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血压患者血清 AT1 受体及 l受体的自身抗体检测【摘要】 目的:建立抗血管紧张素 1 型受体(AT1)抗体及 l肾上腺素受体抗体的检测方法,并评价其与不同类型高血压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 AT1 受体及 l受体细 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为抗原,采用间接 ELISA 法检测 150 例健康者、 92 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及 85 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的血清中 AT1受体和 l受体及其抗体。结果:正常对照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损害组血清中检测出 AT1 受体及 1受体的自身抗体分别为 9.33%和 7.33%、10.87%和 9.78%、30.59%和 24
2、.71%。高血压合并肾损害组与对照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AT1 受体及 l受体的自身抗体可能参与了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恶性阶段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 高血压病;l 肾上腺素受体;血管紧张素1 型受体;自身抗体近年来在高血压患者的血清中发现了 AT1 受体及 l受体的自身抗体13。为了探讨其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在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中进行了 AT1 受体及 l受体的自身抗体的检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分组:对照组 150 例为本院血压正常的职工,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组 92 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损害组 85 例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各组年
3、龄、性别、体重等 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的高血压患者常规服用降压药物。采集受检者清晨空腹血 5 ml,离心后血浆贮存于-20 备用;诊断标准: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参照世界卫生组织 ISH1999 高血压 防治指南4。肾损害以出 现蛋白尿或者血肌酐升高(Cr106 umol/L )为准。1.2 方法1.2.1 多肽抗原制 备和纯度分析 按照人 AT1 受体及 l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AT1-165191 和 l-192218)氨基酸序列。l体肽段氨基酸序列为 Gly-Trp-Lys-Glu-Pro-Val-Pro-Pro-Asp-Glu-Arg-Phe-Cys-Gly-Ile-Th
4、r-Glu-Glu-Ala-Gly-Tyr-Ala-Val-Phe-Ser-Ser-Val(A1 受体 192 位218 位氨基酸残基);AT1 受体肽段氨基酸序列为 His-Trp-Ile-His-Arg-Asn-Val-Phe-Phe-Ile-Glu-Asn-Ile-Thr-Val-Cys-Ala-Phe-His-Tyr-Glu-Ser-Gln-Asn-Ser-Thr-Leu(AT1 受体 165 位191位氨基酸残基)5。采用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 肽。1.2.2 抗体的 ELISA 检测 将合成的 AT1 受体及 l受体特异性抗原多肽,溶解于 0.05 mmol/L pH 9.6 碳酸盐缓
5、冲液中,包被于微量滴定板上,每孔终浓度为 1 ug,4 吸附 18 h;加入 PTM 溶液: 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 10%小牛血清,进行空位点封闭,4 过夜,吸出封闭液,拍干,在干燥环境下 4 保存备用;血清标本按 140 用 PTM 溶液稀释,每孔加入 100 l,置 37 45 min;AT1 受体按 12 000,l受体按 12 000 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人 IgG,每孔 100 l,置 37 30 min;加入底物四甲基联苯胺置 37 ,显色 10 min,每孔加 2 mol/L 盐酸 50 l终止反应,在酶标仪 450 nm 测吸光度(A)值。1.3 结 果判定 抗体定性判断以
6、 (标本 A 值空白对照 A 值)/(阴性对照 A 值空白对照 A 值),P/N2.1 为阳性。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2检验。2 结果表 1 不同组别的 AT1 及 l受体自身抗体检出率例( 略)正常对照组 AT1 受体及 l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9.33%和 7.33%,轻度高血压组阳性率分别为 10.87%和 9.78%,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合并肾损害组阳性率分别为 30.59%和 24.71%,明显高于前两组,并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结果提示 AT1 及 l受体自身抗体与高血压病有关,该自身抗体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病。3 讨论高血压与
7、自身免疫发病机制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问题。在妊娠高血压、恶性高血压患者中发现 AT1 及 l受体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能是妊娠高血压、恶性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AT1 及 l受体自身抗体具有受体激动剂样作用,提示自身免疫反应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6。本研究显示,AT1 及 l受体自身抗体在高血压病,尤其是合并肾损害患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提示 AT1 及 l受体自身抗体可能参与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发展进程。开展 AT1 及 l受体自身抗体的临床检测,不仅有助于寻找高血压的发病因素,还有助于指导高血压治疗的药物选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 Iao YH,Wei YM,Wang M
8、,et al.Effects of auto antibodies against AT1-receptor and angiotensinon refractory hypertensionJ.South China J Cardiol,2001,1:84 88.2 U ML,Herlitz H,Wallukat G,et al.Non-desensitized positive chronotropic effect of anti-angiotensionreceptor autoantibodies in patient with malignant hypertensionJ.Cir
9、culation,1996,94:4046.3 Wallukat G,Homuth V,Fischer T,et al.Patients with preeclampsia develop agonistic antibodies against the angiotension AT1 receptorJ.J Clin Invest,1999,11(03):945 952.4 Guidelines subcommittee.199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
10、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1999,17:151 181.5 Matsui S,Fu M L,Katsuda S,et al.Peptides derived from cardiovascular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induce morphological cardiomyopathic changes in immunized rabbitsJ.J Mol Cell Cardiol,1997,29:641 655.6 Fu ML,Herlitz H,Wallukat G,et al.Functional auto immune epitope on alpha 1-adrenergic receptors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hypertensionJ.Lancet,1994,344:660 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