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校简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江苏省主管,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共建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建设的 15 所大学之一。学校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前身是中国气象局 1960 年创建、素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美誉的南京气象学院,1978 年被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2000 年划归江苏省主管,2004 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6000 多人,专任教师近 1000 人,三分之一以上具有高级职称。学校占地 2189 亩,校舍总建筑面积 65 万多平方米。拥有国内大气科学类文献最齐全的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
2、139 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 137 万种,年订阅纸质中外文期刊1792 种。学校现有国家级水平气象台、部省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制造业研究院、江苏省网络监控工程中心、南京中美合作遥感实验室、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等 50 多个教学科研机构,省级产学研基地及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 100 多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体系,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等 18 个学院(部),48 个本科专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坚持特色发展,打造大气科学“学科特区”
3、,大气科学学科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建成了以大气科学为核心,以信息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为重点,理、工、管、文、经、法、农、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省部级重点学科 22 个,博硕点基本涵盖学校本科专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坚持育人为中心,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校风和“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校训,坚持出国、考研、技能培养的“三个导向”。建校以来,已培养各类优秀毕业生五万余人。他们以“踏实、肯干、能干”的优良素质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赞誉,不少校友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及相关部门领导,他们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大
4、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央部委领导及世界气象组织高级官员等,全国气象领域 70%的技术骨干毕业于我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贯重视科技创新,长期参与国家气象领域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是我国气象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学校科技实力增长迅速,科研到帐经费、课题项目数和科研获奖数翻番式增长,2009 年科技经费达到 1.53 亿元。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千项,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 100 多项,荣获世界气象组织NorbertGerbier-Mumm 奖、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科学成就奖等国际性大奖多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 15 个国家的36
5、 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签署了交流与合作协议。学校设有“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已为 120 个国家和地区培养气象高级管理及业务骨干 1000 多名。高质量地承办了世界气象组织第十届气象教育与培训大会等一批重要国际会议。具有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资格,各类全日制在校留学生数百人。2009 年 11 月 9 日,与巴哈马学院共建的孔子课堂在巴哈马学院揭牌成立,学校成为江苏第五个创办孔子学院(课堂)的大学。2今日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放发展、联合发展,跨越发展、争先进位,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流特色重点大学而努力奋斗。地址:南京市宁六路 219 号邮编:210044电话
6、: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邮件:专业设置大气科学、大气科学(气候资源) 、海洋科学、应用气象学、大气科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 、大气科学(人工影响天气) 、农业资源与环境、大气科学(大气探测) 、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系统工程) 、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环境科学、生态学、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大气科学(大气环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动画) 、网络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7、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英语(实用翻译) 、英语(国际商务) 、日语、对外汉语(汉英双语) 、对外汉语(汉日双语) 、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 、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与设计)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 气象学 江苏省重点学科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中国气象局局级重点学科、专业 天气动力学大气探测与大气遥感应用气象学气候学 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 天气动力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气象学 始建于 1960 年 1981 年建立硕士点 1988年被评为中国气象局重点
8、学科 1993 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6 年气象系被国家劳动人事部授予“全国气象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1998 年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 2001 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先后有 6 名教授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或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学科梯队也被授予“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称号 至今共培养本科毕业生 6588 名,硕士 519 名,博士 22 名,学历和学分被海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广泛承认 中国各级气象部门约 50的业务骨干和管理专家为我校气象学学科毕业生,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成为科研院所的知名学术带头人和杰出科学家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天气动力学大气探测与大气遥感应用气象学气候学
9、3招生章程为保证我校 2011 年招生工作依法有序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部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及各省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章程。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学校招生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坚持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兼顾国家、考生、学校三者的利益。第二条 学校性质及简况1、学校全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学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 219 号3、办学类型:普通、公办4、学校层次:全国重点本科5、招生计划:学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通过各省(市、自治区)考试院公布,考生也可登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招生网(http:/)查询。
10、6、学费标准:采用学分制收费,普通类专业按 4600 元/人年预收,艺术类专业按6800 元/人年预收,中外校际交流等合作培养项目以江苏省物价部门批复为准。7、证书颁发:符合相应条件的,颁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中外校际交流等合作培养项目同时颁发国外合作大学证书。8、就业情况:2010 届学校毕业生就业率 98.62%,其中高质量就业率为 95.22%。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第二章 录取规则第三条 坚持德智体美全面衡量,以文化考试成绩为主,按照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原则录取,思想政治品德主要看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1、身体健康状况按教育部等部门颁发的普
11、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以下专业分别对色盲、色弱提出限考:限色盲、色弱专业(17):大气科学、大气科学(气候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水文气象)、应用气象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应用化学、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4限色盲专业(10):大气科学(大气探测)、大气科学(大气物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大气科学(大气环境)、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给水排水工程、动画(动画艺术/数码动画/数字绘画)、数字媒体艺术(网络媒体艺术/游戏设计艺术/现代展示艺术)。2、建议非英语语种的考生报
12、考本人所学语种的专业。3、男女比例不限(国防生根据空军要求)。4、实行远程网录取,调档比例控制在 120%以内。5、实行非平行志愿省份的考生院校志愿录取采用“志愿清”的方式,即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考生,如第一志愿不满,再录取第二志愿,依此类推;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按照各省的院校投档规则进行录取。6、进档考生专业志愿录取采用“分数清”的方式,即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之间无级差,根据高考分数由高到低、不分专业级差进行排队,按考生所报专业志愿确定录取专业,如果所报第一专业已满,按顺序考虑第二专业,依此类推。(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分数清”录取规则)7、江苏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科目选测科目类型、等级要求及进档
13、考生的录取规则另行制定。8、学校认可各省艺术类专业统考成绩,考生需参加当地省艺术专业统考并成绩合格。对文化分和艺术专业分均达到当地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学校根据各省规定调阅档案,按照文化分与专业分之和从高到低择优录取。9、在不降分录取的前提下,学校认可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的适当加分投档的政策。10、其他录取规则按教育部、各省(市、自治区)及我校有关招生规定执行。第三章 录取与入学第四条 学校招办根据经各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核准备案的录取考生名册,发放录取通知书。第五条 考生凭录取通知书到毕业学校或单位领取经密封的个人纸质档案(如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拟统一寄送个人纸质档案,新
14、生需索取有关证明),报到时移交给学校。第六条 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规定的有关证件、材料,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拒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5第七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进行新生资格审查和身体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国防生进校后复查复审不合格者,符合学校普通生录取标准的转为我校相应专业的普通生。第四章 奖助学金第八条 学校设置总额 3000 万元的各类奖助学金,用以奖励在校优秀学生和资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第五章 招生咨询电话和网址第九条 咨询电话:02558731378、58731387网 址:http:/ 附则第十条本章程适用于 2011 年普通本科招生。第十一条本章程授权学校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联系方式邮编:210044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盘城新街 114 号 电话:025-58731378 58731387 传真:025-58731333 网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