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室内设计空间分割内容提要: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最为密切和广泛,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是建筑活动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内容。无论在生产过程或日常生活中,室内空间与人之间的联系更为直接,更为贴切。就室内设计艺术而言,形象的整体性,各部分的比例以及对称、排比、节奏、韵律等传统的审美法则,也都是指其实体部分。建筑以空间为主要物质形式,我们的日常生活总是占有空间的,无论起居、交往、工作、学习等,都需要一个适合于这些生活活动的室内空间。可见,室内空间的设计效果影响着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关键词 :室内设计 空间分割 发展作者介绍:贵州民族学院美术学院 2004 级环境艺术设计 2 班 樊俊涛Designs
2、the spatial division by the room infanjuntaoContet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and peoples life closest and is widespread, createsto suit the human survival the space, is constructs active the maingoal and the basic content. Regardless of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rthe daily life, in the room between
3、 spatial and persons relation upto meets, is more appropriate. Designs art speaking of the room in,vivid integrity, each part of proportions as well as symmetry,parallelism, rhythm, traditional and so on rhythm esthetic principle,also all is refers to its entity to be partial. Actually, theconstruct
4、ion entity and it encircles the space which gathers becomesis an organism. The construction primarily wants the material form bythe space, our daily life always holds the space, regardless of thedaily life、the contact、 the work、the study and so on, all needs tosuit to in these life activities rooms
5、the space Obviously, in theroom the spatial design effect is affecting peoples matter and thecultural life.Key words: In the room designs In room space Spatial divisionDevelopment绪 论室内设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空间环境设计、装修设计、装饰陈设设计,成为系统中互为依存,不可分割的三大体系。其设计的任务是根据建筑设计的意念及室内功能的需要,对内部空间进行组合,分割与再创造。运用造型、色彩、照明和陈设等手段,结合人体工
6、程学,行为科学和环境美学,从现代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内部环境作综合性功能布置及艺术处理的空间环境设计。室内空间是由点、线、面组成的,扩展或围合而成的三维体,具有形状、色彩、材质等视觉要素,以及位置、方向、重心等关系要素,而空间的形状将直接影响到室内空间的造型,室内空间的造型又直接受到限定空间方式的影响,室内空间的高低、大小、曲直、开合等都影响着人们对空间的感受。因此室内空间的形状可以说是由其周围物体的边界所限定的,包括平面形状和剖面形状。空间切割重组是现代建筑室内空间的一个重要形态特征。经过切割重组可变成多种形状,空间切割的各部分彼此保持着一定联系。通过空间的重新组合,自然形成多样的空间形
7、状审美趣味。第一章.空间分割的概念以及意义11 处理空间的主要方法由上面可以知道,空间是建筑的主体。室内设计中的空间处理就是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比例。尺度等方面的调整。与室内装饰、室内陈设相比,空间处理在室内设计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也是评判个设计优劣的基本标准,因此,掌握空间处理手法对个设计师显得尤为重要。般来说,设计师在着手空间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该建筑所提供空间的特点,业主在使用功能上的需求、审美上的需求以及使用者的个性与文化层次。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师就可以考虑用什么手法来组织和处理空间,创造出个性化的空间效果。空间分割是空间处理的主要手法,也是最普遍的空间处理方式。它是指用片断的界面限定空
8、间,其限定程度依界面的高低围合程度不同而不同,分割方式又可再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实体性分割,它包括使用不到顶的墙、屏风、家具或其它实体性界面来划分空间。这种分割方式,既可行成一定的视觉范围,又具有开放性。第二种是象征性分割,它包括使用栏杆、玻璃、花格、绿化、悬垂物或水体、光线、色彩等非实体性的手段来划分空间。这种分割空间界面模糊,限定度低,空间更开放。第三种是弹性分割,它利用可活动的界面进行分割,如推拉门、升降帘幕和可移动的室内陈设等。弹性分割的空间可随使用需求变化而随时开合,空间可大可小,可封闭可开敞,灵活性很高。12 空间分割的作用室内空间要采取什么分隔方式,既要根据空间的特点和功能使用要求
9、,又要考虑到空间的艺术特点和人的心理需求。前面提到,空间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分隔的方式来体现的,空间的分隔换种说法就是对空间的限定和再限定。至于空间的联系,就要看空间限定的程度(隔离实现、声音、 湿度等),即限定度。同样的目的可以有不同的限定手法,同样的手法也可以有不同的限定程度。但他们以不同的具体材料,不同的具体色彩并按不同方式组合后形成的空间却是丰富多样的。同样是为了分隔空间,比如在一个餐厅中,用屏风、矮墙、花台、栏杆等不同的手法,心理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用什么材料,什么造型,看上去是否稳定,位置是高是低,是否遮挡视线,是否可以依靠等。这一系列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它所限定的
10、空间。因此,室内空间的限定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是在原有的母空间中的再限定。对室内设计进行空间组合。而空间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分隔的方式来完成的。当然,空间的分割与联系也是相对的,相辅相成。从空间的整体要求看,只谈分隔不谈联系,或只谈联系不谈分隔都不可能体现现代空间设计的环境整体意识,也不可能满足人们在室内空间的各种生活活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要采取什么分隔方式,既要根据空间的特点和功能使用要求,又要考虑到空间的艺术特点和人的心理要求。空间的分隔和联系,是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内容。分隔的方式,决定了空间之间联系的程度,分隔的方法则在满足不同的分隔要求的基础上,创造出美感,情趣和意境。文丘里说
11、过:“建筑的基本目的是去围合空间,形成一种场合,并非仅仅去追求空间的向导。” 意思就是说空间要表现出层次,要有相对的公共性与私密性的领域,并且要有一系列有象征,可被识别的标志加以区分。在这里,对场所的强调,实际上也就是对领域感的强调。领域感的形成正是室内空间具体化的体现,包含有人在其中从事某种或某几种活动的含义。强调领域感就是要把空间与人的社会活动与人们心理上的要求统一起来。这是空间设计创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不同功能,不同空间特点的室内,其领域感的满足和私密性的形成都有不同的具体处理手法。像居住空间,对卧室的私密性要求很高,空间分隔也就尽量以绝对分隔为主,空间界限非常明确,具有全面
12、抗干扰的能力,保证了安静,私密的功能需求。而起居室中的会客区域,有时以家具进行象征性分隔,再加上局部装饰地毯进行强化,这样领域感便形成了。但这只是象征性的,是一种心理感受形成虚拟的领域感,其空间划分隔而不断,通透连贯,流动性极强。13 空间分割的意义由上可以看出,室内空间是为人所用的,是为适应人的行为和精神需求而建造的。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是建筑活动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内容。无论在生产过程或日常生活中,室内空间与人之间的联系更为直接,更为贴切。就环境艺术而言,形象的整体性,各部分的比例以及对称、排比、节奏、韵律等传统的审美法则,也都是指其实体部分。其实,建筑的实体和其围合而成的空间是一个有
13、机体。室内设计以空间为主要物质形式,我们的日常生活总是占有空间的,无论起居、交往、工作、学习等,都需要一个适合于这些生活活动的室内空间。可见,室内空间的设计效果影响着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第二章中国传统的空间设计及发展21 中国传统的空间设计方式在空间理论上,两千多年前老子曾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轱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形象地阐述了空间的实体与虚空,存在与使用之间辩证而统一的关系。中国独特的木结构梁柱建筑,实际上成为现代框架系统的鼻祖。这种先进的体系赋予了内部空间最大的自由。单个建筑的群体组合变化,演化出中国建
14、筑室内丰富的空间内涵,造就了动静统一、内外交流、含蓄变化的形式空间,其代表作品当属明清江南园林建筑。“在这里空间处理开敞流通、空廊、空窗、漏窗、透空屏风隔扇的运用,和灵活的空间组合处理,使建筑内外空间溶为一体,基于木构体系的内外檐雕花、漆饰装修成为室内空间特殊的设计语汇。天花藻井、隔扇、罩、架、格成为内部空间划分极具装饰性的构件。其工艺的精致。结构图案的精美与变化都是独树一帜的。” 由上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历经千年沧桑,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积淀。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推敲,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室内空间特性,反映着中国人民传统的世界观与自然观。概括起来说,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特性可分为四个方面:天人
15、合一、虚实相生、时间与空间的一体化和建筑与情景的紧密关联。22 如何发展中国室内设计改革开放,商品经济的发展,世界正迅速地向信息时代转化。世界潮流对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冲击,为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空间的个性化要求。为设计者提供了相对于工业产品设计更为自由的设计天地;但是由于整体文化素养的差异,人们对室内设计的理解。远未达到相应的高度。以至于我们的室内设计和实物反映的水平远远滞后于形势的发展。要么照抄照搬国外画报,要么跟在某些俗气的港台风格后面亦步亦趋。以至于很多设计变成了盲目追求时髦的材料堆砌。“一个具有 5000 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 56 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源远流长的中国建筑
16、与装饰文化,无不值得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促使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去发掘、继承、超越。” 今天。正在经历沧桑巨变的设计师们如何正确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的实质,是激发我们创作热情的动力。只要能从中国的具体条件出发,刻苦地挖掘中华民族优秀的建筑传统和世界建筑的精粹,敢于否定糟粕,在作品中充分反映出时代精神,集各地区的文脉特色,容深邃的创意于一体,在不断的实践中执着的追求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就会脱颖而出的。这里要强调的是,创作中的特色不是历经反复实践验证的结晶,并需社会的认同和人民的赞许,因而其刨作过程是非常艰苦的。“在室内设计界,不应该盲目地由某些建筑“权威”来定调子,要依靠广大设
17、计师的共同努力,才能繁荣与发展室内设计。我们要摆脱创作思维的禁锢,更不能固步自封。要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 就要不妥协地摒除形形色色的陈腐观念。大胆地吸收国内外优秀传统,方能付于我们创造新作品的生命力。近来一大批有追求的室内设计师们,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根基,超越传统,进行了一系列成功探索,创作出不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又有时代精神,风格多样的建筑室内设计作品来。例如北京的菊儿胡同改造工程、香山饭店、北京图书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燕莎中心、大观园酒店、全国政协办公搂、上海锦江饭店等等;及具有时代气息的快餐店、专卖店等。这些作品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又与展示时代风貌的现代科学技
18、术、材料及装饰手法有机结合,从而刨造出既有传统特色又有时代感,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建筑室内空间环境来。这些设计师们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学习与借鉴的设计典范作品。当代著名的中国建筑界前辈吴良镛先生说过:“中国一切有抱负的建筑师,应当学习外国的先进东西。但各种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从本国的需要和实际出发进行探索,刨造自己的路。” 让我们以此来共勉。结束语随着 21 世纪新的消费高峰的到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建设,中国必将成为世界上最为宏大的建筑及室内设计创作领域。人们意识到对室内环境设计的求新,求异,求特是其表现形态。大同中求个性,重视精神因素,注重商业化价值取向以及注重文化内涵和人的心
19、理,这是走向二十一世纪的内空间设计的几个趋向。成果申明:本论文研究成果除标明注释的以外,该成果属属作者独创;该成果属于贵州民族学院所有。致谢:首先谢谢我这四年来所有老师对我的培养,没有老师的细心栽培也就没有现在在的我。再次,谢谢我的所有专业老师的教导和关怀。再次,要特别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导师:刘邦一老师。对我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对论文的教导思路和方法。没有他们的细心阅读和批阅,论文也就不能这么顺利的完成。注 释: 文丘里. 建筑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1988(12),7-8. 老子. 道德经 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5),41. 李允鉌. 中国古典建筑设
20、计原理分析 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5),25-26. 张绮曼,韩曙扬. 中国当代室内设计倾向 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1999(6),3-4. 张绮曼,韩曙扬. 中国当代室内设计倾向 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1999(6),3-4. 吴良镛. 吴良镛城市研究论文集-迎接新世纪的来临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9),42-63.参考文献:1 张绮曼,韩曙扬. 中国当代室内设计倾向 M. 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1999,6,3-4.2 叶如棠. 建筑学报 N. 1995,12,8.3 文丘里. 建筑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M. 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1988,12,7-
21、8.4 (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等(俞孔坚等译).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51-54.5 齐伟民. 室内设计发展史 M. 安徽:安徽科技出版社,2004,4,5-12.6 吴良镛. 吴良镛城市研究论文集-迎接新世纪的来临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9,42-63.7 李允鉌. 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 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5 ,25-26.8 老子. 道德经 M. 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5,41.9 邵龙. 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原理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1,55.10 王受之. 世界现代设计史 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31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