“兴办教育事业是由人民首创、州政府尽责和联邦政府积极关怀的工作”。 美国的宪法规定实行地方分权制,主要由州负责设校兴学,并积极调动私人办学的积极性。学年,美国大学年级学生中,在公立高等学校就读的占,私立的占(仅限于可授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统计);幼儿园年级在校生中,在公立学校就读的占,在私立学校就读的占;年级学生中,公立学校占,私立学校占。 重视科学技术开发投入。美国十分重视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年间,美国支出占比例为,在国家中列第四位,人均支出额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仅次于日本(参见表)。表 年部分高收入国家支出国别R&D 支出占 GNP 比例(%) 人均 R&
17、D 支出额(美元)瑞典 3.8 日本 2.8 969.9韩国 2.7 174.2美国 2.5 842.5德国 2.3 606.8数据来源:人类发展报告年,人均支出额:中国人大与评价研究中心课题组 :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人大出版社年月第版,。日本:教育对日本现代化起了主要作用上海市教科院智力所 张珏 博士教育与日本经济的两次起飞日本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里程最短、发展最快的国家。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英国的,但到年,达到了英国的, 至上世纪年代末,超过了英国、德国,仅次于美国、苏联。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美元,超过了美国, 此后日本经济始终位于世界前列。日本前首相吉田茂在激荡的百年史一
18、书中总结日本明治维新后百年来的发展历程时说:“教育在现代化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这大概可以说是日本现代化的最大特点。”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两次飞跃都与高水平的教育发展有关。日本经济的第一次飞跃是在明治维新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当时日本工业发展速度之快,在世界各国首屈一指。年,日本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达,而美国为、德国为、英国为;年,日本为,美国为;年,日本,美国;年,日本为,美国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 日本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明治维新后颁布的各级学校令,在制度上建立起来的一套严整的学校体系,以及小学义务教育的普及。日本年开始实施年免费义务教育,小学儿童入学
19、率从年的上升到年的,年达到,培养了大批具有初等文化的产业劳动者。日本第二次经济起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并在以后的年内一直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战败后,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美元,还不及年(美元)的水平,倒退了整整年。但是仅仅用了年时间,到年,日本便从战争创伤中恢复过来,人均达到美元,超过了战前最高年份年(美元)的水平。上世纪年代和年代人均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每年翻一番, 年代、年代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年又翻了一番, 与美国比较,日本人均的比值也由年的提高到年的,成为世界上第二号经济强国。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经济增长同样离不开迅速发展的教育和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战后,日本迅速恢复学校教育
20、秩序,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各类教育,在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上采取了赶超战略,使国民受教育水平获得大幅度提高。年基本教育法规定实施年免费义务教育,并在上世纪年代初基本普及了年免费义务教育。上世纪年代末开始普及高中阶段的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入学率在年超过了,高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很快,日本高等教育入学率年仅为,年上升到,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从年到年间,日本的大学在校生人数由万人发展到万人,年间增长了倍,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目前,日本岁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年, 已接近于美国的水平。二战后,日本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几乎每隔年提高一个学历层次。如果说世纪中叶
21、日本能够从战败的窘况中迅速恢复,并逐步走上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主要是得益于战前的国民教育体系和较高的国民受教育水平,那么,在世纪年代,日本能够赶上,甚至超过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无疑则是依托于其战后的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所达到的较高水平。日本是一个物质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早在世纪中后叶,他们就从闭关锁国的教训和欧美国家迅速崛起的神话中,悟出了依靠人力资源开发寻求发展的道理。长期以来,日本的教育投入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近多年来,日本全国教育经费占的比例基本处在以上水平,其中,有的年份高达。正是由于政府在立法、资金投入和改革方面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日本教育及其人力资源开发才能达到世界发达水平,日
22、本经济发展才能在不同时期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并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经济发展大国。日本教育和人力资源超前发展的经验及时制定教育法规,集中体现国家发展教育的强烈意志。为了实现政府发展教育的目标,日本从明治时代起就注重利用立法来规范国家和民众的相应职责。为了实现小学义务教育,日本明治年(年)颁布学制,随后又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教育法规,如年颁布的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帝国大学令、师范学校令、诸学校通则等。这些法规有力保障了日本早期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年,日本义务教育就学率超过,年超过,年(大正年)超过了。与之对应,中等以上教育的入学率有了较大提高(见表)。表 日本明治至大正年间适龄人口三级教育在学率
23、变化情况年度 义务教育就学率() 中等教育在学率() 高等教育在学率()1880 41.06 1.0 0.31885 49.62 0.8 0.41890 48.93 0.7 0.41895 61.24 1.1 0.31900 81.48 2.9 0.51905 95.62 4.3 0.91910 98.14 15.9 1.01915 98.47 19.9 1.01920 99.03 25.0 1.01925 99.43 32.3 2.5资料来源:日本文部省日本成 长教育帝国地方行政学会,棧保福保?/P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读、写普及率已超过处于同等经济发展阶段的许多西欧国家。即使是在英国的主要
24、工业城市,年的儿童就学率也仅有。也就是说,明治早期的一系列教育法规,对于日本建立亚洲最早、最为完善的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制度框架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并使日本成为亚洲最早推行年制义务教育的国家,儿童就学率水平甚至超过了发达的西欧国家。年二战结束后,日本被迫进行以美国为模式的、全面的教育改革。为了统一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和强调国家发展教育的意志,日本政府同样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例如,年出台的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年出台的私立学校法以及年前后出台的教育公务员特例法、义务教育政治中立法规、临教审设置法、教科书法、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及运营法等等。依照上述相关法规,日本在民主、法制的框
25、架下开始执行“、”教育制度,并把快速发展的短期大学、技术学校和培养研究生的大学院一同纳入到学校体系,从而形成了有利于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新的教育体制,为世纪年代经济跨越式发展、年代之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基础。把发展教育作为经济振兴政策的重要环节,为教育发展赋予了明确的人力资源开发特征。年年,日本政府制定项国家经济计划,在这些计划中,教育被作为重要的一环,科学技术和教育作为重要政策课题,置于重要地位。例如,年,日本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倍增计划,提出要在年中实现国民经济年增长、国民收入增加一倍的目标。其中,人才预测和教育培养都是该计划的主要内容。与之相对应,文部省也制定了从年起,在
26、年之间每年增加招收万名理工科大学生的配套计划。年,在经济发展中人的能力开发的课题与对策的咨询报告中,经济审议会明确提出:教育应该为经济发展选拔、培养大批人才。在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影响下,日本政府从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以促进经济发展战略出发,在世纪年代连续制定了包括放宽私立学校设置条件、促进高等教育扩大招生等措施,使大学、短期大学的数量以及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仅年至年的一年间,大学、短期大学的数量就分别增加了所与所。年至年间,日本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从增加到。同一期间,日本在亚洲率先完成了从高等教育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移。随后,日本政府还开始提高对私立学校的经济资助力度、正式启动降低人才培养门槛的
27、专修学校制度,并将专修学校中的专门课程规定为高等教育内容,从而使高等教育的概念扩展为中等后教育,为以后日本高等教育迅速进入到普及化阶段奠定了基础。改革教育结构,使之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加快高中和高等教育的普及。上世纪年代,正是日本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急需大量科技人才和熟练劳动力,为此,日本增设了工业科高中,并于年建立工业高等专门学校,年确认短期大学的法律地位;同时,根据经济发展,进行人才预测,调整高中和大学的招生人数,使理工科毕业生得以增加,年间获理工科学士学位的学生占。 上世纪年代以来,在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过程中,日本创建了筑波大学、技术科学大学和新型教育大学,大力发展了以
28、专门课程为主的专修学校,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促进中学后教育的多样化。这些措施加快了高中和高等教育的普及,从而有效地配合了年代初所确立的“技术立国”战略。 重视教育投资,逐步提高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使教育经费增长率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率,并把普及义务教育经费列为重点投资,为各级教育扩大供给能力奠定了重要基础。伴随战后经济的快速复苏,日本教育总经费一直呈现逐步增长的态势。图列出了年至年日本教育总经费、公共财政教育费支出的变化。从逐年增加的绝对数值变化情况看,年教育总经费为亿日元,年猛增到亿日元,年之间增加倍多,超过国民收入的增加。到年的年时间里,教育经费绝对值增加倍。年日本教育经费总值为亿日元
29、,其中来自国家、地方和学校法人的比例分别为、和。资料来源:文部科学省文部科学统计要览M2002200-201从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看,日本教育经费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详见图)。除年左右因国民生产总值快速提高使得此比例有所减小之外,其它时间段中,均保持在以上,年曾经达到。年日本教育费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资料来源:文部科学省教育费总额公财政支出教育费行政费国民总生产关系,日本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从义务教育占公共教育经费的比重来看,年为,年为,年为,年为,此后一直保持在以上。 这得益于政府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中占有的主导地位,日本二战前顺利地实现了小学四年
30、、六年制义务教育;同样得益于政府的教育投资主体地位,日本在战后国库极度空虚,包括粮食在内的生活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仍想方设法腾出有限的资金,在一片战争废墟上重建学校,把迅速恢复学校教育秩序和人才培养看成是经济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力保证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日本教育史上的所谓“青空教室”,指的就是在战后极端艰苦时期,日本仍然把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国家的希望,并站在面向未来的高度实施教育兴国、技术立国战略。年,日本开始实行免费供应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使用教科书制度,供应对象是国立、公立及私立的义务教育学校在籍的全体学生。按照免费措施法规定,免费供应所选的一切教科书,由国家负担经费的全额。教科书
31、免费供应的学生的范围后来逐年扩大。年起实施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从小学年级至初中全体学生所用教科书免费供应,一些地方还为学生提供学习用品和交通补助费。官民并举振兴私学,健全法制公助私学,全面形成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的直接助学体系。日本的学校体系包括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种主办形式。中小学教育以国立公立学校为主,年,小学在校生数中私立学校仅占,初中在校生数中私立学校占,普通高中在校生数中私立学校占;幼儿园以私立学校为主,年,私立幼儿园儿童数占;高等教育阶段也是私立学校占大多数,年,年制大学为,短期大学为。 日本私立大学是在年后才发展起来的,当时国家正式认定庆应大学、早稻田大学等所私立专门学校为私立大学。随
32、后私立大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到年私立大学的学校数已占大学总数的,在校生占。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上世纪年代家庭收入的增加,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这一时期,通过新设私立大学、扩大办学规模等办法,使人们的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年私立大学在校生占总数的比例,年制大学为,短期大学为, 这个比例一直保持到现在。应该说私立大学是促进日本高等教育普及的主力军。在经费投入上,日本政府从上世纪年代开始逐步加大了对私立高等教育资助份额。年代之前,私立高校的经费支出中,来自国库和地方的补助部分比例较小。即使是在年,政府的补助金也仅为亿日元,只占私立高校经费比例的。但随着年政府私学振兴助成法的颁布,私立学校
33、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提高,到年为止,政府对私立学校的拨款比例一直持续增长。到年,政府对私立高校的经费比例上升到(见表)。表 日本私立大学年政府补助经费变化情况年度 预算额(亿日元) 比上年增长 () 占私立大校经常费的比重()1970 123.2 7.21973 433.8 +44.1 13.91976 1290.1 +28.1 23.21979 2355 +19.2 28.91980 2605 +10.6 29.51981 2835 +8.8 29.7资料来源:大泽胜日本大学教育东京:早稻田大学出版社,私立学校教育是日本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日本社会各界的重视,
34、尤其是二战以后,高中教育、高等私立教育发展更快,对提高日本国民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提高日本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而政府对私立学校加大拨款资助的比例,则进一步加快了日本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步伐。除依法对各级教育机构进行拨款之外,政府所属机构还对各类学校的学生进行多种资助和奖励。在许多国立大学中,享受学费全额、半额免交的研究生比例超过;为了帮助家庭出现临时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政府还常常拨专款予以资助。在日本的教育助学体系中,育英奖学金是在日本各层次学校、各类学生中覆盖面最大的国家助学机构。该机构设立于年,资助对象是那些学业优秀而家庭困难的学生,目的是为了提供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帮助各类矢志
35、向学的青少年完成学业。该奖学金由政府补贴,分有息和无息两种,有息奖学金的利息很低,仅为,而且返还时间可延长至年。年,日本育英会对家庭出现困难的私立大学学生给予每月日元的奖学金贷款。在政府的奖学金之外,日本还设有种类繁多的其它奖学金项目。同时,日本政府还设有为高中以上在学学生安排勤工俭学的专门机构。有了这些途径及其较为完善的助学体系,在义务教育之后的各类学校中几乎找不到因经济困难而被迫辍学的例子。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日本家庭也对教育给予极大的投入。在一般家庭消费中,教育费用支出的比例呈现出逐步走高的趋势。在日本夫妇及两个子女的两代人家庭支出中,教育相关费支出比例从年底的增加到年的,增
36、加了倍以上(图)。资料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平成年国民生活白皮书。另外,为了提高人才的培养素质,日本政府还对各类学生活动直接予以资助。如以往由民间举办的学生科学奖,年改由国家机构“科学技术振兴团”直接举办,并实现两项重大改革,一是增设了与相关的“应用奖”,二是大幅增加科学奖的奖金。最优秀的内阁总理“大臣奖”从过去的万日元提升到万日元,奖金额提高了倍。厉行改革,为推进教育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提供新的动力。近、现代教育体系诞生以来,依据时代发展需求及时地调整教育发展方向是日本实施教育发展超前战略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从实际效果看,不同时期由日本政府主导的三次教育改革,分别对其教育规模扩大及质量提高产生了重大
37、影响。在明治早期的第一次教育改革中,日本就以新型学校代替绝大部分结构松散,以民间运作为主的私塾式教育机构寺子屋。通过教育立法、建立新学制、教育投资和政府主导型义务教育运营等,迅速实现了小学义务教育的高入学率,使日本成为亚洲最早实现义务教育的国家。第二次教育改革始于二战结束,这次改革主要是对战前的日本教育体系进行大改造。在其过程中,日本从经济发展对各层次人才的培养需求出发,大大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招生比例和应用型人才的数量,使日本人均受教育年限快速增加到年的年(初等教育等量年) 以上。正是有战前良好的基础教育水平和战后快速提高的综合教育水平,日本才获得了巨大的人力资源储备优势,才能够在世纪
38、年代开始高速发展经济,并在年开始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第三次教育改革始于世纪年代,至今仍处在改革之中。应对世界科技、经济发展趋势,年设立的“中央临教审”曾经围绕“多样化、国际化、终身化”思路,为文部省推进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咨询报告,它对于充实日本教育体系的内涵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期间,日本从年至年用了年时间,使岁国民的受教育年限差不多又增加了年(初等教育等量年)。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在学人数比例均处于较高的地位(见表)。表 日本等几个发达国家教育水平指标比较义务教后中等教育 入学率() 每千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日本 94.0(
39、2001) 23.7(2001) 49.3(2001)*美国 88.6(1998) 31.7(1998) 27.2(1998)英国 71.2(1999) 21.2(1999) 58.4(1999)法国 87.7(1998) 35.6(1998) 43.0(1997)德国 82.5(1998) 22.01(1998) 30.3(1998)资料来源:日本文部科学省国际指标国 标比 较(平成年版) 注:不包括开放大学和专修学校专门课程学生在内,如果包括则为。在第三次教育改革中,日本非常注重教育体系内部的改革,如突出强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加学生的多种选择、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能
40、力等。正如日本文部科学大臣远山敦子所述:要培养独立思考、自主行动的勇敢的日本人;作为顶尖人才领导知识经济时代的日本人;视野开阔、承上启下的日本人;能够融入国际社会的、有教养的日本人。 同时,日本还为激活办学资源采取了一些新的改革措施,如推进国立大学独立法人化、实施大学合并、启动政府每年资助亿日元的“世纪重点科研基地工程”等项目。可以看出,三次教育改革表现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基于国家经济发展需求超前改革教育和注重提高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在第一次改革中,为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政府大力实施学校义务教育,并达到了亚洲最高的就学率水平;第二次改革则集中体现了日本依靠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复兴经济、赶
41、超欧美以及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国家意志,使整体教育水平达到了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而在继续进行的第三次改革中,日本强调多元化、终身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在数量方面已经领先的基础上,注重进一步提高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质量。期望通过实施高水平的教育激发国民的创造性,依靠发展高新技术等来克服目前的经济发展颓势,并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成为世纪的世界大国。在开发高素质人力资源战略的引导下,世纪年代以后,在以往改革中一直没有被作为重点的日本研究生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见图)。这既标志着第三次教育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也反映出日本已经开始注重培养高端人才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意图。资料来源:日本文部科学省平成年教育统
42、计,重视技术创新,加强研究与开发投入。年日本开始从“技术立国”向“科技创新立国”转变,改变过去“模仿与改良”的科技、经济发展模式。年制定了科学技术基本法、年启动国家研究开发实施办法指针,从立法的角度保障科技研究开发的良好环境,如改善设置、加强后勤保障、提高国内主干网络通讯速度、为研究人员配备助手、实施“万名博士后支援计划”等,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另一方面,日本还不断提高投入比例。年月,日本科学技术会议政策委员会在关于平成年度科技振兴调整费用意见中提出:在世纪初期,政府投资占的比率要超过欧、美主要国家,并实现倍增的目标。为此,计划期内需要总额兆日元的科技研究开发的相关经费。目前,日本的科技研究开发投入占的,这一比例雄踞亚洲之首,在发达国家中仅次于瑞典。即使是在国内经济持续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