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咪鲜胺价格三年下跌近半.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709027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咪鲜胺价格三年下跌近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咪鲜胺价格三年下跌近半作为主流杀菌剂品种之一的咪鲜胺,近年来由于产能扩张过快,市场难以消化,原药价格从2008 年的 8.5-9 万元/吨,一直下跌至今年的 5.8 万元/ 吨,三年内下跌近半。 产能迅速扩张 据悉,咪鲜胺在我国登记的作物有 16 种,主要用于防治 23 种病害,是我国登记广泛、全面的杀菌剂品种。近几年来咪鲜胺深受国内企业关注并迅速成为热门品种。目前国内外共有13 家企业登记了 18 个原药产品(咪鲜胺及其锰盐), 另有 70 多家企业取得 156 个单剂和 98个复配制剂的登记证。 在 2008 年,国内咪鲜胺产能仅为 7500 吨,但随着江苏辉丰把原药装置从 3000 多吨

2、扩建到4000 吨、浙江省乐斯化学把原药装置从 1000 吨扩建到 3000 吨,以及南通维立科和江苏绿叶农化新建装置,去年全国咪鲜胺原药总产能已达 10500 吨。目前,连云港金囤农化等正在筹建咪鲜胺原药新建装置,不久将登记上马,预计 2012 年国内咪鲜胺原药产能将达到 12000 吨左右。 咪鲜胺产能迅速扩张,但市场却无法消化。去年全国实际原药总产量 4500 吨左右,国内原药消费量在 1500 吨左右,出口原药 2000 吨,导致原药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压货较多,各地库存量较大。而今年的产量与去年大致相同,但国内使用和出口要多消化掉 1000 吨左右原药方能保持产销平衡。 同时,这也导致了

3、咪鲜胺价格的下滑。2008 年咪鲜胺原药价格为 8.5-9 万元/吨,但在今年,在原材料价格、环保费用以及劳动力价格飞涨的情况下,原药价格却跌至 5.8 万元/吨。国内产能迅速扩张,由于国内需求量和出口量有限,导致价格下滑和装置开工率不足。 使用量受到限制 多年来,咪鲜胺以其高效、安全、广谱的特点,在市场上拓展到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烟草赤星病、大蒜叶枯病、黄瓜炭疽病和香蕉炭疽病等多种作物的应用领域。 但咪鲜胺存在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和挑战,如在水稻恶苗病防治上,农民的当家品种是噁苗灵、一浸灵、901 水稻种子消毒剂,以及国产咪唑类杀菌剂使百克和菌威;在水稻稻瘟

4、病防治上,农民的首选药剂是三环唑及其复配制剂和稻瘟灵;在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上,己唑醇和井冈霉素占据前两位;在香蕉炭疽病防治上,多菌灵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咪鲜胺与农民常规当家杀菌剂品种三环唑、稻瘟灵、己唑醇等品种相比,具有内吸传导作用较差,而且药剂价格相对较高以及对鱼毒性大,养鱼稻田禁用等自身弱点,使咪鲜胺的使用量受到一定的限制。 虽然咪鲜胺目前仍有利可图,但企业若投资冲动,一哄而上,盲目扩产将会出现如下后果,一是最终使咪鲜胺产能严重高于市场需求。二是同质化严重,包括产品同质化,出口市场同质化。三是恶性竞争,价格竞争是主要手段,不合法竞争、不公平竞争都会出现。草甘膦、毒死蜱、阿维菌素、烟嘧磺隆等产品,就由于生产同一品种的企业过多,造成市场上严重供过于求。 业内人士清醒地看到,咪鲜胺生产过程中“三废”排放较多,污染严重,随着环保治理压力加大,产品的生产成本会有大幅度提高,因而具有较大的投资风险。近年来,咪鲜胺产能迅速扩张,同时价格持续走低,出口增幅减缓,竞争对手众多以及未来市场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表明,咪鲜胺不宜盲目扩张。 (来源:南方农村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