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系 08 级学生校外实习计划按照学院整体教学计划的安排,我系 08 级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会 计(注册会计师方向)和投资与理财四个专业共 31 个班于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进行校外实习,为确保实习质 量, 现将 08 级会计系学生第五学期的校外实习安排如下:一、实习领导小组成员组 长:肖宪堂副组长:卫 强 张 勤成 员:全系专职教师及双肩挑教师二、实习地点及内容为了尽可能地把实习和就业紧密相结合,本次实习采取学校联系和学生本人联系相结合的办法,以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为主。实习内容:会计、审计、金融、税收及其有关的其他经济业务内容。实习单位:行政事业单位、集体、国有、非公有制
2、企业、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单独核算的单位。 结合实习单位情况,看看真实的凭证、报表,了解企业财务及经营状况,学习日常核算及管理经验,可跟班,也可顶班工作。三、实习指导及督促辅导员及各指导老师要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每个学生的实习地点、实习任务和实习情况, ;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要把实习的有关信息按系内要求报告指导教师。 师生之间建立信息 畅通的网络,定 时联系、沟通信息。各班配有专门的实习指导老师,名单见附件(附件 1)。在实习过程中,校内实习指导老师要对学生加强指导、严格要求, 组织好各种实习活动。同时,应注意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生活情况,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保密
3、教育,以防 发生事故;校内 实习指导老师对违反实习纪律的学生,应及时给予批评教育, 经多方教育无效或情节特别严重者,将情况和意见及时报告院(系)领导,按照校规校纪做出相应处理。同时,毕业班的辅导员要对实习学生加强日常管理,在本市集中学习的, 辅导员(班主任)一周至少到实习场所查看一次;在外市集中实习的,辅导员应随行前往负责学生的管理;分散实习的学生要与校内指导老师保持经常联系。实习过程中,学院和系组织人员对顶岗实习的情况进行巡视和检查。一方面对实习单位的支持标示感谢,交流情况;另一方面检查实习进展情况,促进顶岗实习取得更好的效果。四、学生实习要求(一)遵守实习单位各项规章制度,虚心学习。学 习
4、他们的敬业精神, 创新能力及岗位操作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二)要廉洁奉公,遵纪守法,手过万金,不占一分,即经济工作不能有任何占小便宜、牟取私利的行为。(三)与实习单位人员要搞好团结,注意沟通,不参与是是非非。 (四)及时与校内指导老师沟通,每周最少联系一次,以便遇到疑难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五)在实习中,认真参加实习单位的各项活动,注意收集专业案例, 实习后写出实习综合报告(实习综合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实习单位情况、实习内容、实习 收获、与专业有关的专题性问题的调查分析等。手写,不低于 3000 字),并认真填写实习鉴定表,加盖实习单位公章后上交学校。(六)注意安全,注意个人形象
5、,维护学校声誉。校外实习结束时,需要提交给实习指导老师以下资料:1、实习鉴定表一式两份(需要实习单位填写考核意见并盖章,由指导老师收回后填写“ 小组意见”并评定成绩);2、实习综合报告一份,不低于 3000 字,手写,加封皮;3、经指导老师指导、审核通 过的毕业论文打印稿和电子稿各一份,由指导老师收回后评定成绩。五、毕业论文撰写要求及成绩评定(一)论文题目的选定毕业生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教学计划规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继理论教学、毕业实习之后的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全部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它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训练,也是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及口头应变能
6、力的综合考查,尤其是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对各种人才的需要的必要手段。我系选定了 140 个毕业论文题目(附件 2),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选择指定题 目,也可根据所学 专业自行命题,但不能脱离 专业范围。(二)指导老师名单及分工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名单及分工见附件(附件 1),各指导老师所指导学生同一论文题目不超过 5 人。(三)具体时间安排各指导老师在 2010 年 12 月 24 号之前与所指导学生见面,确定论文题目,相互留联系方式,下学期返校之前定稿,学生上交论 文定稿的电子稿和打印稿。(四)毕业论文要求依据我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论文撰写 25003000 字为宜。A4 纸打印,左装订。引文要注明出
7、处,撰写论文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文章。具体格式见附件(附件3)。六、校外实习及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实习结束后由指导老师及系实习领导小组综合考核每个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 顶岗实习成绩分优 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顶岗实习成绩按不及格处理:1、实习期间严重违反实习单位规定,被 实习单位退回者;2、实习期间有违法乱纪,造成不良社会后果者;3、擅自终止顶岗实习者;4、无故不按时提交上述规定的实习资料者。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可从选题、立论、 论据、逻辑性、创新性和理论联系实际诸方面评定,由指导老师审阅确定, 题写评语,按 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给出成绩。具体评分标 准见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汇编P165。会 计 系 201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