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心 爱心 专心认识动能和势能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并能解释自然界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描述所观察各种能量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通过探究动能和势能分别跟哪些因素有关,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加强科学方法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有:功和能的关系,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动能、重力势能、弹性
2、势能分别与什么哪些因素有关,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能量”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功是能量变化多少的度量,做功的过程是能量改变或转化的过程) ,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新课程标准将“能量”作为三个内容标准之一,可见它的重要性。本节教材,介绍能量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机械能。学习本节课,既要密切联系前面所学过的运动、重力、弹力等知识,还要注意观察生产、生活中的能量现象。本节内容又是后面学习其它各种形式的能、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基础。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首先通过教材图 13-19,在前面学习的功的知识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初步概念,再通过教材图 13-20 和图 13-21
3、列举了风、流水能够做功的例子,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然后再通过“活动 1”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势能的学习也是先通过图 13-25,从做功的角度引入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再通过“活动 2”的实验探究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大小分别跟哪些因素有关。在建立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教材又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通过“活动 3”研究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最后,教材指出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本节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比较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但它是学生理解一般能量概念的基础;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解释生产、生活中一
4、些能量转化现象的基础,所以建立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本节教学难点: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让学生形成能的初步概念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由于能的概念是建立在物体能够做功的基础上的,因此,紧紧抓住功和能的关系,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用心 爱心 专心3教学建议本节课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以下事例可供选用:(1)2006 年 11 月 14 日,兰州军区某部飞行员李剑英驾驶某型歼击机,在训练结束下降途中飞机撞鸟。在生死攸关的 16 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密集的村庄和人群,决定改跳伞为迫降,先后三次放弃跳伞机会而不幸殉职。据了解
5、,小鸟一直是飞行员的“心头大患” ,历史上曾有多次因飞鸟撞击而造成飞机损坏,甚至机毁人亡的恶性事件。在高空中,一只飞鸟与正在快速飞行的飞机相撞会粉身碎骨,而由高级合金制造的飞机机体也会严重受损。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事故呢?(2) 小子弹和大石头:抗日战争期间,一天,日军进攻我军,火力很猛,我军的子弹快要打光了。 “准备大石头,节约子弹!”我军连长发出了命令。战士们立即利用战斗间隙,把一块块石头搬到战壕前沿。 “敌人进攻了,滚石头!”连长又发出了命令。战士们用力向下一推,几百块巨大的石头从山头滚下,犹如发生了山崩,砸得日军死的死,伤的伤,龟缩到山脚下面去了。滚下的石头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3
6、)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一乘客从疾驰的火车里扔下一个小小的馒头,正好砸在一位在铁路边值班的工人的头上,这位工人当即昏倒。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学完这节课大家自然会明白。什么是能由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节教学要始终注意紧扣“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这一关键,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具体实例,由功和能的关系建立能量的概念。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上的图 13-19,讨论分析:(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2)这些物体是否能够做功?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3)从功的角度来看,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出“能量”的定义。也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引
7、出“能量”的概念。比如:钢球从斜面上滚下,在水平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在碰撞过程中钢球做功的情况;或者用上发条的小汽车拖走小木块,电动水泵抽水等实验。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播放一些生活和自然界中物体做功事例的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素材,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感悟“能量” 。在得出能量的定义后,可以让学生列举具有能的实例,并从能否做功的角度分析,加深对“能量”的理解。紧接着上面的讨论,可通过举例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大小和如何去判断能的大小。比如用风来举例:四、五级风能够推动帆船“逆水行舟” ,八、九级大风可以使大树“前仰后合” ,而飓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让学生回
8、答:哪种风具有的能量最大?(答:飓风。 )你怎样判断能的大小?(答:比较它们能够做的功的多少。 )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教材图 13-20 和 13-21 的目的是: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总结得出动能的初步概念。用心 爱心 专心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具体教学中还可以多补充几个生活中动能的实例。例如:流水推动水磨,风推动帆船,子弹击穿木块,汽车撞击木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安排几个演示实验:运动的钢球打在木块上,
9、把木块推走,水流冲动水轮机模型,玩具手枪射出的子弹推动泡沫塑料等。这些实验说明运动的钢球、水流、运动的子弹等都能够做功。然后引导学生针对上述实例,分析思考下列问题,得出动能的初步概念。(1)以上这些物体是否具有能量?为什么?(答:具有能量,因为它们都能做功。)(2)它们为什么能够做功?(答:因为它们都是运动的。)(3)这种形式的能应该怎样命名?能否试着给这种能下一个定义?(答: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为了加深学生对动能的理解,在得出定义后,可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列举具有动能的实例。活动 1 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活动 1”的目的是:通过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得出动能的大小跟什
10、么因素有关,并渗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实验之前,先请学生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学生经过思考会猜想:(1)动能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理由是:用玩具手枪射出去的塑料子弹威力大,而用手扔出去威力小;(2)动能的大小还可能跟物体的质量有关,理由是:在车祸中,电动自行车撞倒行人的后果不太严重,而以相同速度行驶的大卡车撞人的后果严重。探究实验中的一些环节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考虑到实际情况,教材给出了比较详细的实验方案,具体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实验。完成实验后,可组织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的理解:(1)两次实验中
11、,分别控制哪些因素不变?哪些因素改变?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实验?(答:第一次实验中,小球的质量没变,在斜面上的高度变了;第二次实验中,在斜面上的高度没变,小球的质量变了;因为有两个因素(速度和质量)会影响动能的大小,所以当研究动能和其中一个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另一个因素不变。)(2)两次实验中,分别让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或相同高度滚下,目的是什么?(答:使小球滚到水平面上时,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速度。)(3)为什么让小球推动纸盒?纸盒被推动距离的远近说明了什么?(答:通过小球对纸盒做功的多少比较它所具有动能的大小;纸盒被推得越远,小球能做的功越多,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然后让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12、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对于程度比较好的学生,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教学,即通过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1)怎样让小球自己运动起来,获得动能?(答:让它从斜面自由滚下。)(2)动能的大小可能跟两个因素有关,用什么方法进行实验?(答:用控制变量法,即:研究动能大小跟速度的关系时,要控制小球的质量相同,而改变小球运动的速度;研究动能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时,要控制小球运动的速度相同,而改变小球的质量。)(3)怎样改变小球运动的速度?又怎样控制小球运动的速度相同?(答:让小球从斜面的
13、不同高度滚下,到平面上时,就具有了不同的运动速度;小球在斜面上所处的位置越用心 爱心 专心高,获得的速度越大;让小球从斜面的相同高度滚下,到平面上时,就具有了相同的运动速度。)(4)怎样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答:可以通过小球做功的多少来比较动能的大小,比如,让它推动纸盒,纸盒被推得越远,说明它能做的功越多,具有的动能就越大。)总之,在探究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渗透两种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小球动能的大小转换为纸盒被推动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想一想”的目的是:让学生用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深化对动能的认
14、识,培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时间问题的能力。答案是:列车和小汽车虽然速度相同,但列车的质量大,所以它具有的动能大,能够做更多的功,故在交通事故中,列车的破坏性更大。还可补充以下练习,供学生判断、分析:(1)一辆汽车突然加速行使,它的动能_。为什么?(2)洒水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并不停地洒水,它的动能_。为什么?(3)交通部门为什么要对车辆进行限速?为什么同一路段不同车辆限速不同?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可以这样引入本部分的教学:当我们从建筑工地附近走过时,会看到工地上会有一些安全警示牌,同时你也会特别地小心。你知道安全警示牌的内容吗?(答:“当心落物” 、“禁止在起重机动臂下停留”等。)落物和起重机
15、的动臂具有能量吗?为什么?接下来我们学习有关这种能的知识。教材通过图 13-25 引导学生建立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1)被举高的重锤具有能量吗?为什么?(答:重锤具有能量。因为重锤被举高后,能够在下落时把木桩打入地里,对木桩做功。)(2)变形的撑杆具有能量吗?为什么?(答:变形的撑杆具有能量。因为撑杆发生弹性形变后,能够把运动员弹出一段距离,对运动员做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给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初步定义,然后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实例,让学生加深对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理解。活动 2 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活动
16、 2”的目的是:通过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得出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通过动能的探究,学生已知道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因此活动 2 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经过实验,学生会发现:(1)同一个重物从不同的高度落下,重物被举得越高,木桩被打入沙中越深,表明重物做的功越多,重物的重力势能越大。(2)质量大小不同的重物从同一高度落下,重物质量越大,木桩被打入沙中越深,表明重物做的功越多,重物的重力势能越大。最后,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实验结论: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对于程度比较好的学生,也可以先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然后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引导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1)如何利用
17、所给器材,比较重物重力势能的大小?(2)如何在实验中控制有关的变量?用心 爱心 专心对于弹性势能,可以射箭为例,让学生自己得出: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弹性强弱、形变的大小有关。物体的弹性越强,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机械能的转化关于机械能,要让学生明确以下两点:(1)动能和势能都属于机械能,或者说,动能和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表现形式。(2)一个物体可以既有动能,又有势能,也可以只具有动能或者只具有势能。可以通过练习,帮助学生体会上述两点。如让学生说明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在海上行驶的轮船。(答:动能。)吊在天花板上的吊灯。(答:重力势能。)被拉长的橡皮条。(答:弹性势能。)在空
18、中飞行的子弹。(答:动能和重力势能。)活动 3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活动 3”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活动 A 中设置的这个实验,取材容易,一定让学生亲自去做,进行认真的观察,这是学生学习本部分内容的基础,也能为后面学习“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做好铺垫。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发现:小球在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即重力势能最大,而动能最小(为零);在最低点时的速度最大,即重力势能最小,而动能最大。此时可启发学生思考:从最高点到最低点,小球重力势能减小,这部分能量到何处去了?动能增大,这部分能量又是从何而来?通过启发,学生自然就会想到:从最高点到最低点,小球的重
19、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最低点到最高点,小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活动 B 通过教材图 13-28 列举了三个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实例,供学生分析。图 a 中:男演员下落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男演员挤压跳板,使它发生弹性形变时,男演员的动能转化为跳板的弹性势能;跳板逐渐恢复原状,把女演员上弹,跳板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女演员的动能;女演员上升时,她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图 b 中:小孩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小孩挤压蹦蹦床,使它发生弹性形变,小孩的动能转化为蹦蹦床的弹性势能;蹦蹦床逐渐恢复原状,把小孩上弹时,蹦蹦床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孩的动能;小孩反弹起来后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图 c 中:过山车从高处到低处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低处到高处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活动 C 中解决“摆球上升的高度为什么会变低”这个问题时,可这样引导学生:你在荡秋千时,你感到有风吗?你对风做功吗?通过启发,学生容易得出: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摆球要克服空气摩擦阻力做功,机械能会不断减少。至于机械能减少转化为内能的问题,在这里不要讨论。对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不容易举出事例,教师可给出几个例子,拓展学生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