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衡针灸治疗穴位一、升提穴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 10cm(5 寸),后发际直上 16cm(8 寸)出,双耳尖 cm(1 寸)处。局部解剖: 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取穴原则:定位取穴针刺原则:定位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cm(2 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 6 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10 圈后即可将针退出。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 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2、)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 为主。 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 肠炎、慢性肠炎、低血 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和偏瘫等。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 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 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
3、30 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歌诀: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向前平刺 4 厘米,阳痿早泻遗尿精,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三寸毫针向前平刺寸,百会穴上一寸)二、腰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前额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针刺特点:其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正为宜。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 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 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针感:以局限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功能:活血化愈,调节神
4、经,止痛消炎。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间盘脱出, 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积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原因的各种腰痛。按语:腰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部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引起的病变为主。特别对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因炎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还需配针刺相关穴位,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一般在炎症期,水肿期需要卧床周。待临床治愈后,两个月内还要减少环境诱发因素,以巩固临床疗效。歌诀:腰痛穴位额正中,针刺滑车上神经,定位取穴三方向,主治各种腰痛症,椎间盘出腰扭伤,腰积劳损用之灵。(寸毫针双侧腰痛/中腰痛向下平刺寸,左侧腰痛向右平刺,右 侧腰向左平刺,腰上部向上平刺寸)
5、三、急救穴定位:此穴位于鼻唇沟与鼻中隔联线的中点。局解:不有口轮匝肌和面神经颊支,眶下神经分支及上唇动静脉。取穴原则:定位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眶下神经分支或面神经颊支出现的针感为宜。功能:醒脑开窍,回阳救逆,抗休克,疗昏迷,调节神经,消炎止痛。主治:休克、昏迷、晕厥、 晕车、 晕船、晕机,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中暑、小儿急惊风、癔症、癫痫、精神分裂症、急性腰扭 伤、痔 疮、低血压、高血压冠心病和心绞痛。按语:急救穴是用于病人急救的首选穴位之一,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选用该穴具有取穴方便,针感强疗效突出。 临床主要用于各种急症,重症及昏迷的病人为主。手法反复提插捻转,加大刺激量。为迅速 强
6、化针刺效果,可同时配合相关急救穴如降压穴胸痛穴,腰痛穴,咽痛穴等,必要时还必须积极配合中西医综合急救措施,此外还是中老年人的保健学位之一。歌诀:急救穴居鼻中隔,针刺眶下面神经,唇沟中隔斜上刺,休克昏迷与中风。(寸毫针向上斜刺 0 .30 .5 寸,45 度角)4、胃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口角下一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厘米(1 ,5 寸)。局解;在口轮匝肌和肌之间,布有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几下唇动静脉分支。取穴原则: 男左女右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三叉神经第三支产生的针感为宜。手法:滞针手法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功能:健脾养胃,调节胃肠,平衡心理,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消炎止痛,健胃消食,
7、促进溃疡愈合。主治: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性胃 痉挛 、膈肌痉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晕车、晕船、晕机、小儿消化不良、原发性痛经、糖尿病,还可作为保健穴。按语:具有选穴少,针刺面积大,见效快,操作 简便,易于普及等特点。临床不但用于治疗上腹部病变,还可作为慢性疾病的辅助穴位,可代替痛经穴,治 疗妇科痛经。歌诀:胃痛穴位下颌旁,男左女右取之良,消炎止痛三叉经,胃炎痉挛与溃疡,晕车晕船与痛经,消化不良服为尚。(45 度角进针,向对侧胃痛穴平刺寸)五、偏瘫穴定位:耳尖上厘米局解:布有颞肌和颞浅动静脉额支,耳颞神经分支,枕大神经吻合支。取穴原则:交叉取穴特点:针刺耳颞神经分支或枕大神经吻合支手
8、法:滞针或到位针刺手法1、滞针手法:待针体刺入要求深度时,按 顺时针方向捻转发生滞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捻转退回针体,此种针感一般 30 分钟左右自行解除。2、到位针刺手法:对惧针,不愿留 针的病人采用的针刺手法。针感:以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功能:益气壮骨,化痰却风,醒 脑开窍,调节内脏, 调节神经,调节平衡,扩张血管,解除痉挛,消炎止痛,降压降脂。主治:脑血管意外引起的中风昏迷、中风后遗症-偏瘫、偏头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按语:是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特定穴位之一, 临 床也采用偏三针,(偏 瘫穴,肩痛穴,膝痛穴),重病人可采用“偏五针” ,在偏五针的基础
9、上加臀痛穴,踝痛穴。原则上不留针,但对个别病人要求留针时,首先在病人不惧针,不 晕针的前提下。一般可以留针小 时,最长可留 12 小时,针体一般自行可退出体外,但对后遗症恢复期机体出现肌肉萎缩,偏瘫性粘连的病人可以配合患侧肩痛穴。膝痛穴,然后再针刺健侧相应穴位来收针。歌诀:偏瘫耳尖上一寸,交叉取穴透太阳,耳颞神经枕吻支。六、鼻炎穴定位:此穴位于颧骨下缘的中点。局解:在颧骨下缘的中点,布有面横动静脉,深 层为上颌动静脉,和面神 经颧支,下颌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深层为下颌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颧支或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出现的针感为宜。手法:无痛快速进针手法。待针体达到要求深
10、度时,不提插不捻转自行将针退出。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功能:退热,止痛。消炎,调节神经,抗过敏。主治:鼻炎、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神 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下颌关节炎、上呼吸道感染。按语:此穴是用于治疗鼻炎的有效穴位之一,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鼻部及面部病变为主,对过敏性鼻炎还必须配合增强肌体免疫力的相关穴位,调整病人的过敏体质,才能从根本上治愈病人的疾病。否 则只是暂时的临床症状缓解,以后还会发作。 对进针方向,深度,针感是针刺效应的关键。临床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副鼻窦炎应配合头痛穴,痤疮穴,痔疮穴进行全身调节方能达到理想效果。歌诀:鼻炎穴位颧
11、下缘,交叉下颌面神经,进针方向透鼻翼,三叉鼻炎与面瘫。面肌痉挛后遗症,感冒过敏下颌炎。(寸毫针向鼻翼方向平刺- 寸,交叉取穴)七、牙痛穴定位:此穴位于耳垂前正中处(耳前下颌骨外缘凹陷处)。局解; 在咬肌中,布有面神 经下颌支, 颧支,上前方有腮腺管,深部有咬肌 动静脉分支。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下颌颧支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手法。待针体刺入后,病人疼痛没有缓解,可上下提插 3次。针感:同上功能:通牙关,开窍却风,止痛,抑菌消炎。主治:由龋齿、牙外伤、牙齿过敏、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等引起各种牙痛。还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 痉挛、流行性腮腺炎、下
12、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中风性失语流诞。按语:此穴临床用于治疗牙痛的特效均可。取穴方法是以门牙为界分为左右两侧。对过敏性牙病,在治疗该病的同时还必须配合针刺增强肌体免疫力的相关穴位,从全身进行调整,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治愈的目的。此穴临床还成为失语穴,用于中枢性失语。歌诀:牙痛穴位耳垂前,下颌颧支正中点,各种牙痛面瘫痪,下颌关节腮腺炎。(垂直进针 0.51 寸)八、明目穴定位:此穴位于耳垂后耳根部,左下颌角与乳突中间之凹陷处。局解:皮下有腮腺,颞下窝翼静脉丛。耳后有 动静脉及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 经深部有面神经干于颅骨穿出。取穴原则:交叉取穴特点:以针刺耳大神经或面神经干出现的针感为宜。手法:采用
13、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针感:通窍开目,消炎止痛,调节视神经。主治:近视、白内障、青光眼、花眼、沙眼、电光性眼炎、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流行性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神经性耳鸣、耳聋。按语:是治疗眼疾的特效穴位之一。本文中介绍的近视主要是指青少年的假性近视。且恢复或好转后还需个月的平衡巩固期。白内障是纸早期浑浊型白内障,坚持治疗可稳定或延迟晶体进一步浑浊,提高患者视力。 对晚期白内障患者, 针刺效果差,对糖尿病引发的白内障还必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穴位,效果更为理想。歌诀:明目穴位耳后坑,交叉取穴面神经,对侧眼角刺一寸,一切眼疾用之灵。(寸毫针向对侧内眼角
14、方向刺 0.5寸)九、 醒脑穴定位: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项后枕骨后两侧,传统腧穴翳风与风府之间/ 处。局解: 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处,布有枕动静脉分支,深层为椎动脉,环枕后膜,蛛网膜下腔,脊髓上端和延髓下端,以及枕小神经分之,内侧为枕大神经。取穴原则:双侧同时取穴,左右交替取穴特点:运用手指作用于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后引起的指感为宜。指针方法:采用拇指指摸与食指指腹作用于患者相应的穴位上利用瞬间点压,点压力度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质决定。手法:一般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度手法以局部微痛为主,中度手法以局部能忍受为主,重度手法以局部瞬间钝痛为主。指感:局部酸
15、胀痛为主。重力点压即可出现瞬间的晕厥。功能:调节心理,调节神经, 调节内脏,醒脑明目, 镇静安神,抗衰老,保健。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 统、循环系统等引起的 脏腑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症旅游综合症,颈肩综合症,高血 压症,低血 压 ,神经衰弱,糖尿病,白血病,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按语: 醒脑穴为强身保健的首选穴位,此穴位于人的生命中枢部位。临床所眼所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指针疗法。在指压力度上一般分为轻中重三种。主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来决定,但以安全放在首位。歌诀:醒脑保健于风池,指针瞬间枕神经,调节内脏与安神,解除疲劳体轻松。十、 臀痛穴定位:此穴位于肩关节
16、腋外线的中点,即肩峰至腋皱壁连线的 1/2 处。局解:布有旋肩胛动静脉,臂外侧皮神经和第一,二肋间神经,深 层为桡神经。取穴原则:以针刺桡神经或上臂外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三寸毫针针尖向腋窝中心方向呈 45 度角斜刺CM。手法: 1 上下提插手法 2,针感达不到要求可采用滞针手法。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或向肘关节,腕关节放射。功能:活血化淤,理气散结,消炎止痛,调节神经。主治:臀部软组织损伤、腰椎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症、原 发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脱出、急性腰扭伤、腰积劳损 。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对侧颈肩综合症、偏瘫。按语:臀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
17、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臀部软组织损伤,臀部病变为主。此穴还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经验穴位。临床还需配合膝痛穴,踝痛穴效果更加。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歌诀:臀痛穴位桡神经,坐骨神经交叉灵,梨肌损伤网球肘,臀肌损伤综合征十一、肺病穴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侧,碗关节至肘关节上 1/3 处 ,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局解:布有指浅屈肌深部有指伸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及前臂内侧皮神经,下 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 侧骨间神经。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双侧同时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待出现相应的针感为宜。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
18、现的酸麻胀为主。功能:理气润肺,止咳,退热,消炎,止血,抗过敏。主治: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咳血、鼻纽、痔疮便血,还可用于末梢神经炎、指痉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按语:此穴是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为主住,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经大量的临床验证, 对出血症状较轻的病人临床有一定效果,故止血穴。 对大量咳血,吐血纽血病人还须积极采取现代医学急救措施。歌诀:肺病穴称止血穴,正中神经取之妥,气管感染过敏喘,纽血、吐血痔便血。十二、痔疮穴定位:此穴位于前臂伸侧面,尺挠骨之间,前臂背 侧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上 1/3处。局解:在指掌侧和拇长伸肌起端之间,布有前臂间背侧
19、动静脉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左右交叉。针刺特点:以针刺前臂骨间背侧皮神经或前臂背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待出现相应针感为宜。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功能:解毒泻火,退热通便,消炎止痛。主治:内痔、外痔、肛裂、便秘。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思睡、中风失语急性腰扭伤、肋间神经痛、胸部软组织损伤、爆震性耳 聋。按语:痔疮穴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特定学位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消炎止痛等功能,对于病情严重,时间较长的病人亦可左右交替取穴。 对老年人的惯性便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此穴临床还移为通便穴、泻火穴。歌诀:痔疮穴位前
20、臂上,肛裂便秘与痔疮,前臂背侧皮神经,肋间神经腰扭伤。(对肛瘘效果不理想)十三、胸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前臂背侧,尺挠骨之间,腕关 节与肘关节连线的下 1/3 处。局解:挠侧为指伸肌,尺侧为小指肌,深 层布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静脉,及前臂背侧皮神经和骨间背侧神经骨后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前臂背侧皮神经或骨间背侧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对重病人可滞针。功能:扩张冠状动脉,消炎止痛,调节神经,调节内 脏,调节心神,血糖,血脂,血压,调节内分泌。主治:胸部软组织损伤、肋间神经痛、非化 脓性肋间软组织炎、胸膜炎、心 绞痛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率不齐。临床还
21、可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 肾病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带状疱疹、急性胃炎、急性疱疹后 遗症(即疱疹性神 经痛)、慢性胃炎、膈肌痉挛。按语:胸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胸部疾患为主,特别于胸部急症、痛症,效果更佳。也可作为临床急救穴之一。歌诀:胸痛穴位前臂下,骨间神经需交叉,心率不齐心绞痛,带状疱疹肋间拿。十四、降糖穴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的下 1/3。局解:指浅屈肌,深层有指身屈肌,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正中神经,深 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取穴原则:左右交替。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或前臂掌侧骨间
22、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手法:上下提插。对于久病体虚重症病可采滞针功能:益气提神,健脾和胃,舒肝理气,降糖,降脂,降压,降酶,消炎, 镇痛,镇静。扩张冠状动脉,增强机体免疫力。主治:糖尿病、高血压、高血酯,、血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肋 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间软骨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炎、胃痛、胃癌、胃溃疡、膈肌痉挛、神经衰弱、低血 压、失眠等。按语:从中医心理学观点认为糖尿病属于心理性疾病范畴。从大量的病因学调查 90%以上的病人却有一定的环境诱发因素。此穴从中医角度讲具有理气,益气,活血,却瘀之功效。临床多以平衡针灸为主配合平衡火罐,平衡推拿, 综合治疗糖尿病。要求合
23、理调节饮食,减少病人并发症发生。此外 还可以用于其他疾病的康复治疗。对糖尿病合并的脑血管、,冠心病、白内障、颈肩腰腿通、痛风,还必须配合相应穴位综合治疗。歌诀:降糖穴位前臂下,正中神经必须扎,配穴胃痛腹痛穴,降脂降糖与降压。(寸毫针针尖向上成 45 度角斜刺寸左右)十五、踝痛穴定位: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正中,即 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布有腕掌 侧,动静脉网,及前臂内侧皮神经双重分布,正中神 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干。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失眠男左女右,顽固性失眠左右交替取穴或双侧同时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产生的针感为宜。手法:上下提插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针感出现的中指或食指麻木感
24、为主。功能:镇静安神,消炎止痛,调节内脏,调节心律。主治:踝关节软组织损伤、踝关节扭伤、跟骨骨刺、足跟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心率不齐、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顽固性失眠,治疗腕管综合征。按语:主要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踝关节病变,具有取穴少,方法简便,疗效迅速。也称失眠穴心率不齐穴。(1 寸毫针,0.3-0.5 寸直刺)十六、咽痛穴定位: 此学位与第二掌骨铙侧缘的中点。局解:在第一掌骨背侧肌注哦能够,深层为拇收肌横头皮下组织,布右手臂静脉网,头静脉起始部。在第二掌骨桡侧原有的掌背动脉和桡神经浅支的手背支,深层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慢性咽炎左右交替取穴
25、,轻者男左女右取穴。特点:以针刺之掌侧固有神经或桡神经浅支的手掌支产生的针感为宜。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惑向食指中指放射功能:消炎退热,镇静止痛,增强机体免疫力。主治:急慢性咽炎、急慢性喉炎、急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滞产、急性乳腺炎、 产后缺乳、上呼吸道感染、牙痛、面神经麻痹。按语:咽痛穴是以功能主治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咽喉疾病为主。特别对咽炎、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更为确切。但在治疗期间、巩固期和治疗后,必须配合食疗禁用辛酸,烟酒等刺激物。对由消化道疾病引起的,还必须结合治疗消化道疾病相关穴位进行治疗。歌诀:咽痛学位透掌
26、中,交叉取穴桡正中。咽炎喉炎扁桃体,三叉甲腺难产灵。(三寸毫针向掌心方向直刺二寸)十七、颈痛穴定位:此穴位于手背部,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及指掌关节前凹陷中。局解:在第四掌骨间背侧集中,布有第四掌背动脉,皮下有手臂静脉网,和尺神 经手背支(指背神经),和指掌侧固有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特点:一阵刺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手法:上下提插法针感:以局部出现酸麻胀感为宜。功能: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神 经。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颈肩综合症、颈肩肌腱炎、颈性头痛、颈性眩晕,临床还可以治疗肋间神经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 经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足底痛。按语:
27、是以穴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以治疗颈椎病为主,其以中老年为多发病,病因主要为生理性衰老。因此为巩固疗效,减少 环境诱发因素,避免局部受凉,颈部不要锻炼,不要人为加大运动,以促 进局部炎症的吸收,该项研究获科技进步一等奖。歌诀:颈痛腋门透中渚,指背神经交叉取。颈部病变与落枕,肋间坐骨痛可取。十八、指麻穴定位:位于手部,半握拳第五掌骨中点处。局解:在小指斥册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掌肌腱起点处,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取穴原则:同侧取穴。特点:针刺尺神经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手法:直刺手法或滞针手法。针感:以局部出现的酸麻为宜。功能:醒脑开窍,调节神经,止痛消炎止麻。主治:
28、末梢神经炎引起的手指麻木,还可用来治疗中毒昏迷休克、糖尿病、神 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落枕、急性腰扭伤。按语: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特定穴位。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末梢神经炎,对手指抹抹的病人为巩固其疗效,治疗的同时必须减少冷水刺激。对糖尿病引起的末梢神经炎,还需配合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穴位,进行综合治疗,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症状。歌诀:指麻穴位透咽痛,同侧取穴效果好。布尺神经手背支,休克昏迷落枕是。(与咽痛穴对称)十九、感冒穴定位:半握拳,此学位与中指与无名指指掌关节之间凹陷处。局解:布有骨间肌及手臂静脉网,掌背动脉及尺桡神经手背支。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取穴或同时取穴或交替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尺桡神经手背支出现
29、的针感为宜,手法:上下提插,待针体进入到要求的深度后,将 针体退到进针处,向左向右各提插一次,即可出。针可采用滞针手法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强化性正安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功能:退热,消炎,抑菌,抗过敏,解热散寒,清咽止痛。主治:感冒、流行性感冒、鼻炎过敏性鼻炎、 头痛、上呼吸道感染、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按语: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主要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对轻病人可采用左右交替取穴,对过敏性鼻炎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经常感冒,还必须以结合治疗原发病综合为主,其针刺深度, 针感是疗效的关键,一般要求 进针四厘米左右,早期病人可一次治愈。歌诀:感冒穴指三四间,尺桡神经手背选。男左女右
30、来取穴,鼻炎感冒上感愈。 (刺法同颈痛穴)二十、痛经穴定位:在胸骨柄正中线,1/2 除,相当于四肋间隙。局解:在胸骨体中段,不由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及第四类间神经前皮的内侧支。取穴原则:定位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第四类间静脉的前皮脂的内侧支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法,代针体进入一定要求深度后即可出针,不提插不捻转。 针感:以局部酸麻胀为主,并向腹部和下腹部放射。功能:止痛退热,抑菌消炎,温中散寒,活血化淤。主治:原发通经、继发痛经、 经前期紧张综合症。临 床还可用于盆腔炎、阴道炎、附件(?)炎、非特异性结肠炎泌尿系感染。按语:痛经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学位。临床还可用
31、于治疗妇科病。特别对经前期综合,原发性痛经疗效更理想,但在临床终此穴应用较少。主要取穴不方便,第二可以胃痛穴代替。 歌诀:痛经穴位与檀中,定位取穴四肋经。向下凭此三厘米,经前紧张痛经灵。(三寸毫针向下平刺二寸)二十一、面瘫穴定位:位于肩部,锁骨外 1/3 处斜向上二寸。局解:布有斜方肌和颈浅动静脉及锁骨上间神经。取穴原则:面瘫,乳突炎以交叉取穴为主,胆囊炎以同侧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锁骨上间动静脉出现得震感为宜。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可滞针。针感:放射性针感向颈部面部放射,或局部酸麻胀。功能:缺风通络,活血化瘀,调节神经,促进神经修复,消炎止痛。主治: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 痉挛,还可
32、用于治 疗乳突炎、流行性腮腺炎、胆囊炎。按语:曾用于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特定穴。越是发病时间短,治疗效果更加。 对发病2 小时以内者,以针治愈率可达 70%。发病时间长,效果越差。治疗期间应减少寒冷刺激,忌食鱼虾蟹,及辛辣之物。此穴因 为位于肺尖部,为了安全,临床多以鼻炎穴,牙痛穴明目学代替。可以不用面瘫穴,或科技进步一等奖。歌诀:面瘫肩中交叉点,乳突痉挛和面瘫。交叉取穴锁神经,对侧压痛腮腺炎。(1 寸毫针,针尖向颈部方向成 45 度角斜刺 0.5-1 寸)二十二、神衰穴定位:位于脐窝正中局解:部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和腹壁下动静脉,深部为小肠。取穴原则:定位取穴指针特点:以治腹点压
33、第十类间神经前皮脂的内侧支,腹腔小肠管后产生的指感为宜。指针方法:一、采取双手并拢,掌心相对,利用中指、食指、无名指瞬 间点压神衰穴。二、用掌心帖于此穴,另一掌心压于手背上,随腹式呼吸有节律的按压 49 次。指感:以局部酸胀痛感并向整个腹部及会阴部放射。功能:健胃消食益气健脾,调节神经,促 进机体代谢,增 强机体免疫力。主治: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糖尿病、慢性肝炎 肝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晕车、 晕 船、晕机。按语:此穴为中老年人的保健学之一,每周调节一二次,可以起到预防疾病发生,延缓衰老,保健长寿的作用。对慢性疾病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穴位。歌诀:保健神衰
34、于脐窝,指针十肋点此穴。过敏糖尿慢性病,增加免疫与调节。二十三、痤疮穴定位:位于第七颈颈椎棘突及棘间韧带和颈横动脉分支,棘突间皮下静脉丛及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的以胸神经后支内侧支。原则:定位特点:以针刺局部肌肉血管末稍神经为主。方法:点刺放血疗法。局部常规消毒,采用三棱 针快速点茨,挤出至滴血后,消毒绵球压迫即可。手法:一、中心点刺法,即在相对的中心点进行快速针刺或用拇指食指将部肌肉捏起,再点刺放血。二、一线三点点刺法,即在中心点两侧 1 厘米处各点刺一针。针感:局部针感功能:调和阴阳,解毒消热,消炎抑菌,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机体代谢机能。主治:痤疮、脂溢性皮炎、面部疥肿、面部色素沉着、毛囊炎
35、、湿疹、寻麻疹、急性结膜炎、口腔炎、副鼻窦炎、扁桃体炎、急性淋巴结炎、上呼吸道感染。按语:是以局部功能命名的特定穴位。治疗面部疾病为主。除点刺放血疗法外,亦可采用针罐结合治疗,留罐至分钟,以拔出数滴血为宜,亦可作为实证热证的辅助中医治疗。歌诀:痤疮七八椎体间,定位面疗效为先。面部疥肿色沉着,五官炎症脂皮炎。二十四、疲劳穴定位:位于肩膀正中,相当于大椎至肩峰连线的中点。局解:布有斜方肌,深 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山,和锁骨上神经,副神 经肩胛上神经及颈横动静脉分支。治疗原则:双侧同时取穴特点:指针疗法,以指腹按压局部分布的锁骨上神经,副神经,肩胛上神 经出现的针感为宜。指针方法:用拇指指腹根据不同病
36、情,年龄,性 别,体质而选择轻重中手法。指感:局部酸胀沉功能:调节神经、调节内脏、旅游 综合症、老年前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腰背部综合症、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临床还可用来治 疗慢性疾病。按语:保健穴之一,与醒脑穴,神衰穴并用,取穴亦可用右手放在左肩上,平排三指,取中指下第一节中即为此穴;歌诀:保健疲劳于肩中,指针锁骨上神经。调节神经于免疫,各种疲劳综合症。二十五、乳腺穴定位:位于肩胛骨中心处,肩胛内上缘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 1/3 局解:在冈下窝中央,岗下肌中,有旋肩胛动脉静脉肌支及肩胛上神经。取穴原则:对应取穴特点:一针刺肩胛上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主治: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产后缺乳、
37、乳房 胀痛,临床还可用与治疗胸部软组织损伤。按语:对急性乳腺炎效果最好,化脓期还需配合其它疗法。此学临床还称通乳穴。歌诀:乳腺穴位肩中央,对应取穴肩胛经。胸部疼痛颈皮炎,乳痛乳炎腺增生。(3 寸毫针针尖向下平刺 1-2 寸,同侧取穴)二十六、肩背穴定位:位于尾骨旁开 4-5 厘米处。解剖:布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股二 头肌,和臀下动静脉及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坐骨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特点: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麻胀为宜。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带出现相应的针感后即可出针。功能:消炎止痛,调节神经,祛 风湿,疏通 经络,醒 脑开窍,镇静安神。主治:颈肩综合症、颈
38、间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昏厥、偏瘫、梨状肌损伤、坐骨神 经痛、腓 肠肌痉挛。按语:因取穴不方便,临床上以肩痛穴代替。歌诀:肩背尾骨外二寸,坐骨神干交叉值。颈肩筋膜综合症,偏瘫癫痫癔症分。二十七、耳聋穴定位:位于股外侧,髋关节于膝关节连线的中点。解剖:在阔筋膜下,股外 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和骨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取穴原则:交叉取穴。特点:以针刺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手法:一、一线三点针刺法,即中间一针达到针刺要求一定深度,将针尖退到进针部位,在向上下的顺序提插三次。二、对外耳道的化脓 性炎症可配合滞针疗法。功能:调节内耳平衡,聪耳开窍
39、, 强腰膝,理气血。主治:神经性耳聋、暴震性耳聋、美尼 尔综合症、神经性耳鸣、以及骨外侧皮肌炎、急性荨麻疹、丹毒。按语:歌诀:耳聋穴位股正中,交叉直刺皮神经。暴震神经聋耳鸣,单独寻麻骨神灵。(3 寸毫针向下或成 45 度角斜刺,针尖要触到骨膜)二十八、肩痛穴定位:位于肺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 1/3 处。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除显得针感为宜。针感: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的麻胀感为宜。(滞针)手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 调节内脏,调节
40、胃肠,内分泌。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颈隹并、颈间 肌筋膜炎、落枕、以及偏 头痛、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 伤、癔症性昏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昏迷、癫、精神分裂症。按语: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间关节,内脏病变为主。特别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急腹证疗效更为显著。该 穴是平衡穴位的代表穴位,也是开始研究的第一个穴位。研究时间最长,治 疗病人穴位最多,用途最广泛,疗效更为理想,治愈率 98%,一 针治愈率 11%,穴位的名称先后经历了肩周穴,中平穴,肩痛穴三个阶段。歌诀:肩痛穴称中平穴,外丘一寸片腓侧。交叉取穴腓神经
41、,肩部病变与落枕。胸痛腹痛与偏瘫,降压腰痛与昏厥。二十九、腹痛穴定位: 此穴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局解:在腓骨长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和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取穴原则:病变定位时采用交叉取穴。病变非定位时,采取男左女右取穴。病情危重视,采取双侧同时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总神经,或腓深神经,腓浅神 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手法:上下提插可捻转滞针。功能: 消炎止痛,调节内脏,增加胃 肠蠕动,消炎利胆,调节血压,调节血糖,调节血脂,健脾和胃,扶正培元,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力,理气降逆,通经活络。主治: 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 痉挛 、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
42、。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心病、心 绞痛、类间神经痛、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白细胞减少症、高血压、低血 压、高血脂症、过敏性哮喘、急性荨麻疹、前列腺炎以及健康人保健。按语: 腹痛穴是以穴位功能定名的一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腹症,但对胃穿孔,坏死性肠梗阻,胰腺炎等重症急腹症病人应在明确诊断,缓解症状的情况下, 积极实施其他 救助措施。可作中老年人保健穴,还可作慢性病的康复穴。歌诀:腹痛穴位腓头下,胃炎肠炎阑尾炎。腓总神经取两侧,降糖降脂与降压。三十、过敏穴定位: 位于屈膝位的髌骨上角上 2 寸处,股四头肌内侧隆起处。解剖:布有股内侧肌,股动静脉肌支,股前皮神 经与
43、股神经肌支。取穴原则:交替取穴。针感: 局部针感。手法: 上下提插。对体虚病人可配合捻针滞针。功能: 定喘,止痛,止麻,抗过敏,增加机体抵抗力。主治: 支气管哮喘、急性荨麻疹、 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功能性子 宫出血、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炎。按语:主治过敏性疾病以及痛经等妇科病。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还需结合调理脾胃,调节心理配合相关穴位方可取得理想的效果。歌诀: 过敏穴为血海选,瘙痒湿疹牛皮癣。痛经闭经妇科病,股部外侧皮神经。三十一、肘痛穴定位:位于髌骨与髌韧带两侧的凹陷中。解剖:在膝关节韧带两侧,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神经前皮脂及肌支。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股神经前皮脂及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针感:局部针感。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不提插,待针体进入到一定要求深度即可出针。功能:消炎止痛,活血化淤,痛经活络,理气止痛。主治: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预炎、不明原因的肘关 节疼痛,以及偏瘫、荨麻疹、踝关 节扭伤。按语:在取穴原则上,内上髁炎取外侧肘痛穴,外上髁炎取内测肘痛穴。此外,上肢臀痛穴亦可治疗肘关节病变,临床疗效相同。故 临床用之很少。歌诀:肘痛穴为膝双眼,肘部损伤病变选,交叉取穴股前支,膝部病变对应点。 三十二、癫痫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