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套中人阅读材料2006年 4月一契诃夫文学观六个条件(1886.5.10)“要成为一部艺术作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没有政治、社会、经济性质的冗长空话;十十足足的客观性;主人公和事物描写上的真实性;双倍的简练;大胆和独创,千万不要有陈词滥调;亲切感人。 ”契诃夫文学书简 P10,安徽文艺出版社 1988 年老老实实的真实(1887.1.14)“文学之所以叫做文学,就因为它是按照生活原有的样子来描绘生活的。它的宗旨是真实,是无条件老老实实的真实他同任何一个普通的通讯记者一样。 ”契诃夫文学书简P22准确(1888.11.13)“作为一个医生,我对精神病作了准确的描绘,符合精神病学的一切法则。 ”契
2、诃夫文学书简P82客观(1890.4.1)“应当保持冷漠,自己的感情要让读者看不出来您想让我在描绘偷马人时说:偷马是一种恶事。但是要知道,这一点不用我说就早已众所周知了。让陪审员去审判他们吧,而我该做的事情只是要展示他们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因为我想,小说中缺少的主观因素读者自己会加进去的。 ”契诃夫文学书简P162印入(1899.9.3)高尔基的作品修饰语太多,难以理解, “把那些可以删去的修饰名词和动词的字眼删掉,”“这种描写一下子不能印入脑海,而小说却必须一下子、在一秒钟之内印入脑海。 ”契诃夫文学书简P308奴性“请你写这个青年怎样把自己身上的奴性一点一滴地挤出去,怎样在一个美妙的早晨醒来时
3、,他觉得在他的血管里流着的已不是奴隶的血,而是真正的人的血了。 ”契诃夫给 AC苏沃林的信 ,安 巴契诃夫和他的时代 P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二契诃夫的时代1860年,契诃夫 出世。1860赫尔岑钟声:“臭名昭著的教化者们,你们哪怕只让一代人受一受人的教育吧,让她们能够正视一切,无所畏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公开地鼓掌,公开地集会”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取消等级法庭,设立陪审员制,地方自治,大学自治。1881年,二世被刺。亚历山大三世重新确认君主专制特权,中央集权。然而新知识迅速传播,人们痛苦呼吁,要求立宪政府、法治、议会和公民自由。1883年,开始疯狂压制出版事业。1
4、884年,以“危害社会安宁”的罪名,永久查封祖国纪事 (谢德林主编) 。1898年,停刊俄罗斯新闻 (主张立宪政府,民主和自由)套中人写于这一年。1901年,圣彼得堡学生示威被血腥镇压,高尔基写了海燕之歌 ,11 月即被流放库尔斯克。1901年,契诃夫给妻子的信, “我怀着厌恶的心情阅读现在的报纸” ,人们依旧被奴役,状态没有改变。1894年-1917 年,尼古拉二世改革根深蒂固的皇权制度,失败三屠格涅夫与谢德林伊凡谢屠格涅夫(1818-1883)彼得堡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黑格尔哲学。1847-1851 年,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猎人笔记 ,因反农奴制而触怒当局,被拘捕放逐。在
5、拘留中写了著名的短篇木木 。有代表作罗亭(1856)、 贵族之家(1859)、 前夜(1860)、 父与子 (1862) 、 烟 (1867)等。从 60年代起,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 ,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 。屠格涅夫是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桥梁。萨尔蒂科夫谢德林(1826-1889)俄国作家,第一部矛盾发表于 1847年,次年发表错综复杂的事件 ,因这两部小说而被流放维亚特卡八年。1863 年参加现代人和祖国纪事的编辑工作。1877 年涅克拉索夫逝世后,他继任祖国纪事主编,直到1884
6、年该刊被查禁。代表作有一个城市的历史 、 戈洛夫廖夫老爷们等。“别里科夫在文学中的家谱起自谢德林笔下的绝顶聪明的鮈(j)鱼。这条鮈鱼藏身在自己的小洞里,但它不过是老老实实地关心着自身的安危,并未图谋染指其余的一切东西,只求别人不碰它就可以了!而契诃夫笔下的主人公对生活的惧怕则是”安 巴契诃夫和他的时代P353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四十九世纪后期俄国社会气氛“谁都可以狠狠地敲打报纸!每一个人所共知的坏蛋在一旦偶然占据了多少重要一些的官职之后,他所关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怎样才能使自己更牢靠地与社会舆论隔绝,与社会舆论的表达者报刊隔绝。为了这个目的他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秘密指示,非法取缔
7、,暗中行凶如此众多的杀人陷阱,圈套,夜袭和各种强迫手段,就连中世纪的意大利的凶杀者也都不会想到的,但在亚历山大三世统治的黑暗年代里,人们对这一切却已经司空见惯,甚至在新闻界都不见有什么抗议。 ”转引自安巴契诃夫和他的时代P1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年有一个作家,他的同事们在读了他写的一本不痛不痒、无伤脾胃的通俗喜剧后,最初都感到喜悦和欣赏,但他们的这种心情非常快地转变为担心和建议,建议他把一切根据他们的估计会被上级认作对他本人隐射的东西去掉:“你把它撕了吧!布利亚金低声说。 我们不会告诉任何人如果问起我们的话,我们就说,你读过一个什么东西给我们听,但我们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说?根本不用说。
8、 扎马祖林讲, 如果问起来,那不必撒谎人总是首先关心自己的利益的您这样会做出许多害人的事情来,让人家替您吃苦!小声点儿,先生们!有人来了藏起来,克洛奇科夫!脸色苍白的克洛奇科夫慌忙收藏起练习本,他搔搔后脑勺,开始沉思起来。 ”契诃夫通俗喜剧 ,1884 年转引自安巴契诃夫和他的时代P3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年四其他作品简介变色龙一个文官的死庶务官切尔维亚科夫在看戏时,打喷嚏把唾沫星子溅到了前排文职将军头上,一次一次去道歉,被厌烦了的将军赶出后,又惊又怕,回家就死了胖子和瘦子火车站两个老朋友相遇,很高兴。八品文官的瘦子得知胖子是三品文官后:“他把身体缩起来,哈着腰,显得矮了半截他的皮箱
9、、包裹和硬纸盒也都收缩起来,好像显出皱纹来了他妻子的长下巴越发长了。纳法奈尔挺直身体,做出立正的姿势,把他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胜利者的胜利柯祖林在席间命令原是他上级,现在已落魄的库里岑扮鬼脸,吞撒了胡椒的黑面包;让小官吏带着儿子学鸡叫绕桌子跑小人物小官吏申请了十年,也未能加到两个卢布的薪水。苦闷极了,抓起一只无辜的蟑螂,狠狠朝玻璃上一摔,感到轻松了一些醋栗伊凡伊凡内奇:“要是您乐意听的话,我就来给您讲一个很有教益的故事”五契诃夫的戏剧主要戏剧作品有伊凡诺夫 (1887) 、 海鸥 (1896) 、 万尼亚舅舅(1896)、 三姊妹(1901)、樱桃园 (1903) 。“第一次读到这类的剧本,常
10、常是令人失望的。甚至觉得在读过之后,对它没有什么可谈的。情节和主题可以用两句话就说完。而自己呢?里面有许多好角色;那些角色可以用一张纸就能写完,一个人读完所能记住的,只是几句单独的对话,和几场戏。但是奇怪的是,一个人越是不要勉强去记忆,他就越要去想那出戏。戏里有些地方,在记忆里复活起来,它们的内在的力量强迫着你去想它们,因为它们而又想到其他的部分,最后,竟想到全剧的整体。多读一遍,你就多发现许多新的东西。你把戏中同一角色演到五百次以上,你会在每次表演中都发现一点新的东西,好像戏里藏着一个深不可测的创造力的源泉一样,又像藏着精炼的诗歌的一朵花一样,向四周放散着芬芳。有些剧本,写来只是一个最简单的
11、主题,本身没有兴趣。可是这些剧本渗透了永久的价值。凡是能在这些剧本中感觉出这个永久的特质的,才能领会这些剧本是为一切时代所写的。契诃夫就是写这类剧本的作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 我的艺术生活转引自契诃夫戏剧集P421 焦菊隐 译后记,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年 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 2004年献给契诃夫这一年被命名为“契诃夫年” 。关于欧洲戏剧的断代方法:先是古希腊戏剧,然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再后来是现代戏剧,而现代戏剧是从契诃夫开始的。莫斯科艺术剧院前总导演叶甫列莫夫1950年代末,以荒诞派戏剧为代表的现代戏剧诞生。人们回过头去发现,现代戏剧的一些重要特征在契诃夫的戏
12、剧里早就有了:比如戏剧冲突不是人和人,而是人和时代、跟环境的冲突;比如“间接对白” ,人物往往不是在舞台上认真的对话,各人有各人的心事,对白里头有不少是独白。1951 年,斯坦福大学教授、20 世纪戏剧的著名研究者艾斯林写了荒诞派戏剧一书,在书中艾斯林把契诃夫称作贝克特、品特等现代派剧作家的老师。1960年代,苏联国内对契诃夫的根本性重新认识。为纪念契诃夫诞辰 100周年,著名作家爱伦堡写了薄薄的一本书重读契诃夫 ,在这本书里,爱伦堡向教科书、百科全书、文学词典对契诃夫“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无情揭露旧社会黑暗”的定位提出质疑:难道我们今天的读者读契诃夫是为了了解 19世纪俄国的阶级斗争吗?
13、我们读契诃夫的作品,是因为他的作品里有一种永恒的东西。今天,在剧院和教堂同等重要的俄罗斯,契诃夫的六个多幕剧不断被搬上舞台,观众几乎知道他的每一句台词。石岩契诃夫走上前台 ,引自南方周末2004 年 10月 9日六契诃夫与中国1936年,曹禺在日出跋:“读毕了三姐妹 ,我合上眼睛,眼前展开一副秋天的忧郁,玛夏、哀林娜、阿尔加那三个有大眼睛的姐妹哀伤地挤在一起结构很平淡,剧情人物也没有什么起伏发展,却那样抓牢了我的魂魄,我几乎停住了气息,一直昏迷在那悲哀的氛围里。我想再拜一个老师,低首下气的做一个低劣的学生。 ”1950年,青艺和北京人艺曾分别上演三姊妹和万尼亚舅舅 。 “四人帮”垮台后,中戏排
14、演了海鸥 。回忆当时的情景,童道明说, “中途退场的观众特别多,但是每次都留下来 300多人,这 300多人看得津津有味。 ”1976年,流沙河先生作焚书有一种说法:西方人通过看戏认识契诃夫,中国人通过读小说认识契诃夫。1998年,北京人艺导演林兆华排演了毁誉参半的三姐妹等待戈多 。焚 书流沙河留你留不得,藏你藏不住。今宵送你进火炉,永别了,契诃夫!夹鼻眼睛山羊胡,你在笑,我在哭。灰飞烟灭光明尽,永别了,契诃夫!197645每场演出都有四分之一的观众不能终场。1998年读书第六期主编的话:“三姊妹等待戈多是中国知识界的一件大事。 ”林兆华:“不演契诃夫是我们的耻辱。 ”套中人教学简案杭州外国语
15、学校 郭初阳一教学设想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高中教材(不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应属于“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的,自然也可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径自汇编;而“汇编”一词,意为“类集编次” ,不知删节与改动,是否属于“汇编”该有的义项。套中人一题,寥寥三字,言简意丰,收录于高中语文第二册后,改名为“装在套子里
16、的人” ,冗长拙劣,且不恰当地强化了被动感;不仅是题目,小说的情节与人物,也遭分筋错骨手,与原著大不同。稍加比较,便可得出:套中人,与装在套子里的,是两个不同的人。鲁迅:“删夷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 ”(且介亭杂文附集这也是生活 )本课时的教学,当学孙行者,三岛求得甘泉,将小说之树重新扶起,得见青枝绿叶浓郁阴森,然后再来静心细数,那二十三枚人参果。二教学目的1通过课前预习、问题汇总、足本比较,立体地观照文本,探究小说意义。2小组讨论,跟踪删的痕迹,板书、阐述关键词,在知识考古中体味现实。3针对残缺文本,补充相关材料,结合现实,体味契诃夫作品的恒久价值。三教学过程一第一印象1“我对这篇小说的评价”2“我认为最值得探讨的问题”二两处疑问1为什么大家都怕他?2为什么华连卡会爱他?三知识考古1复原比照,足本与删节本2小组合作,捕捉关键词四深度阅读1词源学:关于“别里科夫”2互文性:系列作品醋栗2006年 4月 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