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梧州市 20142015 学年上学期期考试卷高一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 1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卷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北师大版必修全册。第 I 卷(选择题 共 60 分)1、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国语晋语日
2、:“同姓不婚,惧不殖生” ;“异姓则世德,异德则世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以下对“姓”的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血缘的作用 B没有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弊病C防止了政权更替 D起到了瓦解宗法制度的作用2右图是秦阳陵虎符,它的用途是A发布诏书B征收赋税C任免官吏D调发军队3汉武帝设十三州刺史,宋太祖设置通判。古代帝王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A分割地方权力B监督监察地方C发挥文官作用D掌控官吏任免4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最确切的是A隋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官的制度 B它解决了藩镇格局的问题C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D打击了秦汉以来的士族阶层5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
3、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 ”材料中“忠诚的中级官员”是指A六部官员 B内阁大臣C尚书令 D殿阁大学士6右图所示人物,对中国近代的重大贡献是A废除闭关锁国B开展禁烟运动2C抵御英法联军D镇压太平天国7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 ”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材料出自南京条约 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C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8 “在中国共产党内教条主义思想,曾经在 1931 年至 1934 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
4、”这里的“损失”是指A.国共合作破裂 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C秋收起义失败 D南昌起义失败9右图是毛泽东与蒋介石在一起的画面,当时二人讨论的最主要问题是A合作抗日B军队国家化C和平建国D政治民主化10.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提案,“中华民国”的代表占据联合国席位。这一状况得到根本改观是在A.日内瓦会议胜利召开 B万隆会议圆满举行C中美关系的改善 D第 26 届联大成功举行11.“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同外国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人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放弃了使用武力统一台湾 B包含
5、了“一国两制”的基本理念C台湾当局承认“一国两制” D两岸关系出现历史性突破12.1953 年底,美国情报部门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 ”美国如此判断的依据是A中国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B中国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C中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D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3.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没有认清该组织的新特点 B清楚分析了当今世界政治局势C表达了对美俄争夺
6、中国的担心 D低估了中国在组织中的领导作用14.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伯利克里推动希腊走向“极盛”的措施之一是A.废除债务奴隶制 B建立财产等级制C创痒痒陶片放逐法 D发放参政工资15 世界文明史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管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皇帝昏庸法律漏洞百出C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十分困难 D资产阶级要求以法治国16. 1688 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
7、,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支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317.1804 年法闭比法典诞生时,法国人坦言“就我们的立法完善性而言,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 。材料表明 A罗马法提倡人人平等 B罗马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C罗马法首创国际法的慨念 D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有重大影响18.1787 年宪法“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它难以逾越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A-建立联邦制国家 B实现普选权C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D实行两党政治19.“德意志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
8、和解散联邦义会与帝国国会,有权签 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巾皇帝任命。 ”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A人文主义色彩 B专制主义色彩C民族主义色彩 D自由主义色彩20. 1825 年,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 “新和谐公社”的出现表明A世界无产阶级登上二历史舞台 B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明湿C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D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21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 年,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国家、民主共和国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在本质卜反映了A专制王朝力量
9、强大 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c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D民主进程历经艰难22.根据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洛恩堡、巴伐利亚、萨克森、符腾堡、巴登不来梅和汉堡”等邦A.拥有独立海军舰队B可以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C.享有一些自治权D.有权任命联邦议会的主席23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 1870 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肜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作者意在 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D反对大规模的社会变革24恩格斯说:“你想知道无产阶级专政是什么样子吗?请看
10、看巴黎公社吧。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恩格斯的判断主要是基于巴黎公社A发生的时问 B发生的过程C发生的国家 D采取的措施25. 1917 年 l1 月 7 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次俄国革命A.受到帝国主义强烈干扰 B以城市为中心C得到中国的大力支持 D推翻了沙皇专制26. 1924 年 1 月 21 日列宁逝世,孙中山闻讯后致悼词:“惟君特立,万夫之雄;建此新国,跻我大同。 ”孙中山评价的依据是A.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新型人民政权B-列宁把苏联建成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4C列宁推动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
11、统一战线D歹 JJ 宁领导建立了社会主义阵营27. 1945 年 美国国务院的秘密情报说: “自从雅尔塔会议以来,差不多在我国关系中发生的每 一个重大问题苏联政府都坚持了强硬的、毫不妥协的立场。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美苏战争冲突日益临近 B苏联的实力超过美国C.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结束 D美苏困家利益冲突加剧28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提高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A.“铁幕”演说B朝鲜战争C马歇尔计划D.越南战争29朝鲜于 2013 年 3 月切断板门店红十字会联络渠道和朝韩军事热线,以回应韩国和美国的联A.军事演习,造成当前朝鲜半岛分裂,朝韩对峙的历史
12、原因是A韩国和朝鲜不同的社会制度C美苏的“冷战”政策 B,分裂是朝鲜半岛的传统D韩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30 “这个强大国家的命运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既苏联这座大厦是建立在不坚固和不稳定的基础之上的,其内部结构也有许多缺陷。l991 年正是发生了这样的剧变。 ”该学者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A.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B.经济体制存在严重问题C.对东欧国家的援助过多 D西方和平演变影响巨大第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1 题 14 分,第 32 题 14 分,第 33 题 12 分,共 40 分)3J.(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
13、,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干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过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材料二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材料三 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
14、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 佩弗远东(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 么?(4 分)(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伯利克里在这段话中提到的雅典民主制的特点。 (6 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看待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4 分)532. (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 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 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能把普选由个别地方逐渐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周恩来关于人
15、民政协的几个问题 (1949 年 9 月 7 日)材料二 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就人民政协的性 质问题再次指出:“政协不能搞成国家机关,因为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 机关,如果把政协也搞成国家机关,那就成为二元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政协不仅是人民团体“而且是各党派的协商机关,是党派性的机关。 ”材料三 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五年共提出提案 1347 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 19992 篇,提交大会发言 310 篇,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 要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贾庆林2013 年中国人民
16、政治协商会议报告(2)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后政协的主要职能是什么?(4 分)(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制度的认识。 (6 分)3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二战后仅 25 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 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材料二 布什新秩序的实质就是在美国的领导下用美国的价值来改造整个世界。但要 建立这样的新秩序是不可能的。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向新格局转变的过渡时期,世界各国和人民不会甘心在美国的领导下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自己。刘金质冷战史材料三 新的多极世界一定是多样文明相互学习、相互进取的时代。大国需要在 新型国际关系建构上起表率作用,首先应当带头放弃“冷战”思维,广集民智,汲取历史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致力于探索新型大国关系管理模式,推动世界从不和谐向和谐发展。摘编自苏长和多极世界谋规划(1)材料一中“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的是什么?(2 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新格局转变”的具体表现。 (4 分)(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处理好“新格局” (“新的多极世界” )下的大国之间的关系?(6 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