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690050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实验报告书姓名:班级:学号:专业:学院: 指导老师: 孙昌国 完成日期:2017 年 4 月 5 日星期三实验一输入与输出通道1、实验目的(1)学习 A/D 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法,并掌握 ADC0809 芯片的使用;(2)学习 D/A 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法,并掌握 TLC7528 芯片的使用。2、实验内容(1)编写实验程序,将5V +5V 的电压作为 ADC0809 的模拟量输入,将转换所得的 8 位数字量保存于变量中。(2)编写实验程序,实现 D/A 转换产生周期性三角波,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3、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i386EX 系统板一块4、

2、实验原理与步骤4.1A/D 转换实验原理根据实验内容的第一项要求,可以设计出如图 1.1 所示的实验线路图。单次阶跃 模数转换单元 控制计算机图 1.1 A/D 转换实验线路图图 1.1 中,AD0809 的启动信号“STR”是由控制计算机定时输出方波来实现的。 “OUT1” 表示 386EX 内部 1定时器的输出端,定时器输出的方波周期等于定时器时常。主程序流程如图 1.2 所示。图 1.2 主程序流程图4.2A/D 转换实验步骤1) 按图 1.1 接线,连接好后,仔细检查,无错误后开启设备电源。2) 装载完程序后,自行设置程序起点,将光标放在起点处,再通过调试菜单项中设置起点或者直接点击设

3、置起点图标,即可将程序起点设在光标处。3) 加入变量监视,打开“设置”菜单项中的“ 变量监视 ”窗口或者直接点击“变量监视”图标,将程序中定义的全局变量“AD0 AD9”加入到变量监视中。4) 在主程序 JMP AGAIN 语句处设置断点。 。5) 打开虚拟仪器菜单项中的万用表选项或者直接点击万用表图标,选择“电压档”用示波器单元中的 “CH1”表笔测量图 1.1 中的模拟输入电压“Y”端,点击虚拟仪器中的“ 运行” 按钮,调节图 1.1 中的单次阶跃中的电位器,确定好模拟输入电压值。运行程序,查看变量“AD0AD9” 的值,取平均值记录下来,改变输入电压并记录,最后填入表 1.1 中。实验结

4、果记录图片:表 1.1 实验结果表模拟输入电压 (V) 对应的数字量 (H)5 (00)(00)4 (19)(19)3 (33)(33)2 (4C)(4C)1 (66)(66)0 (7F)(7F)1 (9A)9A2 (B4)B33 (CD)CD4 (E7)E75 (FF)FF4.3 D/A 转换实验原理实验平台中的 TLC7528 的八位数据线、写线和通道选择控制线已接至控制计算机的总线上。片选线预留出待实验中连接到相应的 I/O 片选上,具体如图 1.3。图 1.3 D/A 转换实验线路图以上电路是 TLC7528 双极性输出电路,输出范围5V +5V 。 “W101”和“W102”分别为

5、A 路和 B 路的调零电位器,实验前先调零,往 TLC7528 的 A 口和 B 口中送入数字量 80H,分别调节“W101”和 “W102”电位器,用万用表分别测“OUT1 ” 和“OUT2 ” 的输出电压,应在 0mV 左右。图1.4D/A转换实验程序流程图4.4 D/A 转换实验结果实验总结:实验二:信号的采样与保持1、实验目的1)熟悉信号的采样和保持过程;2)学习和掌握香农 (采样) 定理;1) 学习用直线插值法和二次曲线插值法还原信号。2、实验内容1) 编写程序,实现信号通过 A/D 转换器转换成数字量送到控制计算机,计算机再把数字量送到 D/A 转换器输出。2) 编写程序,分别用直

6、线插值法和二次曲线插值法还原信号。3、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i386EX 系统板一块4、实验原理与步骤4.1 信号采样为验证香农定理,设计实验线路图如图 1.6。图1.6 实验线路图根据上面的实验线路,设计如图1.7的参考程序流程。图1.7 实验程序流程图4.2 信号还原原理1)直线插值法(取 Ws5Wmax) 利用式 1.1 在点 和 之间插入点 (X,Y) ),(0YX),(1(1.1))(00KY其中: 1为采样间隔, 分别为 和 采样时刻的AD 采样值。01X01Y1X02)二次曲线插值法(取 Ws3Wmax) (1.2))()12100KY其中 ,01XY

7、K12002XY程序流程图如图1.8所示。图1.8还原原理实验程序流程图4.3 实验步骤及结果(1)采样与保持1)参考流程图 1.7 编写零阶保持程序,编译、链接。2)按照实验线路图 1.6 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3)用示波器的表笔测量正弦波单元的“OUT”端,调节正弦波单元的调幅、调频电位器及拨动开关,使得“OUT”端输出幅值为 3V,周期 1S 的正弦波。4) 加载程序到控制机中,将采样周期变量“Tk” 加入到变量监视中,运行程序,用示波器的另一路表笔观察数模转换单元的输出端“OUT1”。5) 增大采样周期,当采样周期 0.5S 时,即 Tk32H 时,运行程序并观测数模转换单元的

8、输出波形应该失真,记录此时的采样周期,验证香农定理。实验接线图以及实验结果图:图 1.9 实验接线图图 1.10“OUT”端信号图 1.11“OUT1”端输出信号图 1.12“OUT1”端增大采样周期输出信号(2)信号的还原 *1) 参考流程图 1.9 分别编写直线插值和二次曲线插值程序,并编译、链接。2) 按照线路图 1.8 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调节正弦波单元的调幅、调频电位器,使正弦波单元输出幅值为 3V,周期 1S 的正弦波。3) 分别装载并运行程序,运行程序前将采样周期变量 Tk 加入到变量监视中,方便实验中观察和修改。实验结果:图 1.13 直线插值法图 1.14 二次曲

9、线插值法实验总结:实验三数字滤波1、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一阶惯性滤波2)学习和掌握四点加权滤波2、实验内容分别编写一阶惯性滤波程序和四点加权滤波程序,将混合干扰信号的正弦波送到数字滤波器,并用示波器观察经过滤波后的信号。3、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i386EX 系统板一块4、实验原理与步骤4.1 实验原理典型数字滤波的方框图:图1.15典型数字滤波方框图滤波器算法设计一阶惯性滤波相当于传函 1S的数字滤波器,由一阶差分法可得近似式,控制计算机模数转换IN7数模转换OUT如式(1.3):YK =(1a)XK +(a)YK1 (1.3 )XK:当前采样时刻的输入YK:当

10、前采样时刻的输出YK-1:前一采样时刻的输出T:采样周期,1-a = T四点加权滤波算法如式(1.4)所示:YK=A1XK+A2XK-1+A3XK-2+A4XK-3 (1.4)其中 A1 =141iXK:当前采样时刻的输入XK-1:前一采样时刻的输入YK:当前采样时刻的输出程序流程如图 1.16 所示:图1.16 数字虑波程序流程实验线路如图 1.17:图1.17 数字虑波实验线路图电路中用 RC 电路将 S 端方波微分,再和正弦波单元产生的正弦波叠加。计算机对有干扰的正弦信号 R 通过模数转换器采样输入,然后进行数字滤波处理,去除干扰,最后送至数模转换器变成模拟量 C 输出。4.2 实验步骤

11、及结果1)参照流程图 1.16 分别编写一阶惯性和四点加权程序,检查无误后编译、链接。2)按图 1.17 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调节正弦波使其周期约为2S,调信号源单元使其产生周期为 100ms 的干扰信号(从“NC”端引出),调节接线图中的两个 47K 电位器使正弦波幅值为 3V,干扰波的幅值为 0.5V。图 1.18 干扰信号波形图3)分别装载并运行程序,运行前可将“TK”加入到变量监视中,方便实验中观察和修改。用示波器观察 R 点和 C 点,比较滤波前和滤波后的波形。实验结果:一阶惯性:Tk=01 一阶惯性:Tk=08四点加权:Tk=01 四点加权:Tk=08实验总结:实验四数字

12、 PWM 发生器和直流电机调速控制1、实验目的掌握脉宽调制 (PWM) 的方法。2、实验内容用程序实现脉宽调制,并对直流电机进行调速控制。3、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i386EX 系统板一块4、实验原理与步骤4.1 实验原理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 简称脉宽调制 (见图 2.1) 。即,通过改变输出脉冲的占空比,实现对直流电机进行调速控制。VH VL 图 2.1 脉宽调制波形图实验线路图如图 2.2,图中画“” 的线需用户在实验中自行接好,其它线系统已连好。实验程序流程图如图 2.3 所示:4.2 实验步骤1)参考实验线路图的说明及流程

13、图 2.3,编写相应的主程序及 PWM 子程序,检查无误后编译、链接。2)按图 2.2 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的电源。3)装载程序,将全局变量 TK (PWM 周期) 和 PWM_T ( 占空比)加入监视,以便实验过程中修改。4)运行程序,观察电机运行情况。5)终止程序运行,加大脉冲宽度,即将占空比 PWM_T 变大,重复第 3 步,再观察电机的运行情况,此时电机转速应加快。电机每转动一圈, “HR”端(霍尔元件的输出端) 就会输出一个脉冲,用虚拟仪器中示波器的一路表笔测“HR”端的脉冲信号可算出电机此时的转速。实验结果:图 2.2 实验线路图图 2.3 实验程序流程图Tk=0C8H; PW

14、M_T=10H;FPWM=01H Tk=0C8H; PWM_T=14H;FPWM=01H实验总结:实验五积分分离法 PID 控制1、实验目的1)了解 PID 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2)学习凑试法整定 PID 参数。3)掌握积分分离法 PID 控制规律2、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C 实验系统一套, i386EX 系统板一块。3、实验原理和内容3.1 实验原理SR C1-eT-TS 10(0.3S+1)(0.4S+1)E P I D图 3.1 典型的 PID 闭环控制系统框图其硬件电路原理及接线图可设计如下如图 3.2STSOUT/STR 20K20K20K100K10K 10K20K3uF

15、CE 100K 200K2uFABCIN7+5VCLOCKD0D7OUT1/WR/CS.A0D0D71MHZSTR OUT1./OE /IOY0XD7XD0.TMROUT1TMRCLK1CS0#CLK2i386EX CPU24MHZEOC IRQ7 INT3(8259IRQ7)DIN0 P1.0/IOY1WR#M/IO# /IOWA0图 3.2 实验线路图图 3.3 是积分分离法 PID 控制实验的程序流程图。PID Ek+Kp(Ek+ EkEk)*Kp(Ek+ Ek)* Ek+TTi TdTTdTTdT*E(k)PIDU(k) D/A图 3.3 积分分离法 PID 控制实验流程图3.2 实验

16、步骤1)调节信号源中的电位器及拨动开关,使信号源输出幅值为 2V,周期 6S的方波。确定系统的采样周期以及积分分离值。2)装载程序,将全局变量 TK(采样周期)、EI( 积分分离值)、KP(比例系数)、TI(积分系数) 和 TD(微分系数)加入变量监视,以便实验过程中观察和修改。3)运行程序,将积分分离值设为最大值 7FH (相当于没有引入积分分离 ),用示波器分别观测输入端 R 和输出端 C。4)修改积分分离值为 20H,记录此时响应曲线的超调量和过渡时间,并和未引入积分分离值时的响应曲线进行比较。4、实验结果未引入积分分离输出图形 采用积分分离输出图形5、实验结论:实验总结:实验六带死区的

17、 PID 控制1、实验目的掌握带死区的 PID 控制规律。2、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C 实验系统一套, i386EX 系统板一块。3、实验原理及内容3.1 实验原理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某些系统为了避免过于频繁的控制动作,为了消除由于频繁动作所引起的振荡,通常采用带死区的 PID 控制系统,该系统实际上是一个非线性控制系统。其基本思想是:可以按实际需要设置死区 B,当误差的绝对值 B 时,P (K)为 0,U (K)也为常值,实际应用中,常值是由经验值)k(e来确定的;当 B 时,P (K)= , U (K)以 PID 运算的结果输出。系统框)k(e图如图 3.5 所示。SR C1-eT

18、-TS 50(0.3S+1)(0.25S+1)E P(k) E(k)B-B PI DP(k)图 3.5 带死区的 PID 控制框图实验参考流程如图 3.6 所示:PID EkPID|Ek|B? E(k)PIDU(k) D/A图 3.6 带死区的 PID 控制参考流程其硬件电路原理及接线图见图 3.7。R 20K20K10K100K10K 10K20K3uFCE50K250K1uFSTSOUT/STABCIN7+5VCLOCKD0D7OUT1/WR/CS.A0D0D71MHZSTR OUT1./OE /IOY0XD7XD0.TMROUT1TMRCLK1CS0#CLK2i386EX CPU24MH

19、ZEOC IRQ7 INT3(8259IRQ7)DIN0 P1.0/IOY1WR#M/IO# /IOWA0图 3.7 实验线路图3.2 实验步骤1)参照图 3.6 的流程图编写实验程序,检查无误后编译、链接。2)按照实验线路图 3.7 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调节信号源中的电位器和拨动开关,使信号源输出幅值为 4V,周期 6S 的方波。3)装载程序,将全局变量 TK(采样周期)、EI( 积分分离值)、KP(比例系数)、TI(积分系数) 、TD(微分系数)、PT(死区变量值)和 CONST(常值)加入变量监视,以便实验过程中观察和修改。4)运行程序,将死区宽度 B (PT) 设为最小值 0

20、0H (相当于没有引入死区控制),用示波器分别观测控制量输出端 U(即数模转换单元的 “OUT1”端)和对象输出端 C。5)如果系统性能不满意,用凑试法修改 PID 参数,直到响应曲线满意。6)修改死区宽度 B (PT)为 02H,用示波器分别观测控制量输出端 U(即数模转换单元的“OUT1”端)和对象输出端 C,记录并和积分分离时的响应曲线进行比较。4、实验结果未引入死区输出波形 引入死区输出波形5、实验结论:从实验结果图可以看出,带死区的 PID 控制响应曲线 C 产生了轻微的振荡,但其偏差在规定范围内;控制量 U 的输出动作频率比积分分离时明显的降低了,从而降低了机械的磨损。实验总结:实验总心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