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新课程体系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新世纪里,新的课程目标、新的实验教材、新一代的儿童、新的教学氛围都在促使我们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本学期,我们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载体,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实验。新教材给了我们教师极大的创新空间,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宽广的学习空间。一、全面认识新教材的完整框架,不要被教材所束缚新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文本,还是教师自身进修的“材料” 。本学期我们学校使用的苏教版语文第一册实验教材,非常重视语文的实践性。原来的教材在小学生一进校门先学拼音,第一学期字量大约只有 180 个左右,现在的新教材,遵循识字为主的原则,在拼音教学时穿
2、插了识字教学,并进行“识写分流” ,第一学期识字量达400 多个。这种编排方法顺应了学生的天性,使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识字量的增加在课余时间使学生可以阅读大量的儿童读物,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开阔了眼界,又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面。教材的价值在于能让学生充分发展,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我们不能为了教教材而教教材,应以新教材为重要载体而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要多为学生创设活动,提供机会,促使学生情感愉悦,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使其获得方法,提高学习技能。例如,在教学拼音的时候,根据教材的安排是分三部分来教学,先教 ai、ei,再教 ui 和情景图,最后进
3、行复习巩固,教学儿歌和 7 个生字。我们教研组在研究教材以后,设计了先教学 ai 以及声母与 ai 的音节拼读,再创造性地让学生学习一首教师自编的儿歌“老奶奶,在卖菜,卖白菜,卖菠菜,你来买,他来买,大家都来买” ,其中的“奶,在,卖,菜,白,来,买” 的韵母都是 ai,而且“在,白,你,他” 又是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这样设计,不但克服了整堂课都学习拼音及音节拼读的枯燥乏味,而且把第三课时一下要认识 7 个生字的难度给分解开来,加上儿歌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乐于学,学得好。这样一来,第二课时再安排 ei、ui 的教学,就可以采取半扶半放的形式,放手让他们自己拼读,自己来编短小的儿歌。二
4、、深入并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并充分地了解学生,探明学生现在的智力基础、生活经验、个性差异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具有鲜活的思想、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应顺应儿童的自我需要,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自我实践中、自我体验中去学习语文,去挖掘自己的潜力。学校和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学生刚入学时就做了一项调查,调查了学生在入学前对拼音知识掌握的情况,结
5、果发现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极不平衡,从幼儿园出来的学生,家长文化程度高的学生,很多都已经可以顺利认读拼音字母,拼读简单的音节。从私人幼儿园出来的或父母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的那些孩子,就对拼音知识一窍不通,连最简单的 a o e 都没有概念。调查后,我们使用实验教材的教师,对这些孩子坚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程度好的学生,就鼓励他们大量阅读带拼音的儿童读物,并提倡他们用拼音来写小日记等;对那些对拼音没有什么概念的学生,就坚持抓基础知识,加强对拼音的识记和对音节的拼读,创造一切情境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样一来,学生都对学习拼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不枯燥,很轻松。三、转变学生学习
6、方式,使课堂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交流平台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所以,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应该在新课程中得到体现。有关专家认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要满足这些需要,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研究性和实验性的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并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
7、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我们使用实验教材的教师,在学期初就调整了学生的座位,以往都是几排为一组,一个班级仅分四组,现在我们尝试着让学生八人一组团团坐,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经常可以讨论交流,可以自主的提出问题,然后经过小组的讨论来解决。而且这样的座位安排,更能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比如,在教学声母时,让学生拿出彩色橡皮泥,来捏出声母组成图画,教师有意识地给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于是,有的搓橡皮泥,有的在白纸上构图,有的开始拼贴,学生的创作让我们教师叹为观止。有的先画一辆小火车,然后把声母贴在车厢上,取名为声母朋友去旅行,还有的画个海底世界,让美丽的
8、彩色声母飘荡在海水中,非常的形象生动。学生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而且已经开始养成发现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得出结论,再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只要适时启发引导一下他们,就能让他们快快乐乐地完成学习任务。四、激活教师本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转变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是就教材教教材,对语文课程的理解比较狭隘。而新理念下的课程是开放性的,课程不仅仅指的是教材,它还包括自然、社会、人文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也就是说语文资源无处不在。这就需要教师要树立强烈的资源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开发教材。新的教材不仅让学生得到发展,而且也要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发展,教师要充分注意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我们的教学要以此为起点
9、,逐步走出以往以甄别和选拔为依据的教学怪圈,走向为学生提供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新教材的使用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对教学的要求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新教材的变化比较大,课后练习少了,题型也简单了,但是,这意味着对教师创造性要求提高了,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把学生身心发展同母语教学结合起来,按教学规律办事,多引导,忌灌输;多创新,忌强加。同时,老教材中的一些经典的教学方法也应该继承发扬,如强调语言教育的朗读、背诵等。新教材给了我们教师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学校采取的是集体备课制度,每逢周五,新教材
10、实验组就召开例会,对本周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对下周的教学进行研讨,各抒己见,而后进行明确的课时分工。其他的,就靠自己去发挥,去创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有的时候,我们会有不同的想法,那就两种方法都去试试,进行比较,取长补短。比如“复习四”第二题是个各种动物和音节的连线题,我当时是这样设计的,动员学生帮助动物园给各种动物挂牌子,然后说:“现在动物园的动物还不够,我们去帮动物园找些动物来吧。于是请学生到黑板上来用音节写出动物的名称,学生非常踊跃,各种动物的名称写了一黑板,达到了巩固拼音及对拼音的运用。而另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请学生分成几个讨论小组,把动物园分成一块一块,如老虎馆,孔雀馆,鹦
11、鹉室等,请学生自行选择讨论,介绍其中的一个馆,并要详细介绍一下这个动物。学生们纷纷投入到讨论中,最后交流时使老师大吃一惊,学生们在互相讨论补充的基础上,对这些动物了解得非常详尽,比如,有学生说,雄孔雀非常美丽,而雌孔雀就不怎么好看,还说有的人现在出售孔雀毛,这是很不道德的行为。最后下课时间到了,可是孩子们还意犹未尽,把老师堵在教室,拉住老师的衣角,非要连教材外的动物都介绍一番才肯罢休。一道练习题,在教师不同的处理下,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一个重知识的强化运用,一个重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表达的训练,你能说谁好谁坏吗?最后我们经过教学反思和研讨,重新写了一篇教案,集两家之长,使教学尽善尽美。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促使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变革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桥梁和纽带,而不是“救世主”和“包办者” ,我们只有积极向传统教学中的陈旧的教学观挑战,才能培养出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视野开阔,具有包括阅读理解能力与表达交流能力在内的多方面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