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692984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2015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2015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2015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2015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5 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1)0.1 表示( )分之( ) 。 (2)0.3 表示( )分之( ) ,写作 2想一想,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二、课程学习 1教学例题 1:把一条 3m 长的绳子平均分成 10 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 5 段呢?问题:你能用小数和分数分别表示出每段绳子的长度吗?(学生独立计算,也可以让同桌两人合作,一人的计算结果用小数表示,另一人的用分数表示) (1)通过用两种方法表示等分绳长的结果: ? ? 合作探究 得出: (2)两种不同形式的结果是相等的,我们将它们直接用等号联结。那么,能不能把小数直接

2、写成分数?如果能,怎样写? 思考:怎样能较快地把小数化成分数? 教学例 2、把 7393925、 、 、 、 、化成小 10100440914 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两位小数) 。 学生自己解答。 总结: 一般方法:分子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拓展应用 总 2结 作业布置 教材 79 页 9、10 题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完成做一做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板书设计 例题 1:把一条3m 长的绳子平均分成 10 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 5 段呢?问题:你能用小数和分数分别表示出每段绳子的长度吗?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

3、部免费 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新授课 备课人 图形的运动(一) 执教时间 教学札记 教 学 目 标 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并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通过对具体图形旋转过程的观察和抽象,发展学生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教 学 预 设 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一、创

4、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舞蹈视频:你看到了什么? 师: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旋转的内容(板课题) 二、 观察抽象,探究新知 (一) 、认识旋转 1.出示例 1、 (课件出示旋转地钟面)3从“12”到“1”,指针绕点 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30; 个 性 修 改 创境激疑 合作探究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从“1”到“”,指针绕点 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60; 从“3”到“6”,指针绕点 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 从“6”到“12”,指针绕点 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的现

5、象呢?(生自由阐述)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多媒体动画板示) (1)师:以上几种旋转,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师:它们哪里转动了?比如:荡秋千哪转动了?挡车杆呢?- (3)假如,我们把荡秋千的踏板看作是一个点、汽车的刮水器看作一条线段、风车的风叶看作是个四边形或三角形。那么它们的转动又会是怎么样子呢?(生观察图形:点、线段、三角形的旋转演示回答问题) 强调像点、线段、三角形这样子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旋转 3、尝试给旋转下定义。 师: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旋转了吗?(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认识尝试说说) (二) 、结合生活,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 (三角形动画旋转演示) 师:当图形旋转时,这个

6、定点可以在旋转图形的哪个位置? 2 旋转方向 师:旋转的方向有顺时针和逆时针。 (用挡车杆的关和开来演示) 3 旋转角度 (用时针转4动角度的大小演示) 师:.当指针旋转了 90时, 指针指向了哪里? .当指针旋转了 180时,指针又指向了哪里? 拓展应用 总 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做一做 展示旋转大楼视频激发学生再学习旋转的兴趣?并说明有什么收获? 教材 85 页 3、4 题 图形的运动(一)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例 1、 (课件出示旋转地钟面) 从“12”到“1”,指针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30; 从“1”到 “

7、”,指针绕点 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60; 从“3”到“6”,指针绕点 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从“6”到“12”,指针绕点 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教学札记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新授课 备课人 统计(一) 执教时间 教 学 目 标 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对在具体的情境下,选择哪种形式进行统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

8、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5问题。 教 学 预 设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一、 引出折线统计图 (1)这是李康同学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2)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体温变化的情况吗?(条形统计图)(3)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清楚的看出什么? 小结:通过条形统计图确实可以清晰地看出一天的体温变化,还能很快看出哪一时刻的体温最高,哪一时刻的体温最低。 (4)那怎样更简单、更清晰的表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呢?出示折线统计图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个 性 修 改 创境激疑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9、/ 资源全部免费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 ,您的在线图书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 资源全部免费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6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

10、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

11、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7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2 课时 观察物体1 课时 练习二1 课时 由莲山

12、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内容:教材 P2 例 1 及练习一第 1、2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

13、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 4 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物体(三)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学生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探究结果汇报。 (1)一共有 4 个小正方体,从

14、正面看到的是,可以先一行摆 3 个小正方体,剩下的 1 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 9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1 个的后面,如下图。 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1 个的前面,如下图。 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学生接着展示: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3学生探究。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 5 个同样的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

15、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 4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 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2 个的后面,如下图。 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2 个的前面,如下图。 10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1 个的后面,如下图。 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1 个的前面,如下图。 可以把 1 个摆在后面,1 个摆在前面,如下图。 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16、。 三、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是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三) 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2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作业:教材第 3 页练习一第 1、2 题。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第二课时: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 P例 1、例 2 及练习一第、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11过程与

17、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

18、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 2 个,有的说 3个 12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投影出示例 2。 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

19、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 2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 2 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 2 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 2 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2 页“做一做”。 13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

20、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三、巩固练习 1第 3 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2第 4 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第 5 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4第 6 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21、,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 3 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 个、5 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14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 7 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在按照物

22、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 板书设计: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百几排; 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作业:教辅相关练习。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因数和倍数,2、5、3 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15数等知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

23、整数的性质,又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生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但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不包括 0 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带来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学情分析 1利用乘法引导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在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时,没有像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让学

24、生通过分类,用除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16网 ,您的在线图书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 资源全部免费 生运用乘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注重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索数的特征。教材非常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数的特征。如在探索 2、5 和 3 的倍数的特征时,都是先让学生在 100 以内数的表格中圈出2、5 的倍数,再通过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方法发现它们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掌握

25、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2、5、3 的倍数的特征。 数学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以及渗透分类的思想。 问题解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通过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时划分:8 课时 1因数和倍数?2 课时 22、5、3 的倍数的特征?2 课时 3质数和合数?3 课时 4整理和复17习?3 课时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第一课时:因数与倍数(1) 教学内容:教材 P56 例 1、例 2 及练习二第 1、2(1)、6 题。

2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过程与方法: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式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教材第 5 页例 1。 122=6 95=1.8 306=5 23=0.6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27、 资源全部免费 268=3.5 1972.71 2010=2 2121=1 639=7 (1)观察。 18引导:观察例 1 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 (2)分类。引导: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 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 第 122=6 2010=2 第 95=1.8 1972.71 一306=5 2121=1 二 23=0.6 268=3.25 类 639=7 类 2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二、探索新知: 1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教学例 1) (1)教师引导。教师指出:在整数

28、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说 12 是 2 和 6 的倍数,2 和 6 是 12 的因数。 (2)学生尝试。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3)深化认识。师:通过刚才的说一说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能单独存在。我们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应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例如,19306=5, 30 是 6 和 5 的倍数,6 和 5 是 30 的因数。 教师强调,并让

29、学生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 O) 。 (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5 页“做一做”。 小结:如果 ab =c(a,b,c 均是不为 0 的自然数) ,那么 a 就是b 和 c 的倍数,b 和 c 是 a 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教学例 2) 出示例2:18 的因数有哪几个? (1) 学生独立思考。 师: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想一想 18 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 181=18,l 和 18 是 18 的因数; 182=9, 2 和 9 是 18 的因数; 183=6, 3 和 6 是 18

30、的因数。 引导学生把 18 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两个因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用句号结束,即 18 的因数有:1,2,3,6,9 ,18。 (2)小组合作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找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只要想 18 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并且要从 1 开始,一对一对地找,避免遗漏。如果学生还有其他想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3)采用集合图的方法。 教师指出也可用右面的集合图来表示 18 的全部因数。 明确:用图示法表示 18 的因数时,先画一个椭圆,在椭20圆的上面写上“18 的因数”,再把 18 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规律地写在椭圆里,每两个因数之间也用逗号

31、隔开,全部写完后不加句号。 (4)即时练习。让学生找出 30 的因数和 36 的因数,并组织交流。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30 的因数有 1,2,3,5,6,10,15,30。 36 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30 的因数 1,2,3,6,9,18 36 的因数 1,2,3,4,6,9,12,18,36 也可以表示如下: 老师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 6。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

32、完成教材第 78 页“练习二”第 1、6 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证正。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122=6 12 是 2 和 6 的倍数 212 和 6 是 12 的因数 18 的因数有 1,2,3,6,9,18。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作业:教材第 7 页“练习二”第 2(1)题。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第二课时:因数与倍数(2) 教学内容:教材 P6 例 3 及练习二第 2(1)、38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找出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3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22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0,28,42 的因数有哪些?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些数的因数个数的?一个数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34、 的因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 二、探索新知 1探索找倍数的方法。 (教学例 3) 出示例 3:2 的倍数有哪些? 师:你会找 2 的倍数吗?给你们 1 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时间到,你写了多少个 2 的倍数?生 1:15 个。生2:24 个。 师:大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呢? 生 1:我是用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这样写下去的。 生 2:我也是用乘法,用 2 去乘 1、乘 2 师:哪些同学也是用乘法做的? 师:你们都是用 2 去乘一个数,所得的积就是 2 的倍数。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 3:我用的是除法,用 22=1, 42=2 62=3?依次除下

35、去。 师:很好!如果给你更长的时间,你能把 2 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 师:为什么?(因为 2 的倍数有无数个) 师:怎么办?(用省略号) 师:通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 2 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追问:你23能用集合图表示 2 的倍数吗? 学生填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4)即时练习。让学生找出 3 的倍数和 5 的倍数,并组织交流。学生举例时可能会产生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错例进行适时剖析。 4反思提炼。师:从前面找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集体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点: (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1,最大因

36、数是它本身。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巩固提升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78 页“练习二”第 4、5、6、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证正。集体订正时,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点: (1)第 4 题“15 的因数有哪些?”和“15 是哪些数的倍数”答案是一样的。 (2)第 5 题中的第(2)小题是错的,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第(4)小题也是错的,因为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不含小数。 (3)思考题:两数如果都是 7(或 9)倍数,它们的和也一定是 7

37、(或 9)的倍数,即如果两数都是 n 的倍数,它的和24也是 n 的倍数。 2利用求倍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出示:妈妈买来几个西瓜,2 个 2 个地数,正好数完,5个 5 个地数,也正好数完。这些西瓜最少有多少个? 理解题意,分析解答。教师提示“2 个 2 个地数,正好数完,说明西瓜的个数是2 的倍数,5 个 5 个地数,也正好数完,说明西瓜的个数是5 的倍数,所以西瓜的个数同时是 2 和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5 的倍数。 交流汇报:2 的倍数有2,4,6,8,10,12,14,16,18,20,? 5 的倍数有 5,1

38、0,15,20,25,30,? 2 和 5 共同的倍数有 10,20,?所以 2 和 5 共同的倍数最小的是 10。 答:这些西瓜最少有 10 个。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2让学生自学“你知道吗?”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21=2 22=1 22=4 42=2 23=6 62=3 24=8 82=4 ? 252 的倍数有 2,4,6,?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作业:教材第 7、8 页“练习二”第 2(1) 、3、8题。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第三课时:2、5 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教材 P9 例 1 及练习三第、题

3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奇数、偶数的意义,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2、5 的倍数的特征,并学会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 2、5 的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探索过程中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 2、5 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观察法和操作法。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百数表。生:彩笔,百数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谁能举例说明什么叫因数?什么叫倍数?学生举例说明。 揭题:我们已经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这节课26

40、我们就来探索 2、5 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2、5 的倍数的特征) 二、互动新授: 1认识 5 的倍数的特征。 (1)操作感知。出示教材第 9 页“百数表”,让学生认真观察。 提问:5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上表中找出 5 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百数表”按要求进行操作) 。 (2)组织交流。提问:5 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你能根据刚才的操作把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 ,您的在线图书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 资源全部免费 自己的发现向同学说一说吗? 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

41、,教师呈现表 1: 表 1 表 2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 5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27上是 0 或 5 的数都是 5 的倍数。 2认识 2 的倍数的特征。 (1)操作感知。提问:2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在“百数表”中找出 2 的倍数,做上记号,并与同伴说一说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学生各自独立动手操作。 (2)组织交流。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呈现表2: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 2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 0、2、4、6、8 的数都是 2 的倍数。 (3)认识奇数、偶数。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从百数表中可以看出,自然数中有一半的数是 2 的倍数,另一半的数不是 2 的倍数。我

42、们把 2,4,6,8,10,?这些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O 也是偶数) ,把l,3,5,7,9,?这些不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奇(j)数。 教师提示:如果用 a 表示自然数,那么可以用 2a 来表示偶数,用 2a+l 来表示奇数。 举例验证。54 是 2 的倍数54 是偶数;728 是 2 的倍数,728 是偶数;245 不是 2 的倍数,245 是奇数由此可以得出:自然数按是不是 2 的倍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也就是说,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一定是偶数。 奇数和偶数的特点: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奇数和偶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奇数和偶数,只28有最小的奇数和偶数,最小的奇数

43、是 1,最小的偶数是 O。 3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9 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做完这些题目,你发现了什么?不同的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如有的学生说:判断一个数是否是 5 的倍数不是看数位中是否含有 5,而是看个位是否是 0 或 5?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1112 页“练习三”第 1、2 题。 1第 1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举例说明判断奇数和偶数的具体方法。 2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每道小题的思考过程,特别要让学生详细

44、说明第(3)题的解题策略。 (先想个位是 O,再想百位是 1,十位是 O) 四、课堂小结: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5 的倍数的特征 5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如:20,75,95? 292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 0,2,4,6,8 的数,如:8,22,90? 偶数:2 的倍数,如:54,728? 奇数:不是 2的倍数,如:245? 作业:教材第 1112 页“练习三”第 6、7 题。 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45、目标导学 新授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备课人 执教时间 教 学 目 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像力。 教 学 预 设 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一、数学来源生活,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1、出示实物,根据形状给它们归类。 (长方体、正方体、球、其它) 2、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文体和正方体。 (顶点、棱、闪烁) 导入:为什么,我们能很快地挑出长方

46、体和正方体呢?因为,它们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 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归纳事物特征。 1、学生用小圆木棒和橡皮泥制作多个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组面都不同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超高的、超扁的) 2、小组中每个人都要独立动手制作,组员中相互指导、评议。 3、思考:怎样选取木棒才能又30快又好地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选取三种长度的木棒,每种 4 根) 4、选取合适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将框架围起来,制成一个立体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个 性 修 改 创境激疑 合作探究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 资源全部免费 的小盒子。 5、利用学生自己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棱、面、顶点

47、。 6、结合制作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7、请每小组把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事先用长白萝卜削好的)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是特殊的长文体,并用韦恩图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8、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 (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中较长的叫长,较短的叫宽,竖直方向的棱叫高。 ) 三、回归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 1、量一量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的长宽高和棱长。 并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指出哪些是等长的棱,哪些是相同的面。 2、知道了一个长方体的长为 14cm,宽为 10cm,高为 7cm,想像这个长方体。 3、通过你的观察,从某个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一个非正方体的长方体中,最多有几个面是相同的? 4、长方体广告箱长 5 米,宽 0.5 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