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科技创新http:/ 2005-12-3 15:25:09农博网李惠安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顾问、研究员1 对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势的判断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各种类型的龙头组织的带动,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用利益机制联结成一体化经营的一种新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农业产业化经营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兴起以来,经过 15 年的发展,从总的来看,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从局部探索转入
2、全面推进,形成了规模扩大、领域延伸的新格局。(到 2004 年底,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达到 11.4 万个,固定资产总额 8099 亿元,销售总收入 14261 亿元,分别比 2000 年增加 70.9,91.7和 141.7。带动农户8454 万户,比 2000 年增加 41.8,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平均增收 1202 元/户,比 2000 年增加 302 元。从农业产业链发展看,这个“新格局”的形成,与农业产业链的发展阶段紧密相关,其主要特点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的产业培育发展期,逐步进入产业整合发展期。实践证明,产业链发展到整合发展期,有力地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3、提高了我国农业产业国际竞争能力。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产业整合,突出了主导产业,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区域性或跨区域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优势农产品产业集群。以大中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龙头,以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为基础,带动广大农民,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沿海地区形成了优势水产品、园艺产品产业带,中部地区形成了粮油等优质专用农产品产业带,西部地区形成了特色农产品产业带。)(例:从内蒙西部临河东部赤峰,形成 1000 多万亩饲料玉米种植带和 150 多万头的奶牛产业带) 以县、市为区域,以若干小型农
4、产品加工企业为支撑,形成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商品优势。(例:河南邬陵县花卉,湖北谷城县种业,湖北罗田县板栗等)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吉省为例)(二)通过科技整合,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包括农业科技体制与机制创新,农业科技手段创新和科技成果创新三个方面,通过农业科技创新,逐步促进了农业产、学、研相结合。(三)通过产业链内相关环节整合,形成了农产品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组织。产业组织机制创新,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公司+农户占总数 43.6、中介组织+农户占总数 36.4、专业批发市场+农户占总数 9.3)相关环节利益关系
5、的整合,在产业链内龙头企业与农户逐步形成以合同契约为主的,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利益联结机制。(其中:合同方式占 51.9,合作方式占 12.6,股份合作方式占 13.3,其它方式占 22.2)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价格调节、利润返还、系列化服务等,使农户得到实惠;同时拓宽农民就业门路。)(四)通过资本整合,培育了一大批大中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运用兼并、收购、控股、参股和租赁、战略联盟等资本运营手段,形成一大批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江苏雨润、四川四海为例)进入资本市场。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市。例如目前全国农业类上市公司 63家,近年来从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达 210 多亿元
6、(以内蒙例)。促进了农业对外开放。2004 年,龙头企业出口创汇 200 亿美元,比 2000 年增加 2 倍。(五)通过市场整合,涌现出一大批名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随着企业的资本扩张、产品扩张,农产品的市场在分割、在洗牌,有的企业主营产品市场占有率在扩大,有的则萎缩;有的退出某区域市场,有的则进入其它区域市场乃至全国市场或国际市场尤其是很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抢占了市场先机(以乳制品、温氏为例)。特别要提及的是农业产业链由培育发展阶段发展到整合发展阶段,有几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发展模式由自由发展模式,发展到规范发展模式;(从经营管理不规范遵守游戏规则,注重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7、等)二是、龙头企业发展的重点从注重产品数量,发展到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与品牌(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是、龙头企业的目标结构,由注重近期和提高效益为主,发展到近期与远期目标相协调,注重可持续发展;四是、驱动因素,由政府+市场,发展到市场需求导向为主;五是、竞争力来源,主要从政策+能人+ 资源,发展到机制+ 智力;从多数情况看,农业产业化经营已进入产业链的整合发展阶段,但在这同时也已经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进入产业链的创新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企业有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和实力,产业组织体系健全,产品标准化体系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产品结构基本平衡,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等。(在农业产业化国
8、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大大约有 1015,进入产业链的创新发展阶段)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1、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品质量档次不高。2、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综合利用水平较低。3、发展机制有待完善,产业组织体系有待健全。4、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其中资金不足仍然是发展的瓶颈。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总的趋势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正逐步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主要表现在:1,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向跨区域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由点向区域发展;2,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农产品加工业由带动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
9、型和资金密集型并重发展);3,农业一体化经营的产业组织体系逐步完善与稳定,效益进一步提高。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十分重视。今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江西、湖北视察时又强调指出,“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方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深加工为龙头,以市场需求为坐标,不断拓展产业链,农业产业化就一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指示精神,进一步明确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以及发展对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再上一个新的台阶。2 关于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链发展(一)进入新时期以来,由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有 4个重大转变:一是农业科技体制与机制,从过去的产、学、研分
10、离,逐步向产、学、研相结合转变。二是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由单一的以涉农科研、院校为主体,逐步向涉农科研、院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等多主体转变。三是农业科技手段由传统型逐步向计算机化、信息化等现代手段转变。四是农业科技投资主体由政府为主,逐步向政府、龙头企业、社会资金等多元化转变。(二)农业科技体制与机制创新的主要模式:从创新主体上分,大体上有三大类:第一类:以涉农科研院校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模式。主要是(1)兴办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科技型经济实体(公司)。(2)研转企。(知识产权或科技成果或专利有偿转让)(例:中水院、中农科院饲料所等)第二类: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模
11、式(1)龙头企业自建科研开发机构(据不完全调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中以有70以上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2)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依托相关涉农科研院校建立科研开发机构(含博士后工作站)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校的联合程度上分,又可分为:(3)资本联合型。即科研院校或专业技术人员以自有的知识产权、科技成果或专利技术入股龙头企业;(4)联合攻关型:由龙头企业出资联合开发;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共同出资攻关;由国家财政出资攻关(主要是承担国家或省级重点课题)。(4)技术指导型。即龙头企业常年或短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企业顾问,进行技术指导或培训。第三类: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体的创新模式。这种创新
12、模式又可分 3 种:一是龙头企业依托农技推广部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二是以农技推广部门为主体,兴办“科技示范场”、 “专家大院”、“科技入户工程”等。三是以农业科技园区为平台的农业集成创新。(三)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产业链发展中的作用是提高农业产业链竞争力的原动力。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助推器。主要表现在: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了农牧业结构。近几年来,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程度最高,大力推广优良畜种和先进的养育技术(如:胚胎移植等),促进畜牧业成为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2004 年,畜牧业产值突破 1 万亿元大关,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33.6。提升了农业整体素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推广标准化
13、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2、延长农业产业链研发新产品,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以长春大成集团玉米产业和陕西富安果业为例)3、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型逐步向集约型、知识型和现代型转化。运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护了生态环境。例:以“工厂化农业”和“设施农业”为标志的土地工程化建设进一步发展;例:“精准农业”、测土配方施肥等逐步应用;例:替代型技术的推广(如:应用生物化学技术,喷灌、滴灌、中小型农机具的广泛应用)4、通过体制与机制创新,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率(从上个世纪末的 30提高到40以上)和科技贡献率(从 45%提高到
14、 48%)。5、通过科技培训和推广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以新希望、六和饲料为例。(四)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1、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与完善;2、农产品加工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研发滞后;3、农业技术不够适用性问题依然存在。表现在:技术的先进性、经济的合理性、生产的可行性和应用的风险性等方面;4、农业科技投入不足。3 关于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的几个观点。(一)农业科技创新要有新思路。(创造有利于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新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视智力投入,形成企业专有资产)。(建立农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和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二)因地制宜,不断
15、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在完善多种农业科技创新模式的同时,重点是完善以龙头企业为有效载体,依托农技推广部门,建立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三)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在信息时代一个企业、一个单位获得信息的能力,是衡量它能否科学决策,能否提高创新与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农业科技成果是社会公共产品性质。1、各级财政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是:(1)对农业科研原始创新投入;(2)对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创新投入;(3)加大对在引进的基础上,促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投入;(4)支持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的培训、技术、信息服务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等。财政支持方式:全额、贴息、补贴、资本金注
16、入等。2、加大税收支持力度龙头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资助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研发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经费,可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在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对于龙头企业从事国家鼓励类的产业项目,引进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农产品加工生产设备,可按有关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购买国产设备的投资,可按规定享受抵免企业所得税的政策。3、创建多元化的、稳定的农业科研投融资体系。(如:创立农业科技发展基金、农业科技投融资公司、鼓励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等)此外,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项目上,给予倾斜与支持。专题报道:中国农业产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