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光华寮案事件簿,历史告诉人们真相,光华寮,离日本京都大学校园不过300米的地方,有一处静谧的楼舍。这座5层高的建筑满身缠绕着干枯的爬山虎,被葱茏的绿树小心地遮蔽起来。,光华寮案事件簿,事件一:始建于1931年的光华寮,原名“洛东公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京都大学受托于日本政府“大东亚省”将该寮租用,作为当时中国留学生宿舍。事件二:日本战败投降后,京都大学因无力负担雇人费用等,放弃了对洛东公寓的管理。中国政府从日本房产人手中买下了光华寮,是以为中国政府留日学生宿舍楼。居住其中的70多位留学生商定把公寓名称改为“光华寮”(“寮”即宿舍),并成立了光华寮自治委员会,从此开始自主管理。,光华寮案
2、事件簿,事件三:光华寮的产权由1961年台湾当局“驻日大使馆”以所谓“中华民国”的名义办理登记,台湾当局在中日建交前的20多年里,从未过问或管理过光华寮和它的有关事务,更没有拨款修缮过。 事件四:1964年,在台湾当局“驻大阪领事馆”的单方面同意下,与光华寮一墙之隔的英国领事馆突然拆除了隔墙,准备翻建成英国文化中心。京都地方政府和英国领事馆后来签下契约书,承认光华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财产,并保证今后有关的事宜都与自治委员会协商。,光华寮案事件簿,事件五:1967年,台湾当局以“驻日本大使”陈之迈的名义就光华寮问题向京都地方法院起诉,要求中国留日学生王炳寰等8人搬出光华寮。1977年9月16日,京
3、都地方法院作出判决,确认该寮为中华人共和国的国家财产,台湾当局的原诉被驳回。1977年10月,原告不服而上诉大阪高等法院。该案诉讼期间,中、日两国政府于1972年9月1日发表了联合声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代表,并同时撤销了它对“中华民国”的承认。事件六:1982年4月14日,大阪高等法院撤销原判决,并将此案发回京都地方法院重审。1986年2月4日,京都地方法院推翻其于1977年9月16日所作出的判决,将光华寮判归台湾所有。中国留学生王炳寰等人不服此判决,遂向大阪高等法院提出上诉,1987年2月26日,该法院维持京都地方法院的再审判决。同年5月30日,王炳
4、寰等人委托其辩护律师团通过大阪高等法院向日本最高法院提交了上诉书,要求该法院将大阪高等法院作出的错误判决撤销,重新作出公正的判决。,光华寮案事件簿,事件七:中国方面对此强烈抗议,认为此举意味着日本“承认两个中国”。邓小平曾专门就此批评日本的做法,中日首脑会谈也曾把“光华寮诉讼案”作为议题。自那时起,日本最高法院事实上给这个案子贴上了封条。 事件八:2006年1月23日日本最高法院向“光华寮”一案的诉讼代理人发出“具有中国代表权的政府是哪个”的意见征求信。最高法院近期将重新审理台湾胜诉的二审判决。涉及中国财产归属的、被日本司法系统尘封了20年的“光华寮”案,再次引起关注 。,二、本案涉及的国际法
5、上的问题,国际法上的承认制度国际法上的继承制度国家主权豁免,(一)国际法上的承认问题,1、承认的概念承认(recognition)是既存国家以一定方式确认新国家或新政府的存在或成立并愿意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行为。承认是一种单方面行为,一种政治行为。承认国自己自由决定是否承认,何时承认,无需征得他方同意。,(一)国际法上的承认问题,2、承认的性质1)构成说:承认构成国际法主体。 新国家必须经过承认才能成为国际法主体。即使具备国际法主体的条件,但未经承认,也不能成为国际法主体。所以,承认创造新国家的国际法人格。2)宣告说:国家的成立和成为国际法主体不依赖于其他国家的承认。承认只是对新国家已经存在的既
6、成事实加以确认和宣告而已。,(一)国际法上的承认问题,3、承认的种类1)国家的承认:国家承认是对新国家的承认,承认其存在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并表示愿意与他建立外交关系。国家承认一般发生于四种情况:合并 美国分离 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分立 奥匈帝国 奥地利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独立 英国 印度,(一)国际法上的承认问题,2)政府的承认:对新政府的承认,承认其具有代表国家的资格并表示愿意与他保持正常关系。政府的承认以有效统治为原则3)对叛乱团体和交战团体的承认:,(一)国际法上的承认问题,国家承认与政府承认:联系:当新国家产生时,总是同时建立新政府,承认 了新国家就承认了新政府;反之,承认了新国家的政
7、府,也就承认了它所代表的新国家。区别:政府不同于国家,在既存国家仅发生政府更迭时,只发生对新政府的承认,不发生对国家的承认,(一)国际法上的承认问题,不承认原则国家在国际法上并不承担承认的义务,但是,国家在某些情况下却承担不承认的义务。是指承认主体对于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造成的事实或情势不得予以承认。就国家承认和政府承认而言,不承认原则是指承认主体对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建立的政治实体不得予以承认。,(一)国际法上的承认问题,4、承认的方式1)明示承认2)默示承认3) 附加条件的承认5、承认的范围和效果1)法律上的承认2)事实上的承认,(一)国际法上的承认问题,法律上的承认正式和不可撤销承认 指认定
8、被承认者作为法律的正式人格的存在,表明承认者愿意与被承认者发展全面正常的关系,带来全面而广泛的法律效果。例如,一个国家对于一个新国家予以法律上的承认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两国关系恶化并断绝外交关系。但承认国给予新国家的承认依然有效,不能撤销。,事实上的承认 非正式的具有片面性和过渡性的承认 指基于政治和其他方面的考虑,承认者不愿意立即与被承认者建立全面的交往,而又有一定交往必要的情况下作出的默示的承认. 一般适用新政府的承认,很少用于新国家承认 主要存在于英美的外交实践中,(一)国际法上的承认问题,6、承认的法律效果1)承认国与被承认国可以建立外交关系,从而两国关系正常化。2)双方可以缔结
9、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的条约。3)承认被承认国的法律、法令的效力以及司法和行政管辖权,并且承认具有追溯至新国家或新政府成立时的效力。4)承认被承认国在承认国法院有诉讼权和司法豁免权。5)承认被承认国有参加国际会议或国际组织的代表权。,(一)国际法上的承认问题,因此,根据国际法的承认制度,承认新政府的法律效果是,承认了新政府就不能再承认被推翻了的旧政府。一般来说,未被承认的国家或政府在不承认国的法院没有起诉权的,这一原则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和确认。1972年日本是以条约的形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从而使所承担的义务就更加明确。既然日本已经不再承认所谓的“中华民国”,那么台湾就不
10、能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在日本法院就光华寮提起诉讼。因此,日本法院受理台湾当局以“中华民国”的名义提起的诉讼,完全违反了国际法的承认制度。,(二)国际法上的继承,1、继承的概念:国际法上的继承(succession in international law)主要是一个国家的国际人格消灭或发生重大变化,其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转移给其权利和义务承受者的行为。,(二)国际法上的继承,2、国家继承一国在国际关系上对其领土范围内所享有的国际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被另一国取代时而产生的一种法律关系的转移。1)转让或交换领土2)合并3)分离或解体4)新独立国家,(二)国际法上的继承,1)条约的继承被继承国的条约对继
11、承国是否继续有效“人身条约”“非人身条约”或“处分性条约”对于转让或交换领土;合并;分离;解体这几种情况,1978年维也纳公约:第一、凡人身条约都应继承,继承后的条约适用范围仍限于条约原来适用的范围,除非对继承国或对继承国全部领土国另有协议。第二、如从条约可知或另经确定,条约对继承国或对继承国全部领土的适用不合条约的目的和宗旨或者根本改变实施条约的条件,可以作为例外。,(二)国际法上的继承,2)国家财产的继承按照国家国内法的规定为该国所拥有的财产、权利和利益。国家财产的继承就是被继承国对国家财产的权利转移给继承国。,(二)国际法上的继承,转让或交换领土:协议;无协议,继承领土内的不动产,与继承
12、领土的活动有关的国家动产合并:动产和不动产都转属继承国分离和分立或解体:除有协议外,继承领土内的不动产,与继承领土的活动有关的国家动产,其他国家财产按公平的比例转属继承国新独立国家:不以国家之间的协议为前提,而以“各国人民对其财产和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为原则,(二)国际法上的继承,3)国家档案的继承国家档案的继承意味着被继承国对有关档案的权利的丧失与继承国相应的权利的取得。国家档案具有不可分割的特征,要保持完整性,不能在继承国与被继承国之间公平分配。,(二)国际法上的继承,4)国家债务的继承指国家在国际上按照国际法对他国、国际组织或任何其他国际法主体所负担的财政义务。不在继承范围之内:外国法
13、人、私人所负债务、国家内部的地方当局对其他国家所负的债务、“恶意债务”应该继承的债务:“地方化债务”,由国家承担的但在国内适用于某个地方的债务,属国家债务,(二)国际法上的继承,3、政府继承指前政府在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转给新政府的法律关系的转移只有在新政府是以非宪法的程序取得政权并选择了与前政府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的政府时,才发生政府继承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国际法上的继承,政府继承与国家继承的区别: 第一,发生的原因不同,后者是由于国际人格消灭或国家领土变更引起的,前者是由于社会个民或武装政变发生的;第二,主体不同,后者是两个不同的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在同一国际法主体存在的情况
14、下新政府取代旧政府;第三,客体不同,后者的客体是国家在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前者的客体是政府代表国家的资格和由此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二)国际法上的继承,1)条约的继承国际实践上,新政府根据条约的具体内容作出是否继承的决定2)国际组织代表权的继承新政府作为其本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取代前政府在国际组织的代表席位是理所当然的。,(二)国际法上的继承,3)国家财产的继承旧政府的国家财产,无论是什么形式,也无论在继承日期处于国内还是国外,都应转属新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于前政府在国内外的财产享有不可剥夺的继承权。自1949年10月1日起,当时属于中国的财产,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都
15、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继承。,(二)国际法上的继承,中国在日本的光华寮房产,按照国际法,应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继承,因为日本政府已经在中日联合声明和和平友好条约中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只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唯一合法的政府当然应该继承国家在国外的财产。,(二)国际法上的继承,在光华寮案上,京都地方法院和大阪高等法院完全混淆了国际法上的国家继承和政府继承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国家继承是国际法主体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国家如何继承前国家的财产问题。但政府继承则不同。它是国家本身没有变,国家的同一性没有变,只是代表这个国家的政府发生了更迭,新政府取代了旧政府,而不问其财产
16、以什么形式出现(动产或不动产),也不管这些财产处于国内还是国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其国家本身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国际法主体依然如故,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代了中华民国政府,所以,凡属于前政府的国家财产,完全由我国政府全部继承是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实践的。,(二)国际法上的继承,现在,日本法院关于对光华寮案的判决理由之一,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上不完全继承旧中国政府在外国的财产”。不符合中日之间签订的条约精神,也违反国际法上的继承制度。因为,无论从国际法上政府继承的理论,还是从对该寮的实际控制和管理情况看,光华寮都应该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所有。无疑,日本京都地方法院于1977年9月16日对光
17、华寮案的判决是正确的,而1982年大阪高等法院的判决是错误的。,(三)国际法上的豁免制度,国家主权豁免指根据国家主权和国家平等原则不接受他国管辖的特权按照“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parin parem non habet imperium)的格言,任何国家不能对其他主权国家实行管辖国家独立和国家尊严是国家豁免的基础国家主权豁免是一般承认的国际法原则。,(三)国际法上的豁免制度,1、国家主权豁免的主体即国家关键不是国家在国际法上的概念,而是作为行为者,谁可以代表国家从而成为国家定义的一部分只要一个国家承认一个外国为主权国家,该国法院就应该承认该外国的豁免权,(三)国际法上的豁免制度,2、绝对豁免
18、主义与限制豁免主义19世纪以后,国家涉足商务、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产生了国家在贸易上的垄断以及国家经营铁路、海运和邮政服务的现象20世纪以后,一些国家的法院开始对逐渐扩展的国家商业活动作出反应例如:比利时和意大利法院在处理涉及外国的案件中把国家或其政府的“统治权行为”和“管理权行为”区别开来,对后者不给于豁免这种做法被称为限制豁免主义或相对豁免主义,(三)国际法上的豁免制度,对国家所有行为都给予亚豁免的做法被称为绝对豁免主义以一战为基准,绝对豁免主义向限制豁免主义过渡限制豁免主义的国家:澳大利亚1985年外国国家豁免法;加拿大1982年国家豁免法;巴基斯坦1981年国家豁免法令、新加坡1979
19、年国家豁免法、南非1981年外国主权豁免法长期的国际实践证明,各国都承认外国国家及其财产的管辖豁免。一般形式是:一国法院拒绝对涉及外国行为或其财产的案件形式管辖权,这类案件应该由国家行政机关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三)国际法上的豁免制度,新中国采取绝对豁免的理论,主张国家及其财产不受外国主要是外国法院的管辖,不得被起诉和强制执行,这一理论的基础是主权平等,即:平等的主权者之间无管辖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美国等西方国家逐渐采取有限豁免的理论,把国家的行为分成公法的行为和私法的行为,国家在外国的豁免仅限于公法行为,私法行为则不免除管辖。据此,这些国家相继制定了国内法,对外国的所谓私法行为实施管辖。
20、新中国对于有限豁免论持批判态度,认为这一理论违反了主权平等原则。 “光华寮案”中,中国政府向日政府提出交涉,要求撤消对案件的起诉和审理,并拒绝直接出庭应诉,表明了新中国绝对豁免论的立场。,三、光华寮案评析,(一)光华寮案违背了日本承担的国际义务1972年9月29日由中日两国政府领导人签署的联合声明中规定:“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1978年,中日两国政府签署的和平友好条约也进一步确认了上述原则。因此,日本以条约的形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
21、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自1974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曾经连续多次向日本政府提出交涉,指出光华寮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予继承的国家财产,并要求日本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光华寮的合法权益。但令人遗憾的是,日本政府一再推说,根据日本宪法,行政机构不能干涉司法机构,企图以“三权分立”,“司法独立”为借口推脱责任。 依据国际法上的要求,一国不得以其本国国内法的规定或者缺陷为借口,来为其违反根据国际法所承担的义务的行为进行辩解。 诚然根据国家主权原则,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纯属一国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预。但一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援引其宪法而不履行其所承担的国际义务,这
22、是国际法所不允许的,三、光华寮案评析,(二)日本地方政府无权受理此案件光华寮的使用目的是为了培养和造就国家建设人才,因而属于国家行使职能所需的国家财产。1951年日本由被占领国转变为独立国之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时它没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邦交,却于1952年同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推翻到台湾的中国旧政府残余分子缔结所谓“和约”,恢复“邦交”。因而,1952年,台湾当局“驻日本大使馆”才得以继承了前驻日代表团的业务,并与该房产原主人订立了契约,又于1961年以所谓的“中华民国”的名义办理了产权登记手续。这表明光华寮是台湾当局在当时不正常的历史条件下窃夺的中国人民的财产。中日两国恢复邦交后,日本
23、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光华寮作为用于公益目的的中国国家财产,其所有权转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天经地义的。此外自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我国驻日本大使馆和驻大阪总领事馆对光华寮的管理一直给予经常性的监督和指导。我国政府还拨出专款对其进行修缮,并通过光华寮自治会有计划的使该寮继续为中国留学生住宿之用,光华寮实际上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控制之中。所有的这一切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光华寮拥有无可争议的所有权。“光华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财产,京都地方法院是无权受理这个案件的,所以说首先在受理这个案件上,京都地方法院就违反了国际法上的规范。,三、光华寮案评析,(三)台湾以所谓“中华民国”的名义在日本法院是否拥有作为诉讼当事人的一般能力问题1972年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撤销了对“中华民国”的承认并同它断绝了“外交关系”,中日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台湾当局就不能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在日本法院就光华寮案提起诉讼,也就是说它没有这个资格,即没有“出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