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大国石 袁慧敏 寿山田黄随形章昌化牛角冻地鸡血章青田封门青兽钮章巴林鸡血扁方章袁慧敏 中国的篆刻艺术历史悠久,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的诞生及篆刻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将篆刻艺术提升到与书画鼎足而立的地位。印石作为篆刻的重要载体,以前是文人雅士摩挲把玩的对象,当今则广为大众欣赏收藏。一方温润胜玉的印石,饰以精美的钮雕,再加上名家的篆刻,可谓是“三美合一”。我国地大物博,出产印石的地方很多,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昌化石与内蒙古巴林石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名石。 寿山石 寿山石出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寿山村,约有 1500 多年历史,以善于利用石质纹理、自然色彩而著称,品种繁多,分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
2、,计有 100 多个品名。 田坑,因产于田中,多呈黄色,故名田黄。其他还有白田、黑田、红田等。田黄原石多为自然块状,形似和田仔玉,由于无脉可寻,因而极稀有神秘,质地细嫩温润,微透明及半透明,萝卜丝纹纤细绵密,间有红色格纹,外裹石皮。田黄石深得康熙、乾隆、宣统等皇帝的宠爱,素有“石中之王”之美誉,价值连城。 水坑,特指“溪中洞”所出各种“晶”、“冻”石种。由于矿洞地势险恶,开采艰难,上个世纪仅有三次开采记录,故有“百年稀珍”之形容。水晶冻、桃花冻、天蓝冻、鱼脑冻、鳝草冻、环冻等都是水坑珍品,晶莹剔透,通灵可爱。 山坑是寿山石最大家族。芙蓉石可谓山坑之代表,外观白洁明莹,质地脂润腻凝,似玉非玉。依
3、石色名为白芙蓉、醉芙蓉、红花芙蓉、芙蓉青等。杜陵坑,质地坚硬而通灵,有玻璃光泽,以黄色为佳,名冠山坑诸石。高山石,储量最丰,红、白、黄、灰、黑等各色具备,石质细洁微松。荔枝洞石,石质晶莹犹如新鲜的荔枝肉,惜资源稀少,今已绝产。山坑其他名品还有汶洋石、二号矿、善伯洞、旗降石、月尾绿、鹿目格等,不胜枚举。 青田石 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山口、方山一带,主要有封门、官洪、尧士、白洋四个矿洞。青田石质地细洁易刻,脆硬适中,入印能尽得刀笔韵味,明清流派印鼻祖文彭大力倡导用青田石治印,从此文人以青田石刻章之风日渐盛行。 青田石通常以青绿色居多,另有黄、红、白、蓝、黑、褐、紫等色,其佳者多为单一色彩。封门青
4、即是标志性的珍品,其细洁雅致而富有玉质感的外观,黄金耀,黄色色泽闪亮如金,光耀照人,质地通灵纯净,大材难得,偶获小块,则视同珍宝。竹叶青,又名周青冻,色青中泛绿,雅若竹叶,刀感甚佳,旧坑色质出众,后矿洞塌废,上世纪 80 年代曾有少量产出。蓝星,青色冻地上散布着宝蓝色星点,或疏或密,对比鲜明,殊觉可爱。蓝星若坚不受刀,则为蓝钉,中看不中用。白果青,白色微黄,微透明,石色匀净的犹如炒熟的白果。山炮绿,色翠绿似翡翠,富有光泽,外观迷人,质坚韧涩刀,常夹土黄色斑纹、砂块而生。 昌化石 昌化石产自浙江省临安市昌化镇,它的开采始于明代而盛于清代,历史悠久。石质坚韧结密,色泽沉稳内敛,有红、黄、白、灰、黑
5、、紫、褐、豆青等各种颜色,常见以灰白色为主,色纯者极少,多各色掺杂而生。白色者,名白昌化,乳白、葱白、粉白变化较多,佳者结晶度高,透水好,呈玻璃晶体状,称玻璃冻,别具一格。灰色者叫灰昌化,有淡灰、深灰之别,微透明,质细腻光亮,分别定名藕粉冻,牛角冻。黄色者称黄昌化,或名昌化田黄,多土黄色、乳黄色,质细密间有丝纹,带石皮者较多,外部特征酷似寿山田黄,惜山气较重温润不足。 昌化石中以鸡血石最负盛名,被誉为“国之瑰宝”。因石中有红色斑纹鲜红欲滴,仿若新鲜鸡血,故而得名。民间流传有“凤凰血”、“龙血”等传说,其知名度与寿山田黄石、芙蓉石齐名,世称“印石三宝”。清代鸡血石作为贡品,深得康熙、乾隆、嘉庆、
6、咸丰、同治诸帝的赏识,成为宫廷宝玺的制作材料,亦是达官贵人宝藏的珍品。上世纪 70 年代初,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前外相大平正芳访华时,周恩来总理将两对昌化鸡血石对章,作为国礼馈赠两位贵宾,于是鸡血石在东瀛名声大噪,掀起了一股收藏热潮。昌化鸡血石按出产的年代有老坑、新坑之分。老坑质地纯净透亮,血色鲜红凝结,颇堪玩赏;而新坑则硬地较多,血地俱佳者,百不得一,十分稀见。名贵的品种有满地全红的“大红袍”、洁白如脂的“白玉冻”、乌黑光亮的“牛角冻”、灰如藕粉的“藕粉冻”、白、红、黑三色相间的“刘、关、张”等。欣赏与收藏鸡血石,首先在于血色,以鲜、活、凝、厚为上,其次看地子,质地透润无杂钉,俗称起冻者为上
7、品。 巴林石 巴林石产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故名巴林石,又名内蒙石、赤峰石。巴林石成名较晚,正式大量开发利用只有 30 余年时间,原先只是作为工艺石雕原料,后经专家鉴定,篆刻家试用,才用于制作印章。当时由青田的石商从内蒙古长途转运至青田,雕钮加工后,再经上海远销日本及港澳台等地。由于质优价亷,且利于奏刀,因而颇受印家的青睐。巴林石刚开始大量问世时,并不受到藏家注意,直到矿脉枯竭,佳石难觅时,才逐渐受到瞩目。 据最新研究资料显示,远在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就已经使用巴林石制成石杯、石罐等生活用品,这为巴林石增添了些许神秘的色彩。2001 年 10 月上海 APEC 会议期间,当代著名
8、篆刻家韩天衡所刻的巴林彩冻石章,曾作为国礼馈赠与会的各国元首,从此巴林石的身价倍增,名播四海。 巴林石按石色、石质、石性可分成巴林鸡血石、巴林福黄石、巴林冻石、巴林彩石四大类,其中以鸡血石最著名,福黄石最珍贵。巴林鸡血石质地多呈透明、半透明状,由于血色红、地子透、光泽亮,上品巴林鸡血石可与昌化鸡血石媲美。巴林福黄石,色泽纯黄,或艳丽、或浓重、或清澈,质地细腻有玉质感,珍贵直追寿山山黄。巴林彩石,色彩丰富而瑰丽,花纹奇异而多变,呈单色或多色组合,凡地子无血、无冻者均归此类。巴林冻石是巴林石大家族中的代表品种,质地晶莹透亮,色彩变化万千,以红、黄、白、灰、黑较常见。按石性又分脆料、粘料两种,主要品名有桃花冻、彩霞冻、牛角冻、鱼子冻、流纹冻、水草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