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四章 环境分析与职业探索.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7685454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环境分析与职业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四章  环境分析与职业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四章  环境分析与职业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四章  环境分析与职业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四章  环境分析与职业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四章 环境分析与职业探索第一节 职业环境分析所谓职业环境分析,就是要认清所选职业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发展状况、技术含量、社会地位、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职业环境分析的要求是,通过职业环境分析弄清职业环境对职业发展的要求、影响及作用,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衡量、评估并做出反应。关注当前热点职业有哪些?发展前景怎样?社会发展趋势对所选职业有什幺影响?要求如何?总的来说,职业环境分析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社会环境分析和组织(企业)环境分析。一、社会环境分析所谓社会环境分析,就是对我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宏观因素的分析。社会环境对我们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发展都有重大影响。通

2、过对社会大环境包括国际、国内与所在地区 3 个层次的分析, 来了解和认清国际、国内和自己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法制建设、政策要求及发展方向,以更好地寻求各种发展机会。总体来说,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好的宏观环境,社会安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并与全球一体化接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文化繁荣自由,尖端技术、高新技术突飞猛进。因此,在这个大前提之下,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职业环境的变化。大学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作为人力资源中最具有活力并掌握现2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群体,顺利、合理地就业,对于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益,并且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一)社会客观

3、环境社会客观环境是指由政策设置、经济状况所形成的就业社会氛围。1、 政策环境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方针而制订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的行动准则,体现了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改革的过程,有关的政策也作过相应的调整。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政策内容,政策体现着一定的导向性、调控性和约束性。在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条件下,人才资源配置的方式同其他经济资源配置的方式都是一元化的计划控制。毕业生虽然在国家下达的分配计划内有选择个人志愿的权利,但最终必须服从学校具体制订的调配方案。在这样的政策条件下,毕业生是依附性就业。

4、就政策特点来说,调控性和约束性极强,其导向性主要是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和学生自觉服从社会需要的主导择业观来实现。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个人的择业意愿,且易使人才资源配置失当。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是与当时的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也曾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过重要3的作用。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契合点,首先表现在毕业生就业这一环节上。现在正在运行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制度。虽然毕业生有自主择业的权力,但不是说,就业政策就失去了导向、调控、约束的功能。用人单位有自主用工的权力。因

5、此毕业生自主择业不是毕业生的一厢情愿或随心所欲。双向选择是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是主客体的辩证统一,选择的双方不是谁必须服从谁的问题,而是双方在相互满足对方需要基础上而达成的一种契约关系。因此,双向选择体现毕业生就业中的更本质的关系。既然是契约关系,就摆脱不了政策的导向、调控和约束。比如,挑选毕业生单位的劳动用工政策、吸引人才的政策,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的进入控制政策,都将对毕业生择业产生重要的制约作用。而且还要看到,有些约束性的政策不是在择业期才体现出来而是在招生时和培养过程中就形成的一种契约关系,比如对委托培养生、定向培养生以及享受专业奖学金的学生的政策等,它直接制约着择业者的择业行为。除大学

6、生就业政策的直接影响外,劳动人事制度中诸如人才流动、工资、公务员制度等,以及社会职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政策,都会对大学生择业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2 、经济环境4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其劳动就业状况。大学生选择职业,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从整个国家范围来说,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职业演化速度的加快,就业岗位的增加,都是极为相关的因素。从一个国家的区域性经济发展状况来说,由于其不平衡性,往往使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地区成为大学生择业的热点。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的实施,对大学生就

7、业的影响已显现出来。社会经济状况直接反映到职业的经济地位和行业的经济状况上。近几年 IT 产业发展迅速,在 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直 线上升,需求数量大幅上升,质量要求较高,毕业生就业出现结构性矛盾,表现为专业与需求,层次与需求的失衡现象。由于学校培养周期与社会需求变化的频率非同步发生,学校针对社会需求的调适往往是滞后以致错位,这就要求大学生要认识客观经济环境对就业的直接影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客观环境的不利因素,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二)个体成长环境对于大学生来说,个体成长环境主要是指所受教育的环境。教育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智、体诸方面施以积极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从狭义上来说

8、,是指学校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泛指社会上一切有教育作用的活动。事实上,社会上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会给受教育者产生某种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一切教育形5式所产生的结果,大都能反映在学生的素质以及他们的择业意识、择业行为上。我们这里着重探讨家庭教育、大学前教育、大学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影响。教育因素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还有社会教育及自我教育等。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所受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和大学期间不同内容的教育诸如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就业指导等,都具有互补性。前一阶段所受教育的欠缺,可能得到后一阶段的补充;各种教育内容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可以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大学生应当自觉认识自己成长的家庭环境与受教育的

9、条件对其个性形成的影响,并通过主观努力,改变自己的不利因素,全面提高素质,为求职择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三)社会心理环境社会心理一般反映的是人们的日常意识,是指一定时期内人们普遍流行的精神状态,包括人们的要求、愿望、情感、情绪、习惯、道德风尚、审美情趣等。传统的就业理论和现时流行的就业意识形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心理环境,有诸如社会时尚、父母及亲友的意见、老师的参谋作用、传统的性别观念等。1 社会时尚社会时尚就是在社会中流行一时的风气或风尚,它是一种非常规的集体行为模式。时尚在人们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它可以发生在人们日常生活最普遍的领域,如衣着、服饰等方面;也可以发生在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接

10、触交往中,如语言、娱乐等方面;还有的6发生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以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方式表现出来,如政治、道德、宗教、教育等。由于时尚表现出的时髦性、时热性、时狂性等特点,人们崇尚的行为取向就会表现出社会时尚运动,这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如大学生择业中出现过的大城市热、合资企业热、 “孔雀东南飞”以及现在盛行的公务员热、考研热等。时尚又与社会舆论有关。社会舆论能够引导时尚运动,时尚也能形成较为集中的舆论和热门话题;反过来,舆论“或热门话题又促进或阻滞时尚运动。时尚对人们的正负面影响,会造成行为结果的不同。健康的时尚,会激发人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正向行为导向;非健康或带有偏见的时尚,

11、会造成人们思想意识的偏狭和行为取向的偏差,在大学生择业中易于形成从众、攀比、自卑等灰色心理倾向和盲动的行为。2 父母及亲友的意 见由于我国传统观念的积淀,子女与父母之间依赖与被依赖、控制与被控制性较强。受其不同情况的影响,大学生在择业中的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缺乏自主的勇气,依赖于父母的经验,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岗位由父母作主;有的父母怕子女缺乏经验,生活阅历浅,控制子女的择业行为,不允许其自己作主;有的父母是支持和鼓励子女主动选择,自己作主,并提供参考意见。这几种影响方式,对大学生择业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大学生对父母的依赖程度或受父母控制的程度更强。也有的大学生因为父母的

12、从业境况或能力欠缺等原因,通过较有影响的亲友作主7或征求其意见,根据其认同与否来决定自己的择业去向。3 老师的参谋作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是在辅导员、班主任和其他老师共同参与下决定的,老师的意见起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改变了前种模式,但是老师的意见仍对学生的择业意向和择业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比如,专业教师对本专业的情感和对某一类或某种职业的认同。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老师的意见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择业意向和择业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当然,老师的意见仍然不能完全摆脱个人主观的色彩,由于不同的老师职业价值观的不同,对学生择业的影响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别。4 性别差异男女性

13、别的差异,导致劳动能力和工作时间的差别,这是客观事实。正因如此,才要求人职合理匹配。对于女大学生来说,除了某些特殊的职业岗位外,应当说具有广泛的职业适应领域。但是,有两种情况左右着女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和择业行为:有的女大学生择业范围狭窄,对有些可以适应的职业岗位有畏难情绪,有不如男同学的心理定势;有的用人单位从本部门利益出发,不愿意接收女毕业生,尤其是女毕业生较适应的职业岗位也存在这种情况,这就造成了女毕业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虽然在择业问题上受社会影响因素较多,但应确立起主体意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人云亦8云,应对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做出判断,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关系,逐

14、渐树立自主、自立、自助、自择等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观念。作为女毕业生,也应变压力为动力,增强自信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主动迎接挑战。当然,社会舆论导向以及对女毕业生就业的保障机制的建立等方面,也应做出更大的努力。(四)社会发展环境改革与社会发展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趋于成熟和理性,毕业生择业的躁动、盲目、灰色心理现象有所降低,这与社会发展所创造的就业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二、行业环境分析1、行业环境定义行业环境分析包括对目前从事或拟从事的目标行业的环境分析。其内容应包括行业的发展状况、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对该行业的影响,目前行业的优势与问题、行业发展趋势等等。外部环境分析

15、的第二步是定义一个行业并对该行业加以分析,从而找出决定该行业赢利性的因素、该行业目前及预期的赢利性以及这些因素的变动情况。行业与职业不同,行业是企业的集合。从事同类产品的生产销售企业或提供类似服务的企业达到一定的数量才形成一个行业。例如,家电行业,就包括生产电视机、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不同类型具体产品的若干家企业。在同一行业内,可以从事不同的职业。9例如同在保险业,可以作保险业务员,也可以是人力资源部经理。在分析行业环境时,一定要结合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趋势。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会使某些行业如同夕阳坠落,逐渐萎缩、消亡;更有许多极具发展前途的朝阳行业不断出现、发展起来。同时还要注意国家政策的影

16、响,要了解国家对某一行业是支持、鼓励和引导,还是限制、控制和制约。要尽量选择那些有前景、发展空间较大的行业。例如,我国近年来狠抓环境保护,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农业生产中控制化学制品的使用,开发“绿色食品” 等等,使环境保护产业如初生朝阳 ,充满生机,导致环保设备生产、环保技术咨询等行业迅速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而这时如果不了解情况,为了一时利益,盲目进入那些污染后果严重的行业谋职,必将会给自己的职业生涯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2、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判断行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主要指标有:市场份额、需求增长率

17、、产品品种、竞争者数量等。a、起步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较高,需求增长较快,技术变动较大,行业中的企业主要致力于开辟新用户、占领市场,但此时技术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产品、市场、服务等策略上有很大的余地,对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用户特点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多,企业进入壁垒较低。10b、成长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已比较明朗,企业进入壁垒提高,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增多。c、成熟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不高,需求增长率不高,技术上已经成熟,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非常清楚和稳定,买方市场形成,行业盈利能力下降,新产品和产品的新用

18、途开发更为困难,行业进入壁垒很高。d、衰退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下降,需求下降,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目减少。衰退有可能使由于生产所依赖的资源的枯竭所导致的衰退;也可能是由于效率低下的比较劣势而引起的行业衰退。3、PEST 分析PEST 分析法是战略 外部环境分析的基本工具, 它通过政治的(Politics) 、 经济的( Economic) 、社会的(Society)和技术的(Technology)角度或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 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 四大方面的影响因素 :(1)P 即 Politics,政治要素,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因素。当政治制度与体

19、制、政府对组织所经营业务的态度发生变化时,当政府发布了对行业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时,行业的发展会受到影响。 。法律环境11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对企业经营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税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外贸法规等,政治、法律环境实际上是和经济环境密不可分的一组因素。这些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能够影响到各个行业的运作和利润。 (2)E 即 Economic,经济要素,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要素包括 GDP 的变化发展趋势、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程度及趋势、失业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汇率水平、能源供给成本、市场

20、机制的完善程度、市场需求状况等等。由于行业处于宏观大环境中,经济环境决定和影响其自身的发展。 (3)S 即 Society,社会要素,是指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构成社会环境的要素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收入分布、消费结构和水平、人口流动性等。其中人口规模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的容量,年龄结构则决定消费品的种类及推广方式。 每一个社会都有其核心价值观,它们常常具有高度的持续性,这些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是历史的沉淀,通过家庭繁衍和社会教育而传播延续的,因此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一些次价值观是比较容易改变的。每一种文化都是由

21、许多亚文化组成的,它们由共同语言、共同价值观念体系及共同生活经验或生活环境的群体所构成,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社会态度、爱好和行为,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市场需12求和不同的消费行为。 不同的国家之间有人文的差异,不同的民族之间同样有差异,我国有众多民族,虽同是中华民族但却存在着较大的人文差异,如藏族的生活方式和藏传佛教的宗教色彩联系紧密,牛是藏族的吉祥动物,在西藏地区的越野车辆市场中日本丰田越野车占据着绝对的市场分额,原因是其标识形似牛头,因此广受藏族人民的欢迎。可见文化对于战略的影响有时是巨大的。 自然环境是指企业业务涉及地区市场的地理、气候、资源、生态等环境。不同的地区企业由于其所处自然环境的不同

22、,对于企业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这种影响尤其明显,如同一种行业在我国东南部的广东地区的发展情况与西藏等西北高寒地区有较大差距。 (4)T 即 Technology,技术要素。技术要素不仅仅包括那些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最迅速的变化就发生在技术领域,像 微软、惠普、通用电气等高技术公司的崛起改变着世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同样,技术领先的医疗、大学等非盈利性组织,也比没有采用先进技术的同类组织具有更强的竞争力。4、五力分析模型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五种力量模型是最具代表性并被广泛应用的战略

23、分析模型:“五力模型”,用以确定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和13行业可能达到的最终资本回报率,如下图所示。A、行业潜在新进入者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力度和数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进入壁垒的高度。决定进入壁垒高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规模经济。规模 经济的作用迫使新进 入者以较大生产规模进入行业,并冒着被现有企业强烈反击的风险; 新进入者也可以较小规模进入,但要长期忍受产品成本高的劣势。(2)客户忠诚度。在市 场存在了很长时间 或拥有良好形象而获得的信誉会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从而使新进入者难以建立品牌知名度并以此获得新的市场份额。(3)资本金投入。有些行 业( 如制药行业和科技行业)要求投入

24、大量的资金来建立公司并进行研究和开发,因而与资本金投入相关的投资风险会阻碍新公司进入该行业。(4)转换成本。如果一 个消费者从一个供 货商转向另一个供货商会招致较高的成本,那么无论是在时间、金钱方面还是在方便性方面考虑,消费者改变购买意向的可能性都较低。(5)对销售渠道的使用 权。新进入者想通 过已有渠道来销售其14产品和服务可能会遇到困难,因为这些渠道已经被现有的竞争对手垄断。(6)政府政策。政府可能通过限制执照发 放( 例如通讯和电视广播行业)和限制外资的方式来限制某些公司 进入某行业。(7)现有产品的成本 优势( 与规模经济无关)。当现有公司对市场非常了解、拥有主要客户的信任、在基础设施

25、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并且拥有专利产品技术、独占最优惠的资源、占据市场有利位置、获得政府补贴和经验曲线效应时,新进入者无论具有什么样的规模经济,都很难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B、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许多因素会提高供应商在行业中的议价能力,从而降低公司在该行业中的赢利性,这些因素包括:a. 市场中没有替代品,因而没有其他供货商。b. 该产品或服务是独一无二的,且转换成本非常高。c. 供应商所处的行业有少数几家公司主导并面向大多数客户销售,例如软件行业。因为行业中可供选择的供应商只有少数几家,购买商与供应商在价格、质量的条件上进行谈判时没有什么选择余地。d. 供应商的产品对于客 户的生产业务很重要。e. 企

26、业的采购量占供应 商产量的比例很低。f. 供 应 商能够直接销售产品并与企业抢占市场。C、购买商的议价能力15本质上来说,购买商的议价能力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相反的。在以下情况中,购买商处于有利的谈判地位:a. 购买商从卖方购买的产品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b. 购买商所购买的产品对其经营来说不是很重要,而且该产品缺少唯一性,导致购买商不需要锁定一家供应商。c. 转换其他供应商购买 的成本较低。d. 购买商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占其成本的比例较高,在这种情况下,购买商更有可能进行谈判以获得最佳价格。e. 购买商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容易被替代,在市场上充满供货商的竞争者。f. 购买商的采购人员具有高

27、超的谈判技巧。g. 购买 商有能力自行制造或提供供应商的产品或服务。D、替代产品的威胁购买商面临的替代产品越多,购买商的议价能力就越强。因此,替代产品通过以下方面来影响一个行业的赢利性:设置价格上限(因为消费者可以轻易地转而购买可以满足相同需求的其他替代品)、改变需求量和迫使企业投入更多资金并提高其服务质量。E、同业竞争者的竞争 强度竞争强度取决于下列因素:a.竞争者的数量。市场中的竞争者越多,当中必有一定数量的企业为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取得更高的利润,而突破本行业约定俗成的一致行动的限制,排斥其他企业的竞争行为。16b.行 业增长率。如果行业增长缓慢,但新进入者为了寻求发展,需要从其他竞争

28、者那里争取市场份额,则竞争程度会增强。此外,如果产业增长速度较为缓慢甚至停滞时,现有企业之间争夺既有市场份额的竞争就会变得激烈。c.行业的固定成本。如果行 业的固定成本较高,企业唯有寻求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或增加产量,结果导致企业在价格上互相竞争。d.产品的转换成本。如果 产品缺乏差异性或具有 标准化,购买商可轻易地转换供应商,则供应商之间会相互竞争。e.不确定性。当一个企 业不确定同行业中另一个企业会如何经营时,则更可能通过制定更具竞争力的战略。f.战略重要性。如果企业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是获得成功,则企业可能会采取具有竞争力的行为来达成目标。g.退出壁垒。使现有供应商难以退出某行业的障碍会

29、令同业的竞争激烈化。第二节 职业内环境分析一、企业环境(一)企业实力企业综合实力是指企业在较长时期内的市场竞争能力,不仅包括现在的生存状态,也包括将来的发展前景。综合各项因素,企业的综合实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经济实力17(2)综合服务功能(3)综合发展环境(4)综合创新能力(5)综合管理水平(6)员工综合素质(二)企业文化(1)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简言之,即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因为有了这一判断标准,所以,员工者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可贵的,什么是要抛弃的。 (2)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经营哲学就是企业的指导思想,

30、体现出企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a.企业的经营哲学是长期形成的;b.企 业的经营哲学是全体员工共同接受的思想;c.企业的经营哲学反映出企 业的领导者的信念、抱负以及工作重点;d.企业的经营哲学是企 业成功经验的高度总结 ;e.企业的经营哲学是企 业一切活动所刻意追求的目标。f.必须 注意,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有效的经营哲学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技术、资源、组织结构等要素。18(3)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意识和信念。企业精神是一种个性化非常强的文化特征。每个成功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精神。尽管如此,在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相似的企业精神。这些精神大致包括以下一些内容爱企精神

31、创新精神 竞争精神服务精神 团结精神 民主精神(4)企业的道德规范企业的道德规范是用来调节和评价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的总称。a.以公正、正直、诚实等道德范畴来评价企业和员工的行为:b.调 整商户与商户之间的竞争关系,防止不正当竞争;c.调整企业与顾客之间 的关系,讲究职业道德,维护消费者权益:d.在员工与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 企业风尚。 (5)企业制度企业制度即是企业行为的规则总合。a.企业制度是一种显形的企业文化;b.企 业制度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的目标性、稳定性和连续性;c.企业制度的内容体现 了员工的权利和义务;d.企业制度的执行具有 权威性和强制性;e.企业制度的目的是保 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32、19(6)企业的产品企业的产品是企业文化的凝固。a.通过企业产品的整体形象了解企业文化;b.企业产品的质量以及企业的质量意识反映企业文化的内涵;c.企业产品的设计反映企 业的品位。 (7)企业的环境企业环境是一个企业精神风貌的直接体现,是企业的“衣妆” 。a.整洁、优美的环境是企业整体形象的组成部分,也是认识企业的开始;b.良好的环境是必要条件;c.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员工的情绪;d.良好的环境激发员工 “爱企业如家”的自豪感、献身企业的责任感;e.良好的环境是建设企 业文化的开始。(8)文化传统企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在企业中的发扬。相应的,通过企业文化,又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a

33、.民族文化传统中既有优良的一面,如中华民族的勤劳、朴素、重道义、善良等,可以对企业产生正面效应;b.民族文化传统中还有糟粕的一面,如我们文化传统中的家长制作风、等级观念、平均主义等,都会对企业产生负面效应。(三) 企 业制度20企业制度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 企业经济关系,包括企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规定、规程和行动准则。按公司制要求建立的一整套 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制度大体可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资产具有明确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具有确定的政府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出资者责任。2.企业通常实行公司制度,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

34、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 企业制度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有效运转。3.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利目 标,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按经营业绩和劳动贡献获取收益,住房分配、养老、医疗及其他福利事业由市场、社会或政府机构承担。4.企业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生产、供销 、财务、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动人事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5.企业有着刚性的预算约束和合理的财务结构 ,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谋求企业的扩展,经营不善难以为继时,可通过21破产、被兼并等方式寻求资产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再配置。二、 职业声望(一)职业声望职业声

35、望是人们对职业的社会评价。它是职业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之一。对职业声望的研究,始于 19 世纪 末期。1897 年 W.亨特在研究美国职业的社会地位时,将职业分为产业主级、秘书级、熟练工人级和非熟练工人级 4 个等级。1925 年,G.康茨第一次使用他自己编制的职业声望量表,对美国的职业声望进行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职业声望的经常性调查,在许多国家已成惯例。(1)职业环境。即任 职者所能获得的工作 条件的便利与社会经济权利的总和。包括职业的 自然环境与 社会环境,如工作的技术条件、空间环境、 劳动强度、工资收入、福利待遇、晋升机会等。(2)职业功能。一定的 职业对于提高国家的政治、 经济、科学

36、、文化水平的意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对于人民的共同福利所担负的责任。(3)任职者素质。如 文化程度、能力、政治 态度、道德品质等。职业环境越好,职业功能越大,任职者素质越强,职业声望就越高。人们对职业声望的评价具有相当大的一致性。(二)职业要求未来人才素质的差别上,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技能上,更体现在人才素质的差别上,因此大学生在注意培养自己专业素质的同时,切忌忽视自身基本素质的培养。大学生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22养自己的基本素质:(1)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2)人文素质 和科学素质的基本要求 (3)身体素质 的基本要求(4)心理素质 的基本要求 a.完善和发展认识系统;b.完善和发展动力系统

37、; c.完善和发展调节系统 。(三) 对 社会 的作用职业声望始终是一个社会大环境的“晴雨表” ,就像当年的“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当时职业声望最高的是“ 下海经商者”,而其背后的社会大背景则是市场经济的方兴未艾。现如今,科学研究人员、大学教师紧随公务员排在上海职业声望榜第二、三位,说明我们的社会对科研、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可问题是,如果排行榜的其他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 风云变幻” ,但公务员始终能稳居榜首位置,说明权力在社会中的作用明显偏重,这恐怕不是正常社会环境下应该出现的情形。(1)高声望职业排名符合社 会主流价值观 ;(2)反映社会的供需 关系; (3)职业声望对就

38、业选择 的影响,尤其是大 学生就业群。(四) 待遇(1)五险一金:23a.“五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b.“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这里要注意的是“五险”是法定的,而“一金” 不是法定的。2、 奖金与补贴;3、提供个人学习与培 训的机会;4、有晋升的发展空间 。(五)工作环境一是关于内在人的:办公条件,交通、通讯工具,还应包括单位风气,领导作风,和谐程度等;待遇不仅限于工资、奖金、福利,还应包括荣誉奖励、激励晋升等;二是关于外在物的:工

39、作硬件的配备、工作空间内的温度、湿度与气味、绿化与文化墙的布置等方面。三、职业的发展趋势职业发展趋势与就业观念及就业方式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在不断地分化、重组,新的职业层出不穷。传统的职业面临着消亡。在我国,由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多元特征并存,目前,第一、第二产业的社会职业以消亡变动和重组为主,第三产业正在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产业,发展潜力很大。这些新24兴行业的出现和兴起,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但由于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推广应用,为传统行业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这就使大学生就业时,即将面临一些新情况:a.劳动岗位中体脑混合且体力劳动所占比例越来越少;b.与传统专

40、业绝对对口的岗位越来越少;c.劳动岗位的地域空间 越来越小,行业特征不像过往那么鲜明;d.岗位所需的职业知识 和技能更新周期加速, 复合程度提高。这些特征,使宽口径、复合型、通用型专业的大学生择业余地较大,也使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非专业综合素质的要求空前提高。(一)职业变化和发展趋势 (1)社会职业种类越 来越多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职业的分化,职业已远远超过“三百六十行” 。据有 关资 料介绍,大约在 20 世纪 70 年代,全世界职业种类就超过 42000 种,现在则更多。1995 年 5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正式颁布并出版发行。大典按照工作性质同一性的基本原则,对我国社会职业进行

41、科学划分和规类,将我国全部社会职业划分为 8 大类、66 个中类、413 个小类、1838 个细类( 即职业),突破了以往按行业部门分类的模式,突出了职业应有的社会性、目的性、规范性、稳定性和群体性特征。大典中的每一个职业都有编码、名称、职业定义和职业描述以及归人该职业的工种组成,对职业的性质和工作活动的内容、范围以及与工种的联系作了正确的界定和表述。25(2)社会职业结构变 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经历了数千年,而从工业革命到新的产业革命才 200 多年。在这 200 多年里,不断出现新的行业,且行业的主次地位变化也越来越快。工业革命时期,主要是纺织业;20 世纪,钢铁、汽车和建

42、筑业先后超过纺织业;而电子行业从产生到发展并成为一个主要行业,只用了几十年时间。 (3)脑力劳动者职位在社 会职位总额中所占比例越 来越大据有关资料介绍,1960 年美国的脑力劳动者占就业总数的43.3,1997 年上升到 51.4。在我国,脑 力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大。有关专家预测,今后几年增长最快的将是以下行业: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处理、院外保健( 如家庭护理) 、个人供应服务及其他新的服务项目,如咨询、演讲、电话、电信服务等等。(二)就业观念与就业方式的变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家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引起了人们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的变化。经济体制要求

43、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它端掉了“大 锅饭” ,打破了“铁饭碗” ,建立起新型的劳动力就业制度,也冲击着人们职业与就业观念。(1)就业观念的改变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望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意到集体企业或私营企业求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就业观念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有人放弃进国有企业的机会而到“三资”企业往求职、应聘,谋得更26适合自己的职业;有人放弃政府官位不坐而往“下海” 经商;也有人希望自己能够早日办公司、当老板等等。传统的职业观念是终身从事一项稳定的职业,不断精益求精,直到退休。这种职业观念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人们从事职业活动是随着

44、社会进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曾任美国“硅谷” 华人软件工程师协会理事的张葆环在一次关于计算机职业市场的报告中,说了一句让大家深有同感的话:“没有职业的稳定,只有技能的稳定与更新。 ”在西方七国集团 1996 年召开的研究就业问题的部长级会议上,法国劳动和社会部部长雅克巴罗明确提出:“在新的就业模式中,不会再有终身职业了,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人人拥有终身就业机会 。 ”这个观点得到了各国代表的赞同。 (2)就业方式的改变长期以来,人们正规的就业方式几乎都是全日制,从将来的就业趋势看,除全日制工作方式外,各种灵活就业的方式将会迅速发展。其原因是:近代机器和自动化职能化技术的应用,在生

45、产和流通领域不断替代人的重复劳动, 造成操作工人(蓝领) 和办公室工作人员( 白领)就业岗位不 断减少,只有“知识技 术劳动者”需求旺盛。据估计,美国 30 年来企业的生产一直在增加,而 蓝领工人的人数却由劳动力的 33减少到 17,再过 10 年,估计只有 12。在一些服务性行业如银行、保险、批发等,由于办公自动化促进公司结构不断调整,传统组织机构受到冲击,电脑和互联网代替了那些人数众多的白领职业。在这一背景下,不少曾按全日制工作的职业改成半27日制或临时性工作,以降低人事成本。半日制即一份工作两人做,这是目前缓解失业问题的措施之一。国外流行半日制还在于它可以满足已婚妇女既能照顾家务,又不放

46、弃专业活动的需要。据报道,美国有 74的大企业实行两人分做一项工作, 两人的工作效率比一人高,可以减少两个人的疲劳。半日制工作为职工提供的多余时间又为职工做兼职创造了条件。除此之外,还有弹性工作制。对夫妻都上班的双职工,为了兼顾工作、家庭与孩子教育,企业答应职工选择工作时间和地点,部分工作还可以拿到家里往做,谭过互联网与公司联系。1998 年 10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首届高等教育大会,这次大会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即“培养首创精神和学会创业,应当是高等教育主要的关注点,其目的是使毕业生更轻易立业。高校毕业生不仅越来越少地被称之为求职者,相反他们将成为创业者。 ”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

47、者” ,更多将成为“ 创业者”这一新观念在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提出来,反映出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流动和就业个性化的新趋势。 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变化发展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未来职业发展趋势呈现的特点应有清醒的熟悉,对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的改变应有一定了解,以便早日确定自己的位置,明确努力方向,创造有利条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未来职业发展预测1、未来职业的特点有专家预测,未来职业将呈现以下三大特点:28(1)职业的教育含量增大各种就业岗位,需要更多的受过良好教育、掌握最新技术的技术工人,单纯的体力劳动或机械操作职业将明显减少。在发达国家,制造业中蓝领工人失业率高于从事

48、管理工作的白领员工;而白领员工中从事服务性工作,如银行、广告等的失业率又明显高于从事开发和研究工作的员工。未来白领蓝领阶层的界线将越来越模糊,职业逐渐向专业化方向发展。(2)职业要求不断更新一些职业,因新的工作设备和条件变化,对职业内容有了新的要求。如行政工作人员,在以前只要求具备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但现在除要求他们具备上述能力以外,还要求具备社会交往及计算机辅助管理、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等。(3)永久性职业减少只有少数人能拥有“永久性”的工作,而从事计时、计件或临时性职业的人会越来越多。2、未来的热门职业热门职业是人才市场供求双方都非常关心的职业

49、,只要有可能,双方都愿意率先进入热门职业。因为从事热门职业和录用有热门职业专长的人,都会有助于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和发展机会。热门职业一般是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形成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企业的飞速发展,与此相关的职业29必将逐渐成为热门职业。(1)我国热门职业排行根据 1999 年我国经贸委公布的信息,我国的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有亏损工业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已有明显回升,纺织行业从同年 6 月开始扭亏,冶金、有色、煤炭行业也将在年底实现盈利,石化行业的情况也越来越好。另外,加入“WTO” 也会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 响。有关专家已经估计,中国加入“WTO” 后会增加 1200 万个就业机会。随着加入“ WTO”后一些行业 的兴衰,会引起我国 社会职业结构的不同变化。外语类、金融财会类、商贸类、旅游类、法律类以及经济管理等职业需求形势会逐渐走俏,而且,可能会使近年来一直不景气的国际经济贸易类和与涉外专业有关的职业重新热起来。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的飞速发展,与此相关的职业在量的增长方面也将有较大突破。专家估计,21 世纪我国热门职业将朝着以下方向 发展:(a)软件开发、硬件 维护、网络集成等高 层次计算机科技类职业。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据有关方面预测,数年之内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将持续走俏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