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清朝那些事儿.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7686816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408 大小: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朝那些事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8页
清朝那些事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8页
清朝那些事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8页
清朝那些事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8页
清朝那些事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清朝那些事儿第 1 节:大清国号的来历(1)大清国号的来历关于清朝的国号,有一个传说。当年努尔哈赤落难,被敌人追杀,他骑着一匹青色的马,这匹马跟随他多年了,非常有感情。这马好像也通人性,驮着努尔哈赤不知疲倦地一路狂奔,终于摆脱了敌军。而这匹马却倒地不起,活活累死了。努尔哈赤很心疼,含着泪把马埋葬了,并在马的坟前祷告说:“大青马呀,大青马,如果有一天我努尔哈赤成就霸业,我的国家就叫大青!“后来清军入关,皇太极就按照当年努尔哈赤的意思,改国号叫大清了。这只是一个传说,其实大清的本意来自蒙语“daicing“的音译,意思是善战者,优秀者,皇太极选此为国号,应该是希望自己的国家英勇善战、永远优秀的意思

2、吧。努尔哈赤一役中两箭努尔哈赤被清庭称作“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可见其丰功伟绩。努尔哈赤自 25 岁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先后统一女真各部,又征抚蒙古。天命三年,努尔哈赤公布了七大恨檄文并向明朝宣战。短短几年,他率领八旗子弟兵所向披靡,先后取得抚清、萨尔浒、开铁、辽流和广宁之役的胜利。天命十年,迁都沈阳建沈阳宫殿。努尔哈赤创建的后金,在他死后十年,便改国号为“清“了。努儿哈赤英勇善战,冲锋陷阵中自然免不了受伤。 清史稿曾有记载,与董鄂部一战中,就“贯胄中首“ 、“穿甲中项“,两次负伤。明万历十二年,太祖年二十六年九月,努尔哈赤率军与董鄂部交战,酣战中敌军之中一个

3、叫鄂尔果尼的兵士一箭射中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反手拔下箭支,搭弓射了回去,并未射中鄂尔果尼,却将他身边另一名兵士射死。他带伤继续作战。不多时另一敌兵罗科又弯弓搭箭,射向努尔哈赤,箭弩贯穿铠甲,正中脖子一侧,他再次伸手去拔箭,谁知这只箭箭头带有钩子,一拔之下,自是血肉迸落。受到重创的努尔哈赤拄着弓慢慢从马上下来,连饮水数斗,稍稍休息了片刻,简单地包扎后又继续冲锋陷阵,此时士气鼓舞,激战之下终于攻下了城池。得城之后,下令在所俘虏的士兵中搜寻这两个人,找到之后带来见他。当鄂尔果尼、罗科站到他面前,以为必死之际,努尔哈赤却大笑说道:“像二位这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英雄豪杰!“并当时下令封两人为佐领,辖户三百。

4、努尔哈赤与黄金肉满人努尔哈赤在幼年时期因家道中衰,曾经流落辽宁抚顺等地方,在一个女真部落首领家当伙夫。当时,这位部落首领很讲究吃喝,每顿饭都要有八菜一汤,必不可少。有一次宴请宾客,他选定部落中一位善烹调的女仆司厨,由努尔哈赤做帮手。当女仆做完第七道菜时,突然晕倒。此时,外厅正等着叫上最后一道菜,帮手努尔哈赤见状,急中生智,忙将切好的里脊肉裹上蛋黄液,入油锅迅速颠炒后装盘送上,首领尝后,觉得味道与往不同,特别好吃,宴毕问起原因,侍者只好实情相告。首领听了很高兴,又传来努尔哈赤问这种菜叫什么名儿?努尔哈赤为讨吉利,答道:“叫黄金肉。“自此,努尔哈赤在这首领家颇受欢迎。后来,努尔哈赤发迹,成了清朝第

5、一个老祖宗,于是,每届大典,必令先上黄金肉,并当众讲述这段故事。因此,清朝各个皇帝都把黄金肉奉为至上珍馐,以示不忘祖上恩典与赏赐。清朝皇帝都认为自己姓爱新觉罗,是因为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三个仙女在池中沐浴,一只神鹊衔来一枚果子,落在三仙女的衣服上,有一个仙女爱不释手,把果子放进嘴里吞进腹中,从而有了身孕,生下一个男孩。男孩相貌奇异,而且刚出生就能说话,仙女告诉他,他姓爱新觉罗,名叫布库里雍顺。布库里雍顺就是努尔哈赤的祖先。然而,在明朝、朝鲜的文献记载中,都说努尔哈赤姓“童“或“佟“。努尔哈赤曾作为明朝的建州卫官员,先后八次骑马到北京向明朝万历皇帝朝贡。明人或明清之际的学者,做了大量的记载,都

6、说努尔哈赤姓“童“ 或“佟“。满族为何忌食狗肉满族有忌服狗皮、忌食狗肉的民族传统习俗。满族的这个习俗是怎样形成的?相传努尔哈赤大汗当初在辽东总兵李成梁手下做事。一天,辽东总兵李成梁与老罕王说自己脚上有三颗红痣,所以才在上天的保佑下做成了总兵,这个时候老罕王顺嘴就说:“李大人啊!我的脚上有七颗红痣呢。“ 李成梁一听颇为震惊并在内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忌讳心理,并酝酿暗中诛杀老罕王以除后患。不过李成梁的小妾从小就疼爱老罕王,当得知李成梁有此计划的时候就先前一步搭救努尔哈赤。当时努尔哈赤在李成梁小妾的帮助下骑着大青马带着大黄狗连夜出逃,李成梁得知后派大批明兵随后追来,先射杀大青马,努尔哈赤急中生智逃入河边

7、芦苇中,因过度疲劳而睡去。明兵找不到努尔哈赤,就放火烧荒,大黄狗见老罕王不醒,就跳到河中浸透全身,再跑到他身边,把苇草淋湿,大黄狗反复这样做,老罕王才以得救,而大黄狗却劳累至死。从此老罕王发誓,再不食狗肉。于是满族的老百姓也追随效仿,便有了今日之“忌服狗皮,忌食狗肉 “的满族传统习俗。老将不敌小子天启六年正月十四,努尔哈赤亲率十三万人马,号称二十万大军,直扑四虚无援的宁远城。镇守宁远城和前屯卫的宁前道袁崇焕明白,宁远、前屯卫完了,山海关也就完了;山海关完了,京师门户也就随之洞开。袁崇焕誓与此城共存亡。他在前临强敌、后无援师的逆境中,指挥四万余名将士死守孤城。第 2 节:大清国号的来历(2)努尔

8、哈赤的对手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文官出身。努尔哈赤曾经轻蔑地称他“小子“ 。努尔哈赤久经沙场,屡战屡胜,哪里把兵寡将微的袁崇焕放在眼里。面对三倍于己的攻城强敌,书生出身的袁崇焕并未吓成一摊烂泥,而是临危不惧,周密布防,指挥城中军民从容抗敌。他先嘱将士不发一枪一炮,当敌军在大炮射程之内扎下大营后,下令燃放大炮,一炮歼敌数百人。努尔哈赤并未被如此厉害的大炮所吓倒。在红夷大炮轰击下尸横遍野,仍拼死猛攻。危急关头,袁崇焕镇定自若地指挥官兵投掷燃烧的油棉、柴火,抛掷火球、药罐,而且在自己挂彩流血的情况下,自裂战袍稍加裹扎即坚持战斗,令麾下将士激奋不已。二十五日,八旗劲旅继续攻城,宁远城头的红夷大炮隆隆轰鸣

9、。勇猛的八旗将士成批成批地倒毙于天崩地裂的轰鸣声中。连续两天恶战,八旗将士用尽攻城之策,终未叩开宁远孤城的大门。宁远之役,努尔哈赤一败涂地,吞食了骄傲轻敌的苦果。巴豆破雄关为完成统一大业,努尔哈赤带领两千人马去讨伐哲陈部的最后一个部落洞城。洞城筑有两丈多高的城墙,全用大石块垒迭砌成,坚固厚实。城里有练兵场,大约十亩方圆。有蓄水池,池水清澈如镜,由山头众多泉水引来,供城内人马饮用。洞城的城主名叫扎依海,当年的六十二三岁,身体仍然壮实如牛。此人性格刚直,不苟言笑,善使弓箭,刀马纯熟。在洞城百姓中威望非常高。有部将向努尔哈赤建议说:“那泉水是洞城的命脉。若截断它,城里有蓄水池,恐短时间不能治服他们。

10、部下以为,建州盛产菝斗,又叫巴豆,这东西吃下去便腹泄不止。可以派人连夜回建州去取来菝斗放入泉水里,顺势流入蓄水池。不出三天,全城的人都会拉肚子。那时,不需要拼杀,洞城唾手可得。“努尔哈赤当即派洛寒带五个士兵,骑上快马,奔建州而去。第二天东方刚放亮,洛寒就取菝斗回来了。努尔哈赤忙派人将菝斗砸碎,研成粉末。又派安费扬古带领五个人,悄悄从侧面上山,把菝斗撒入每个山泉。当天夜里,来来回回走动的城墙上守卫的士兵,一个个都屙了稀屎,有的已经直不起腰了。城里那些老百姓也是一样,当夜就开始了拉肚子。第二天,五首领一齐来禀报,说:“老百姓和士兵们叫苦连天的。这个仗不能打了。不如跟他谈判吧!“扎依海无计可施,只好

11、答应道:“是啊,不如跟努尔哈赤谈判。“中午时分,二首领忍着肚子疼,来到努尔哈赤营帐。努尔哈赤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因为双方都有诚意,谈判时间很短就结束了。努尔哈赤要求洞城归建州统一管理,五个首领要随他出征,城主仍由扎依海担任。这三项条件都不苛刻,扎依山全部答应。第二天,扎依海带着五个徒弟来到努尔哈赤营帐,大家握手言欢。自此,哲陈部已全被努尔哈赤统一。努尔哈赤的嫔妃努尔哈赤一生先后娶嫔妃十六人。其中的几个颇有故事。叶赫纳喇氏孟古姐妹二人,是海西女真叶赫贝勒杨吉的女儿。当年,努尔哈赤在建州起兵时,叶赫贝勒杨吉对努尔哈赤颇有好感,说:“我有个小女儿,等她长大了一定要许配给你。“努尔哈赤问道: “欲结盟

12、好,我可以迎娶您的大女儿呀,何必要等着小的呢?“杨吉说: “我的小女儿仪容端重,举止不凡,他许配你最合适。“努尔哈赤听后满意地点头称是。这个小女儿就是孟古姐姐。后来当其父被辽东总兵李成染所杀,其兄便携其投靠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欲统一女真时,叶赫部大为反感,亲家之间越发不悦。此时,孟古姐姐病危,思念母亲。努尔哈赤派人去请却遭到拒绝。不久,孟古带着深深的遗憾死去了。她生了一个优秀的儿子,那就是后来的大清皇帝皇太极。因为有了他,她才在死后获得了许多崇高的称号。继妃富察氏衮代是建州女真莽塞杜诸祜之女,是个身世复杂的女人。她原嫁给努尔哈赤的叔伯哥哥威准为妻,威准死后即改嫁努尔哈赤为妾。嫁过来的衮代和努尔

13、哈赤非常恩爱,据史载,明万历二十一年,叶赫等九部联军攻打建州,衮代见努尔哈赤侧身酣睡,就劝其早做准备。努尔哈赤当然是胸有成竹,安睡如故,次日破敌。可恩爱招妒,有小人私底下向努尔哈赤打小报告,诬陷衮代,说她和代善关系暖昧,还冒领财物。于是,努尔哈赤以窃藏金帛罪,将其逐出宫门,撵回娘家。庶妃德因泽,在努尔哈赤的妻妾中排行最末是在努尔哈赤 62 岁高龄时娶来的。正是她向努尔哈赤被吹枕头风陷害富察氏衮代的。此后,她又以相同的罪名向努尔哈赤情深意笃的大妃阿巴亥下手。所幸的是阿巴亥没有被置于死地,但也伤得不轻。阿巴亥与努尔哈赤的姻缘,极富戏剧性。明朝末年,海西女真的乌拉部地广人众、兵强马壮,势力尤为强大,

14、与努尔哈赤势不两立。万历二十年,有乌拉部参予其中的九部联军,以三万之众攻打努尔哈赤的根据地赫图阿拉。然而,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奇迹般地取得了胜利。乌拉部首领布占泰被活捉,表示臣服建州。努尔哈赤念其归顺之意,收为额驸,先后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他。布占泰在兵败回归、羽翼未丰的情况下,为了取悦建州,感激努尔哈赤的再生之恩,于万历二十九年将年仅 12 岁的侄女阿巴亥亲自送到赫图阿拉,嫁给了长她 31 岁的努尔哈赤。第 3 节:清太宗皇太极篇(1)阿巴亥在努尔哈赤死后,被皇太极等人设计,最后随努尔哈赤殉葬。清太宗皇太极篇乌鸦搭救皇太极一次战役中,皇太极所率领的后金军队遇到明军的埋伏,伤亡惨重。战斗中皇太极

15、也身受重伤,伏在马背上落荒而去,明军在后面紧紧追赶。负伤的皇太极体虚力弱,竟然从马背上摔了下来,眼看追兵就到眼前了,皇太极心想,看来这次真的是在劫难逃了。正在这时,突然从西北方向飞过来黑压压一大群的乌鸦,落在皇太极的身上,将他严严实实地盖住了。明军追到跟前,看到到处都是乌鸦,发出“呱呱“ 的叫声,觉得很不吉利,况且乌鸦都是吃腐肉的,下面有人也是一具死尸,就都绕着走开了,皇太极因此捡回来一条命。回到自己的大营,皇太极下令,在索伦杆上敬饲乌鸦。这索伦杆,有一丈多高,顶部有一碗型的器物,木杆置于汉白玉基座上。在祭祀仪式中,主持祭祀的人将五谷和猪杂碎放在神杆的顶端,敬饲鸦鹊;还作出规定,不准任何人伤害

16、乌鸦。皇太极还专门饲养过乌鸦。据古迹遗闻记载,皇太极在盛京宫殿西边的地上撒上粮食饲养乌鸦。每天到了喂食的时候,都会有数以百万计的乌鸦,栖的,啄食的,梳羽的,哑哑乱叫,站满了宫殿的屋顶。皇太极继位大典朝鲜是明朝的属国,与明朝互为犄角,威胁后金。为了解决这个后顾之忧,皇太极继位的当年,即天聪元年,派二贝勒阿敏,统率三万军队打过鸭绿江,打下平壤,战败的朝鲜国王出逃,不久朝鲜国王表示愿意投降,阿敏就代表后金和朝鲜定下了“兄弟之盟 “。崇德元年,皇太极举行称帝大典。如此隆重的典礼,朝鲜也派出使臣参加。朝鲜使臣到了后金,后金官员要求使臣行三拜九叩大礼。但是朝鲜使臣认为这是对朝鲜的侮辱,坚决不肯就范。后金官

17、员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按着朝鲜使臣,想让他跪下,朝鲜使臣则拼命挣扎,搏斗撕扯之中,把朝鲜使臣衣服都撕破了,使臣愤然离开。庄严神圣的登基大典演出这么一场闹剧,皇太极不禁勃然大怒,以此为奇耻大辱。于是亲自统率大军攻打朝鲜,大军所到,朝鲜的军队节节败退,最后一直打到朝鲜的王京汉城。朝鲜国王李倧,退到南汉山城,清军又追到南汉山城。第二年,朝鲜军队招架不住,提出投降。就在汉江的东面,一个叫三田渡的地方,杀白马乌牛,焚香盟誓,朝鲜从此以后向清朝进贡,清朝和朝鲜结成“君臣之盟“。这样,大清的敌国现在变成了 “君臣之盟“,皇太极向西进攻明朝的时候,免除了东顾之忧。皇太极禁烟皇太极在位时,朝鲜的烟草传到了中国,

18、并在各地盛行,传播和发展的速度很快。皇太极对烟草的态度是坚决禁止。为此,他颁布了严厉的禁律。崇德四年六月二十六日,皇太极下一道禁烟的告示:“不许栽种,不许吃卖丹白桂。 “当时满族人称烟草为“丹白桂“ 。告示称,禁烟已经有些时日了,在王府的贵族中已经得到了禁止,然而民间仍旧栽种吃卖。世人可以回想一下,没有烟草之前,有什么东西损于人呢?现在有了此物就出现了损人的东西,为此要求,从今以后要坚决地改正,若有人违抗被抓获,便定为贼盗,并按贼盗给予处罚:绑枷八日,游示八门,鞭挞贯耳。同时,还要罚银九两,赏给捉获他的人。告示还规定,倘有先见者徇情不捉,被后人捉获,将先见者一并问罪。为了达到彻底禁烟的目的,既

19、禁下也要禁上。皇太极对他的大臣们说:“你们这些个大臣们在衙门禁止别人吸烟,可转过头来自己回到家却吸起来,这让百姓知道了,凡事有可信度吗?!“皇太极又进一步说,“ 朕之所以禁止吸烟,是因为看到有的穷乏之家连衣服都没得穿,却还要想尽办法找钱买来烟抽,所以一定要禁止。“严厉的禁烟措施,使不少黎民百姓及地方官受到了惩罚,并收到了良好的禁烟效果。衣服脏了,尚且顾及,何况命呼明朝末年的著名将领洪承畴,与皇太极交战,被后金军队围困松山。洪承畴内部一个将领,偷偷把城门打开投降,洪承畴因此被俘。在刚刚战败的时候,明崇祯皇帝以为他战死了,举行全国的悼念,但万万没有想到洪承畴却投降了清朝,让崇祯帝感到极为尴尬!洪承

20、畴字亭九,福建南安人,万历四十四年,即天命元年中进士。洪承畴中了进士之后,到崇祯朝,才受到重用,这期间他杀闯王高迎祥、大败李自成,功勋卓著。皇太极知道洪的分量有多重:祖大寿的三个弟弟在他手下;吴三桂是他的老部下,更重要的是假设洪承畴投降,对明朝上下军心民心该是多大的震撼!可是,一贯以骁勇善战、宁死不屈而著称的洪承畴又怎么肯投降?!皇太极先后派了许多能言善辩之士,都被洪承畴骂了个狗血喷头,无功而返。这次,又遣他最为倚重的汉官范文程前去劝降,却是依然如故。不过碰了一鼻子灰的范文程竟面有得色,向皇太极禀报说,洪承畴不出三日定会投降!皇太极一听忙问原因,范文程说:“臣和他谈话期间,房顶上落下了一片灰尘

21、,正好落在洪承畴的衣襟上,他一见赶紧掸掸衣服。您想,一个人连衣服脏了这样的小事都顾及,又怎么会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后来没几日,洪承畴果然剃发称臣,投降了皇太极。第 4 节:清太宗皇太极篇(2)“范章京知道吗? “努尔哈赤为首的女真贵族,对投降的汉官儒士是一概瞧不起的。有这样一个记载:天命八年,报有复州汉人可能叛逃,努尔哈赤主张派兵镇压,当时明朝降将李永芳娶了努儿哈赤的孙女,贵为额驸(驸马) ,劝谏对此应该慎重。后复州汉人果然叛逃,努尔哈赤遂迁怒于李永芳,将他臭骂了一顿,还革了他的职。还有一次,议兵时李永芳与贝勒阿敏观点不一致,阿敏竟然大怒,大声辱骂:“尔蛮奴,何得多言!我岂不能杀尔耶!“驸马

22、爷尚且如此处境,别人的地位便可想而知了。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得登大宝。他调整关系,调剂满汉,弥补了一些努尔哈赤晚年的错误优待汉官,以笼络人心。皇太极重用范文程就是一个例子。“太宗即位,召直左右“ ,让范文程参与军政大计。每当议论朝政的时候皇太极总是问:“范章京知道吗?“ 遇到臣子办事不力、处理不当的事情,皇太极总是说:“为什么不和范章京商量以后再行事呢?“ 如果众奏事大臣回答说,范文程也是这么认为的,皇太极方拍板同意。有一次,范文程因病难以处理政务,公务堆积如山需有人办理,但皇太极对别人处理不放心,谕令等范文程病愈后再行处理。抚谕各国的公文和皇帝诏书,都交由范文程起草。起初,皇太极还检查阅览一

23、下,后来就不再详细审阅了,对范文程说:“你不会出什么差错的。“ 范文程出手的文字,在皇太极心目中,已经达到免检的标准。范文程很孝顺,将父亲范楠接来赡养。有一回,他进宫陪侍皇太极用餐,饭菜很丰盛,山珍海味,范文程想到父亲从未尝过这些好菜的味道,思来想去没下筷子。皇太极明白了他的心思,马上命人将这一桌美味佳肴撤下来,派人送到范文程家里,赐给他老父亲吃。后来,范文程做到内秘院大学士,这是清朝汉人任相之始。皇太极离间袁崇焕袁崇焕是皇太极的大敌。宁远一战,努尔哈赤就死在袁崇焕的红衣大炮下,此仇可谓不共戴天。皇太极日思夜想,决定设计除掉袁崇焕。崇祯二年,皇太极绕过宁远打到北京城下。袁崇焕一听说北京被围了,

24、他就调集部队“勤王 “,亲率九千骑兵来保卫京师。皇太极一风袁崇焕被调到北京,正好施反间计。于是他几天没有作战,亲自布置了一个反间计。他抓了个明朝太监,关在一个屋子里,然后布置了两个将领:鲍承先和高鸿中,两个都是汉人,到这个屋子的隔壁高声谈论说:“这一次我们必胜了!“另一个则发问说: “为什么呀?袁崇焕可是非常厉害的!“呵呵,现在根本不必担心他了,今天早上,袁军那边过来人了,和大帅交谈了很久,这样里应外合岂不是马上就会取胜?“太监假装睡着,听了个清清楚楚,过了一天,皇太极亲审太监,也没问出什么有价值的消息,就把太监放了。太监回到皇宫,报告了崇祯皇帝,本性多疑的崇祯皇帝顿时信以为真,向群臣宣布袁崇

25、焕通敌!十二月初一,崇祯皇帝假意召袁崇焕到宫里头议军饷,袁崇焕已经是马无料草、人无粮食,听说议军饷便不假思索领命前去。崇祯皇帝又以怕敌军突袭为借口,不开城门,而是让袁崇焕坐到一个筐子里头,拿绳把筐子吊到城上袁崇焕一进城立刻被逮捕,下锦衣卫狱。第二年八月十六,袁崇焕被处以“凌迟“,被刽子手拿刀一片片片他的肉,片得身体和鱼鳞一样,鲜血淋漓。明代计六奇写的明季北略中讲了这个事情,片下袁崇焕一片肉,立刻就有人花钱买来,就着酒喝,边喝边骂。可怜一代名将落得如此下场。清朝入关以后修明史,写到袁崇焕的传记时,翻出当时的满文档案来,此事才大白于天下。皇太极离间袁崇焕袁崇焕是皇太极的大敌。宁远一战,努尔哈赤就死

26、在袁崇焕的红衣大炮下,此仇可谓不共戴天。皇太极日思夜想,决定设计除掉袁崇焕。崇祯二年,皇太极绕过宁远打到北京城下。袁崇焕一听说北京被围了,他就调集部队“勤王 “,亲率九千骑兵来保卫京师。皇太极一风袁崇焕被调到北京,正好施反间计。于是他几天没有作战,亲自布置了一个反间计。他抓了个明朝太监,关在一个屋子里,然后布置了两个将领:鲍承先和高鸿中,两个都是汉人,到这个屋子的隔壁高声谈论说:“这一次我们必胜了!“另一个则发问说: “为什么呀?袁崇焕可是非常厉害的!“呵呵,现在根本不必担心他了,今天早上,袁军那边过来人了,和大帅交谈了很久,这样里应外合岂不是马上就会取胜?“太监假装睡着,听了个清清楚楚,过了

27、一天,皇太极亲审太监,也没问出什么有价值的消息,就把太监放了。太监回到皇宫,报告了崇祯皇帝,本性多疑的崇祯皇帝顿时信以为真,向群臣宣布袁崇焕通敌!十二月初一,崇祯皇帝假意召袁崇焕到宫里头议军饷,袁崇焕已经是马无料草、人无粮食,听说议军饷便不假思索领命前去。崇祯皇帝又以怕敌军突袭为借口,不开城门,而是让袁崇焕坐到一个筐子里头,拿绳把筐子吊到城上袁崇焕一进城立刻被逮捕,下锦衣卫狱。第二年八月十六,袁崇焕被处以“凌迟“,被刽子手拿刀一片片片他的肉,片得身体和鱼鳞一样,鲜血淋漓。明代计六奇写的明季北略中讲了这个事情,片下袁崇焕一片肉,立刻就有人花钱买来,就着酒喝,边喝边骂。可怜一代名将落得如此下场。第

28、 5 节:莽古尔泰之死(1)清朝入关以后修明史,写到袁崇焕的传记时,翻出当时的满文档案来,此事才大白于天下。莽古尔泰之死莽古尔泰是正蓝旗旗主,四大贝勒之一。史书记载,莽古尔泰脾气暴躁,有勇无谋。他曾经同太宗皇因差遣人员之事发生争执,皇太极愤而欲乘马离去,莽古尔泰说:“皇上为什么单单喜欢为难我?我因为看你是皇上,事事都迎合你的意志,事事恭顺,可你总不满,你难道还想杀我不成?“说完,举佩刀递向皇太极,并挑衅地看着他。其同母弟德格类见状赶紧上前,连声说莽古尔泰“大逆不道“,还以拳殴之,想给皇太极一个台阶下,谁知莽古尔泰竟抽刀出鞘,再次递向皇太极,德格类拼力将他推出大帐,此事才算暂时了结。事后,太宗怒

29、责众侍卫说:“我养你们有何用?!有人拔刀要害我,你们竟然呆立一旁无动于衷! “后经众议,革去了莽古尔泰大贝勒名号并给予一些其他处罚。太宗即位第六年,莽古尔泰暴卒,享年 46 岁。一年后,莽古尔泰原先所属的正蓝旗的一些手下为莽古尔泰扫墓,祭祀完以后,强谒莽古尔泰福晋献酒,有很多人喝得大醉。这事被太宗得知后召集大臣会议。最后太宗决定让皇室所有福晋唾面辱骂莽古尔泰福晋。这种羞辱是很难承受的。英极一时多尔衮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后金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死后多尔衮的生母被逼殉葬。接着,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即位,即清太宗。当时多尔衮年仅 15 岁,被封为贝勒(贵族封爵)。因按年龄序列第九,故

30、称九贝勒或九王。多尔衮几乎是每战必征,而且每次都表现得无比英勇。天聪五年,他随皇太极攻明于辽西。大凌河之战,他亲自冲锋陷阵,直抵大凌河城下,城上炮矢猛烈,后金军颇多伤亡。事后,皇太极怒责他的部下不劝阻多尔衮,说:“如果他有什么闪失,我一定会严加惩治你们,断不宽容。“攻锦州时,多尔衮又一马当先。祖大寿从锦州城头向南发炮,洪承畴军由南向北发炮,多尔衮被夹击于中间,几乎被击毙。祖大寿投降后,多尔衮曾向他谈到当时的危险情形。祖大寿惶恐不安地说:“真有此事吗?!幸亏没出事,如果当时击中了王爷您,可如何是好。“多尔衮则坦然说: “当时两仇相敌,唯恐不中,大寿你说这话言不由衷,有点可笑了!“崇德三年,多尔衮

31、为奉命大将军,将左翼,岳托将右翼,自董家口等地毁明边墙而入,纵横豕突数千里,蹂躏城池四十余座,掳掠人口二十五万有余,夺取财物更是不计其数。而多尔衮因为此役被皇太极赐马五匹,银两万两。崇德七年下松山,他俘获明朝统帅洪承畴;克锦州,迫使明朝大将祖大寿最后投降。持续三年之久的松锦战役,明朝受到巨大的打击,多尔衮威望大著。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极暴疾而死。皇太极第九子 6岁的福临被立为帝,由济尔哈朗和多尔衮辅政,等福临年长之后,当即归政。多尔衮排除了他的政敌豪格,使自己实际上享有帝王之权。集大权于一身的多尔衮继而把握时机,占领北京。九月,福临入山海关,多尔衮率诸王群臣迎迓通州。福临到北京后,马上封多尔

32、衮为“叔父摄政王“ ,并为他“建碑纪绩“。多尔衮的胞兄阿济格、胞弟多铎也都升为亲王。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坠马受伤后又用错了药。十二月初九日死于喀喇城,年仅 39 岁。发丧回京的时候,顺治帝率诸王大臣迎奠东直门外,并追尊他为“诚敬义皇帝“,庙号 “成宗“。多尔衮的“声色犬马 “多尔衮身材细瘦,虬须,素患风疾。顺治四年以后,由于风疾加重,跪拜不便,因而烦躁愤懑易怒,上上下下都怕他,据说就是达官显贵往往也不能直接同他说话,要趁他外出过路时借便谒见。多尔衮自己说,他之体弱神疲,是由于松山之战时亲自披坚执锐,劳心焦思种下的病根。其实,和他好声色也有一定关系。多尔衮的妻子是博尔济吉特氏,哥

33、哥皇太极死后,顺治五年,他又将嫂嫂、皇太后霸占,这就是当时人称的“皇后下嫁“;在他的侄子豪格被幽禁死以后,顺治七年正月,他又将豪格的妻子博尔济吉特氏也娶了过来;五月,又征朝鲜女成婚。多尔衮厚自奉养,睿王府宏伟壮丽,都超过了皇宫。据当时人杨义说:“墨尔根王府晕飞鸟革,虎踞龙蟠,不仅凌空斗拱和帝座相同,其金碧辉煌,雕镂奇异,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日常他还穿戴皇帝服装。由于北京暑热,多尔衮下令在古北口外筑避暑城,为此加派钱粮,福临亲政后,才令此工程停止。李自成退出北京时,皇宫曾毁于火,多尔衮命令修复,从京外弄来工匠七百名,都用铁链子拴着。举一反三,多尔衮在修建睿王府、避暑城时,工匠的悲惨境遇可想而知

34、。满洲贵族酷好放鹰围猎,多尔衮亦如此。礼部议定有摄政王出猎的仪礼。顺治二年,有几个在北京的日本人曾目睹他出猎时的盛况,鹰就有上千只,“街上的人和其他人等都要叩头在地等候他通过。“多尔衮罚多铎多尔衮当了摄政王不到两个月,就发生了豫亲王多铎阴谋抢夺汉族大学士范文程妻子的事情。多铎是多尔衮的同胞弟弟,母亲死时,小弟多铎才只有 5 岁,一直依附在多尔衮身边,直到长大成人。因此,平日最受多尔衮的疼爱。第 6 节:莽古尔泰之死(2)然而多铎此人从小受努尔哈赤宠爱,养成了飞扬跋扈、狂放不羁的性格。当时,多铎于无意间见到了汉族大臣范文程的妻子,他见范妻韵致天成,貌似天仙,非常漂亮,就动了邪念,想抢占她。多铎找

35、来手下贴心的兵士,让他们昼夜到范文程家周围观察动静,弄得范家日夜担忧,恐慌不安。这件事传到了多尔衮耳朵里,多尔衮听了非常生气,马上派人把多铎叫来,当着满朝王公贵族和文臣武将的面严厉斥责了他,命令他上交两千两白银和十五个牛录的兵力(一牛录为三百人)作为惩罚。平时受到满族权贵欺凌的汉族大臣见摄政王不避亲贵,重重处罚了多铎,从心底里释去疑虑和怨愤,从此更竭力为清朝力效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孙中山先生在中国问题中国的解决 )一文中列举满清政府的种种杀人罪行,控诉满清统治者“贪残无道,实为古今所未有!二百六十年中,异族凌残之惨,暴君专制之毒,令我汉人刻骨难忍,九世不忘!清廷统治者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多尔衮

36、,都以凶悍残忍著称于史册。他们一遇抵抗,破城得地之后不分军民,不论参与抵与否,通通屠杀或掠取为奴婢。奴尔哈赤势力膨胀之后,大杀辽民,辽民除少数逃回关内以外,关外的汉人险被奴尔哈赤杀戮一空!皇太极破锦州,三日搜杀,妇孺不免;占济南,城中积尸十三万,运河之水变红!至于多尔衮,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顺治二年四月,多尔衮遣兵南下开始即大肆屠戮汉人,演出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屠城悲剧。连经历了“文字狱“闹得最厉害的乾隆时期的御用文人纪昀也在阅微草堂笔记里透露了他一家在清军屠刀下的遭遇。多尔衮曾代表满洲贵族发布“屠城令 “,并带领大军血洗江南、岭南。屠江阴、屠昆山、屠嘉兴、屠常熟、屠海宁、屠广州、屠赣州等等,

37、甚至勾结荷兰殖民者,攻屠厦门。当时清军几乎将四川人杀绝,后来不得不“湖广填四川 “,大移民。清军屠昆山的时候,有妇女千人藏匿在昆山顶上。有个小孩忍不住哭出声来,被清军发现,于是“搜戮殆尽,血流奔泻,如涧水暴下“。1645 年 4 月,清军兵围扬州。督师史可法固守孤城,急命各镇赴援,但各镇抗令拒不发兵。清军乘机诱降,史可法严词拒绝。清军主帅多铎先后五次致书,史可法都不启封缄。清军攻城,史可法率军民浴血而战,历七昼夜。二十五日城破,军民逐巷奋战,大部壮烈牺牲。清军纵兵屠戮,“十日不封刀“,八十多万汉人惨遭杀害。城破时史可法被俘,多铎劝他归降,史可法大义凛然:“我中国男儿,安肯苟活!城存我存,城亡我

38、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遂英勇就义。1645 年,满清颁布剃发令后,江阴(在今江苏)人民举行了反清起义,共推阎应元、陈明遇为领袖,坚持“头可断,发决不可剃“,进行反清斗争。满清先后调动二十四万军队攻城,江阴人民浴血奋战,守城八十一天,击毙清三王十八将,清军死伤过十万。但终因力量悬殊,粮食罄尽,守城者全部壮烈牺牲。城破后遭到清军血腥屠杀,死者无数,繁华的大都市尽为废墟。满清转战烧杀三十七载,方才初步平定中国;短短三十余年间,使中国人口从明朝天启三年的五千一百六十五万锐减至顺治十七年的一千九百万,净减三分之二!整个中国“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大凡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几被杀

39、尽,留下的大抵是一些顺服的“奴才“。鲁迅先生说: “满清杀尽了汉人的骨气廉耻 “,其实东方落后于西方,正是始于明朝的灭亡。嘉定三屠多尔衮颁颁布“留发不留头“ 的严厉剃头令后,不仅遭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抵制,也激怒了下层民众。剃发对当时的汉人而言,心理上是难以承受的。“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可损伤“,这是千年以来的伦理观,也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剃发不仅有违传统,也是一种侮辱。于是,本已逐渐平静的江南又骚动起来了。七月初一,嘉定当地的平民百姓集合了十几万人,举旗反对剃发。原先反明投清的叛将李成栋被派往镇压。一开战,李以骑兵冲击,乡兵即四散奔走,自相践踏,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回。初四嘉定城破,李

40、成栋下令屠城,放部下大肆劫掠屠戮,大屠杀持续了一日,约三万人遇害,嘉定城内“浮尸满河,舟行无下篙处“ 。杀戮的恐怖并未吓倒民众。李成栋一走,四散逃亡的民众又再度聚集,一位名叫朱瑛的反清义士率五十人进城,纠集民众,又一次控制了嘉定。李成栋遣部将徐元吉镇压,因嘉定居民闻风逃亡,这一次的目标主要是城郊,“数十里内,草木尽毁。积尸成丘,民间炊烟断绝。“此为嘉定第二屠。抵抗的余波还在继续。八月二十六日,绿营把总吴之藩造反,但很快就被覆平,李成栋恼怒,嘉定也再遭浩劫,连平息吴的造反外带屠戮平民,嘉定城内外又有两万多人被杀。这是嘉定第三屠。经过嘉定三屠,野蛮的血腥终于压制住了反抗的余波。李成栋因平定江南战绩

41、卓著,被提拔为江南巡抚,不久又调往东南平定南明隆武朝。值得一提的是,当初李成栋降清之后,作为多铎的先头部队,充当过攻打扬州的前驱,“扬州十日“他同样有份儿。后来由于欲望得不到满足,而永历的许诺更有诱惑力,于是又反清而去,终被清军所杀。第 7 节:莽古尔泰之死(3)多尔衮治国多尔衮在北京立住脚跟的同时,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政策,以巩固阵地,扩大战果。取消加派。明末“三饷“(辽饷、剿饷、练饷)数目之多,已为明朝政府正常赋税的数倍,实是明末最大的苛政。多尔衮在顺治元年十月下令,革除三饷及正税之外的一切加派。穷困已极的人民得以缓一口气。反对贿赂。多尔衮对明末广行贿

42、赂的恶劣之也严加斥责。顺治元年六月,他在谕众官民中说,“明国之所以倾覆,都是由于贿赂之风横行,以至于乱政败国,罪莫大于此。“因此,他责令:“如有人行贿营私,则必不轻处,定行枭首。“打击太监势力。明末太监势力极为猖獗,除操纵朝政外,对一般百姓迫害也非常厉害。清入关后,太监的势力仍然非常嚣张。当年七月,太监要照旧例,到京郊各县皇庄去催征钱粮。多尔衮认为这样“必致扰民 “,不同意这样做。八月正式下令,不准太监下去征收,而改为地方官员征收,同时下令禁止太监参政议事。暂时妥协,平息反抗。剃发问题是清朝统治者执行的民族压迫政策之一,早在努尔哈赤时代,汉族及其他各族人民凡是投降满洲的,都要以剃发作为标志。入

43、京之后多尔衮很快发现,“剃头之举,民皆愤怒 “。于是,在进京的当月,多尔衮就改变前令,宣布“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在剃发问题上的暂时让步,使清朝在攻下江南重颁剃发令以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同北方汉族人民的矛盾。安定边疆。顺治二年四月,清军攻占西安后,多尔衮曾下令,对嘉峪关以外的新疆地方“三十八国部落头领,投诚归顺的都安例封官封赏“。对西藏,允许茶马照旧贸易, “一切政治都依照原来进行“,“ 番僧“可由陕西入贡。科举取士网罗名士。皇太极时虽然已举行过科举,但规模不大,未能成为制度。入关后,顺治三年首次开科,即录取了傅以渐等四百名进士。录取人数之多不仅明朝罕见,终清之世,除雍正八

44、年录取了创纪录的四百零六名外,再没有超过此数的。多尔衮除了用科举、招抚等各种手段尽力收罗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参加清政权外,还经常让身边的汉宫随时推举各地的贤才。由于多尔衮重视搜求汉族统治人材,网罗名士,使大批汉族士大夫纷纷归附。多尔衮把他们当中一些最具统治才能的,安排在内院、六部等中央的重要机构中,使他们能有效地发挥治理国家的作用。尊孔读经,提倡忠义。清入关前已开始祭孔,但未成定例。占领北京后的第二个月,多尔衮即派人祭孔,以后每年的二、八月都派大学士致祭,成为整个清代所遵奉的定例。顺治二年,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六月,多尔衮“亲谒先师孔子庙,行礼“,同时把儒家著作 “四书五经“奉为经典,

45、列为士子必读之书,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即以之命题。又提倡忠孝节义,把关羽作为忠君的最高典范来崇拜。自顺治二年起,每年五月十三日即“遣官祭关圣帝君 “。狂放不拘说多铎爱新觉罗多铎,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第十五子,母大妃乌喇那拉氏。作为努尔哈赤的幼子,多铎自幼极受宠爱。天命十一年八月,努尔哈赤去世。年幼无忧的多铎遭遇了人间第一惨事:其母被逼无奈,盛装自尽。生母的悲惨遭遇,在 13 岁的多铎心中打下了痛苦的烙印,也使原本因自幼受宠就无所顾忌、年轻气盛的多铎在成长的过程中愈发狂放不拘。多铎 15 岁时,随太宗攻袭察哈尔蒙古多罗特部,初次从征,因功受封“额尔克楚呼尔“ 。 16

46、 岁时,与莽古尔泰、多尔衮跟随皇太极入掠明境,在蓟州等地屡立战功。18 岁时,参加围困明军的大凌河城战役。小凌河一战,失足坠马,几乎命丧锦州城外。19 岁时,随大军远征察哈尔蒙古林丹。天聪九年正月,为配合多尔衮招抚蒙古林丹汗之了额哲,牵制关外明军,22 岁的多铎奉诏挂帅,率精锐进攻宁远、锦州。明大将祖大寿合锦州、松山明兵三千五百人,屯驻大凌河西。多铎率军与祖大寿军激战,斩明军副将刘应选,歼其兵五百人,并分道追击明溃兵至锦州和松山。师还,皇太极亲率诸贝勒在盛京五里外郊迎。多铎性情残暴,南征北战间屡屡纵兵屠城。多铎部二十万军队攻陷扬州后,随即封锁全城,挥师对已放下武器的明军官兵、扬州居民以及所有非

47、战斗人员疯狂屠杀,狂杀十日,到农历五月五日“封刀“ 。短短十天内,八十多万人惨死在清军的铁蹄下,扬州城一片废墟,成为八十万冤魂哀哭求告的人间地狱。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多铎被封为和硕豫亲王。但其孤傲的性格使他愈发狂放不拘,经常在皇太极与诸贝勒商议大事时,直言提出违忤皇太极的异议。起初皇太极只认为多铎是从小被汗父宠坏了,但久而久之,皇太极便极为不满,兄弟间的隔阂便越来越深。崇德三年九月多尔衮出兵伐明,皇太极亲自送行。但是多铎却以避痘为辞,没有送行。皇太极闻后恼怒异常。第二年,清室王公大臣聚崇政殿,共议多铎之罪,夺多铎正白旗牛录的三分之一,降为多罗贝勒。顺治六年三月十八日,多铎因患痘症

48、,不治病故,年仅36 岁。摄政王多尔衮闻讯,率师由前线返京,为其举行隆重葬礼,立碑记功。第 8 节:清世祖顺治篇(1)“格格“知多少“格格“原为满语的音译,译成汉语就是 “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 ) 、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 ,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 “,次女称 “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1636 年) ,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 “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 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

49、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顺治十七年开始,把“格格“分为五等: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 “,汉名为“郡主“;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 ,汉名为“县主“;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 ,汉名为“郡君“;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 “,汉名“县君“;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 ,汉名“乡君“;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 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一生共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加封为公主,即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和硕嘉公主;第七女固伦和静公主;第九女和硕和恪公主;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个例外,因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生的,是乾隆帝最宠爱的女儿,后下嫁给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她本应封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把她封为“固伦公主“。此外,乾隆帝还收养了其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后来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从以上事例来看,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已经不把皇帝的女儿称作“格格“了,一般均称为“公主“。清世祖顺治篇顺治帝下诏求言顺治七年冬,多尔衮去世,接着顺治帝亲政。这位 15岁的少年天子真正掌握了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权力。顺治帝主政后,取了几项重要措施,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