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xxxxxxx 工程学院毕业设计题 目: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问题探讨系 别: 建筑工程专 业: 工程监理班 级:工监(1)班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xxxxxxx 工程学院毕业设计任务书班级 xxx 学生姓名 xxx 指导教师 xxx设计(论文)题目 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问题探讨主要研究内容阐述钢筋混凝土构建共同作用的工作原理,论述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和其在施工中的控制。主要技术指标或研究目标确定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的依据,钢筋混凝土构件对保护层的影响,工程中具体部位的保护层控制措施。基本要求1、论文要做到文字精练,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层次分明。2、定稿后的论文应当按毕业设计(论
2、文)文本格式要求用电脑打印。3、引用的资料、数据、案例应标明来源与出处。4、论文字数符合规定要求。图表、标点符号均计入字数。5、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论文写作,不得抄袭。抄袭论文者取消答辩资格。主要参考资料及文献1胡兴福主编,建筑结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建筑施工手册 (第三版) 编写组. 建筑施工手册.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3 董武奎张涛 .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改进方法J.山西建筑,2005,31(1):41-42.4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傅仲鹏,钢筋混凝土构件实用施工计算手册,北京: 中国建
3、筑工业出版社,1994.目 录摘要 IAbstractII1.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 11.1 从原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11.2 从结构计算方面分析 12.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概述 12.1 保护层的定义 12.2 保护层的作用 22.2.1 锚 固 作 用 22.2.2 防 止 锈 蚀 22.2.3 防 火 功 能 22.2.4 对 截 面 高 度 的 影 响 23.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23.1 保 护 层 的 厚 度 控 制 23.2 保护层厚度的有关规定 33.3 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的因素 43.3.1 设计图纸本身的问题 43.3.2 浇混凝土时工人踩踏及施工机械设备 43.3.3
4、钢筋开料时把钢马凳的尺寸做小 43.3.4 钢筋的没到位 43.3.5 混凝土垫块的厚度有误 53.4 钢筋保护层厚度超标预防措施 53.4.1 梁类水平构件及柱、墙板类竖向构件 53.4.2 板类构件正弯矩 54.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的控制 54.1 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 54.2 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 54.3 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 54.4 重视钢筋的绑扎成型工序 64.5 安放、绑扎固定钢筋保护层垫块 64.6 在浇捣过程中的文明施工和成品保护 65.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的检验要求 65.1 检验的误差要求1mm65.2 位置的控制 75.3 梁、板类检验部位的选择 75.4 梁、
5、板类构件的评定 75.5 检验评定的偏差 76.结束语 7参考文献 8致谢 9I摘要近年来,随着建筑工业的不断发展,钢筋混凝土使用最为广泛。现代建筑已离不开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筋和混凝土二者一起协同工作,能扬长避短,并且可以克服钢筋易锈、常维护的麻烦,提高耐久性,因此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及寿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及年限。钢筋混凝土构件力除学性能及原材料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构件的保护层。而钢筋保护层究竟有什么作用?保护层多大才合适?在施工过程中怎样控制和检验?文中对此也都作出了详细的阐述。通过下面文章对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的问题的探讨。让 我 们 充 分 的 认 识 到 了 保 护 层 在
6、 整 个 工 程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为 确 保 工 程 的 可 靠 性 和 安 全 性 作 出 了 有 益 的 保 障 和 探 索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构件;共同作用;性能;保护层II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ntinues to develop, the most widely used reinforced concrete. Modern architecture has been inseparable from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bo
7、th steel and concrete work in conjunction, can avoid weaknesses, and can overcome the rust prone steel, and often the trouble to maintain, improve durability, therefor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and service lif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use of the building, and life.
8、Strength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nents and raw materials In addition to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very important aspect is that components of the protective layer. The protective layer reinforced what role? How protective layer it is appropriat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how to control and
9、inspection? This paper also made this in detail. By the following article on the protective laye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to explore the issues.Let us fully aware of the protection layer in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entire project, to ensure reliability and safety of the project made a use
10、ful protection and exploration.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Interaction;Performance;Protective layer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问题探讨1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问题探讨现代建筑已离不开钢筋混凝土构件,无论是单层工业厂房还是一般民用建筑或高达数百米的摩天大楼,要是离开了钢筋混凝土,很难想象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而言,钢筋保护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护层过小钢筋会受外界潮湿环境影响而锈蚀,如果钢筋位置出现偏差将无法弥补而成为终身隐患。合适的保护层厚度既能保证混凝土有良好
11、的粘结性、耐火性、耐久性,又可以充分的发挥钢筋的力学性能,保证楼板的承载能力。因此我们要认识到保护层的重要性,也应加强其在施工中的控制。1.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1.1 从原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从原材料的力学性能而言,钢筋有较强的抗拉、 抗压强度,但混凝土只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却很低。然而两者的弹性模量比较接近,还有较好的化学胶合力、机械咬合力和销栓力,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1.2 从结构计算方面分析在结构计算时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承受外力的;又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为简化计算,一般混凝土只考虑承受压应力,而拉应力则全
12、部由钢筋来承担钢筋与混凝土之所以能共同工作,是因混凝土硬化并达到一定强度后,两者之间建立了足够的黏结强度,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握裹力。握裹力有 3 种力组:(1)黏结力,是混凝土颗粒的化学作用产生与钢筋之间的胶合力。(2)摩擦力,是混凝土由浇注时的流动状态,凝固硬化在强度增长的过程中,混凝土收缩而紧握钢筋的表面,当结构处于受力状态时,混凝土与钢筋表面产生摩擦力。(3)机械咬合力,是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接触面产生的一种咬合力。其中,以机械咬合力作用最大,约占总黏结力的 50%,采用螺纹钢筋或其他变形钢筋能增加咬合力,提高握裹力。正是由于握裹力的存在,为混凝土结构的各种性能和承载力的发挥奠定了坚
13、实的基础。2.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概述2.1 保护层的定义混 凝 土 保 护 层 是 指 混 凝 土 构 件 中 , 起 到 保 护 钢 筋 避 免 钢 筋 直 接 裸 露 的 那 一 部 分混 凝 土 , 其 厚 度 为 钢 筋 外 缘 至 混 凝 土 表 面 的 最 小 距 离 。 保 护 层 最 小 厚 度 的 规 定 是 为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问题探讨2了 使 混 凝 土 结 构 构 件 满 足 的 耐 久 性 要 求 和 对 受 力 钢 筋 有 效 锚 固 的 要 求 。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一般是指包裹在结构构件受力主筋外面具有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层。保护层的厚度,是指从受力主
14、筋的外边缘到构件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也就是受力主筋外皮到构件表面的尺寸。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及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2 保护层的作用2.2.1 锚 固 作 用混 凝 土 结 构 中 , 钢 筋 混 凝 土 是 由 钢 筋 和 混 凝 土 两 种 不 同 材 料 组 成 的 复 合 材 料 ,两 种 材 料 具 有 良 好 的 粘 结 性 能 是 它 们 共 同 工 作 的 基 础 , 从 钢 筋 粘 结 锚 固 角 度 对 混 凝土 保 护 层 提 出 要 求 , 是 为 了 保 证 钢 筋 与 其 周 围 混 凝 土
15、 能 共 同 工 作 , 并 使 钢 筋 充 分 发挥 计 算 所 需 强 度 。 混凝土保护层愈厚,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锚固作用愈大。2.2.2 防 止 锈 蚀钢 筋 裸 露 在 大 气 或 者 其 他 介 质 中 , 容 易 受 蚀 生 锈 , 使 得 钢 筋 的 有 效 截 面 减 少 ,影 响 结 构 受 力 , 因 此 需 要 根 据 耐 久 性 要 求 规 定 不 同 使 用 环 境 的 混 凝 土 保 护 层 最 小 厚度 , 以 保 证 构 件 在 设 计 使 用 年 限 内 钢 筋 不 发 生 降 低 结 构 可 靠 度 的 锈 蚀 。 混凝土的碱性环境使包裹在里面的钢筋表
16、面形成钝化膜而不易锈蚀。碳化和脱钝会影响这种耐久性而使钢筋遭受锈蚀。一定厚度保护层是保证结构耐久性所必需的条件。2.2.3 防 火 功 能保护层有防火功能,防止在高温条件下或碰上火灾时钢筋急剧丧失承载力。对 有防 火 要 求 的 钢 筋 混 凝 土 梁 、 板 及 预 应 力 构 件 , 对 混 凝 土 保 护 层 提 出 要 求 是 , 为 了 保证 构 件 在 火 灾 中 按 建 筑 物 的 耐 火 等 级 确 定 的 耐 火 极 限 的 这 段 时 间 里 , 构 件 不 会 失去 支 持 能 力 。 应 符 合 国 家 现 行 相 关 标 准 的 要 求 。2.2.4 对 截 面 高
17、度 的 影 响过厚的保护层将影响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 。有效高度 系 指 梁 截 面 受 压 区 的 外 边缘 至 受 拉 钢 筋 合 力 重 心 的 距 离 。一 般 对 于 梁 可 取 20mm, 板 可 取 10mm。3.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3.1 保 护 层 的 厚 度 控 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是关系到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力学性能和建筑物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混 凝 土 保 护 层 厚 度 越 大 , 构 件 的 受 力 钢 筋 粘 结 锚 固 性 能 、 耐 久 性 和 防 火 性能 越 好 。 但 是 , 过 大 的 保 护 层 厚 度 会 使 构 件 受 力 后 产 生 的 裂 缝
18、 宽 度 过 大 , 就 会 影 响其 使 用 性 能 ( 如 破 坏 构 件 表 面 的 装 修 层 、 过 大 的 裂 缝 宽 度 会 使 人 恐 慌 不 安 ) , 而且 由 于 设 计 中 是 不 考 虑 混 凝 土 的 抗 拉 作 用 的 , 过 大 的 保 护 层 厚 度 还 必 然 会 造 成 经 济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问题探讨3上 的 浪 费 。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故只考虑混凝土所承受的受压应力,而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对于受力构件截面设计来讲,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越远,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这样钢筋发挥效率也就越高。那么,受拉的钢筋是否越靠边越好
19、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钢筋的主要成份是铁,铁在常温下很容易氧化,更别说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钢筋被包裹在混凝土构件中形成钝化保护膜,不与外界接触相对还比较安全,但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也就是钢筋过分靠近受拉区一侧,一方面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移, 表面的混凝土将逐渐碳化。用不了多久,钢筋外混凝土就失去保护作用,从而导致钢筋锈蚀,断面减小,强度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粘结力,构件整体性受到破坏,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破坏。通常除基础外梁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 25mm。所以一般来讲,无论是梁还是板,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
20、如雨篷板的受力筋应设在构件上部受拉区,而梁的受力钢筋设置在下部受拉区。如果放置错误或者钢筋保护层过大,轻者降低了梁的承载能力,重者会发生重大事故。3.2 保护层厚度的有关规定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保护层:板的保护层一般为 10mm, 梁和柱保护层一般为25mm。还要满足不小于主筋的直径。 当然根据结构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保护层厚度不同。砼灌注桩为 100mm,基础梁柱承台与泥土接触面保护层不小于 40mm。具体还应根据施工图纸设计为准,同时按相关规范要求执行。(1 ) 处 于 一 类 环 境 且 由 工 厂 生 产 的 预 制 构 件 , 当 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级 不 低 于 C20时 ,
21、 其 保 护 层 厚 度 可 按 规 定 减 少 5mm, 但 预 应 力 钢 筋 的 保 护 层 厚 度 不 应 小 于15mm; 处 于 二 类 环 境 且 由 工 厂 生 产 的 预 制 构 件 , 当 表 面 采 取 有 效 保 护 措 施 时 , 保护 层 厚 度 可 按 规 定 中 一 类 环 境 数 值 取 用 。 预 制 钢 筋 混 凝 土 受 弯 构 件 钢 筋 端 头 的 保 护层 厚 度 不 应 小 于 10mm; 预 制 肋 形 板 主 肋 钢 筋 的 保 护 层 厚 度 应 按 梁 的 数 值 取 用 。( 2) 板 、 墙 、 壳 中 分 布 钢 筋 的 保 护 层
22、 厚 度 不 应 小 于 规 范 中 相 应 数 值 减10mm, 且 不 应 小 于 10mm; 梁 、 柱 中 箍 筋 和 构 造 钢 筋 的 保 护 层 厚 度 不 应 小 于15mm。( 3) 当 梁 、 柱 中 纵 向 受 力 钢 筋 的 混 凝 土 保 护 层 厚 度 大 于 40mm 时 , 应 对 保 护层 采 取 有 效 的 防 裂 构 造 措 施 。 处 于 二 、 三 类 环 境 中 的 悬 臂 板 , 其 上 表 面 应 采 取 有 效的 保 护 措 施 。( 4) 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
23、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问题探讨4( 5)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mm)板、墙、壳 梁 柱环境类别 C20 C25 C45 C50 C20C25 C45 C50 C20C25 C45 C50一 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a 20 20 30 30 30 30二b 25 20 35 30 35 30三 30 25 40 35 40 35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4
2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 70mm。 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特别提出了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对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及验收方法,都做了明确的说明,并对检验的允许偏差范围做了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 ,7mm ;对板类构件为8mm,5mm。3.3 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的因素3.3.1 设计图纸本身的问题主梁与次梁钢筋相交之处是不太可能做到满足规范要求的,一般是以满足次梁上部钢筋保护层控制,主梁的钢筋保护层就偏大,但是如果主次梁相交处在梁中而此处主梁上部纵筋为构造配筋(架立筋)时,可以排除。3.3.
25、2 浇混凝土时工人踩踏及施工机械设备浇混凝土时钢筋已经隐蔽验收,考虑到成品保护,一般都要求工人作业时不得踩踏钢筋,如果要从钢筋上走动也只能从梁上行走,但实际过程中不太可能做到,罚款也起不到作用。3.3.3 钢筋开料时把钢马凳的尺寸做小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问题探讨5有时施工单位出于钢筋相交过多或是有意识地把板倒薄时(对板面差 0.5cm 对整个项目来说都是一笔可观的数目) 。3.3.4 钢筋的没到位对于墙、柱的钢筋保护层主要是浇筑时钢筋移位没有调整所致,一般情况下墙柱的钢筋保护层是比较有保障的。3.3.5 混凝土垫块的厚度有误施工单位在制作混凝土垫块时,有可能出现强度不足用厚度来补的现象,还有就
26、是把梁的垫块当成板的垫块用的情况。3.4 钢筋保护层厚度超标预防措施3.4.1 梁类水平构件及柱、墙板类竖向构件一是要保证保护层垫块具有足够的强度,不致在钢筋绑扎及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被压碎而导致钢筋移位;二是在传统做法的垫块间距尺寸上再适当缩短。据多年工程实践掌握的资料,对于一般民用建筑构件来说,垫块间距为 800mm 较为适宜。而其他类建筑物、构筑物构件,须灵活掌握,视构件的含筋量而定。3.4.2 板类构件正弯矩一般情况下,按传统做法垫块间距尺寸以缩短至 600mm 左右为宜。另外,同样要考虑垫块的强度问题,不致因垫块被压碎而致使钢筋下移。4.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的控制4.1 做好图纸会
27、审技术交底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单位对施工班组的交底。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对保护层的厚度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现浇楼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而基础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要求达到 10cm,这都要根据图纸的要求来绑扎钢筋。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钢筋操作工不看结构图纸总说明而仅凭经验操作。不使用相应的标准垫块,有时为图省事乱用垫块或少用垫块而导致保护层偏差。这些现象都与施工单位不重视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不严有关。这些都是人为因素,应该可以完全杜绝的。4.2 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28、翻样时箍筋的翻样尺寸要正确。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问题探讨64.3 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露筋现象。4.4 重视钢筋的绑扎成型工序绑扎时要按图纸、规范操作。保证钢筋骨架各部分尺寸及精度,确保主筋位置的安放准确,是避免
29、出现钢筋保护层偏差的前提。对一些复杂的梁板结构,以及纵横交错的梁柱交接点应在认真交底的基础上,合理安插主、次梁结构主钢筋的位置,并注意施工顺序,避免出现钢筋挤占保护层的情况。4.5 安放、绑扎固定钢筋保护层垫块安放、绑扎固定钢筋保护层垫块应作为钢筋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苏州地区几年前就已经推广使用塑料垫块或卡撑式定位件等作为确保钢筋保护层的措施,现在在建筑工程上应用已比较广泛,但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发现不少施工单位不重视这个问题。一个是垫块设置的数量不够,导致钢筋下沉或垫块被压碎、变形的情况屡有发生。我们一般要求是间距 0.81m 应设置一只垫块,如果钢筋直径较小,则还应适当加密垫块的间距。再
30、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垫块的混用、乱用。梁、板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即使是相同标号的,其保护层要求也不相同,但在施工现场,有的工人将梁的垫块用作板筋的垫块,而将板筋的垫块用作梁的垫块。在我们一般检测中常发现的问题就是楼板负弯矩钢筋或双层双向钢筋的上排筋保护层偏大,以及悬挑梁上部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等问题,应作为钢筋绑扎成型中关注的重点。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监控的重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都要认真做好钢筋工程的隐蔽验收。4.6 在浇捣过程中的文明施工和成品保护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提倡文明施工,注意成品保护。有一些施工单位往往在浇捣混凝土时,无人统一指挥与监督。已绑扎成型并经验
31、收的钢筋网上施工人员毫无禁忌地乱踩乱踏,甚至将设备器具压在上面,造成支撑马墩和垫块被压扁或踩倒,以及混凝土内钢筋弯曲变型或位移。这样就会使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得不到保证。还有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振捣无序,局部振捣过分或振动棒触及钢筋骨架,也会使钢筋骨架变形、错位,使保护层厚度不均。因此,在混凝土浇捣施工中,应做到规范操作,除了对易于偏位的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外,应有专人指挥监督,严禁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行走,振捣要按操作规范要求认真有序操作,振动捧不得随意触及钢筋骨架。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问题探讨75.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的检验要求5.1 检验的误差要求1mm这就要求所使用的钢筋保护层测定仪其精确度
32、必须不低于此数值,并应在每一工程检验中选择适宜部位进行局部开槽或钻孔,以进行必要的比对校准。5.2 位置的控制检验的构件主要是梁、板类,特别是悬臂构件,其控制点是主要的受力钢筋,因其位置的移动将显著影响构件的承载力及耐久性。5.3 梁、板类检验部位的选择梁、板类检验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即梁、板构件下部跨中段其正弯距最大处及上部根端负弯距最大处。5.4 梁、板类构件的评定对梁、板类构件应分别予以检验评定,不能混在一起综合评定。其合格判定均应为所检验结果的合格率应90%。当第一次检验结果合格率90% 但80%时,可再次抽取相同点数检验,并将再次检验结果合并计算进行评定。5.5 检验评定的偏差在检验
33、评定中,还要注意一点,即检验不合格点中的最大偏差值不应大于允许偏差值的 1.5 倍。否则,凡超差大于 1.5 倍点处,必须予以必要的结构措施处理,而不得判为“异常数据 ”予以舍弃。6.结束语虽然保护层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十分微小,但是它起到的作用却是重大的,如果不重视它,那么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保护层的作用加强其在工程中的控制,使我们的工程施工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问题探讨8参考文献1胡兴福主编,建筑结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编写组. 建筑施工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3 董武奎 ,张 涛.钢筋保
34、护层厚度控制改进方法J.山西建筑,2005,31(1):41-424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傅仲鹏,钢筋混凝土构件实用施工计算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问题探讨9致 谢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 xxxx 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周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特别是她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是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同时,我要感谢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