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聞稿】台灣紅豆杉抗癌療效高, 希望之樹揚名國際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國研院)監製的科普節目科技台灣新國力 (Scientific Taiwan)本週日 8 月 6 日 22:30- 23:00 第八集希望之樹與花開全球 ,將報導農業生物技術在國科會、農委會、中研院、衛生署等單位攜手合作下在藥用植物和花卉研發培育上交出的亮麗成績。科學家從台灣特有種紅豆杉的樹皮中,發現了含量高於其他紅豆杉的紫衫醇成分,經證明可以治療卵巢癌、乳癌、肺癌。農委會林業專家進一步大量培育這些高紫杉醇含量的台灣紅豆杉細胞株,並建立利用發酵槽培養細胞株及生產紫杉醇技術,希望未來能造福全球的癌症病患。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的組長何政
2、坤研究紅豆杉十多年,並且因而得到許多獎項。他表示,樹木的樹皮一剝,樹木就死掉。目前台灣嘗試培育台灣紅豆杉的優良品種,再從枝葉萃取紫杉醇,然後利用像採茶的方式,不斷的採,不斷的提煉紫衫醇。紅豆杉最早在美國被發現,叫太平洋紫衫。當時科學家從它的樹皮中 發現一種成分紫衫醇 經證明可以治療卵巢癌、乳癌、肺癌。因此這種紅豆杉也被稱為希望之樹 。不過,過去要治療一個癌症患者,可能必須剝 60 棵這種希望之樹的樹皮,加上樹種稀少,發芽困難,往往等上一兩年才能發芽,對癌症患者來說 等待太過奢侈,因此,專家利用科技的方法和研究精神運用在復育紅豆杉上。在農委會、國科會、中研院和各研究單位的合作下,不僅成功復育台灣紅豆杉,育苗時間也大大縮短了。專家還在台灣的中部跟南部各建置了一個台灣紅豆杉的基因庫,希望未來不但能造福台灣的癌症患者,還能進一步,造福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