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江苏省建陵高级中学 2013-2014 学年高中数学 3.1.1 两角和与差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 4【学习目标】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体会向量与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2.能用和差角的余弦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证明【课前预习】1已知向量 ,夹角为 ,则 = = ),(=),(21yxbyaba2由两向量的数量积研究两 角差的余弦公式= ,简记作:)cos( )(C3在上述公式中,用 代替 得两角和的余弦公式:= ,简记作:)cs( )(【课堂研讨】例 1利用两角和(差)余弦公式证明下列诱导公式:asin)2cos()cos)2sin()例 2、利
2、用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求 的值。15tan,si,15co,7s例 3、已知 ,求 的值。)23,(,5cos),2(,3sin a )cos(- 2 -变式:在例 3 中,你能求 的值吗?)sin(例 4若,),(,且 23),2(,53)cos(,54)cos( 求 2注意:角的变换要灵活,如 )()(2,)()(,)( 【学后反思】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2和(差)角余弦公式的运用于求值、化简、求角等。课堂检测课题:3.1.1 两角和(差)的余弦 姓名:1、化简:(1) = 37sin5837cos58(2) = )60()60(- 3 -(3) = )60cos()60cos
3、(2、利用两 角和(差)余弦公式证明:(1) (2)sin)cs( cos)3sin(3、已知 求 的值),2(,53cos)3cos(课外 作业作业 班级:高一( )班 姓名_1、 = 05cos2、在 中,已知 ,则 的形状为 ABCBAsincos C3、计算(1) 546324cs(2) = 21siin69io- 4 -4、化简:(1) = )3cos()cs((2) )sin(io 5、已知 都是锐角, ,则 = , 15c,sinco6、已知 = )s(43c,2sin 都 是 第 二 象 限 角 , 则且7、 (1)已知 ;的 值求 )3cs(),2(175(2)已知 。的 值
4、求 o,3cos 8、已知 ,求 的值。51)cos(,31)cos(tan课题:3.1.1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班级: 姓名: 学号: 第 学习小组- 5 -【学习目标】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体会向量与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2.能用和差角的余 弦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证明【课前预习】1已知向量 ,夹角为 ,则 =),(=),(21yxbyaba2由两向量的数量积研究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简记作:)cos()(C3在上述公式中,用 代替 得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简记作:)cs()(【课堂研讨】例 1利用两角和(差)余弦公式证明下列诱导公式: asin)2cos()c
5、os)2i()例 2、利用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求 的值。15tan,si,15co,7s例 3、已知 ,求 的值。)23,(,5cos),2(,3sin a )cos(变式:在例 3 中,你能求 的值吗?)sin(- 6 -例 4若 ,),(,且 23),2(,53)cos(,54)cos( 求 2注意:角的变换要灵活,如 )()(2,)()(,)( 【学后反思】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2和(差)角余弦公式的运用于求值、化简、求角等。课堂检测课题:3.1.1 两角和(差)的余弦姓名:1、化简:(1) =37sin5837cos58(2) =)60()60((3) =cscs- 7 -
6、2、利用两角和 (差)余弦公式证明:(1) (2)sin)3cos(cos)3sin(3、已知 求 的值),2(,53cos)3cos(课外 作业作业 班级:高一()班 姓名_1、 =05cos2、在 中,已知 ,则 的形状为ABCBAsincos C3、计算(1 ) 546324cs(2) =21siin69io4、化简:(1) =)3co()cs(- 8 -(2) )sin()si()cos()s( 5、已知 都是锐角, ,则 =, 135co,inco6、已知 =)s(43cs,2sin 都 是 第 二 象 限 角 , 则且7、 (1)已知 ;的 值求 )cs(),2(175(2)已知 。的 值求 o,3cos 8、已知 ,求 的值。51)cos(,31)cos(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