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数学雪花曲线教案设计说明民立中学 丁海扬一教材分析1 “雪花曲线”是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试验本)即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中“拓展型课程部分” (拓展内容加“” )内容,供学校自主组织教学和学生选择修习。2本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是:知道雪花曲线的生成过程;学会利用递推关系式得到有关雪花曲线的“问题解决” ;通过对雪花曲线问题的探索与研究以及相关背景资料的介绍,理解数学的价值,感悟数学的美。3制定教学目标的几点想法(理论支点):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显现出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改变传统的注入式(结果型)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变接受式(记忆型)学习为自主式(探究型)学习。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建构的
2、促进者;教师的这种“促进者”角色将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现今倡导的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教学。教学的目的在于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简单的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
3、能够把结果变为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二教法说明1以“雪花曲线”的发生过程、 “雪花曲线”的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方法的简单应用为教学主线,旨在体现:学习的因是实际,学习的果也是实际;学习的结果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继承和发扬” ,继承就是学习基础,发扬就是学会创新。2以介绍“分形几何” (一门新兴的数学分支学科)为教学支线,显现数学知识的文化背景及人文价值。3以运用自制的教学课件(几何画板、PowerPoint)为标志,实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初中数学4以向学生推荐课外拓展阅读为铺垫,激发学生勤思善问、求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