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植物造景的概念,意义及国外动态顾名思义,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对植物景观的欣赏,具有不同的爱好和观点。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多半是规则式。究其根源,据说主要始于体现人类征服一切的思想,植物被整形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及鸟兽形体,以体现植物也服从人们的意志,当然,在总体布局上,这些规则式的植物景观与规则式建筑的线条、外形、乃至体量较协调一致,有很高的人工美的艺术价值。如用欧洲紫杉修剪成又高、又厚的绿墙,与古城堡的城墙非常协调;植于长方形水池四角的
2、植物也常被修剪成正方形或长方形体;锦熟黄杨常被剪成各种模纹或成片的绿毯;尖塔形的欧洲紫杉植于教堂四周;甚至一些行道树的树冠都被剪成几何形体。规则式的植物景观具有庄严、肃穆的气氛,常给人以雄伟的气魄感,另一种则是自然式的植物景观。模拟自按然森林、草原、草甸、沼泽等景观及农村田园风光,结合地形、水体、道路来组织植物景观。体现植物自然的个体美及群体美,从宏观钠季相变化到枝、叶。花、果、刺等细致的欣赏。自然式的植物景观容易体现宁静、深遥、活泼的气氛。随着各学科及经济飞速地发展,人们艺术修养不断提高,加之,不愿再将大笔金钱浪费在养护管理这些整形的植物景观上,人们向往自然,追求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植物美,
3、于是,在植物造景中提倡自然美,创造自然的植物景观已成为新的潮流。植物景观除了供人们欣赏自然美外,人们更为重视的是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应。植物除了能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创造适合于人类生存所要求的生态环境。随着世界人口密度的加大,工业飞速地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工业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到处污染环境,酸雨到处发生,危及人类的温室效应造成了很多反常的气候。人们不仅惊呼,如再破坏植物资源,必将自己毁灭自己,只有重视和遍植植物,才能拯救自己。为此,当今世界上对园林这一概念已不仅是局限在一个公园或风景点中,有些国家从国士规划就开始注重植物景观了。首先考虑到保护自然植被,并救自己
4、。为此,当今世界上对园林这一概念已不仅是局限在一个公园或风景点中,有些国家从国士规划就开始注重植物景观了。首先考虑到保护自然植被,并有目的地规划和栽植了大片绿带(Green Belt) 。一些新城镇建立之前,先在四周 营造大片森林,如山毛榉林、烨木林等,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然后在新城镇附近及中心,重点美化。英国在规划高速公路时,需先由风景设计师确定线路,喜欢按地形。景观采用蜿蜒曲折、波状起伏的线路,前方常有美丽的植物景观,司机开车时,车移景异,一路上有景可赏,不易疲劳。在高速公路两旁结合保护自然资源,植有 20 余米宽的林带,使野生小动物及植物有生存之处。1960 年后,英国很多中产阶级搬入了
5、具有小花园的私人住宅,于是按主人不同爱好及年龄,创造了各种小花园布置,如微型岩石园、微型水景园。微型台地园、墙园、花境、小温室等,并相应地培育了与这些微型植物景观相适应的低矮的植物材料。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商业性需要,将植物景观引入室内已蔚然成风。耐荫的观叶植物、无士栽培技术大为发展,有无漂亮的室内外植物景观已成为一些宾馆级别评比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提高商业谈判的效果,有专门出租的办公大楼,大楼中有底层花园、屋顶花园、层间花园。透过办公室的落地玻璃窗,看到四周和谐、安静的植物景观,创造了良好的商业洽谈环境。超级市场内伴随着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色彩艳丽的开花植物,使商品更为增色。室内游泳池种上
6、几株高大的垂叶榕(Ficu benjamiana)以及一些热带的植物 ,池边设置大、小卵石,墙上画着椰子林、沙漠景观,真真假假,使游泳者犹如置身于热带环境中,畅游嘻戏。一些富有的家庭,提倡让每一房间都布置成花园一般,当然少不了各种植物,于是指导室内植物造景的书籍也不断出版了,如您的室内花园 (Your Indoor Garden) 、 室内花园 (Indoor Garden) 、 室内景观 (interior Landscape) 、 每个房间似花园 、 (Everyroom a Garden) 、 室内景观设计 (Design-ing the interior Landscape)等。所有这
7、些都体现了人们向往重返自然,在植物的景观中满足自己赏美,并置身于清新、幽静的环境中来消除疲劳,恢复精神和体力。要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首先要有丰富的植物材料。一些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本国植物不够用,就派员到国外搜寻植物,大量引入应用。英、法、俄、美、德等国就是在 19 世纪大量从中国引走成千上万的观赏植物,为他们植物造景眼务。就以英国为例,原产英国的植物种类仅 1700 种,可是经过几百年的引种,至今在皇家植物园丘园中己拥有 50000 种种来自世界各地的活植物,回顾一下历史,可见英国早在 15601620 年已开始从东欧引种植物;1620 一 1686 年去加拿大引种植物;1687 一
8、1772 年收集南美的乔灌木;17721820 年收集澳大利亚的植物;1820-1900 年收集日本的植物;从 1839 一 1938 年这一百年 中,选择了我国甘肃、陕西、四川、湖北、云南及西藏作为重点,引种了大量的观赏植物,为英国园林中植物景观提供了雄厚的基础。植物景观的创造,仅靠这些自然的植物种类还不尽人意,为此,园艺学科随之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选种、育种、创造新的栽培变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为了创造高山景观,模拟高山植物匍伏、低矮、叶小、花艳等特色,除了选择一批诸如旬子属(Cotoneaster spp。 )植物及花色鲜艳的宿根、球 根花卉外,一些正常生长有几十米高的雪松、北美红杉、铁
9、杉。云杉等都被育成了匍地的体形。由于岩石园往往面积较小,故需要小比例的植物,于是很多裸子植物都育成了高不盈米的低矮树形;为了丰富植物色彩、体形和线条 ,很多垂枝类型的栽培变种应运而生。如垂枝北非雪松(Cedrus atlanticacv.Pendula) 、垂枝欧洲山毛榉(Fagussylvaticacv.pendula) 、 垂枝桦(Betula pendula cv. Tristis) 、垂枝山楂( Crataegus nionogyna cv. Pendula) 、垂枝狭叶白蜡(Fraxinus angustifolia cv. Pendula) 、垂枝构骨冬青(Ilexaquifoli
10、um cv.Pendula) 、垂枝桑 (Morus alba cv Pendula) 、垂枝柳叶梨(Pyrus salicihlia cv. Pendula) 、垂枝榆(Ulmus carpinihlia cv.Pcendula ) 、垂枝落羽松 (Taxodium distichum cv.Pendula)等。柱形的栽培变种,如柱形红花槭(Acer rubrum cv.Columnare )、塔形银械(Acer saccharinum cv.Pvramidalis ) 、塔形欧洲七叶树( Aesculus hippocastanum cv. Pyramidalis) 、桂形欧洲鹅耳枥(Ca
11、rpinus betulus cv. Columnaris ) 、柱形美洲花柏(Chamaecyparis lawsoniana cv. Columnaris ) 、塔形柏木(Cupressus glabra cv.Pyramidalis) 、塔形桧柏 (Juniperus chinensis cv. Pvramidalis) 、塔形铅笔柏(Juniperus virginiana cv.Pyramidiformis) 、塔形云杉(Piceaabiescv. Pyrarnidalis) 、塔形银白杨(Populus alba cv.Pyramidalis) 、钻天杨 (Populus nigr
12、a cv. Italica) 、柱形无梗花砾(Quercus petraea cv. Columnaris) 、塔形西洋接骨木(Sambucus nigra cv.Pyramidalis) 和直立紫杉(Taxus baccata cv.Staridishii)等。其他还有很多帚形、 球形等变种。为了丰富园林中的色彩,培育出大量的彩叶植物,如黄叶青皮槭(Acer cappadocicum cv.Aureum) ,红叶青皮槭(Acer cappadocicum cv. Rubrum) 、黄叶复叶槭( Acer negundo cv. Auratum) 、花叶复叶碱(Acer negundo cv.
13、 Variegatum) 、深红挪威槭(Acer platanoides cv.Crimson King) 、黄叶美国木豆树(Catalpa bignonioides cv.Aurea) 、灰绿北非 雪松(Cedrus ailaniica cv. Glauca) 。金黄美洲花柏Chamaecyparis lawsoniana cv.Golden King) 、金叶花柏(Chamaecyparis pisifera cv. Aures ) 、花叶灯台树(Cornus controversa cv.Bariegata) 、紫叶榛( Corylus maximacv.Purpurea) 、紫叶黄栌
14、(Cotinus coggygria cv. Royal purple) 、紫叶欧洲山毛筷(Fagus sylvatica cv. Atropurpurea) 、垂枝欧洲山毛惨( Fagus sylvatica cv. Aureapendula) 、黄叶红枥(Quercus rubra cv.Aureaata) 、紫叶英国枥 (Quercus rober cv. Purpurea) 、花叶英国枥(Quercus rober cv. Variegata ) 、花叶苦枥(Quercurs cerries cv.Variegata)、花叶白蜡 (Fraxinus pennsyl vanica cv.
15、 Variegata ) 、金黄叶构骨冬青( Ilex aquifolium cv. Golden Queen) 、灰绿北美云杉(Picea pungens cv. Glauca) 、黄叶山梅花(Philadelphus coronarius cv.Aureus) 、黄叶水 (Ligustrum ovalifoliun cv.Aureum) 、黄叶加拿大按骨木 (Sambucus canadensiscv Aurea ) 、黄叶欧洲紫杉(Taxus baccat cv. Aurea)等。园林设计师对植物景观的重视是植物造景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园林设计师在设计植物景观时有一个很强
16、烈的观点,那就是“没有量就没有美”,强调大片栽植,当然这与欣赏植物个体美并不是矛盾和对立的。要体现群体效果,就需要大量种苗,这就促使繁殖、栽培水平大大地提高。英国谢菲尔德公园(haffieldpark)内有四个湖面,遍植各种不同体形、色彩的乔灌木及奇花异卉,在介绍公园的导游小册子中就明确地指出,该园不是为欣赏喷泉、建等园林设施,主要是让游人欣赏植物景观的。第二节、我国园林中植物造竟的现状植物景观既能创造优美的环境,又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对于这一点是公认而没有异议的。然而在现实中往往有二种观点和做法存在。一种是重园林建筑、假山、雕塑,喷泉、广场等,而轻视植物。这在园林建设投资的比例及设
17、汁中屡见不鲜。更有甚者,某些偏激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是写意自然山水园,山水便是园林的骨架,挖湖堆山理所当然,而植物只是毛发而。仔细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私人宅园中各园林因素比例的形成是有其历史原因的。私人宅园的面积较小,园主人往往是一家一户的大家庭,需要大量居室、客厅、书房等,因此常常以建筑来划分园林空间,建筑比例当然很大。园中造景及赏景的标准常重意境,不求实际比例,着力画意,常以一享一木、一石一草构图,一方叠石代巍峨高山,一泓水示江河湖泊,室内案头置以盆景玩赏,再现飓尺山林。植物景观的欣赏常以个体美及人格化含义为主,如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喻四君子;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示
18、玉棠富贵等。因此植物种类用量都很少。这固然满足了一家一户的需要,但不是当今园林中植物造景的方向。而今人口密度、经济建设、环境条件、甚至人们的爱好与古代相比已相去甚远,故而,我们园林建设中除应保留右典园林中一些园林艺术的精华部分,还需提倡和发扬符合时代潮流的植物造景内容,某些人在园林建设中急于求成,而植物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生长,才见效果。可是挖湖堆山,叠石筑路、营造亭。台、楼、阁则见效快。由此也助长了轻植物的倾向,使本来就很有限的绿地面积得不到充分利用。更有甚者,有的在真山上叠假山,假山愈叠愈高,叠得收不住顶。有的将不同质地及颜色的石料,犬牙交错,粗糙地堆砌在一起,犹如刀山剑树。遗憾的是,有些建国
19、后建起来的植物景观比例较大的新公园,也在这股风中大兴土木,筑台建享,而且建筑体量愈来愈大,将本来的单体建筑扩大到建筑群,减少了绿地面积。最不能容忍的是,在景点周围随意建造大体量的高层建筑,以致破坏了园林景观。近年来兴起喷泉,有的追求喷得高,有的乱择地点,竟然在原来景观很好的湖中设喷泉,破坏了湖中倒影美景。 另一种观点是提倡园林建设中应以植物景观为主。认为植物景观最优美,是具有生命的画面,而且投资少。自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实施后,很多人有机会了解西方国家园林建设中植物景观的水平,深感仅依靠我国原有传统的古典园林已满足不了当前游人游赏及改善环境生态效应的需要了。因此在园林建设中已有不少有识之士呼吁要
20、重视植物景观。植物造景的观点愈来愈为人们所接受。近年来不少地方园林单位积极营造森林公园,有的已开始尝试植物群落设计。相应的部门也纷纷成立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另一方面园林工作者与环保工作者相互协作对植物抗污、吸毒及改善环境的功能作了大量的研究。但与国外园林水平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首先,我国园林中用在植物遣景上的植物种类很贫乏。如国外公园中观赏植物种类近干种,而我国广州也仅用了 300 多种,杭州、上海 200 余种,北京 100 余种,兰州不足百种。我国植物园中所收集的活植物没有超过 5000 种的,这与我资源大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难怪一些外国园林专家在撰写中国园林时对我国园林工作者
21、置丰富多彩的野生园林植物资源而不用,感到迷惑不解。其次是观赏园艺水平较低,尤其体现在育种及栽培养护水平上。一些以我国为分布中心的花卉,如杜鹃。报春、山茶、丁香、百合、月季、翠菊等,不但没有加以很好利用,育出优良的栽培变种,有的甚至退化得不宜再用了。最后,在植物造景的科学佐和艺术性上也相差很远,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传统的植物种类及配植方式,应向植物分类、植物生态、地植物学等学科学习和借收。提高植物造景的科学性。-他们也许并不需要我可也许又会还是把我的心放在他们看得见的地方吧象我这样浅淡的微笑也许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呢 当前园林植物造景的几个误区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满足园林的空间构成
22、、艺术构图需要,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等功能需求,更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大多数生物种类的栖息地,是园林景观的生命象征。 植物造景,是在 70 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植物造景的提出,对生态园林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植物造景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乡土植物的驯化及大量引种使得造园植物不断丰富,植物配置理论的发展使得植物不再只是建筑的附属物、硬质景观的软化剂,而是开始独立成为空间及景观画面
23、的主要构成要素。植物保护及树木养护技术的发展使植物景观效果更加稳定持久,园林绿化也从二维绿量(绿化覆盖)转向三维绿量(绿色量)的研究。但植物造景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有的甚至已成为植物造景发展的阻碍,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期能促进植物造景事业的发展。 1、植物造景概念传统的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
24、随着景观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植物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我们应该看到,植物造景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植物造景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个时代,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这才是适合时代需求的植物造景,持续发展的植物造景。 2、绿量与景观质量绿量,是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指所有生长中植物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广义上还包括一切有利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因素,即绿色环。当前植物造景中的绿量问题主要存在两个
25、极端: (1)大草坪泛滥目前的植物造景,特别是城市广场绿化中,无处不是千篇一律的大草坪绿化模式,以求得“开敞景观”、 “热带风光”等效果,其弊端众人皆知。究其原因,除了流行风气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设计者缺少对绿量的重视。倘若我们在设计中将绿量及其产生的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纳入综合考虑中,相信一味追求单一的视觉效果的大草坪流行模式将会得到制止。在这一点上,英国风景师早已提出的“没有量就没有美”的做法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乔木+灌木+ 草坪(地被)模式的滥用乔木+ 灌木+草坪(地被)的植物搭配模式来源于我们对自然植物群落的学习,是一种理想的生态效益得以最大限度发挥的模式,然而却常被人们误
26、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从而导致不分绿地性质、面积大小、环境负荷而一味滥用。园林建设讲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植物造景同样如此。只有因地制宜、因园制宜,结合绿地使用性质、面积大小、环境条件等综合考虑,在此基础上建设的绿量才与景观质量成正比。一味地将自然植物群落中的乔木+灌木+草坪(地被)的结构搭配,不综合考虑园地大小、土壤贫瘠程度、交通安全、视觉安全等而滥用,其结果往往是造成大量植物死亡(超过植物承受的环境负荷力) ,甚至成为病虫滋生、犯罪猖獗的地方(因植物阻碍视线而使得场地不能得到周围游人的监视) 。如果说大草坪的流行是缺少对绿量重视的极端,乔木+灌木+ 草坪(地被)的模式则是在缺乏对绿量含
27、义真正理解的情况下片面、过分地强调绿化量值的极端。3、形式与功能园林绿化讲究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植物造景作为园林绿化的一部分,理应遵循这一道理。然而,在现实绿化中常见到有人一味地追求绿地率,追求绿化视觉效果。将分枝低,体量大的雪松种在狭窄的街道上;将本已狭小的活动场地改建成草坪;将承载力高的林地树木砍掉,换成承载力低的草坪,凡此种种,无不是植物造景中形式与功能的冲突,其结果常常是好看不中用,其原因是缺少对植物造景中以人为本思想的思考。 4、科学性与艺术性 植物造景不同于山石、水体、建筑景观的构建,其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征是它的生命特征,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植物造景是在植物能健康、持续生长的条件
28、下进行的。病态的植物,失去生命活力的植物的景观只能是残枝败柳、枯木废桩,是无法达到理想景观效果的。 科学的植物造景除了满足植物的生理生态、场地功能、视觉景观等需求外,还必须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植物景观是活体景观,随植物生长而发展变化的景观,对植物栽植施工后的景观变化及养护管理的考虑,是植物造景的特色。然而在现实问题中却常存在设计、施工、养护脱节甚至矛盾的问题。而在景观效果预见中常常将生长条件很好的植物作为理想的效果标准,而对植物能否达到预期的体量、季相变化、生长速度却缺少深入细致,结合植物栽植场地、小气候、干扰等多因素的考虑。比较明显的是在城市植物造景中,大多数树木的生长体积、生长率都低
29、于同等条件下自然界中的树木,而这一点却没所得到设计师们的重视。 5、植物景观群落(1)多样性与稳定性问题植物的多样性与群落的稳定性是源于对自然植物群落的理解,在自然植物群落中,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是由从小到显微结构的生命,大到巨大的森林树木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依赖的结果,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是随种类的增加而增强。而在城市环境中这一群种类中的大多数种将很难生存。因此,城市中的植物类群之间的那种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的关系也很难存在。 (2)种单株与种群体的问题(个体与群体)时下的植物造景中植物配置模式大多采用“自然式”、 “三株一丛、五株一群”的零星点缀方式,这是源于传统的自然山水园的种植
30、设计手法。事实上,将植物以群体集中的方式进行种植,其在绿量上的景观累加效应,同种个体的相互协作效应及环境效益都大大优于单株及零星的种植方式。从生物个体发育来看,大多数生物总是以群体的方式生存下来的,植物要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其个体才能稳定地生存下来,单株的种类常因环境的竞争而被淘汰。这一道理在宝钢绿化建设中也已得到证实。 6、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 适地适树是植物造景中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倡大力发展乡土树种,适当引进外来树种。然而,随着栽培及引种技术的发展,在国内苗圃市场缺乏统一规划的情况下,各地相继引进了一批适合本地生长的造景植物种类。所以,在丰富本地造景植物种类及植物景观的同时
31、,我们不得不考虑以下问题: (1)地方特色保护植物是体现地方特色的要素之一,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不同的气候带,不同的土质、水质上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种类,它是地方环境特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不同的地方植物常常还是该地区民族传统和文化的体现,大量地引种外来植物易对地方文化特色造成巨大冲击。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然界中生物间的相互竞争,优胜劣汰的关系无处不在,我们早已明知在世界上盲目引种动物的危害(如澳大利亚野兔引种事件) ,但却缺乏对盲目引种植物危害的了解。外来引种植物造成本地植物种类的消亡,生态结构单一化等问题早已在国外进入了治理与恢复阶段。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不能先引进后治理,
32、不能走别人的老路。 另外,对稀有植物、保护植物的引种保护也应适可而止,因其对地方特色及物种多样性的冲击影响不可估量,全国上下盛行的“银杏风”即可例证。处处种银杏,谈何保护,谈何稀有,保护并不等于泛滥。 7、建议及对策 7.1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 (1)对概念理解的偏一,缺乏对结合实地情况的考虑。特别是对植物造景及绿量的考虑认识或片面地追求视觉效果或片面地强调环境效益,对概念的理解缺少新时代所赋予的新要求、新内涵,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个年代的水平上。(2)对生态理论的生搬硬套,特别是对植物生态理论的不结合实地情况的滥用,缺少对城市植物群落的客观、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理解。主观地认为种类越多、群
33、落越稳定,单株植物比群体植物更易生长良好。 (3)缺少横向的植物造景地域性问题的考虑,引种上片面追求绿化效果,而对生物安全、地方特色等因素缺少全面考虑,造成了某种植物的泛滥。 (4)缺少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要么片面追求绿量效益,而对绿地的使用功能、性质、人的需求等缺少全面均衡的考虑。 7.2 建议及对策(1)扩展植物造景、绿量等相关概念的内涵,以便能适应新时代植物造景的需求。除引进景观生态学、行为心理学等学科外,国外的环境园艺、地域植物学、野生动植物栖息园、恢复生态学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将绿量与绿地类型相结合,列入植物造景的考核指标。绿量是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除了狭义
34、的指绿色植物外,还包括广义的社会、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环境内涵。(3)加强对城市植物群落的研究,特别是群落内部植物个体的关系,群落与城市环境负荷的关系,揭示城市植物群落与自然植物群落的异同。 (4)加强对外来植物种,特别是具有入侵性质植物种的检疫、检测,避免其对本地植物群落、生态结构的破坏。对类似杂草的、有很强生命力的、具入侵性质的种类进行清除,对侵染地植被进行保护、恢复。 (5)规划、健全苗圃市场,避免苗木种类单一化和引种盲目化。转自朋友空间的日志,转来分享给大家!各大场馆门外排起的长队看的让人毛骨悚然,遂来到世博公园转转,不亦乐乎,发现植物造景真的很不错!特点呢,官方版本是“用扇骨的形式种
35、植乔木体系,与城市和园区规划肌理一致,用滩的趋势将绿化、场地、水体及设施等内容有机融合;用灌木、地被群落景观塑造滩的形成肌理,依托地形设计创造各种类型植物的生理环境、 、 、重地被,弱中层,强上木的立体空间构成模式,构建出植物景观设计的主体空间体系,解决了世博会议期间高容量、高密度人群对大量集散场地和大量的遮荫需求” 。我的亲身体验版本是:一,滨湖景观绿量大,硬质少,植物种类非常丰富 二,注重地被层,大量使用草花,营造花境 三,植物分区特色明显,每片都有不同的景可观 四,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包括与建筑的结合,水边绿化,地形起伏,路边,林缘来丰富造景,总体上讲世博公园基本上反映了时下园林景观的较高
36、水准。遗憾的是很多草花不大认识,由于是卡片机拍摄的,只能将就看了。下载 (64.3 KB)2010-8-8 23:22与世博轴接壤的地方,相对人工化一些,草坪草花做出了滩的姿态,水成几何跌落下载 (108.02 KB)2010-8-8 23:01随处可见的花境小品下载 (73.1 KB)2010-8-8 22:59每一处景观建筑周边都有丰富的植物,同时垂直绿化,屋顶绿化也都不能放过,这是一个厕所下载 (78.75 KB)2010-8-8 22:51厕所周边下载 (80.58 KB)2010-8-8 22:51由此可登上厕所屋顶下载 (70.09 KB)2010-8-8 22:51越往下游水的植
37、被越丰富,但此片区还是强调人工几何下载 (84.72 KB)2010-8-8 22:51林下美女樱下载 (73.79 KB)2010-8-8 22:51快靠近码头的河流驳岸绿化,紫色的美人蕉象火把一团一团跳跃在人们的视线中下载 (82.79 KB)2010-8-8 22:51高差的变化永远是人们视觉的着眼点和景观着力打造的地方下载 (88.47 KB)2010-8-8 22:51下载 (60.47 KB)2010-8-8 22:51出来了码头,来到的自然式片区下载 (79.23 KB)2010-8-8 22:51水体也趋于自然式种植了下载 (75.96 KB)2010-8-8 22:51黄埔大
38、桥下是一处集中的水池,这片我最喜欢了,不过从这个角度看,植物略显杂乱下载 (82.21 KB)2010-8-8 22:51下载 (72.4 KB)2010-8-8 22:51后滩公园,一看到标志性的廊和植物就知道是土人做的了,其实一直以来我就比较喜欢观赏草,所以看到土人的草还是很亲切的,但大可不必宣称“野草” ,因为这里的草已经很园林化了,种植很有逻辑秩序,想象成把园林中惯用的灌木地被换成高低错落的各种草比想象模拟乡间田园景致来的容易些,此时此景,我还是很欣赏的,但我不愿看到这种景观全部充满在更大的范围内,因为还是单调了些,此外,人们还是希望冬天也有景可看的。下载 (60.35 KB)2010-8-8 22:51不要小看这水中石头,小草,可是宣称能处理污水 2000 多立方下载 (60.61 KB)2010-8-8 22:51这样的草不是很清爽整洁的吗下载 (54.75 KB)2010-8-8 22:51还是草,当有半人高时就成了草墙下载 (62.87 KB)2010-8-8 22:52红色座椅当然是土人不能放过的,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草的色彩毕竟太单一了,红色就来点缀下下载 (74.56 KB)2010-8-8 22:52下载 (60.12 KB)2010-8-8 22:52这个栈道我很喜欢,可以薄薄的像纸片一样飘忽在水上(转自“园林学习网”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