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财务报表或企业财务报告是指包含基本财务报表、附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内容的统一体。基本财表包括: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利润表(income sheet)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s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statement of changes in stockholders equity)新准则实施后,企业财务报表的格式与项目和原准则相比会有一些变化 资产负债表中将原来的“短期投资” 、 “长期投资”项目替换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持有至到期投资” 、 “长期股权投资”等项目;同时表中还增加了对“投资性房地产
2、” 、 “生物资产”等项目的列示。 利润表取消了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划分,将这些业务产生的收入和发生的成本统一在“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中列示。 利润表对原包含于“管理费用” 、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等项目中的某些特殊项目进行了单独列示,如资产减值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 利润表将“投资收益”项目纳入企业的“营业利润”项下。 利润表中增加了对每股收益的披露 在合并报表中将少数股东权益有负债类变更为权益类。基本会计假设(一) 会计主体假设(accounting entity)注意区分企业与所有者的2区别会计主体假设是指每个企业的经济业务必须与企业的所有者及其他经
3、济组织分开。作用: 限定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 对会计概念产生影响:要求基本的会计概念具有鲜明的主体性。资产的概念指的是特定企业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 对会计行为的影响:企业会计行为的出发点应站在企业主体的立场而不是企业以外的立场。企业会计行为只能对企业的管理层负责,而不能对企业以外的其他利益集团负责。 对会计法规建设的影响:会计法中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对报表编制的影响:反映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二) 持续经营假设(going concern)通俗的讲,就是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基本准则的表述:企业会计确认、报告、计量应当以
4、持续经营为前提。作用: 资产以其取时的历史成本计价,而不按其立即进入解散、清算状态下的现行市价计价; 对长期资产摊销,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问题的处理,均以企业在折旧年限或摊销期内会持续经营为假设;3 企业偿债能力的评价与分析也是基于企业在会计报告期后仍能持续经营的假设。 正是考虑到持续经营假设才有了会计上出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以外其他权责发生制方法的选择(如坏账处理的备抵法、销售收入的确认等) ,等等。(三) 会计分期假设(accounting periods)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可以归属于人为划分的各个期间。基本准则的表述是:“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
5、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作用:为会计进行会计处理、计算损益和编制财务报告限定了时间区域。对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会计期间的划分应当体现较为完整的生产经营过程。对会计概念的影响,利润总额、收入、费用均带有鲜明的时期特色。(四) 货币计量假设(monetary measurement)提供了共同计量的尺度,但限制了会计报告的范围只有用货币反映的经济活动,才能纳入到会计系统中来。这意味着:第一,会计所计量和反映的,只是企业能用货币计量的方面;第二,不同实物形态的资产须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才能据以进行会计处理,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4基本会计原则客观性原则(objectivity )企业应
6、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客观性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可验证性,是指企业的会计处理应当尽量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为基础,以取得的业务凭证为依据;二是会计人员对某些会计事项的估计判断合法、合规、合理。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摊,或有损失的估计等相关性原则(relevance )财务信息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明晰性原则(clarity)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了解。可比性原则(comparability )两个方面的要求: 同一企业
7、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原则,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纵向一致,同一企业前后期可比)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5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横向可比性(不同企业会计口径一致,互相可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substance over form)会计处理应当轻法律形式,重经济实质。如对于融资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承租方在租赁期内,应当将被租赁的固定资产视同自己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理。重要性原则(materiality)例如,对低值易耗品的会计处理,尽管其受益期将持续若干会计期间,但因其与固定资产相比,金额较小,
8、对其处理常采用简化的方法处理,作为当期费用处理而不进行资本化处理,如一次摊销法,五五摊销法,而对固定资产则采用比较规范化的折旧处理。谨慎原则(prudence)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就是对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均予以损失,而对不确定的收入则不予确认。 (不虚增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及时性原则(timeliness)企业对已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应当及时:经济活动发生后,及时的会计处理会计期间结束后,及时编制财务报告6权责发生制(accrual basis )基本含义是
9、:凡是属于本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其款项已经在本期收取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历史成本(historical cost ) 重置成本(replacement cost ) 可变现净值(net realizable value ) 现值(present value ) 公允价值(fair value )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会计虽然符合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 但可靠性差和难以操作的缺点也使其难以全面推广应用。我国国情现状
10、并不能提供完全实施公允价值的条件, 新准则是在坚持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前提下, 审慎适度地引入公允价值。在我国比较客观的做法是: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应该仍然以历史成本作为基本的会计框架, 结合补充9公允价值的信息, 多种计量属性并存将是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2009.03 会计研究 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 根据新准则规定, 企业在取得除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所规范的股权投资等金融资产以外的其他金融资产时, 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划分为四类: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
11、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中,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 主要取决于管理层的持有意图。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均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但不同的是, 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影响利润表; 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所有者权益, 直到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再转出, 计入当期损益。在初始划分点, 持有两类金融资产较多的公司倾向于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获得更多的选择空间, 为盈余管理和收益平滑提供“蓄水池”; 在持有期间, 盈利情况不好的公司, 会利用处置可供出
12、售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和平滑收益; 盈利情况好的公司, 则倾向于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含有的作为资本公积的未实现利润留存到以后年度实现。管理会计部分: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责任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成本会计10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实、有用的成本信息,是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成本核算所提供的信息,不仅是企业进行存货计价、正确地确定利润和制定产品价格的依据。并进行成本考核,进行成本分析。 在服务对象上, 财务会计要为企业外界有关各方提供信息,通常称为外部会计;而管理会计则主要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求,为企业内部的决策提供资料。财务管理主要为企
13、业的筹资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和可选择的方案;成本会计的管理对象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和商品流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 在内容上, 财务会计侧重于面向过去,单纯的提供历史信息,属于报账型会计;而管理会计侧重于面向未来,分析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和规划未来,是经营性会计;进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实有用的核算信息是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财务管理主要是评价和选择筹资和投资项目; 在核算方法上:财务会计必须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以保证其所提供信息的可比性。成本会计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也比较简单;管理会计不受会计准则的约束,灵活性大;财务管理也采用许多数学方法计算和预测筹
14、资和投资的项目。 在责任上,财务会计提供的是正式的财务报告,对其负有法律责任;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提供的是非正式报告,为企业内部管理当局使用,不负法律责任。联系:总体目标相同,都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相关的信息。财务管理确定筹资和投资相关项目,成本会计进行成本核算、控制和分析、管理会计进行11评价和监督,财务会计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反映在财务报告中。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性态(Cost Behavior)是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Volume)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又称为成本习性。成本按性态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法和混合成本法三类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不随业务量
15、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committed fixed cost)是指不受企业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的那部分固定成本。又称经营能力成本对于此类成本只能从合理充分地利用其创造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角度着手,提高产品的产量,相对降低其单位成本。 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等酌量性固定成本(discretionary fixed cost)是指受企业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的影响,可以在不同时期改变其数额的那部分固定成本。对于这部分固定成本可从降低其绝对额的角度予以考虑。如广告费等。变动成本(variable cost)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又称可变成本。 技
16、术性变动成本(engineered cost)是指在其单位成本受客观因素决定、消耗量由技术因素决定的那部分变动成本。12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在单耗受客观因素决定,其单位成本主要受企业管理部门决策影响的那部分变动成本。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半固定成本(semi-fixed cost )/ 阶梯式成本(step cost)半变动成本(semi-variable cost)成本性态分析的涵义成本性态分析是指在明确各种成本的性态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最终将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成本函数模型 y=a+bx 的
17、过程。常用的混合成本分解方法有工程分析法(engineering analysis method) 账户分类法(account classificationMethod) 合同确认法( contract confirm method)历史成本分析法(historical cost analysis method)常用的历史成本分析方法有高低点法(high-low method)散布图法(scatter diagram method)回归直线法(regression line method)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吸收成本法(full cost/absorption cost)完全成本
18、法在就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全部制造费用,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采用完全成本法的原因:存货计价,会计准则要求存货按全部成本计价13评估盈利能力定价决策,全部成本加成定价法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所有的固定成本均作为期间成本列入当期损益表。采用变动成本法的理由:业务量变动时只有变动成本在变,固定成本与期间相连,应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变动生产成本与产量正比例相关,固定制造费用与产量不直接相关。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在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变动成本法认为固定性制造费用不应计入生产成本。二者
19、的区别1 成本划分的标准、类别及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成本计算法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划分标准按成本形态划分 按经济用途划分成本划分的类别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14费用变动非生产成本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成本固定非制造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非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变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15造费用 用变动非生产成本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期间成本内容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非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2损益计算公式不同成本计算方
20、法 完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销售毛利期间 边际贡献固定16费用税前净利 成本税前净利3当产销量不同时,二者的损益有差别产量销量: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变动成本法的利润产量销量: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变动成本法的利润产量销量: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变动成本法的利润 期末存货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固定制造费用0,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变动成本法的利润0,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变动成本法的利润0,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变动成本法的利润EVA (economic value added)经济增加值 E
21、VA 评价指标的研究 学位申请人:夏淑宜In order to find an effective institution to coordinate the incentive and constraint mechanism,the first thing we should do is to build an effec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for evaluating the managers performance Objectively and scientifically.The EVA system can provide effe
22、ctive method in solving the above questions.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enterprise value could not be depicted by traditional evaluation systems vividly such as ROE and EPS.The main defects lay on two aspectsOne is that only the debt capital is directly considered to the gain-or-loss of that yearHowe
23、ver,the equity capital is usually 17overlookedSo the Judgment of enterprise value is imprecise because of the inadequate cost calculationThe other aspect is that tradition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can cause the manager to take short-term action.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方式1. 标准成本业绩评价标准成本制度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差异分析和差异处理,
24、它对成本的控制和业绩的评价是通过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找出差异,然后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并加以控制。2. 利润业绩评价营业利润、净利润、销售利润率等等这些指标作为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和直接的表现3. 权益资报酬率业绩评价指标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权益报酬率投资报酬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销 售 收 入净 利 润 平 均 资 产 总 额销 售 收 入 所 有 者 权 益资 产 总 额销售净利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可从销售额和销售成本进行分析。资产周转率反映投资活动的资产使用效率,可以通过对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进行分析。权益乘数反映的是筹资活动
25、所带来的财务杠杆效应。4盈余性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18每股盈余长期以来也是衡量上市企业业绩的基准指标。每股盈余(EPS) 普 通 股 股 数 股 利税 后 利 润 总 额 优 先 股每股盈余存在固有缺陷:(1)没有考虑每股盈余取得的时间性;(2 )没有考虑每股盈余的风险性。同时由于会计确认程序的滞后性以及企业存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盈余指标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特别是现金流量状况良好、现金充足的企业,抵御金融风暴的能力要比那些负债率较高、现金流量状况不佳的企业大得多。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局限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忽视权益资本成本在传统会计处理系统中只对显性成本予以记录而对隐性成本
26、则视而不见。如其只对权益资本的取得成本(发行费用等)加以计量,完全忽略其使用成本,故在核算时其成本低于债务资本成本,事实上依据理论上的风险收益对等原则,权益资本持有者的期望报酬率高于债务资本持有者。但是会计核算不考虑机会成本,因而在这一点上就低估了企业当期成本,高估了当期利润。2. 容易导致管理者的短期行为短期行为体现在:当管理者的业绩奖金收入与每股收益挂钩时,管理者则有可能通过其他途径来抬高每股收益,而不是全心全意致力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改善,如其可以通过回购股票的方式来减少流通在外的股份,利润水平不变,每股收益明显增加。同样,当奖金收入与净资产回报率挂钩的时候,管理者可以通过变卖一些资产(即使
27、其在未来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来提高留存下来的资产回报率。19EVA 的基本原理EVA(Economic Value Added)经济增加值,就是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总额(企业期初资产的经济价值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乘积) ,其通过度量剩余收益来对企业的经济状况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衡量,是一种与经济价值挂钩的指标,其核算公式为: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总额(net operating profit after taxcost of capital)税后经营业利润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当 EVA0 时,说明企业增加了股东的原有价值当 EVA=0 时,说明企业维持了股东的原有价值当 E
28、VA0 时,说明企业损耗了股东的价值。EVA 的经济本质经济增加值源于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利润概念,依据经济收益的概念,一个真正实现盈利的企业,其利润不仅仅要弥补经营成本费用支出,还要弥补资本的成本。两者之和即为企业经营的总成本。总成本分为两部分: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指会计系统核算和反映的经营成本,隐性成本指的是资本的机会成本。经济增加值与大多数其他度量指标的不同之处在于:EVA 考虑了带来企业利润的所有资本成本。EVA 与剩余收益的区别是:剩余收益是以某一期间的会计利润减去以运用20资产的会计价值为基础计量的名义利息成本后的余额,而 EVA 的计算是以某一期间的经济利润减去以运用资产
29、的经济价值为基础计量的资本成本后的余额。EVA 业绩评价体系的比较优势(一) 考虑了所有者权益资本成本当企业报告的净收益为零时,只是补偿了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二) 能够尽量剔除会计失真的影响传统的评价指标如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是在权责发生制的前提下计算得出的,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使得会计收益存在某种程度地失真,EVA 对一些会计信息进行了调整,以尽量消除会计方法所造成的扭曲。1.研究和开发费用在对研究和开发费用计入当期费用时,将导致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高的企业的报告利润低于研发投资支出少的企业,所作调整应当将研究与开发费用资本化。即将当期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作为企业的一
30、项长期投资加到资产中,然后根据企业研发支出的具体情况确定摊销年限,在相关期间摊销计入费用。经过调整,企业投入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不是在当期核销,而是分期摊销,以鼓励经理层进行研究发展和市场开拓。2.各种准备各种准备金包括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短期投资的跌价或减值准备等等既不是公司资产的实际减少,也不是当期费用的现金支出,在资产损失还未实际发生时就去确认,结果会导致当期利润不实。而且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21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会为经营者操纵利润提供时机。EVA 的调整是将准备金账户的余额加回到资本总额中,同时将准备金余额的当期变化加回到税后净营业利润中。3. 递延税款由于会计折旧方法的不同,
31、企业的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产生时间性差异,此时产生的递延税款使得企业的纳税义务向后推延,无疑这对企业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事实上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缴纳递延税款,从其经济现象的本质来说,企业从当前利润中扣除的税款应是实际缴纳的税款,而不应包含递延税款。因此在 EVA 体系中将递延税款的累计贷方余额加入到资本总额中,如为借方余额则从资本总额中扣除,当期如为贷方增加则加入到税后净营业利润中,反之则从利润中扣除,这样按照实际纳税额来计算企业的纳税成本,管理层就会未雨绸缪,在上新项目之前就与税务部门合作,设计对组织有利的纳税筹划,而不是事后企图通过种种非法手段来逃税避税。4. 商誉当一企业收购另一家企业时,采用
32、购买法来交易时,支付价高于被收购企业公允价值的部分在资产负债表上记录为商誉,并在一定的期限内摊销掉,然而这种处理并不合乎经济事实。商誉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其涉及到的品牌、声誉和市场占有率等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是没有期限的。在 EVA 体系中,商被视为一种永久性无形资产,永远地留在资产负债表上,不对其进行分摊。并且将以前累积摊销额加入到资本中,将当期的摊销额加到税后营业利润中,这样会使管理者更加关注企业的现金流,而不必担心仅仅只是因为账务处理而22不是经营上的失误影响其业绩。科目 对税后净营业利润的影响对资本总额的影响R&D 支出 分期摊销抵减营业利润加入资本总额递延税款 当期变化加入营业利
33、润贷方余额加入资本总额资产减值准备 当期变化加入营业利润余额加入资本总额商誉 分期摊销加入营业利润累计摊销计入资本总额(三)EVA 指标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利润指标容易被操纵,同时鼓励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EVA 鼓励部门的管理人员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计算 EVA 的步骤1. 计算投入资本总额(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本资本)债务资本是指债权人提供的短期和长期贷款,不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等商业信用负债。股本资本不仅包括普通股,也包括少数股东权益。因此资本总额可以理解为企业的全部资产减去商业信用债务后的净值。2 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23税后净营业利润
34、税后净利润利息费用少数股东损益本年商誉摊销递延税款贷方余额的增加各种准备金余额的增加资本化研发费用资本化研发费用在本年的摊销债务重组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在本年的摊销额3 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1 ) 债务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是借款人出于贷款风险而要求的收益(1 t) b(2 ) 权益资本成本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确定,权益资本成本= 无风险收益市场组合的风险溢价(3 ) 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构成率债务资本成本负债构成率4. 计算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EVA 应用的局限性1. 债务成本很容易确定,而权益成本则较难确定。2
35、. EVA 不能反映企业之间的规模差异不能比较不同规模的部门的价值创造力作为一种纯数量指标,其只能从量上说明经济效益的有无及多少,而不能从质上说明经济效益的高低,更不能反映出规模不同的部门和行业之间经济效益的可比性。针对这一局限性,其认为可以采用经济增值率这一指标来克服,经济增值率经济增加值/资本投入额。24作业成本法(概念以及按什么归集成本、作业的选择标准)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作业成本计算市值将产品生产或提供服务所消耗的资源的成本按作业归集,再由作业按受益原则依据成本动因追溯至产品或服务。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成本
36、分配以何为中心成本分配以产品为中心成本分配以作业为中心间接成本归集 间接成本单一化归集制造费用账户间接成本的多元化归集作业成本库间接成本分配 间接成本单一化分配常用的分配基础有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加工工时多元化分配按每种作业的成本动因为分配基础分配思想 资源产品 资源作业产品适用环境 间接制造费用比例比较低,产品单一、工艺流程简单的企业间接制造费用比例比较高,生产工艺复杂、产品多样化生产的企业25联系: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均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基本程序:1 区分不同类型的作业2 确定每种作业的成本动因3 将相同成本动因的成本归集到同质成本库4 制定作业成本库的作业成本分配率5
37、 根据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分配率,将作业成本库归集的作业成本分配于产品或服务。成本分级: 单位产出级成本(unit level cost) (产量)单位产出级成本是指同产品产出量相关的作业成本,成本动因是产出产量,如产品生产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成本数额随产品产量的高低而变动。 批次级成本(batch level cost) (批次)批次级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批次相关的成本,作业的成本动因是产品批次,如订货成本、设备调试成本等都是批次级成本的例子。 产品级成本(product-sustaining cost level cost) (产品或产品生产线)产品级成本是指与某种产品或整条生产线相
38、关的成本,作业成本的动因是产品或产品生产线。如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等。 条件设施级成本(facility-level-cost)(整个生产过程)26条件设施级成本是支持整个生产过程而发生的成本,如管理人员的工资、设备的折旧费等,条件设施级成本属于企业全部产品的共同成本,可作为期间成本,不必分配与产品。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作业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作业管理的内容:计算作业成本分析和评价作业改进增值作业和消除非增值作业作业管理的目的:寻求企业经营活动的持续改善作业管理的目标之一是识别非增值作业及其成本,从而确定对非增值作业的消除或作业的改善。增值作业
39、(value-added cost ):是指消除后会影响产品对顾客的价值的作业,是必要的作业,其成本为非增值成本。非增值作业: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必要的或可以消除的,或者虽然必要但效率不高或可以改进的作业。非增值作业所发生的成本为非增值成本,消除这些作业及成本不影响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作业管理的基本程序: 识别作业:识别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所有重要作业,然后将这些重要作业进一步分解为具体实施环节。购货是重要环节,进一步分解为编制购货明细表,收集供货商名录、选择供货商、与供货商谈判、发出订货单喝购货验收等构成环节。 识别非增值作业:对分解为具体环节的作业还应进行逐一检查分析,27以识别非增值作业。如
40、搬运,在不同的加工程序间搬运为必要作业,而在库房中搬运则为非增值作业。 了解作业间的关系,包括产生根源和引发事件。对识别出的非增值作业还应了解其与其他各项作业间的关系,分析引起该项作业的直接引发事件和其产生的根源。如瑕疵品返工是一项非增值作业,直接引起返工的事件是产品质量检验,但根源却在于产品检验的某项作业或某些作业的缺陷,寻求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建立计量评价标准。作业管理通常需要对作业的业绩进行连续的计量和评价,计量和评价标准应事先确定。作业成本的计量就是核心的评价指标之一。 报告非增值成本。采用作业管理的企业通常按作业设立责任中心,在作业成本报告中对非增值成本应当重点报告
41、,识别出非增值作业并计量报告相应的非增值成本,使得管理者采取措施消除非增值作业。作业管理的措施: 作业消除(activity elimination )作业消除是指对非增值作业和不必要的作业采取将其消除的办法,如对购入的材料或零部件的检验作业,可以通过挑选信誉可靠的供货商,保证其供货质量,使检验作业得以消除。 作业选择(activity selection )作业选择是指考虑所有能达到相同目标的不同作业或不同策略,选择其中最佳的作业或战略。最佳的作业可能是成本最低或成本相同但效率最高的企业,如企业的营销策略和促销活动,促销的方式不同,引发的作业不同,产生的效果与发生的成本也会不同。28 作业减
42、少(activity reduction )作业的减少是指以不断改进的方式降低作业所消耗的时间或资源,对于必要的作业通过改善以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对于一时无法消除的非增值作业则尽量减少工作量以降低成本耗费。如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搬运,可以通过改进工厂设置,缩短运送距离,进而减少运输成本,降低作业成本。 作业共享(activity sharing )作业共享是指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能量使之达到规模经济效应,提高单位成本的效率。如不增加某种作业的成本而增加作业的处理量,使单位成本动因的成本分配率下降。例如改善工厂设置,不增加厂房面积,增加工厂的产品生产能力,使产品承担的厂房折旧和维护费用减少。作业成本
43、法的应用问题 作业的区分问题:许多活动相互联系,并非所有作业的界限都十分清晰。 成本动因确定上的困难:何种因素与成本变动相关较大,并非在所有情况都清晰可辨,即使成本动因明晰也可能难以量化。 、 信息处理的成本问题:要做到时作业明晰,成本动因相关性提高,则需要作业的细分和详细的数据分析,这样必然会导致信息处理成本的提高。目标成本法(Target costing)目标成本法的基本概念目标成本法是指企业以市价和顾客为导向的一种有助于同时达到高品质、29多功能、低成本的成本管理方法,从新产品的基本构想立案至生产开始阶段,设定符合顾客需求的品质、价格、信赖性及交货目标,试图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及确保综合利润
44、而实行的各种管理活动。从本质上看,目标成本法是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下所采用的一种对企业的未来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成本技术,是战略成本管理所用的新工具之一。正是由于目标成本法衣顾客导向,以顾客认可的价格、功能、需求量等因素为出发点,因此,目标成本法又称为“由价格引导的成本计算” (price-led costing) ,它与传统的“由成本引导的价格计算” (cost-led pricing ) ,既由成本加成计算价格相对应。Me:目标成本法是一种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为实现目标利润而进行的战略性成本管理活动。与传统的“由成本引导的价格计算” (price-led costing)不同,体
45、现的是“由价格引导的成本计算”的思想,首先通过市场调查来了解客户愿意为产品所支付的价格,以及期望的功能、质量,企业根据市场调查所得到的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扣除所需要得到的利润,得到目标成本。目标成本的制定程序:(一) 以市场为目标设定目标成本1.制定目标售价(1) 消费者需求研究方法(2) 竞争者市价分析法用目前市场价格加上新增功能或特性30的市场价格;使用企业预期市场占有率下的预测售价;用目前市场价格加上产品本身增加材料和人工的价值2.制定目标利润3.制定目标成本(1) 总目标成本的制定(产品层次) 目标成本预期售价目标利润(2) 目标成本的分解(零部件层次)可按产品功能进行分解(3) 目标成本的调整。随市场变化而变化(二) 实现目标成本1 计算成本差距(产品层次)目标成本确定后,与企业相关产品在现有技术下产生的成本相比较,确定成本差距估计成本目标成本成本差距2 采用超部门团队方式寻求最佳产品设计组合如(1)作业成本分析法,消除非增值作业以降低成本(2)反向设计,评价竞争对手的产品(三)运用持续改善成本法已达到设定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法的特色:1.拓宽了成本管理的范围传统的成本管理在过程上重在控制生产阶段的耗费,在范围上局限于企业的内部;目标成本法在过程上在产品的整个价值链对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